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朱允炆下落之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biāo)第二子,年號“建文”,靖難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為千古之謎。雖然朱棣宣稱在宮中找到明惠帝的尸體,并為他舉行葬禮,但朱棣對建文未死的傳言不敢掉以輕心。
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fā)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后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fù),改上廟號惠宗,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那么,靖難之變后朱允炆去了哪里呢?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1. 自己焚燃說。
此說最早見于明代官修的《明實錄·太宗實錄》,云: (在燕兵攻陷京師后,建文帝)“遂闔宮自已焚燃。
2. 出亡穹窿山說。
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亡至江蘇吳縣(明代隸屬蘇州府)穹窿山。在名僧姚廣孝(法名“道衍”)的秘密保護下,隱藏在該山皇駕庵內(nèi),長達20多年,直至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病歿于此。
歿后朱棣授意尋訪建文帝的胡濙,在皇駕巷后的小山坡上,為他建了一座皇陵,徐先生曾在此找到了“惠帝陵”的遺跡。
3. 為僧后“流亡西南”說
在燕兵攻下金川門后,建文帝本欲自盡殉國,翰林院編修程濟勸說他逃出南京以待日后。建文帝和吳王教授楊應(yīng)能、監(jiān)察御史葉希賢分別自認度牒上“應(yīng)文”、“應(yīng)能”、“應(yīng)賢”三人名號,由僧官溥洽削發(fā)為僧后逃出。
不管朱允炆在靖難之變后去了哪里,能夠讓朱棣頭疼一生,想必朱允炆也是有所安慰的。畢竟,是自己的親叔叔謀了自己的位,放任哪個皇帝都無法忍受這種屈辱。以上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弊病,不能得到全方位的肯定,期待另一種說法,能夠完全符合歷史史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8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