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孔子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季孫氏做魯國的宰相時,孔子的弟子子路任其封地郈的縣令。魯國在五月發(fā)動百姓挖長溝,子路見百姓辛苦勞累很是不忍,于是他拿私人的俸糧做成稀飯,邀請挖溝的人到路邊來吃。
孔子聽說這件事,立刻派子貢去倒掉他的稀飯,打碎他盛飯的器皿,并且質(zhì)問子路說,這是魯國國君的百姓,你為什么給他們飯吃?
子路沒想到孔子竟然會做出這種有失仁愛的事來,他義憤填膺,沖到孔子面前恨恨地說,先生難道不想讓我實施仁愛嗎?我子路之所以拜你為師,就是為了向你學習仁愛。仁愛,就是愛天下人,和他們共同占有財富,共同享受利益?,F(xiàn)在我拿自己的俸糧給那些挖溝的百姓吃,讓他們得到我的愛,這有什么不好呢?
總是教育弟子要仁愛的孔子長嘆了一聲,語重心長地說,子路的目光怎么這樣短淺呢?我本以為你很聰明,懂得施愛的禮數(shù)和界限,可你卻一直沒有弄懂仁愛是應該有一定的范圍的。你只知道把自己的俸糧分給別人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你的仁愛,但是“禮”的規(guī)定是,天子愛天下的民眾,諸侯愛封國的百姓,大夫愛他官職范圍內(nèi)的人,士愛他的家人。超過范圍去愛,就叫做侵權(quán)。如今你擅自去對季孫氏封國的百姓實施仁愛,你這不是在侵犯宰相的權(quán)力嗎?就算是施愛,也是要遵守禮數(shù)和規(guī)則的啊。
孔子話音未落,季孫氏的使者就到了,他責怪孔子說,季孫宰相發(fā)動百姓挖長溝,先生的弟子卻給他們飯吃,這是要爭取季孫氏的百姓嗎?
孔子無言以對,弟子越位了,老師當然也有責任,孔子只好收拾了東西離開魯國。
1. 60字的孔子故事或顏回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1: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2喪家之犬
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墻東門旁發(fā)呆,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他的前額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產(chǎn),不過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把這段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鬃雍芴谷坏匦χf:“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夸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確實是這樣?。 ?br> 3知其不可而為之
《論語 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唬骸侵洳豢啥鵀橹吲c?’”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
“明知不可而為之”, 這段故事雖無孔子,這對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顯然,這個守城門的人并不是一個等閑之輩,而是一個修養(yǎng)很高卻隱身于市朝的大隱士。
4子見南子
南子,衛(wèi)靈公的夫人,宋國人,富有風情,緋聞頗多。南子也是一個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來了,得好好見一見,《史記》說:(南子)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鬃尤腴T,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huán)佩玉聲璆然??鬃釉唬?吾鄉(xiāng)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就是"子見南子"。按理,這一次會見,不過是極普通的一個追星族與名人的見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對此予以記載,其奧妙何在?
這是因為子路不悅的緣故。
子路這人也怪,自己的老師去見了一個漂亮的女粉絲,有什么值得小題大做的呢?
然而,子路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不悅肯定有其道理,況且,因子路不悅,導致他的老師竟然反復對天發(fā)誓:"天厭之"。
2. 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出自那里,原文是什么呀
孔子誤會顏回,至少可以在兩個地方找到記載,但兩處在后半段卻有很大差異。
一則出自《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shù)》,原文如下: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鬃友馂椴灰娭???鬃悠鹪唬骸敖裾邏粢娤染?,食潔而后饋?!鳖伝貙υ唬骸安豢伞O蛘呙菏胰腙抵校瑮壥巢辉?,回攫而飯之?!笨鬃釉唬骸八耪吣恳玻开q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另一則出自《孔子家語(卷五)困厄(第二十)》,原文如下:
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孔子曰:“然?!弊迂曇运埜婵鬃?。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睂υ唬骸跋蛴邪D珘欙堉?,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丶词持豢杉酪??!笨鬃釉唬骸叭缓酰∥嵋嗍持?。”顏回出??鬃宇欀^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倍佑纱四朔?br>
第一則的大意是:“孔子被困陳、蔡之間,一共七天都沒有進食。估計實在是累壞了,也顧不得禮儀,在白天都躺著休息,以保存體力。后來顏回想辦法討到了一些米,就拿回來煮飯??煲斓臅r候,恐怕是飯香吸引了孔子,反正正好孔子路過,遠遠看見顏回從鍋子里抓了一點飯出來自己吃掉了。等到顏回拿著飯請孔子吃飯的時候,孔子假裝不知道,起身說:‘我夢到祖先了,應該那這些清潔的食物先祭祀他們。’顏回忙說:‘不行!剛才有灰塵掉到鍋子里了,我抓了出來,扔掉總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孔子聽到后反省道:‘原以為眼見為實,誰知道實際上眼見的未必可信;那么憑借內(nèi)心來做一個衡量吧,到頭來也不可靠。看來要看懂一個人真不容易?。 ?br> 第二則開頭也是交代孔子被困陳蔡,七日不食的窘境。隨后關(guān)于飯食的來源卻是子貢和當?shù)厝宋镂锝粨Q得來的。而后做飯的依然是顏回,而且還加了一個子路。接下來明白交代有灰塵掉到飯里,顏回抓出來吃掉了。但看到這個動作的不是孔子而是子貢。子貢看到后就很不平,跑到孔子那里說:“如果一個人變節(jié)了,還能算得上仁義和廉潔嗎?”孔子說:“當然不算!”子貢就說了顏回偷吃飯的事。結(jié)果孔子說:“我一直相信顏回是仁者。雖然你這么說,但我還是不會懷疑他,恐怕是另有隱情吧。你先別說了,我會問他的?!苯酉聛恚鬃涌紗栴伝氐那楣?jié)與之前的故事也一樣。聽完顏回的陳述后,孔子說:“是啊,要是我也會吃的?!鳖伝爻鋈ズ螅鬃訉χ車娜苏f:“我這樣信任顏回,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敝車娜硕夹欧?。
這兩則故事,無論從故事結(jié)構(gòu)還是情理來說,我都更喜歡前者。
首先,第一則故事雖短,卻在敘述中故意隱去了灰塵掉入飯鍋的情節(jié),留到后面交代。從而是的故事一波三折,富有懸念。而第二則明確交代灰塵入鍋的事實,整個故事顯得很平泛,缺乏美感。
其次,第一則故事中的更像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fā)生的,不同于常人的是孔子最后的反省。而第二則故事中,卻顯得不合情理。
第一,既然是顏回和子路一起煮飯的,那么飯掉到鍋子里后,顏回一定會和子路商量,而不是自作主張一個人悄悄抓起來吃掉。
第二,子貢去告狀,沒有交代他知不知道真相。如果不知道,按說同學的關(guān)系更親近,子貢應該先和顏回溝通,至少也會向子路打聽;如果明明知道了,還去告狀,那么子貢人格又就有問題了。
第三,孔子對顏回百分百的信任,也異乎常情。當然他們是圣賢,你又能說什么。
第四,第一則故事中寫到了“晝寢”,這為后面的“說夢”做好了鋪墊;而第二則故事沒有交代這一點,還在后面安排場景,讓孔子和“二三子”陳述他對顏回的信任。整個場景很從容,根本不像是餓了七天的樣子。
據(jù)此分析,第一則故事更可能是真的,而第二則很可能是“孔子之罪人”的“腐儒”為了美化孔子故意改編的,可惜讓子貢做了犧牲。這真實“孔顏無端作圣賢,子貢無辜成小人?!?
3. 孔子和顏回的故事
顏回字子淵,比孔子小30歲,魯國人,就住在曲阜。曲阜今日尚有顏回井,可以作為顏回當年住所的座標。顏回向孔子請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說:“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币庵^如果人人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恢復到禮治的要求,恪守各種典章制度,那么,天下的百姓便都會歸向仁愛了。 顏回沉默寡言,乍看好像有些愚笨,孔子就說:“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顏回最能理解孔子的心思,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便可以看出前文所提孔子三大弟子子路、子貢和顏回的性格,也可看出孔子為什么特別喜歡顏回的緣故。故事很生動,為保持原貌,錄出這段文字的原文: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shè)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顏回死,門人提出要厚葬,孔子不同意。結(jié)果門人還是厚葬了。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對待,可我卻沒有把他當兒子對待??!可這不是我啊,是學生們啊!”孔子可能是內(nèi)心有些矛盾。因為父親在,兒子則不當厚葬,孔子兒子孔鯉死就是薄葬。此事可看出孔子重視人之本生,主張薄葬的觀點
4. 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 文言文閱讀答案
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國,聚眾講學。顏回為了學習老師高尚的品德和淵博的知識,也跟著孔子輾轉(zhuǎn)千里,游學四方。一次,他們自衛(wèi)赴陳,途經(jīng)匡城,被匡人錯認為仇人陰虎,四處圍捕??鬃訋熗街缓脰|躲西藏,才幸免于難。但是,躲藏之際,糧吃完了,錢花光了,孔子和顏回已幾天幾夜粒米未進,餓得渾身沒有一點力氣。
在這種困難情況,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覺,借以忍耐饑餓。顏回平時十分敬愛老師,現(xiàn)在眼看老師遭受饑餓的折磨,真是憂心如焚。他想;我還年輕,也許能忍耐些日子,老師已這么大年紀,怎么受得了這種折磨?萬一老師在這里有個三長兩短,如何是好?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向人行乞,萬萬不能讓老師再忍饑挨餓。
這天,顏回拖著虛弱的身體出去乞討,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這位老婆婆見顏回餓成這個樣子,非常同情,就送給他兩碗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拿回了白米,急急忙忙劈柴點火,快手快腳煮起飯來。他真想一眨眼就把飯煮好,端給敬愛的老師。當飯鍋里透出誘人的香味時,顏回立即掀開鍋蓋,動手盛飯。然而,匆忙之中,卻不慎將手上的炭灰落在飯鍋里。顏回望著這來之不易的米飯,心中又急又氣。他想老師這些天已粒米未進,萬萬不能因此飯已臟,讓老師吃得不痛快。于是,便將已弄臟的那團米飯盛出來,匆匆忙忙吞了下去。
恰在這時,孔子一覺醒來,聞到撲鼻的飯香后,心中十分高興,便到外屋看個究竟。誰料剛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在大口吞飯,孔子見狀,不禁十分生氣,氣的是平日諄諄教誨的顏回,不該這么無禮,在老師沒吃之前就先吞吃起來。想到這里,孔子又悄悄地退回到里屋睡下。
過了片刻,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白米飯,輕輕地對孔子說:“先生,今天我遇到一位好心的婆婆,送給我們一點白米,現(xiàn)在飯做好了,請您老人家起來吃飯吧!”
孔子滿腹怒氣,但不動聲色,慢慢地說:“顏回呀,我剛才熟睡之中,做了一夢,夢見了你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來之不易的米飯祭奠一下他老人家吧!”
顏回一聽,連忙上前阻攔,急切地說:“先生,不可不可。我做飯時不小心掉進鍋里一塊炭灰,弄臟了米飯。我怕老師看到吃得不舒服,便吃掉了這團污飯,然而此飯確已污染,不可用來祭奠先人?!?br>
孔子聽到這里,方才恍然大悟。他激動地拉著顏回兩手說:“顏回呀顏回,你待師如父,真是個難得的賢人?。 ?
5. 關(guān)于孔子與顏回的眼見不一定為實的故事
故事簡介:
孔子周游列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nèi)甜嚢ゐI,大家七天沒有吃到米飯,顏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飯,在米飯快熟的時候,孔子偶然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塞??鬃幽仉x開了,裝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去責問顏回。
等顏回煮好了飯,將飯食獻給孔子的時候,孔子才說:“我剛剛夢到祖先了,我想,我們應該把這鍋沒有動過的白米飯,先敬獻祭祀祖先。”顏回立刻拒絕到:“不行的!這鍋飯我剛才已經(jīng)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著顏回說:“為什么要這樣做?”顏回說:“因為剛才煮飯的時候,房梁上掉了些灰塵在鍋里,我覺得沾了灰的白飯扔掉可惜,于是就抓起來吃了?!?/p>
孔子聽聞,教育弟子們說:“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可見我們的內(nèi)心是難以穩(wěn)定和確定的,你們要牢記這件事,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要了解一個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啟示:有些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凡事應當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認識,不要過于主觀地去“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最容易造成誤會。
看人不順,未必是別人不對,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價值觀所認為的一切當做唯一。不要急著下判斷,不妨換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對方。
(5)孔子的故事顏回擴展閱讀 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
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鬃訉︻伝胤Q贊最多,贊其好學、仁人。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
顏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使他較早地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對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師之情。
顏回的忠厚與內(nèi)向,掩蓋了他的聰穎善思,就連孔子一時也難以斷定顏回的天資究竟屬于哪個層次。
6. 有關(guān)孔子的弟子顏回的小故事梗概(50字)
有關(guān)孔子的弟子顏回的小故事梗概:
顏回家住東關(guān)的貧民區(qū),顏回的父親在城外種地,不回家吃飯;顏回的母親在外給人幫工,也不回家吃飯。
顏母每天走時給兒子做一鍋菜湯,顏回回到家也不管涼熱,拿起竹筒做成的飯碗,舀出菜湯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菜湯喝不飽,就跑到井邊,用水瓢舀幾瓢水喝,然后拍拍脹起的肚皮,樂滋滋地拿上包,往學堂跑去。
孔子派人觀察了幾天,天天如此??鬃臃浅z憫,又十分嘆服。于是說了收在《論語》上的這段話:“一簞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薄?br>
(6)孔子的故事顏回擴展閱讀:
顏回的另一個小故事:
顏回家貧,平時又不善言談,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有時還借故侮辱。顏回從不和這些同學計較,只是一門子用功讀書。 一天,有個同學的銅方圈丟了,就懷疑是顏回偷了。雖然大家都在顏回面前旁敲側(cè)擊,顏回依然鎮(zhèn)靜自若,不理不睬。這樣,同學們更加懷疑是顏回偷的了。
同學們都到孔子面前說顏回偷了銅方圈,開始孔子不信,可告狀多了,孔子就生氣了,沒想到自己門下竟會出現(xiàn)偷兒,就要把顏回趕出學堂??赊D(zhuǎn)念一想,顏回偷方圈又沒人抓住手脖子,假如不是,不是白白冤枉了一個好孩子嗎?孔子就拿出一錠金子寫了幾個,說:“那就試試!”。
飯后,又見顏回第一個來到學堂。腳一進門就被一個硬東西碰了一下,顏回穿的草鞋,這下碰得可不輕,疼得彎腰 *** 腳指頭,忽見腳下有個白紙包。顏回心想,這是啥玩意兒這么硬,打開一看是一錠金閃閃的金磚,紙包什么寫到:“天賜顏回一錠金?!?。
顏回笑了笑,取出筆也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再原處,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經(jīng)書放聲閱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有人趁顏回不注意,把那紙包交給了孔子??鬃哟蜷_一看,紙包上又多了幾個字: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發(fā)命窮人。
孔子看了莫不做聲,那些誣賴顏回的弟子們都低下了頭。后來,丟失的方圈找到了,那同學找顏回道歉,顏回只是一笑而過。從此,孔子更加器重顏回。顏回呢,也不負師望,不僅學問大進,而且品德修養(yǎng)也居孔門弟子之首,成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中的首位。
7. 顏回顏回和孔子其他弟子間的故事
論語》里的故事:孔子與顏淵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在眾多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為欣賞的一個,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了?!薄邦仠Y真是個賢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飯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若是別人發(fā)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tài)。顏淵真是個賢人??!”
孔子覺的,自己與顏淵之間最能夠產(chǎn)生共鳴。他說:“告訴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踐行,也只有顏淵能做到吧!”“顏淵,他對我的話,可以說無不會然于心,因心領(lǐng)神會而欣喜呀!”
孔子對顏淵說:“受人重用就出來做官,沒人重用就隱居藏善,只有我們兩個能夠這樣吧!”
顏淵做人,大智若愚。孔子說:“我跟顏淵說一天的話,他也沒有問難的話,好象很傻的樣子。等我回頭暗暗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發(fā)現(xiàn)足以發(fā)揮我所教誨的道理,才發(fā)現(xiàn)他一點兒也不傻?!?
孔子問子貢:“你覺的你和顏淵誰更有才能?”子貢回答:“我哪敢跟顏淵相比。顏淵那個人,聽到一個道理,他就能發(fā)揚出十個來;我聽到一個道理,能發(fā)揚出兩個罷了。”孔子說:“是不如顏淵啊。我也認為你不如顏淵?!?
顏淵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發(fā)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鬃颖床灰?,大聲嘆道:“??!老天要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啊!”孔子因為顏淵之死,哭的非常傷心。
弟子們說:“老師太悲傷了。”孔子說:“太悲傷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
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弟子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淵的弟子,最為好學,不遷怒于他人他事,不犯與過去同樣的錯誤。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沒有了,沒有聽說有這樣好學的人?!?
顏淵早死,孔子一直為他惋惜,說:“真可惜啊!我看到顏淵進步,而沒有看到他止步?!笨鬃诱J為顏淵若不早死,一定會成為更了不起的人。
8. 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相關(guān)資料: 1、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鬃油婎伝鼐鹑∑潢抵卸持?。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鬃友馂椴灰娭???鬃悠鹪唬骸敖裾邏粢娤染?,食潔而后饋?!鳖伝貙υ唬骸安豢?。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笨鬃釉唬骸八耪吣恳玻开q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保ā秴问洗呵铩彿钟[·任數(shù)》) 2、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孔子曰:“然?!弊迂曇运埜婵鬃?。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闭兕伝卦唬骸爱犖粲鑹粢娤热?,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睂υ唬骸跋蛴邪D珘欙堉校弥?,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丶词持?,不可祭也?!笨鬃釉唬骸叭缓?!吾亦食之?!鳖伝爻???鬃宇欀^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倍佑纱四朔?。(《孔子家語》卷五“困厄”第二十)
9. “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的文言文
1、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鬃油婎伝鼐鹑∑潢抵卸持?。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鬃悠鹪唬骸敖裾邏粢娤染?,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笨鬃釉唬骸八耪吣恳?,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p>
2、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孔子曰:“然?!弊迂曇运埜婵鬃?。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睂υ唬骸跋蛴邪D珘欙堉?,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笨鬃釉唬骸叭缓?!吾亦食之?!鳖伝爻???鬃宇欀^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倍佑纱四朔?。
10. 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出自哪里原文是什么
相關(guān)資料:1、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shù)》) 2、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孔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語》卷五“困厄”第二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1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