對玄武門之變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隋末大亂
隋朝末年,由于多次耗費國力舉行戰(zhàn)爭,國內擠壓許久的矛盾終于爆發(fā),再加上隋煬帝的奢侈暴政,各路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最初義軍只是在山東地區(qū)活動,遭到隋軍的強烈鎮(zhèn)壓,后來楊素之子楊玄感也起兵反抗朝廷,至此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活動,許多達官貴族聞風而起,隋朝統治就此土崩瓦解。
李淵建唐
616年隋煬帝在江都遭到部下的叛變,自己被處死,宇文化及等人立刻擁戴楊浩為帝,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并與同年占領長安,被封為唐王,第二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至此僅僅存在幾十年的隋朝滅亡,成為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短命王朝之一。然后冊封自己的長在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消滅反王,秦王有功
經過隋朝的動亂之后,中原王朝的經濟實力和人口都有著明顯的縮減,外部有東突厥以及吐谷渾等強敵在一旁伺機而動,在內竇建德、梁師都、王世充等人占據一方,相互僵持不下,并且還投靠外部敵人,希望憑借他們的勢力能夠取得霸主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李淵決定搶先一步,于是先聯系瓦崗的李密,并大肆夸獎他的優(yōu)秀,使其成為一道抵御外敵的有效屏障,然后又派出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前去消滅各路反王。不曾想李世民領導有功,先后擊敗薛舉、劉武周和王世充、竇建德等,為唐朝打下了大片的疆土,至此李淵已基本統一全國,并且在四處征戰(zhàn)的過程中,李世民在軍方獲取了極高的威望,深受部下的愛戴。而李建成則是一直都在皇宮之中處理政務,所以支持他的也基本上都是文官系統,在天下剛剛穩(wěn)定的時候,文官勢力其實是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的,自然無法跟李世民的威望相抗衡。
太子德行有虧,沖突明顯
在建立唐朝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處在皇城之中,所以一直享受的都是奢侈的環(huán)境,二人平日里也比較貪戀酒色,而李世民在多年的軍旅生涯中,自然養(yǎng)成了好的生活作風,所以在人格魅力上李建成自知比不過自己的弟弟,于是就對他心生不滿,但還是念于兄弟之情。后來齊王李元吉準備在府設宴,除掉李世民但是遭到了李建成的反對。不過后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太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積越多,苦于沒有兵權,李建成還曾經私自招募軍隊,后來被發(fā)現后,李淵只是訓斥了一番。之后李世民外出自保,但是李建成一直都沒有放棄對他的誣陷,甚至還派出手下去拉攏他的部將。
正南現太白,秦府密謀,玄武之變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出現在天空的正南方,在古人的眼中這是權力更迭的象征。在遭到多次的陷害之后,李世民部將尉遲恭和長孫無忌等人都認為齊王和太子的做法太過出格,于是建議李世民主動出擊,并且尉遲恭還說自己和秦府的勇士都會聽從李世民的號令。第二日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害太子和齊王,尉遲恭直接入宮面見李淵告知此事,李元聽聞后表示愿意讓位李世民。
在后世的發(fā)展開來,李世民的確是一位好皇帝,并且禮賢下士,以仁義著稱,那么他為何會發(fā)動政變呢?有專家說其實在唐朝剛剛確立時,文官和武將和矛盾已經有所突顯了,并且由于李淵的錯誤的引導,使得李世民在軍中培養(yǎng)了自己的勢力,就算他自己不愿意做皇帝,但是他的手下征戰(zhàn)沙場不就是為了博取功名嗎?其次就是李淵一直沒有廢除太子,這使得太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重,無論日后誰要繼承皇位,那么對方都是自己最大的阻力,所以李世民才不得已發(fā)動政變。
總結: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落下了壞的名聲,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他是一位真正的明主,在位期間唐朝的經濟實力有了大的提升,結束了隋末以來深藏在民眾心中的恐懼之情。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7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