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公九卿,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從夏朝開始,三公九卿就成為一個國家地位最高、權(quán)勢最重的官職。
《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憋@而易見,在夏朝的文武百官里,三公屬于頂尖級的官員,九卿緊隨其后。在他們之后,才是大夫和元士。
三公,指的是太師、太傅、太保。有的說法則是司馬、司徒、司空。它們屬于地位最尊、身份很貴、權(quán)力很大的三個官職,僅次于天子。
在有的朝代,如秦朝,三公演變成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佐天子治理天下;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掌握軍權(quán),能夠按照天子的命令調(diào)動軍隊;御史大夫輔佐監(jiān)察文武百官,相當于副丞相。
九卿,指的是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nèi)史、少府這9種官職。
在具體工作分工上,奉常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wèi),衛(wèi)尉掌管宮門警衛(wèi)、太仆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和宗室事務、治粟內(nèi)史掌管租稅錢谷和財政收支、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稅收和官府手工業(yè)。在九卿之中,奉常排名第一。
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里,三公九卿的名稱、職能也在不斷地變化。通體而言,變化的大趨勢是三公九卿的權(quán)力不斷被架空,以至于后來手里沒有什么權(quán)力,只剩下議事功能。
在清朝時,三公的官職依然保留,名稱還是太師、太傅、太保。
只不過,這時候太師、太傅、太保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虛銜或榮譽職務,而且多用于功臣去世后的追贈。只有極少數(shù)人官員,在世時就獲得三公的官職。曹振鏞是其中之一。1827年,道光皇帝平定張格爾叛亂,并俘獲張格爾后,對大臣論功行賞,72歲的曹振鏞由太子太師晉升為太傅。
三公所負責的職能,則由殿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分擔了。殿閣大學士官居正一品,位極人臣,但手中權(quán)力不大;軍機大臣本身沒有品級,但手里掌握實權(quán)。
至于九卿,它們的名稱幾經(jīng)演變后,與以前大不相同了,而且只剩下5個,分別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光祿寺卿、太仆寺卿、鴻臚寺卿。
1862年,曾經(jīng)救援過左宗棠的大臣潘祖蔭,就被提拔為大理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職期間,潘祖蔭奉命將歷代帝王的政績、史跡進行編輯、整理,與其他大臣共同匯集成冊為《治平寶鑒》。慈禧太后很喜歡這本書,不但御賜書名,還經(jīng)常召軍機大臣為她講解。
九卿的官職有了變化,它們負責的職能去了哪里呢?
從隋唐以后,朝廷以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替代了九卿的大部分職權(quán)。其中,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勛封等;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土地、賦稅、錢糧、財政收支等;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等;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軍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清朝依然設(shè)置了六部,職能方面也沒有太大變化。不過,在清朝,人們一般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加上都察院長官左都御史、通政使司長官通政使、大理寺長官大理寺卿,并稱為九卿。
在官員品級上,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均為從一品,通政使、大理寺卿則為正三品,品級相差較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5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北宋著名權(quán)宦童貫,他在軍事方面真有天···
下一篇: 史上唯一沒有誅殺功臣的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