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林甫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雖然在世人的眼中,善良正直的人,一直是比較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歡的。但是在某些社會環(huán)境之下,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中,一個奸詐狡猾,懂得審時度勢的人,往往會混得更好,唐玄宗時期的宰相李林甫,便是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
李林甫的“政績”
李林甫,小字哥奴,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是唐朝宰相,唐太祖李虎五世從孫,揚州參軍李思誨之子。
在當宰相的19年時光里,李林甫因為行政能力突出,而成為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當然,他的存在對于唐王朝而言并非是件好事,因為李林甫后期的時候,大權(quán)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朝綱紊亂,建議重用胡將,阻止邊帥出將入相,使得安祿山勢力坐大。
然而,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某種程度上,李林甫是比較成功的,畢竟他讓唐玄宗相信了他的優(yōu)秀,并且因此而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權(quán)力和地位。
李林甫生性狡獪,不學無術(shù),善音律,為舅氏姜皎所愛。李林甫的姨丈對他評價不好,他說:“郎官須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豈是郎官耶?”其實,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很多人都知道李林甫并非是個好人,因此有了“天下皆知而當權(quán)者獨不知”的形容。
“口蜜腹劍”李林甫
既然聲名不佳,那么問題來了,李林甫到底是如何做到高位的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李林甫對于“信息”的掌控能力,是很多人所無法匹敵的。
李林甫身為宗室之后,卻沒有從自己的家庭背景中獲得太多的好處,因為到了他這一代的時候,他們家已然沒有什么政治資源了。也可以說,李林甫后來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李林甫雖然能力不夠,但是卻深諳人情,并且對信息的獲取以及運用的能力非常高超。
很早的時候,李林甫便知道宦官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雖然他們在朝廷中沒有太多的勢力,但是卻是距離皇帝最近的人,很容易知道皇帝的心意,于是早就開始結(jié)交宦官,并通過自己的信息渠道站在了武惠妃的陣營之中,最終在此人的幫助下,當上了宰相的位置。
當上了宰相的位置,并不代表厲害,最為厲害的是,李林甫在這個位置上待了很久,并且讓唐玄宗很滿意。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李林甫很懂得如何運用自己手中的信息,打敗競爭對手,比如李林甫曾經(jīng)利用皇子和皇帝之間的矛盾,以一句“天子家事,外人何與耶?”成功擊敗了名相張九齡。
當然,以上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而李林甫做的最好的,便是成功掐斷了皇帝與大臣之間的言路,使得大臣和皇帝之間有了出現(xiàn)了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同時,為了保證自己能夠獲得關(guān)于皇帝的一切消息,《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說他“每奏請,必先餉遺左右,審伺微旨,以固恩信,至饔夫御婢皆所款厚,故天子動靜必具得之?!笨梢姡盍指Υ耸怯帽M了心思,就連廚子和奴婢都關(guān)注到了。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可怕的,也是他人無很難撼動的。
結(jié)語
李林甫不是科舉出身,文化水平也不高,《舊唐書·卷一百六·李林甫傳》曾記載,李林甫有一次給舅氏表弟寫信,將“弄璋”(指生下男孩子。古人把璋給男孩子玩。璋:一種玉器。)寫成了“弄獐”,于是便有人用“弄獐宰相”來戲稱他。
當然,李林甫掌權(quán)期間,盡管有許多陰謀算計,但自身能力的確有過人之處?!杜f唐書》便評價處事謹慎、有章法:“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恒度”。據(jù)史書記載,安祿山便非常害怕李林甫,如果李林甫不去世,或許后來就不會發(fā)生“安史之亂”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69歲的大唐首席宰相李林甫,突染重疾,自感大限將至,想再見一眼陪伴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李唐玄宗隆基得知情況后,決定親入李林甫府中探病,卻被宦官以李林甫可能得的是傳染病為由,阻攔了下來。只好讓人將李林甫抬出院子,皇帝則登上皇城的降圣閣,遠遠地朝著李林甫揮動中手中的紅手巾,以示看望慰問。已經(jīng)奄奄一息無力跪拜謝恩的李林甫老淚縱橫。一個月之后,一代奸相李林甫在家中死去。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一同擔任宰相算起,李林甫穩(wěn)居相位達十九年之久。
而同一時期的開元名相,崇尚通達的姚崇、崇尚法治的宋璟、崇尚正直的張九齡,在相位上都只呆了四年,而且都不是因為死在位置上,都是被罷黜宰相,黯然離場,三人加起來都沒有李林甫一人在宰相位置上呆的時間長。
長壽元年(692年),那一年李隆基七歲。他的祖母武則天,在兩年前登基稱帝,改唐為周。此時的朝堂,武氏家族意氣風發(fā),李唐皇室成員卻大量地被陷害屠殺,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一次朝堂舉行祭祀儀式,李隆基帶著侍從護衛(wèi)昂首挺胸地走上大殿。負責警衛(wèi)的金吾大將軍是武家子侄武懿宗,故意刁難,上前阻攔并大聲訓斥李隆基的侍衛(wèi)。李隆基怒目而視,拔劍指著武懿宗大聲喝道:?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敢攔吾者死!? 隨之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后,非常驚訝,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對其寵愛有加。
景云元年(710年),那一年李隆基二十五歲。五年前,大唐江山重歸李唐皇室,但唐中宗李顯孱弱無能,朝廷的大權(quán)旁到皇后韋氏和武三思手中,奸臣當?shù)?,大唐黯淡無光。一腔熱血的青年李隆基,聯(lián)合禁軍將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發(fā)動軍事政變,斬殺了韋氏,奪回了皇位,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登基。
三年后,李隆基再次親率羽林軍,突襲太平公主集團,在敵人準備動手的前一天下手,徹底清除了專權(quán)亂政的太平公主勢力。五個月后,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一個偉大的時代正式開啟。此時的李隆基信心滿滿,立志要再現(xiàn)李唐皇室的榮光,立志要再創(chuàng)大唐的輝煌。此時的李隆基勵精圖治、求賢若渴。
大唐皇室的忠臣、純臣姚崇,首先走進了李隆基的宰相班子,這位三朝宰相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說》,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但是政務能力超一流、人稱救時宰相的姚崇,精于治國卻拙于治家,因?qū)鹤拥墓芙滩涣?,觸了李隆基的龍鱗,僅僅做了四年的宰相就被免去了職務。
接替姚崇的,是有名的諍臣宋璟。宋璟頗有魏征遺風,敢于直言朝政之得失,恢復諫官制度,廣開言路,開啟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環(huán)境,國力蒸蒸日上,開元盛世初現(xiàn)雛形。但是剛烈正直的宋璟,不懂變通不善協(xié)調(diào),作為統(tǒng)領百官的宰相,宋璟的局限性逐步顯現(xiàn)。開元八年(720年),李隆基忍痛割愛,宋璟結(jié)束了四年的宰相生涯,只享受開府儀同三司的政治待遇退休。之后的張嘉貞、張說,雖非純臣、諍臣,但也算是忠臣、能臣,大唐帝國在他們手中被治理的井井有條,欣欣向榮。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二月,來自偏遠之地嶺南的張九齡升任中書令,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主理朝政。大唐的另一個純臣、諍臣張九齡,也是大唐玄宗一朝最后一位賢相,終于走上前臺。這位心中只有國家,心中只有黎民蒼生的宰相,不懂得猜測圣心,不愿意屈意順從,一味地據(jù)理力爭,犯顏直諫。
皇帝想保住違抗軍令的邊將安祿山的命,張九齡堅決反對?安祿山按律當斬,而且此人面有反相,日后必成后患!?;皇帝想重賞守邊有功的邊帥,提拔朔方節(jié)度使牛仙客為尚書,張九齡態(tài)度堅決地代表不同意,?邊將守好邊,是本職工作,談不上什么功勛?況且年仙客不具備宰相之才,尚書之位責任重大,不可能用來賞賜!?;皇帝一心要廢黜李瑛的皇太子之位,張九齡伸直脖子擲地有聲?太子是國之儲君,不可輕言廢立。陛下如果一定要這么做,我不敢執(zhí)行詔命。?皇帝要提拔李林甫為宰相,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宰相關(guān)系國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為宰相,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的禍患。?你當皇帝還是我當皇帝?是你張九齡說話管用還是我李隆基說話管用?李隆基對張九齡的多次違逆,心生不快,耿耿于懷,李林甫又在暗中不斷中傷誣陷,張九齡終于獲罪罷相。從此大唐玄宗一朝的官員,只會明哲保身,不再敢直言進諫!諍臣純臣,從此銷聲匿跡。
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國泰民安,漸漸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不像原來那樣了。于是,他就追求起享樂的生活來,朝廷弊端日益顯露出來
宰相張九齡看到這種情況,心里挺著急,常常給唐玄宗提意見。張九齡任相期間,知人善鑒,頗具政治家的遠見。唐玄宗本來很尊重張九齡,但是到了后來,對張九齡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了。他只愿聽一些奉承話了
大臣李林甫,是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人。他什么事都不會,專學了一套奉承拍馬的本領。他和宮內(nèi)的宦官、妃子勾結(jié),探聽宮內(nèi)的動靜。唐玄宗在宮里說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對答如流,簡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樣。唐玄宗聽了挺舒服,覺得李林甫既能干,又聽話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為宰相,跟張九齡商量。張九齡看不慣李林甫這路人,就直截了當?shù)卣f:宰相的地位,關(guān)系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為相,只怕將來國家要遭到災難。這些話傳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張九齡恨得咬牙切齒
朔方將領牛仙客,目不識丁,但是在理財方面,很有點方法,又善于結(jié)交朝中權(quán)貴,獲得虛名。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沒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說:像牛仙客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選;張九齡是個書呆子,不識大體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張九齡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張九齡還是不同意。唐玄宗發(fā)火了,厲聲說:難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嗎!唐玄宗越來越覺得張九齡討厭,加上聽信了李林甫的誹謗,終于撤了張九齡的職,讓李林甫當宰相。自張九齡罷相以后,局勢開始走下坡路
李林甫一當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不許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見。有一次,他把諫官召集起來,公開宣布說:現(xiàn)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辦事,用不著大家七嘴八舌。你們沒看到立仗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馬要是叫了一聲,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來不及了
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唐玄宗提建議。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職到外地去做縣令。大家知道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誰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見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就千方百計地把他們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面上不動聲色,笑臉相待,卻在背地里暗箭傷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樓上隔著簾子眺望,兵部侍郎盧絢騎馬經(jīng)過樓下。唐玄宗看到盧絢風度很好,隨口贊賞幾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這件事,就把盧絢降職為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又被誣說他身體不好,不稱職,再一次降了職
有一個官員嚴挺之,被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后來,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用呢
李林甫說: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聽一下
退了朝,林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倒有一個辦法
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關(guān)心他哥哥,當然很感激,連忙請教該怎么辦。李林甫說: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
嚴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太可惜,嚴挺之現(xiàn)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嘆了口氣,也就算了。像嚴挺之這樣上當受騙的還真不少。但是,盡管李林甫裝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陰謀詭計到底被人們識破。人們就說李林甫這個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著劍
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一個個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鉆營拍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這個時期,唐朝的政治從興盛轉(zhuǎn)向衰敗。這時期的唐朝廷以資歷用人,士大夫持祿養(yǎng)恩,不思進取,終于導致了安史之亂。
李林甫出身官三代,因為沒有文化,請求擔任司門郎中職位時被無情拒絕:“擔任郎官者必須德才兼?zhèn)?,李林甫是麻布繡花----配不上!”李林甫削尖腦袋先進東宮當了個閑官,又混到國立大學當了個副校長,逐步官運亨通,一路直升至吏部侍郎(相當于今組織部和人事部副部長)。
為再上新臺階,李林甫把寶壓在武則天的孫女武惠妃身上。武惠妃在三千粉黛中獨享恩寵,兒子壽王與盛王被唐玄宗愛屋及烏格外恩寵,太子李瑛逐漸失寵。李林甫打通關(guān)節(jié),奴顏婢膝向武惠妃表忠心:"愿保護壽王!"武惠妃視其為強援,經(jīng)常幫他吹枕頭風。
在高力士暗助下,李林甫將唐玄宗的一項宰相任命消息提前泄露給當事人。宰相就任后投桃報李,力薦李林甫德才兼?zhèn)洹翱盀樵紫唷?,武惠妃也不停地為他吹枕邊風。李林甫如愿以償,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同時升任宰相。
就職時,裴耀卿與張九齡都謙恭地彎腰疾行,唯獨李林甫倨傲地站在他倆之間大搖大擺接受任命書,眉宇間得意洋洋。旁觀者驚嘆:“這哪兒是三個宰相上任,分明是一雕挾持兩兔??!”
(唐玄宗)
曲意逢迎,是李林甫深得唐玄宗歡心的不二法門。
秋收時節(jié),唐玄宗欲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宰相裴耀卿等諫言:“陛下于農(nóng)忙時節(jié)西行,難免騷擾百姓。臣等建議等到入冬再回長安?!崩盍指σ娞菩谟行┎凰?,便假裝腳疼,散朝后一瘸一拐落在后面,趁唐玄宗詢問緣故時才亮出底牌:“洛陽和長安本就是陛下的東西宮,陛下想去哪兒還用選擇時候嗎?如果擔心擾民,陛下宣布免除沿途州縣的租稅即可!”唐玄宗大喜,依計而行返回長安。
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都對唐玄宗獨寵武惠妃而冷落他們的母親心懷不滿,時有怨言。唐玄宗龍顏大怒“將罪之”,遭到賢相張九齡義正辭嚴的反對,心情很是不爽。李林甫當面不發(fā)表意見,背后卻通過太監(jiān)向唐玄宗表明立場:“帝王的家事,何須與別人商量!”在李林甫與武惠妃內(nèi)外勾結(jié)下,唐玄宗最終聽信李林甫讒言,把三個
唐玄宗打算重用行政能力很強的節(jié)度使牛仙客,張九齡以其才疏學淺為由堅決反對。李林甫表面附和,暗中卻把消息透露給牛仙客,又四處散布消息聲援唐玄宗:“只要有真本事,又何必滿肚子學問?而且天子要重用什么人,有何不可?”唐玄宗認為李林甫善解人意且不專權(quán),從此更加疏遠張九齡,后來索性罷免張九齡和裴耀卿相位,獨寵李林甫,任命牛仙客為宰相。
李林甫因為沒有真才實學,全憑溜須拍馬上位,所以把“武大郎招伙計----比自己高的不要!”當做用人原則。才望功業(yè)超過他的文臣、被唐玄宗倚重的武將、權(quán)勢地位嚴重威脅到他的官員,都成為李林甫處心積慮消滅的靶子。
兵部侍郎盧絢風度翩翩,唐玄宗贊美他氣質(zhì)超群。李林甫吃起干醋,動用各種卑劣手段,將其貶職外放。
唐玄宗打算重新啟用絳州刺史嚴挺之,李林甫絞盡腦汁從中作梗,使唐玄宗誤以為嚴挺之年事已高且患風疾而作罷。
宰相李適之不信邪,公開與李林甫叫板。李林甫根據(jù)他性格粗疏的缺點設下圈套,故作神秘告訴他:“華山有個大金礦,可惜皇帝不知道?!崩钸m之果然中計啟奏。唐玄宗問李林甫,李林甫假裝一片忠心:“臣早知此事。但華山是陛下的本命山,豈可開采!”唐玄宗深受感動,斥責李適之:“您以后奏事前,先與李林甫商議好,免得張口就放黃腔!”李適之自此逐漸被疏遠,最后罷相遭貶服毒自殺。
唐玄宗為網(wǎng)絡人才,詔求有精通一藝的天下士人入京候選。杜甫聞訊,興沖沖入京應試。李林甫唯恐士人們在對答時揭露自己的滔天罪行,竟然說服唐玄宗對士人們層層篩選到京城統(tǒng)一參加考試,再指使心腹擔任主考官。在李林甫導演下,上演了空前絕后的讓全體考生落榜的鬧劇。杜甫也成為這場鬧劇的犧牲品,“舉進士不中第”,被困長安十年。李林甫對唐玄宗撒下彌天大謊:“本屆考生無人及第,證明在您的英明領導下,民間已經(jīng)沒有一個被遺漏的賢才!”
被拍昏頭的唐玄宗對李林甫從精神到物質(zhì)都“恩寵莫比”,李林甫由此權(quán)焰熏天,為所欲為。他舉薦性格軟弱的陳希烈出任宰相,自己在家處理政務,把陳希烈當照片貼在政事堂上。陳希烈天天坐班,既無人謁見,也無公文處理,只有偶爾在幾份無關(guān)緊要的公文上簽名的權(quán)力,閑得天天看螞蟻搬家。
太子李瑛被殺后,東宮儲位空懸。李林甫為回報武惠妃,多次勸唐玄宗立壽王李瑁為太子。唐玄宗最終選擇更成熟穩(wěn)重的忠王李玙,立為皇太子后,改名李亨。
李林甫唯恐皇太子繼位后失勢,決定釜底抽薪扳倒太子。他指示心腹爪牙楊慎矜監(jiān)視太子的妻兄韋堅,誣奏韋堅與邊將勾結(jié),企圖擁立太子為帝。唐玄宗聽信讒言,將韋堅與邊將貶官,令太子休棄太子妃韋氏;李林甫賊心不死,炮制出一起矛頭直指太子的冤案,在政壇掀起一股腥風血雨,造成韋堅與邊將等官員無辜被殺或畏懼自殺。由于太子行事穩(wěn)重無過失,唐玄宗對太子也非常信任,李林甫的陰謀詭計最終未能得逞。
楊慎矜青云直上,嚴重威脅到李林甫地位。李林甫唆使爪牙制造流言,言之鑿鑿稱楊慎矜本是隋煬帝玄孫,一直賊心不死圖謀恢復隋朝。唐玄宗聞言大怒,李林甫趁機栽贓陷害,使楊慎矜最終被滅族。
咸寧太守趙奉章搜集了彈劾李林甫的二十余條罪狀,李林甫搶先一步暗示御史臺逮捕趙奉章,以妖言惑眾之罪,將其活活杖斃。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個詞用在中國古代歲數(shù)大一點的皇帝身上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可以說,只要歲數(shù)大一點,不管你是漢武帝、唐太宗,還是康熙、乾隆,無一例外都成了昏君,這些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在年輕的時候,執(zhí)政初期往往勵精圖治,但是到了執(zhí)政后期,就變得昏庸無道了,這簡直就成了歷史定律。
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先后寵信權(quán)臣李林甫、楊國忠,宦官高力士,武將安祿山、陳玄禮等人,唯一不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唐玄宗最狠的一次,一天之內(nèi)干掉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內(nèi)的三個兒子,古往今來還沒有出現(xiàn)對自己兒子這么狠的皇帝。
在寵信權(quán)臣這方面,估計乾隆和唐玄宗是最有一拼的,乾隆因為即位的時候發(fā)過誓,在位六十年后就要退位,以表示對康熙的尊重,乾隆真的活到85歲的時候,就將皇位讓給了嘉慶,做起了太上皇,乍一看,乾隆這個人很識相?。?/p>
實際上這就是乾隆要的效果,乾隆為了表現(xiàn)自己是一個有逼格的人,故意讓出皇位,卻來了套讓位不讓權(quán),自己雖然是太上皇,但是軍國大事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忙不過來的事情就讓和珅去辦。
當時人都稱和珅是二皇帝,嘉慶完全被架空,成了一個傀儡,假如乾隆在晚死幾年,和珅還真就有可能把嘉慶取而代之。
當時唐玄宗已經(jīng)有倦政之心,這一點從唐玄宗的年號也能看出來,唐玄宗第一個年號是先天,是還沒有親政時候的年后,在發(fā)動政變徹底掌握政權(quán)后,唐玄宗勵精圖治,定年號為開元,意為掃除舊氣象,開創(chuàng)新紀元。
后世將這段年號成為開元盛世,以表示對李隆基勤政三十年的認可,然而在公元741年,也就是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同輩的兩個兄弟先后去世,李隆基擔心也被帶走,再加上當時李隆基認為自己實現(xiàn)了所有的執(zhí)政目標,可以開始享受生活了。
于次年742年改年號為天寶,大概是要頤享天年。從開元到天寶,不止是年號的更改,也是執(zhí)政者心理的一種變化,一句話,唐太宗晚年患的就是老年皇帝病。
從這些老年皇帝來看,唐玄宗晚年寵信權(quán)臣其實已經(jīng)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過寵信的人是誰罷了,要么是太監(jiān),要么是奸臣,這也是歷史定律。
話說,唐玄宗為何會選中李林甫當宰相,這就要說到李林甫的本事了。
從開元24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擔任宰相開始,李林甫獨攬朝政達19年,是玄宗時期宰相任期最長的人,要說沒本事,那是扯淡。
開元年間李林甫被授予御史中丞,后任刑部侍郎,李林甫為了升遷,接近當時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并且表示愿意助推武惠妃的兒子壽王登上皇位。
在武惠妃的暗中支持下,以及高力士的認可之下,開元二十三年被拜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不久就接替張九齡擔任右相。
開元二十五年就爆發(fā)了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的悲劇,這里面李林甫扮演的就是一個極為不光彩的角色,李林甫為了給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鋪路,就建議唐玄宗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三人后來被賜死,估計也和李林甫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