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館中,收藏著幾件重要的文物,它們都出自于大唐重臣李壽的墓內(nèi)。不過有趣的是,在幾件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最奇特,它居然是一件龜形的墓志銘。李壽為何會別出心裁地采用龜形墓志銘?它又會泄露大唐帝國的哪些秘密?
1973年春天時,陜西省咸陽市的三原縣地區(qū),有農(nóng)民正在田里進行灌溉,盼望著秋天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收成??闪钏氩坏降氖牵斪约喝褙炞[弄水管時,腳下的泥土卻越來越軟,最后居然裂開一個大洞,他兩腳踩空直接掉進一個大坑中。更可怕的是,當農(nóng)民好不容易適應(yīng)了洞里的黑暗后,第一眼看到的物件,便是一張猙獰的面孔,這幾乎將他嚇個半死,隨后拼命爬出黑洞,跌跌撞撞地向著村里跑去……
隨著此事越傳越深,當?shù)乜脊艑<颐翡J的注意到,農(nóng)民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某處古代遺址,于是跟著村民的指引,來到了原事發(fā)地點。通過簡單的勘測發(fā)掘后,考古專家們確定,此處存在一處大型墓葬,并且從墓葬規(guī)模來看,應(yīng)該屬于隋唐時期的貴族墓葬。事情果然如專家料想的一樣,通過發(fā)掘后,考古專家們在古墓中找到了數(shù)量龐大的金器、玉器、陶瓷器等300余件陪葬品,其中最奇特的三件文物當屬石槨、墓志銘以及樂舞壁畫。與此同時,為了能夠保護好這些出土文物,考古專家第一時間將它們送至西安碑林博物館老石刻藝術(shù)館內(nèi)進行珍藏,前面提到的三件特殊文物,也順利成為了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值得一提的是,三件珍寶文物中內(nèi)的墓志銘,顯得尤為特殊,它的形狀并非中規(guī)中矩,反而是一只獸首龜?shù)男螤睢H绻凑找酝目脊虐l(fā)現(xiàn)來看,墓志銘本身雖可以大加修飾,但是如此大幅度仿造生物形態(tài)的加工方式,卻實屬首例。此時一個疑問隨之產(chǎn)生,獸首龜形墓志究竟代表著什么?據(jù)相關(guān)考古人員推測,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龜?shù)男蜗笠恢迸c長壽密不可分,因此,李壽墓中的獸首龜形墓志銘,有極大的可能性是墓主人祈盼長生的愿望。
李壽究竟是何許人也?其實他的地位極高,是大唐王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堂兄弟,其祖父是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父親則是隋朝海州刺史李亮。正所謂“虎父無犬子”,當哥哥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李壽第一個帶兵響應(yīng),并跟著大哥一路開疆拓土,最終打下李唐江山。大唐開國之后,李壽如愿被李淵封為鄭國公,并專職負責皇宮安全工作。
李壽的一生傳奇而又短暫,在其53歲時便因病去世,他以龜形制作墓志銘,也許正是對此遺憾的彌補。不過他的去世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不僅僅是李壽,就連唐高祖李淵及其兄弟幾人,都沒有長壽之人。
李淵的兄弟,分別是老大:梁王李澄、老二:蜀王李湛、老三:漢王李洪,此三人都是李淵的哥哥,而他本人則位居第四。李澄,是隴西成紀人氏,年少時就體弱多病,最后因此夭亡,一生短暫且沒有太多的閃光點。
李湛的名字在唐朝十分顯赫,是唐代第13位皇帝,但是此李湛非彼李湛,二人只是重名而已。我們要說的李湛,卻并沒有前者光輝顯赫,相反,他的一生命運多舛,與李澄極其相似,也是在年少時就不幸病死,此時大唐還尚未建立。
李洪,是李氏家族中的第三子,同樣也未能逃過早夭的命運。正是因為如此,三人的“王”字封號,也都是李淵成為開國帝王后追封的封號,并無顯赫功勞。
李家四兄弟中,唯獨李淵的壽命最長,享年69歲,人言“人活七十古來稀”,李淵也勉強算得上是“古來稀”了!
我們重新將視角拉回到李壽的身上,李壽的名字中有一個“壽”字,其實無外乎就是想借此多活幾年,然而根據(jù)史籍記載看來,他的壽命到53歲便戛然而止。此時可能有讀者可能會產(chǎn)生質(zhì)疑,為何唐朝宗室成員大多數(shù)都短命呢?其實其中的原因具有多樣性。首先,在古代封建時期,醫(yī)療水平十分低下,即使是宗族皇室,也無法能治愈大多數(shù)致命疾病。其次,唐朝宗室成員對近親通婚毫無避諱,倫理道德方面的意識淺薄,因此孕育出的大多數(shù)孩子大身體健康程度較弱。最后,唐朝數(shù)位皇帝都癡迷于煉丹之術(shù),甚至親身試藥“仙丹”,目的就是為了“長生不老”,但如此一來,卻令毒素在體內(nèi)大量積累,最后毒發(fā)身亡。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長生”都抱有殷切的期盼,但是卻始終未能達到目的,甚至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唐朝的皇帝及貴族便是如此,實在令人感到唏噓。當然,李壽以獸首龜制作墓志銘保佑自己長壽,也只不過是空留下了一段遺憾罷了!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他的身上還有兩處是其他皇帝難以超越的,第一個就是他的軍事才能非常高,在唐朝建立之前,他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唐朝的建立理想國汗馬功勞,第二個是他知人善用,能看出別人的才能,并且合理利用,所以他的手下才會有那么多厲害的文臣武將,唐朝也在他的帶領(lǐng)之下進入了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李世民英明一世,手下卻有一窩囊武將,死后還被奉為戰(zhàn)神。
在唐朝的大臣中,最不缺的就是李靖這樣的文武兼?zhèn)涞拇笤獛洠膊环ξ具t敬德這樣彪悍的猛將,在李世民統(tǒng)治的時候,唐朝可以說人才濟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有一個人與這樣的情況有很大反差,此人文武兩面都不行,但他卻曾多次擔任大元帥,并且吃了許多次敗仗,大概已經(jīng)到了從未勝過的地步,可以說是一個濫竽充數(shù)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壽。
他是唐朝的開國將領(lǐng),雖然他自身沒有什么能力,但卻出身顯赫,是唐高祖的堂弟,也是李世民的堂叔父,跟李唐可以說是一家人。李世民的眼光雖然非常敏銳,但在他這個唐叔叔身上卻看走了眼,多次對他委以重任,給了他非常大的權(quán)力,讓他獨當一面,結(jié)果卻是屢戰(zhàn)屢敗。他第一次帶兵出征的時候是與宇文化及交戰(zhàn),而這宇文化及是出名的無能,在多部歷史資料中對他的評價都非常低,但李壽卻連這樣的宇文化及都打不過。
因為李壽的無能延誤了戰(zhàn)機,而后來河北軍閥竇建德,僅用了兩天就活捉宇文化及,攻下了他所防守的聊城。后來竇建德又與唐軍發(fā)生沖突正面交鋒,李壽當時在相州,剛好是最前線,在得知竇建德率領(lǐng)大軍來攻打他的時候,連應(yīng)戰(zhàn)都不敢,棄城而逃跑向了黎陽。后來唐朝的另一員大將來到之后他們才算是穩(wěn)住腳跟,但很快就是得救,攻了過來將他們二人同時活捉。
后來經(jīng)過李壽的多次戰(zhàn)敗之后,李世民才看清了他的無能,在封賞的時候也沒有給他很高的位置,對此李壽還曾表示不滿。但后來在他病逝之后,請人來為他寫墓志銘,但這墓志銘與他生前的事跡卻完全不符,黑白顛倒,將這個無能之輩硬說成了戰(zhàn)神。
如果說到唐朝,那就有的說了,因為不說處在王位的李家人,單單就各種各樣的大臣都有很多說頭,文臣魏征房玄齡,武臣秦瓊程咬金,哪個不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些人也為大唐盛世立下了功勞,流芳百世,很多人還把他們當榜樣和崇拜的對象,但是,每個朝代里都有幾個躺贏的人,比如說因為一點小功勞就榮華富貴的人,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大唐有一個屢戰(zhàn)屢敗的武將。
李壽是深得李淵和李世民信任的武將,當然了,一個姓他們也是有一點血緣關(guān)系的,李壽是李淵的堂弟,他這個人其實沒什么本事,這輩子做的最對的事情就是跟對了人,他在李淵起兵的時候,最先帶頭響應(yīng),然后跟了李淵,所以后來無論李壽在打仗的過程中做了什么荒唐事,李淵一直都很信任他。雖然李壽有個別名叫李神通,但是他的本事可一點都不神通,就光從他的職業(yè)上來說,他都不能完美的勝任這個職位。李壽是一個武將,在武將倍出的唐朝,李壽就算是個會打仗的也不算什么,可是他卻出名了,原因很簡單,他不會打仗。
李壽在奉命攻打宇文化及的時候,打了好多天都沒有結(jié)果,要知道他當時領(lǐng)的可是唐朝的精兵啊,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沒有將才,而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等到宇文化及因為被困太久選擇投降的時候,李壽到了牛脾氣,就是不接受,后來他的手下讓他趕快接受投降,因為竇建德要過來了,他一聽,竟然嚇得帶兵撤退了,就這樣,即將到手的聊城變成了竇建德的囊中之物,這個舉動確實挺讓人無語的,但是李淵還是讓他當武官。
在滅掉竇建德之前,李壽還當了一次竇建德的俘虜,李壽被抓了以后,沒有想辦法逃走,反而開始混吃等死,沒想到不久后竇建德就把他放了,也算是他福大命大吧。后來李壽又奉命攻打劉黑闥,不得不說這父子倆也是心大,李壽明擺了沒有將才還讓他打仗,這場戰(zhàn)爭不出意料又輸了,還丟了三分之二的軍資,后來還是李世民出馬,他才跟在后面撿了個勝仗。不過這一次也讓李世民知道了,自己這個堂叔就是一個敗星,不可能打勝仗,好在唐朝不缺武官。后來李壽死了,他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雖然他每次都打敗仗,但是他的家人給他的墓碑上記錄的是他每次都是勝利,是個十足的戰(zhàn)神,只可以墓志銘可以改,史書可改不了,就這樣他的真面目還是被人們發(fā)現(xiàn)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7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秦始皇陵里的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