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蕭何為什么要獻計殺韓信的文章。
韓信,這位“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神勇將軍,這位“功無二于天下,略不世出”的絕世奇才,最后沒有馬革裹尸,戰(zhàn)死金戈鐵馬的沙場,而是屈辱地死于婦人之手,長樂宮的鐘室之中,可悲,可嘆,甚至可恨!
而更可恨的,是不是蕭何呢?蕭何獻計于呂后,將英雄推向陰森的鐘室,將戰(zhàn)場上揮手即萬軍倒下的不世英雄,置于一個算計和陰謀,讓他死得如此的窩囊、冤枉、屈辱。英雄就該把他最亮麗和最悲壯的一面,獻給千里疆場,獻給血色殘陽,獻給神圣的使命。死于陰謀的戰(zhàn)士,給人的不是慷慨悲歌,而是向隅的抽泣,讓人不由得陪同一掬同情之淚,嘆息天之不公。
漢十年,劉邦親征陳豨,期間,韓信遭人舉報謀反,呂雉準備除掉韓信,安排人假扮信使,謊稱劉邦親征取得勝利,回來報捷,群臣因此入朝祝賀,韓信沒來。如何引蛇出洞呢?呂雉讓蕭何出面,邀請韓信入朝祝賀。
韓信“國士無雙”,心高氣傲,平時對樊噲之流非??床黄穑瑢κ捄螀s尊敬有加,言聽計從。然而,當他輕信蕭何之言入宮來時,等待他的卻是早已埋伏的武士和冰冷的鍘刀。因為蕭何,韓信登上了拜將臺,成為了楚漢戰(zhàn)場上讓人聞風(fēng)喪膽的虎將,邁向了人生的頂峰。
然而,也正是蕭何,獻計呂后,出賣朋友,又將他送進了“鬼門關(guān)”。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這個意思。漢十一年春,呂后將韓信斬殺于長樂宮鐘室,隨之遭受殺戮的,還有韓信三族老小。
那么,蕭何為什么要獻計殺韓信呢?
我們可以從韓信的經(jīng)歷,來分析一下劉邦對他態(tài)度的前后轉(zhuǎn)變。劉邦當上皇帝,韓信功勞居半,但當他將過半江山打下來,讓劉邦坐上皇位后,劉邦就開始對他不待見了。原因有三:一是蕩平齊國后,韓信要求劉邦封他假齊王,伸手要官,動機不純;
二是心封楚王后,不知收斂,招搖過市,有坐大之嫌;三是劉邦要清剿項羽殘余,他卻將項羽帳下五大將之一的鐘離眛收留,為臣不忠;四是劉邦因鐘離眛一事將他降為淮陰侯,并軟禁在身邊后,他牢騷滿腹,又不安分,與叛將拉拉扯扯。
由此可知,在劉邦心里,韓信已然不是原來的韓信了,而且,他對韓信早已動了殺機,若不是身邊的大臣勸阻,韓信早就沒命了。而呂后作為劉邦的結(jié)發(fā)夫妻,對此洞若觀火,于是,果斷下手,韓信一命嗚呼。
所以,與其說是蕭何獻計殺韓信,不如說是劉邦、呂雉夫婦匆忙要殺韓信,蕭何既不是韓信致死的動機,也不是韓信致死的關(guān)鍵,沒有蕭何獻計,自有李何、孫何、趙何獻計,蕭何不過食人之祿,受人之命,履行職責罷了。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事情的本質(zhì)來說,可改為“成也蕭何,敗則劉邦”,因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蕭何他之前是已經(jīng)成為萬戶侯了,但是他在幫助皇帝殺了韓信了以后,皇帝對于蕭何又進行了封賞,但是蕭何給推掉了。而蕭何之所以要給劉邦殺掉韓信是因為劉邦他覺得韓信有二心,想要造反,所以不得已蕭何才幫助皇帝把韓信給殺掉。因為劉邦想要韓信死,古代有句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你死那你必須得死。韓信他的心理上其實并沒有那一些政治家的心里那么深沉,他早年的時候受到了胯下之辱,還有一些比較不公的對他,所以韓信他在自尊心方面比往常人更強的多。而劉邦他成王了以后,他覺得韓信有二心,所以他處處對韓信進行打壓,所以韓信他其實有些心灰意冷,所以最開始的時候韓信他想走,但是蕭何他對于韓信還是對韓信進行了勸阻,所以在后世的時候出現(xiàn)了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但是當時劉邦他召集了蕭何來對付韓信的時候,蕭何首先就想到了他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月下追韓信的事情,為了自保他肯定的幫助劉邦把韓信給殺掉,這樣子,自己可以更好的享受老年時光所以僅是這一點蕭何就一定會幫劉邦殺掉韓信。
因為有句話說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對于開國大臣其實是非常危險了,因為你幫皇帝開了國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那最后可能還會被皇帝給殺掉,所以為了自己的安全,蕭何僅是這一點就得幫劉邦殺掉韓信。就是因為劉邦的做法讓韓信生了二心,所以為了當時的天下和平蕭何會幫劉邦殺掉韓信。
一代兵神韓信的結(jié)局并不是很好,他雖然有著幫助劉邦開國的不世之功,但是最終還是功高蓋主,被呂后打死在長樂殿。我們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韓信是被呂后害死的,但其實韓信的死亡與蕭何也有著脫不了的干系,因為獻計殺韓信的正是蕭何。這時很多人一定有疑問,歷史上蕭何與韓信關(guān)系十分要好,那么為何蕭何卻要獻計謀害韓信呢?讓我們結(jié)合韓信被殺前的歷史背景來分析一下。
公元前196年,劉邦帶領(lǐng)軍隊親征陳豨,韓信就托病不出,引起劉邦反感。而此時又天不遂人愿,韓信的一名家臣因得罪韓信,被韓信囚禁,家臣的弟弟上書告訴呂雉韓信要謀反,呂雉情急之下,召見蕭何,詢問滅韓信的良策。蕭何回家之后,百感交集,設(shè)計傳旨告訴韓信:陳豨已經(jīng)被劉邦所誅,所有朝臣都應(yīng)進宮朝賀。韓信稱病推脫不去,蕭何親自拜訪韓信,好言相勸,說明利弊,最終說動韓信,將他騙往長樂殿。
呂雉見韓信進殿,便一聲下令?拿下?,韓信還沒有來得及反應(yīng),便被捆綁在地,呂后細數(shù)韓信所犯之罪,不等韓信申辯,便下令將韓信處死,一代戰(zhàn)神韓信,就這樣隕落于世間,享年36歲。 呂雉非要置韓信于死地是不得不為,那么作為韓信朋友的蕭何為何要獻計謀害韓信呢?
一、離楚投漢,共謀大計
當年韓信歸屬項羽后,多次像項羽進諫,但項羽剛愎自用、妄自尊大,毫不理睬韓信,韓信后來就離楚歸漢,投入了劉邦帳下,但是只做了個倉庫管理的小官。韓信悶悶不樂之時,卻偶然結(jié)交蕭何,二人交談甚歡,蕭何十分賞識他。當時軍中有很多人逃跑,韓信見得不到重用,便也策馬離開漢營。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之后,立刻放下手中要事,前去追趕韓信,終于將韓信帶回,并且在劉邦面前力薦韓信,劉邦之后便任命韓信為大將,協(xié)助自己攻打項羽。可以說,韓信受到劉邦重用,與蕭何脫不了干系。
二、功高蓋主、鋒芒畢露
劉邦對韓信委以重任之后,韓信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公元前205年,劉邦兵敗彭城之后,韓信襲擊魏都,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國;隨后,韓信東進滅趙,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趙王歇;韓信接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之后,劉邦被困滎陽,韓信不但沒有及時派兵增援,反而上書請求劉邦允許他代理統(tǒng)治齊國,實為自立為王,劉邦迫于形勢而就范。
公元前202年時,劉邦與項羽在垓下展開決戰(zhàn),韓信揮軍進楚,讓士兵夜唱楚歌,導(dǎo)致楚軍思念家鄉(xiāng),無心戀戰(zhàn),最終項羽烏江自刎,劉邦最終奪得了天下,建立漢朝。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韓信在指揮軍隊時,鋒芒畢露,并且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有將劉邦取而代之的概率。
三、被抓把柄,落人口舌
張良、蕭何二人被分封之后,張良功成身退,安心煉丹,遠離朝政,蕭何也是一定程度上慢慢隱退。但韓信被封為楚王之后,卻驕橫跋扈,竟然擅自窩藏重犯鐘離昧,被降為淮陰侯后,心有不甘,而此時又恰好陳豨意圖叛亂,想要聯(lián)合韓信。
這時的韓信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漢朝的統(tǒng)治,身為好朋友的蕭何,不得不在韓信與劉邦之中二選一,但蕭何對劉邦忠心耿耿,心中的天枰始終偏向劉邦,結(jié)果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韓信在戰(zhàn)事平息后,已經(jīng)不再是劉邦所需要的那個臣子了,而是一個有概率,也有能力反叛的人。并且當時劉邦御駕親征陳豨之時,宮里呂雉當政,身邊老臣只有蕭何,韓信如果這時候犯上作亂,漢室王朝則岌岌可危,此時不除韓信更待何時。當初是蕭何帶韓信回漢營,也是蕭何力薦韓信,為了自己,為了漢室江山,蕭何也不得不除去韓信了。
漢初丞相蕭何與一代名將韓信,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
多年前,正是蕭何發(fā)現(xiàn)了韓信的軍事才能,在蕭何的全力推薦下,韓信在楚漢之爭中大顯身手,打敗了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多年后,又是這位蕭何,獻計于呂后,又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騙他進宮,最終使得韓信被呂后預(yù)伏的刀斧手殺死。
這就是著名的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源。
韓信出身低微,本是淮陰(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一名無業(yè)人士。陳勝、吳廣起義后,全國群雄并起。韓信最初投靠項梁;項梁死后,成為了項羽的部下。項羽不識寶,對身邊這位軍事指揮才能不輸于自己的下級軍官不聞不問。
韓信就離楚歸漢,來到劉邦的部隊。
在劉邦部隊,韓信也不被賞識。當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時,韓信感覺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逃走了。
蕭何知道后,大驚。他此前與韓信交談過,知道此人十分厲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蕭何連夜追趕韓信,將他追了回來。
這就是著名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起源。
蕭何追回韓信后,親自向劉邦推薦。劉邦根本就看不起韓信。蕭何就告訴他:“你如果只想一輩子當漢王,當然就用不上韓信。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韓信就無人能替代。你自己看著辦吧?!?/p>
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在那以后,韓信迎來了他軍事指揮生涯的黃金時代。他先后擊敗降服了魏國、趙國、燕國和齊國,并殲滅了龍且率領(lǐng)的20萬楚軍。
最后,韓信在垓下與項羽進行決戰(zhàn)。當時,韓信統(tǒng)率60萬大軍應(yīng)戰(zhàn)項羽10萬大軍,人數(shù)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但是韓信沒有硬攻,而是采取了“四面楚歌”的計策,動搖楚軍軍心,從而在付出較小代價的情況下,全殲楚軍,迫使項羽在烏江邊揮刀自刎。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韓信是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第一武將。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也說:“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p>
相信這都不是他們的謙虛之詞。
然而,韓信雖然是軍事天才,卻是政治白癡。劉邦建立漢朝后,對功臣們有著近乎本能的懷疑和忌憚。對此,張良的做法是功成身退,形同隱居;蕭何的做法是強購民田民宅、放高利貸來“自污”,打消劉邦的顧慮。韓信卻看不到這一點,還私自隱藏項羽的逃亡將領(lǐng)鐘離?,從而引起了劉邦的懷疑。
劉邦便免去韓信的楚王封號,改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依然沒有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居功自傲。劉邦率部平定陳?時,呂后找蕭何商量,要除掉韓信。姜還是老的辣。蕭何獻計,讓呂后以劉邦平叛歸來為由,請韓信前去道賀。
韓信裝病未去。蕭何便親自到韓信府上去請,信誓旦旦地將韓信騙進宮。韓信向來信任和尊重蕭何,怎會想到他會騙自己呢?
于是,韓信的悲劇就不可避免了。
毫無疑問,韓信之死,蕭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蕭何為什么要這樣做?
有人說,蕭何之所以要獻計殺掉韓信,是為了維護安定團結(jié)的大好局面,避免發(fā)生戰(zhàn)亂,再次出現(xiàn)生靈涂炭的現(xiàn)象。
也有人說,這太高估了蕭何,事實上,他不過是為了自保。如果他不殺掉韓信,在這場政治角力中體現(xiàn)自己的姿態(tài),遲早會被劉邦收拾掉。換句話說,不是韓信死,就是他蕭何死。
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蕭何究竟處于何種心理,要獻計殺掉當初自己追回來的軍事天才,恐怕也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0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