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雍正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說起歷朝歷代那些受皇權直接管控的特務機構,除了明代赫赫有名的錦衣衛(wèi)之外,清代雍正帝創(chuàng)立的“粘桿處”在歷史上也是非常著名。從表面上來看,“粘桿處”這一神秘機構大體上與清代的軍機處差不多(全都是直屬皇帝管控)。不過,實際上在雍正眼中“粘桿處”用起來那可是要比軍機處“方便”多了。
早在1678年雍正帝還未登基之時,“粘桿處”就已經(jīng)正式創(chuàng)立了。雖說,粘桿處正如其名字一樣,起初只是一個專門幫雍正粘蟬、捉蜻蜒和釣魚的服務性組織。但是,事實上這支隊伍早在皇儲之爭的時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發(fā)揮其刺探情報和鏟除異己的作用了。
一直到雍正帝正式繼承大統(tǒng)之后,“粘桿處”這一特務機構依舊一直從事著刺探情報和監(jiān)視百官的任務。毫不夸張地說,雍正帝登基后能夠順利實施自己的鐵血政策,其中“粘桿處”確實是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粘桿處”的名聲除了在朝堂上令百官畏懼之外,它在江湖民間也同樣是讓人畏之如虎的存在。關于這一點,我們從“粘桿處”在江湖民間的另一個名號“血滴子”,便能夠看出一二了。雖然,這“粘桿處”還有一個正式名稱叫做“尚虞備用處”。但是,就其工作性質(zhì)而言,世人皆知它只不過是一個行事作風血腥狠辣的特務機構罷了。
不過,這“粘桿處”確實是幫雍正帝解決了不少問題。因此,雍正帝在位時一直都對其重用有加。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表面看來對皇帝用處頗多的特務機構,卻并沒有能夠在大清王朝壽終正寢。據(jù)記載,嘉慶帝登基沒過多久之后,“粘桿處”便被連根拔起。而且,自打嘉慶帝把“粘桿處”徹底鏟除之后,這一特務機構便再也沒得到過重新啟用。
那么問題來了,“粘桿處”這樣一個在中央集權制中應運而生的產(chǎn)物,為何會被嘉慶帝所拋棄呢?其實這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簡單,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細細道來。
第一點:“粘桿處”名聲太臭。
“粘桿處”從雍正帝創(chuàng)立之后,一直到嘉慶帝登基時,其名聲早已是十分不堪了。因此,嘉慶帝為了顧及皇家的顏面,以及自己在后世史書上的名聲,于是便將這“粘桿處”徹底鏟除殆盡。畢竟,身為一代帝王的嘉慶帝若是靠這種血腥殘酷的特務機構,才能穩(wěn)固住自己皇權的話,確實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第二點:“粘桿處”對皇權的威脅。
眾所周知,嘉慶帝登基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誅殺和珅。而和珅當時在朝中的權力有多大,嘉慶帝心中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因此,他認為若是往后再有如和珅一般的權臣出現(xiàn)的話,保不齊就會將勢力擴張到“粘桿處”。如此一來,這“粘桿處”便很有可能對皇權產(chǎn)生極大的威脅。所以,“粘桿處”這個神秘且恐怖的特務機構,自嘉慶帝執(zhí)政之后便消失在了清朝的歷史之中。
當然,雍正帝當年創(chuàng)立“粘桿處”時,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處境比較艱險的緣故。所以,他的這一行為倒也是無可厚非。不過,皇帝通過重用“粘桿處”這樣充滿血腥的特務機構,表面看來確實是能達到穩(wěn)固皇權,同時震懾百官和天下臣民的效果??墒聦嵣线@樣的方法卻并不是長久之計,至少對于一個位居九五的帝王來說,通過這種手段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相較于仁政來說絕對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歷史上的悲劇君王挺多的,特別是王朝的末代君王,他們一般都不得善終。
悲劇君王一:被縊死的隋煬帝
弒父殺兄 、淫辱庶母,謀朝篡位的隋煬帝,最終在臨時向宇文化及踢了一個要求:?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鳩酒來!? 但是他沒能如愿,最終被宇文化及縊死宮中。
悲劇君王二:自焚而死后被砍下頭顱的商朝末代君主紂王
商紂王在兵敗后逃回來后,登上鹿臺,投火自焚。周武王破城而來后,發(fā)現(xiàn)紂王已死,于是把紂王的頭顱砍下來,掛在一面叫做?大白?的旗子上。
悲劇君王三:頭顱被當成盛酒器的宋理宗
南宋末代君王宋理宗趙昀死后,葬在浙江紹興的帝王陵中。元朝初年,曾經(jīng)發(fā)生了一起?宋陵大浩劫?令人發(fā)指。西藏僧人楊輦真珈帶頭盜掘南宋帝王陵寢。他們將埋葬在宋六陵里的六個皇帝、后妃們的骨骸全部挖了出來,搶走里面的珍寶,把尸體丟棄在山野之中。
楊輦真珈見宋理宗的尸體保存得很完好,于是他把理宗的頭顱摘了下來并帶回元朝都城,他把這個頭顱鑲銀涂漆,用來做盛酒的器具,還順便用來詛咒看不順眼的人。這件事情在《明史》中有記載。
悲劇君王四:自縊于煤山的崇禎
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大軍壓境,明朝面臨滅頂之災。崇禎深知這一劫是過不去了,于是他賜死往后,殺死后宮妃嬪,還砍傷了長公主。崇禎寫下血書,自縊于煤山之上。
血滴子沒摘下雍正帝的腦袋
傳說血滴子的徒弟呂四娘武藝高強,她飛檐走壁、潛入圓明園,殺死了雍正帝,并砍下了頭顱。但是這消息是野史,不足以采信。根據(jù)歷史學家們的話推測,雍正暴斃是因為長期服用張?zhí)撗兄频囊环N叫做?既濟丹?的丹藥,最終導致中毒身亡 。
其一:
這血滴子究竟是什么東西,或者說究竟是什么樣的東西,完全沒有記錄可循,所以也沒有人知道,也所以值得研究。
這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系統(tǒng)所使用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殺人的方式,是專門把人頭從人的脖子上取下來。
可以使人頭和脖子分開的武器很多,大刀砍、利斧揮,都可以達到目的。而這個血滴子卻不是尋常的武器,從可以看到的記載中,它在使用的時候,是“放出去”的。然而它又不是可以“取人首級于千里之外”的飛劍。
它使用時,和目標的距離不會太遠,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是拋出去),它會把目標的頭罩住,然后割下目標的頭,再收回來。割下的人頭,就在血滴子里面被帶了回來,所以被害的目標,就成了無頭尸體,十分恐怖。
這血滴子的使用過程如此,可是它的具體形狀如何,又如何一下子就可以把腦袋割下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知道。
由于這些故事都很動人,所以曾不止一次被拍成電影。電影和說故事、寫小說不同,是要有具體形象給人看的,于是電影工作者就各憑想像去創(chuàng)造。于是我們可以在銀幕上看到有的血滴子像一頂草帽,有的血滴子像一個鳥籠,有的在放出去的時候會“嗚嗚”怪叫,有的會旋轉(zhuǎn),有的有許多牙齒一樣的利刃,有的有像照相機快門一樣的裝置——“喀喳”一聲,人頭分離。
其二:
雍正秘制血滴子其實是毒藥
雍正秘制血滴子其實是毒藥
年前俠小說及電影盛行,所演者有滿清乾隆、雍正間事。尤其是雍正為王子時代,準備奪取王位,羅致俠士劍客供他驅(qū)使,又煉就種種毒藥暗器。這種異說傳聞,衍繹起來自然容易引人入勝。雍正用來誅鋤異己的暗器之中,相傳有一種名叫血滴子者,小說家說起來最為神異,其物是一革囊,將活人放到裏面,不一會就化成一灘血水。這雖未免過甚其辭,但雍正以身為專制帝王的權勢,既然立意實行特務式血腥統(tǒng)治,制造幾種新式的殺人武器,自然是極有何能的。據(jù)可靠的說載,「血滴子」確有其物,裏面所貯者為一種極毒的毒藥,這種毒藥系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種毒樹的汁液煉成,一滴就令人通身潰爛而死,故稱「血滴子」。
煉制這種毒藥主要原料的樹汁,是一種名為「撒樹」的樹汁,這種樹是出產(chǎn)在廣西邊境深山中的。苗人所用的毒箭,箭簇上所敷的「見血封喉」的毒藥,就是用撒樹汁熬成的。苗山并沒有撒樹,他們要用重金向土人購入。雍正曾有密諭給廣西巡撫,要他暗中尋訪這種毒藥,并研究熬煉和解毒的秘方,可知說雍正用這來煉制血滴子,是有相當根據(jù)的。
按雍正就位后,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李紱,要他在廣西尋找一種毒樹汁。從他的諭旨裏,可以看出雍正本人對這種毒藥的性能及用途,已有相當認識。他的密旨這麼說:「近聞貴州諸苗之中,獞苗之弩最毒。藥有二種,一種草藥,一種蛇藥。草藥雖毒,熬成兩月之后,即出氣不靈。蛇藥熬成,數(shù)年可用。但單用蛇汁,其藥只能潰爛,仍有治蛇之藥可醫(yī)。更有一種蠻藥,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處周流,始不可治。聞此「撒」藥,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chǎn)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獵人暗暗賣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視為至寶。
「爾等可著人密行訪問此樹,必令認明形狀,盡行砍挖,無留遺跡。既有此藥,亦應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
雍正這道密旨是在雍正三年下的。他對於廣西的苗人所用毒藥,知道得這麼清楚,可知他平日必有注意這類東西。野史說四王子的血滴子如何厲害,殺人不留痕跡,正可證明他對於毒藥早已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其三:
血滴子的制作方法
前言
血滴子秘史
"燭影斧聲,千古之謎。"這種皇位更替時發(fā)生的刀光血影,骨肉相殘的事例,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了。傳說,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他在作皇子的時候,交結了一些江湖上的俠客。平時,大家互相切磋武藝,使雍正練就了一身高深莫測的功夫。他還和這些兄弟一起,發(fā)明了一種叫血滴子的暗器。據(jù)說,這是一種半圓形的東西,內(nèi)藏一圈鋒利無比的快刀,用時就把它扣在對方的頭上,開動機關,就把人頭輕易地割下了。雍正Kao著這件暗器真是走遍江湖無敵手。康熙皇帝對此極為不滿,認為這不是皇子所為。他立下詔書,將皇位傳給他最喜歡的十四皇子。但雍正心中早就窺視皇位,又豈容他人占有。于是他與舅舅隆科多合謀,毒死了康熙皇帝,又將詔書上的"十四子"改為"于四子",這樣他就成為大清的新天子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7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陳友諒死后,他的妻子們是什么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