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zhàn)后,秦國為什么沒有解決掉趙國呢,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當秦始皇啟動了統(tǒng)一中原這個發(fā)動機的時候,六國里面唯一能夠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一個趙國了。從公元前306年開始,當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一直就很盛,隨著自己軍力的有效增長,趙國在對外戰(zhàn)爭基本都是勝多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于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由此,在齊國和楚國相繼衰落的背景下,趙國不僅是東方六國抵抗秦國的中堅,更對秦國的戰(zhàn)略安全帶來威脅。
而且趙國也知道,他們和秦國之間必有一場大戰(zhàn)。而這場大戰(zhàn)絕對是決定了中原大地的最終走向。之后,秦國和趙國果然爆發(fā)了一場關乎各自國運,甚至是關乎整個中國的世紀大戰(zhàn),長平大戰(zhàn)。對于長平大戰(zhàn)來說,這場戰(zhàn)爭中雙方都投入了很多很多的人力物力,可以說是舉國來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前后持續(xù)了將近三年時間。到最后,趙國因為經(jīng)濟實力上不如秦國,加上齊國這些沒有前瞻性鼠目寸光等國家不愿意支援趙國糧草,趙國不得已只能用主戰(zhàn)的趙括替換堅守不出的廉頗,這里壓根就不是趙王故意為難廉頗,而是真的撐不住。
但是,換上了趙括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都了解的事情了,趙括于此戰(zhàn)陣亡,而趙國最后的有生力量,多達四十多萬士卒被白起于長平坑殺。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國力就此隕落。而這對于秦軍將帥的白起來說,趙國現(xiàn)在就是秋后的螞蚱,雖然秦軍疲憊,但就此一鼓作氣趁勢機消滅趙國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也是當時秦國的最好機會和選擇。但是,令人費解的事,在長平之戰(zhàn)后,為何秦國卻選擇和趙國達成和談呢而放棄了這次機會呢?
如果根據(jù)史記的說法,那就是秦國相失和的問題,說長平之戰(zhàn)后,白起本擬乘勝滅趙。但由于秦相應侯范雎收受了趙國說客蘇代的重金賄賂,加上怕白起滅秦之后功勞巨大,自己會身居白起之下,于是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yǎng)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而秦王也信了邪,決定讓秦軍休養(yǎng)生息一年在做打算。最后因此錯過機會,導致了后來邯鄲之戰(zhàn)的慘敗。 雖然史記上是這么說的,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秦昭襄王一向英明,放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數(shù)的過來的梟雄,明君,可英明的他為什么會中這樣的昏招,顯然不符合道理。白起是一名將帥,行軍打仗他很了解也很厲害,但整體布局上,他比秦王還是差點。秦王知道邯鄲成可以一鼓作氣拿下,但當時的國家可不單單就秦趙兩國。長平之戰(zhàn),秦國打趙國那是師出有名的,那就是趙國拿了自己的上黨這個地方,其他五國眼里,秦國打趙國是自己出來找場子的。
所以自己也樂得看兩國對打。但如果當時秦國要打邯鄲滅趙國的話,情況就變了,會引起其他五國的恐慌。在加上長平一戰(zhàn)秦國已經(jīng)出動了全國15歲以上男丁盡數(shù)從軍,要是自己攻打邯鄲滅趙國的話,這些人醒悟過來給自己插上幾刀的話那秦國就是和趙國同歸于盡了。這在之后邯鄲之戰(zhàn)就可以看得出來。因此,當時的秦軍雖然想有絕對實力拿下趙國,但還是先得保證自己的窩不被人占了才對。因此,長平之戰(zhàn)后不滅趙國,本身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1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