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納妾制度相信許多人都有所了解,納妾制度雖然是古代男尊女卑的一種體現(xiàn),但是也給古人的人丁傳承做出了貢獻。
這主要是因為,在古代并不發(fā)達的醫(yī)學條件下,一些患有不孕癥的女子無法給丈夫留下后代,另外古代的幼子夭折率非常高。
所以給丈夫納妾也就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制度了。
然而宋朝的司馬光卻并不同意這樣的說法,盡管他膝下無子,盡管妻子一次又一次的幫他納妾,但他卻不心動,一生一世只愛夫人直至去世。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在胡扯,司馬光著名的《訓儉示康》中的司馬康是誰?
夫人的心事
其實司馬康是司馬光從大哥那里過繼來的兒子,因為自己和張夫人所生的兩個兒子相繼夭折,為了不讓夫人難過,也為了堵住外人的悠悠眾口,所以司馬光在三十幾歲的時候,過繼來了這個兒子。
但這只是司馬光的想法,但他的夫人卻不這么認為。
因為宋朝的律法明確規(guī)定,如果妻子不能給丈夫延續(xù)香火,又不給丈夫納妾,那就是觸犯了“七出”里的“妒”。
所以張氏很是著急,為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賢惠,她就開始勸說丈夫納妾,但司馬光就是不聽,后來張氏干脆自己張羅,連續(xù)給司馬光介紹了好幾位頗有姿色的美女,但都無一例外的被司馬光趕走。
張夫人仍不死心,為了表示自己給丈夫納妾的誠意,竟然在自己娘家人面前給丈夫搞了一個突然襲擊。
于是張夫人就把女子安排在后花園和丈夫見面,等到四下無人之時,女子便湊上前去,結(jié)果司馬光索性發(fā)火了,他和女子說:“我夫人不在的時候,你離我遠一點?!?/p>
這件事情在岳父家中成為了笑談,人們紛紛夸贊小姐和姑爺?shù)亩鲪劭氨人抉R相如,是那種“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翻版,簡直是羨煞旁人。
后來即便是妻子去世,司馬光也沒有續(xù)弦再娶。
司馬光的這份“癡情”讓后人爭相夸贊,甚至樹立為忠貞愛情的榜樣。
然而司馬光為何寧愿絕后也不納妾?真的和流傳的一樣,他很愛自己的妻子嗎?
司馬光也有情愫
答案顯然不是,我們從司馬光創(chuàng)作的《西江月》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真相: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如果時光可以穿越,我一定帶著一顆躁動的八卦之心去問問司馬光。
這位鉛華淡妝的美女是誰?
為何不敢見呢?
你究竟對他是有情還是無情呢?
何以當酒醒之后深埋相思呢?
通過研究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才知道,在參加一次宴會時,他看到一位頗有姿色的舞姬,心中不免躁動,但奈何自己已有家室,所以只能把這份感情深埋心中,因此才會寫下這首《寶髻松松挽就》以示紀念。
看來司馬光也和尋常男子一樣,對美貌女子有著天然的情愫,既然如此,那么司馬光為何能夠達到“坐懷不亂”的境界呢?
“坐懷不亂”的秘密
其實這和中國古代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很大關(guān)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國同構(gòu)”,許多國家層面的事情,根源在于家事。
因為家事不是小事,特別是士大夫以及朝廷重臣的家事,絕不能只依據(jù)情感上的好惡,而拋棄禮法的規(guī)則和歷史之鑒。
回顧歷史,男人妻妾成群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家庭情況復(fù)雜化,而這種復(fù)雜往往伴隨著兇險。
比如《知否》中的“寵妾滅妻”,比如《包公案》中的“貍貓換太子”,以及《如懿傳》中的后宮爭斗,盡管這些都是影視劇,但古代爭寵之手段比起影視劇,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要不然劉邦的愛妾戚夫人,怎么會被呂雉活生生的做成“人彘”!
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家庭情況的復(fù)雜化,就是家的問題沒有處理好。
因此司馬光堅決不納妾,而且在立嗣的問題上毫不猶豫,三十幾歲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沒有幻想,也沒有說再等一等,或者娶幾房小妾。
人要有自己的信仰
在他沒有那些煩心瑣事之后,就可以用全身心的教育司馬康,以至于司馬康年紀輕輕就有了一番成就,所以《宋史》中才有了這樣的記載:
“途之人見其容止,雖不識,皆知其為司馬氏子也?!?/p>
也就是說,司馬康走在大街上,大家雖然不認識他,但只要看到他的舉止相貌,就可以猜出他是司馬光的兒子。由此可見,司馬光在司馬康的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
所以司馬光一直認為,他所著的《家范》比《資治通鑒》更為重要和自豪,因為“家”是國之根本,對于我們這樣家國一體的社會,對待家事不能茍且,不能隨便,更不能放任情感,司馬光正是有這樣的自覺,這種自覺體現(xiàn)在他對待司馬康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在他不納妾這個問題上。
所以司馬光固然有因為夫妻情深才不納妾,但是也有他自己堅持的信仰,促使他不會再納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