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末年,自然災害頻發(fā),百姓民不聊生。無奈之下,許多農(nóng)民出來起義。在眾多農(nóng)民領袖中,兩個年輕的起義家李自成和張獻忠,逐漸展露了頭角。
李自成和張獻忠有著相似的過去,他們同年同月出生,都來自陜西的農(nóng)村。因出身貧寒,在生活和工作中經(jīng)常受到欺壓,后來又因為一些過錯,都丟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工作,成為“無業(yè)游民”。以后,他們更是深切地體會到了百姓的無奈與苦楚,于是這兩個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各自組建了農(nóng)民隊伍,加入到農(nóng)民起義的浪潮中。
在將近三十歲的時候,這兩個人才真正相遇。
1633年,李自成帶著自己的隊伍投靠了山西的舅父——闖王高迎祥。沒多久,張獻忠也不約而同地加入到了闖王的大隊中。因為年齡相同,又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相見恨晚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很快就成為了出生入死的莫逆之交。
張獻忠起義的時間要比李自成早一些,他在投奔高迎祥的時候,已經(jīng)擁有了比較成規(guī)模的隊伍,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李自成對這個和自己同歲的領導者相當敬佩,這種敬佩為他們日后的默契合作提供了基礎,但也為他們的反目成仇埋下了隱患。
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在突破河南的重圍后攻入了鳳陽。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歷代明朝皇帝都在這里興修各種工程,明皇陵和明中都皇城都在這里。
但沒想到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竟在鳳陽皇宮因“分贓”不當結下了梁子。從此以后,二人分道揚鑣,李自成往北,占據(jù)黃河一帶;張獻忠往南,占據(jù)長江一帶。
1636年,闖王高迎祥在戰(zhàn)爭中喪生,李自成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闖王”的稱號。這一舉動讓身處南方的張獻忠更加不服,二人怨恨加深。1638年,李自成戰(zhàn)敗,不得已南下投靠張獻忠。張獻忠起殺心,想趁機殺掉李自成。可惜李自成提前識破,連夜逃跑,保住了性命。戲劇化的是,三年以后,張獻忠南方戰(zhàn)敗,逃往北方投靠李自成。李自成也想趁此機會殺掉張獻忠,但被十三軍將領之一的羅汝才攔了下來。后來張獻忠又在羅汝才的幫助下連夜逃脫。
?
?
兩個義氣相投的兄弟最終沒能逃脫反目成仇的命運。張獻忠最終被大明軍隊亂箭射死于四川;李自成在成為“大順皇帝”的第四十二天,死于九宮山上村民的鐵鏟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