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砼瑺柟嘈值艿奈恼拢M軐Υ蠹矣兴鶐椭?/p>
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他為清朝約270年的基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其實,在努爾哈赤帶領(lǐng)建州女真部落到處征戰(zhàn)的背后,還有一位對清朝的建立起到重大作用的歷史人物,那就是努爾哈赤的親弟弟舒爾哈齊。
由于真正的真相已經(jīng)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加上涉及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隱秘,所以后來的清朝宮廷和官方都特意忽略這段歷史。
可是由于舒爾哈齊的子嗣一直活躍在清王朝的政治舞臺,甚至一度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比如咸豐時期,咸豐帝因為聲色過度在熱河避暑山莊突然病逝,留下的遺詔中就非常清楚明白地寫到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大臣共同輔政同治帝,這八位大臣被稱之為“輔政八大臣”。
這輔政八大臣中的端華、肅順,他們都是舒爾哈齊的后裔,按照輩分應(yīng)該是八世孫,當時被稱之為“端三肅六”。
努爾哈赤一共有兄弟五人,但真正可以稱得上同胞兄弟的只有三弟舒爾哈齊和四弟雅爾哈齊。
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兩的祖父和父親因為局勢混亂、明朝腐敗而被明軍誤殺,為了補償努爾哈赤,明朝讓努爾哈赤繼承自己祖父的職位,統(tǒng)領(lǐng)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為此明朝還給予了相應(yīng)的受封敕書、馬匹。
當時的遼東大帥李成梁還對他禮遇有加。當時的努爾哈赤25歲,舒爾哈齊20歲。兄弟倆為了報仇,秣馬厲兵,僅僅幾年,就極大地增強了建州女真部落的實力,不但讓周圍的女真各部落為之側(cè)目,就連明朝都開始關(guān)注這兄弟兩,足以證明這兄弟兩此時的名氣。
當時明朝得到相關(guān)情報認為,努爾哈赤已經(jīng)自稱為大王,其弟自稱為大將,立志要“報仇雪恨”。明朝當時剛打完萬歷三大征,已經(jīng)沒有實力再次進行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只能對兄弟兩采取懷柔政策,對兄弟兩大搞高官厚祿,于是努爾哈赤晉升為都督,舒爾哈齊晉升為副都督,所以當時的女真各部落都稱呼努爾哈赤為“大都督”,稱呼舒爾哈齊為“二都督”。
當時,建州女真所有軍政大事都是由努爾哈赤兄弟二人密議決定的,執(zhí)行之前,沒有第三個人能了解他們密議的內(nèi)幕。
但是到了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努爾哈赤兄弟兩統(tǒng)一整合建州女真,滅掉海西女真四大部落中的兩部落哈達部、葉赫部,已經(jīng)手握數(shù)萬精兵,傲視女真部落,然而當建州女真準備開始統(tǒng)一遼東,并開始對抗明朝的時候,舒爾哈齊突然被囚禁,被死亡,《清實錄》記載,萬歷三十九年舒爾哈齊薨,年48歲。
并且在以后所有的清朝的官修史書中,舒爾哈齊都像一個消失了的人,不僅赫赫戰(zhàn)功記載甚少,就連名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這實在耐人尋思。
那舒爾哈齊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史書中對舒爾哈齊怎么死的,死因是什么,喪禮如何,都沒有交代。
當時明朝的記載則是“酋(努爾哈赤)忌其弟舒爾哈齊兵強,計殺之,并其兵。”也就是說明朝方面認為努爾哈赤是設(shè)計殺害自己親弟弟舒爾哈齊,吞并其部下屬兵,使得努爾哈赤成為建州女真唯一的首領(lǐng),明代黃道周《博物典匯》更是詳細描述了這場骨肉相殘的悲劇,大家可以去翻一翻。
而在清朝最原始的資料《滿文老檔》中記載,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努爾哈赤用舒爾哈齊謀求自立、分離建州女真為借口,殺死舒爾哈齊一個兒子和一位僚屬,還剝奪了他所領(lǐng)的建州女真軍民,兩年后,舒爾哈齊突然死了。當時的舒爾哈齊也有自己的班底和軍隊,威望也不比努爾哈赤低,自然不可能束手就擒,所以努爾哈赤用計囚禁舒爾哈齊,并殺死其親信,是符合邏輯的。
這樣看來,明朝史料說努爾哈赤殺害自己的胞弟,多半不是誤傳,而是確有其事。
那么新問題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最為親密的兄弟兩反目成仇,最終走向骨肉相殘的道路?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權(quán)力。
和努爾哈赤一樣,舒爾哈齊也是明朝正式任命負責管理建州女真的官員,有著和努爾哈赤一樣的合法統(tǒng)治權(quán),又有專屬于自己的班底和軍隊,要是兄弟兩和睦相處,一切好說;但是權(quán)力這東西只會自我持續(xù)膨脹,這是權(quán)力的基本屬性,沒有任何辦法克服,所以兄弟兩早晚會有這一天。
據(jù)零星資料記載舒爾哈齊是一位高傲自負的人,他雖然不及努爾哈赤的兵強馬壯,但舒爾哈齊依然決心要離開兄長,自立門戶。
這對努爾哈赤來說,舒爾哈齊的獨立不僅是在自己身邊又樹立一位強大的敵人,還極大的削弱了建州女真的實力,這對本就人數(shù)稀少的建州女真是一個致命打擊,最終兄弟倆還是反目成仇,一方為王,一方為囚。
關(guān)于建州女真這場內(nèi)部的斗爭,有學者指出這可能不單單是權(quán)力的爭奪,還是一場“叛明”和“擁明”的觀念斗爭,明朝也對建州女真坐大感到憂慮,也比較注意扶持舒爾哈齊來削弱建州女真的實力,為此還重建了建州右衛(wèi),新設(shè)右衛(wèi)的住址位于遼寧鐵嶺的東南。
加上努爾哈赤、舒爾哈齊兄弟兩的祖父和父親也是著名的“擁明”派,為此還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努爾哈赤為了替祖父和父親報仇而對抗明朝,舒爾哈齊則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理念而擁護明朝。
這樣看來,清太祖殺親弟的疑案牽扯到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遠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不過舒爾哈齊被其兄努爾哈赤有意誅殺的歷史史實基本上成為共識了,不管權(quán)力之爭也罷,政見之爭也罷,二者互相交織也罷,舒爾哈齊的確有大功于清朝,可以說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權(quán)就是兄弟兩建立的,但是舒爾哈齊身后卻寂寥無聞,但清朝史料又不敢明言其真正的死因。
清朝的諸王貝勒冤案后來基本都得到后來的清朝皇帝的平反,比如多爾袞、多鐸,比如八王爺胤禩,唯獨對舒爾哈齊和康熙皇長子胤禔沒有被昭雪,康熙皇長子胤禔不討論,而舒爾哈齊則是因為一方面清朝皇帝都是努爾哈赤一脈的,為尊者諱,隱瞞其祖宗有殺弟的惡名;另一方面為了清朝政權(quán)穩(wěn)定著想,畢竟努爾哈赤殺其弟是出于維護清朝基業(yè)的目的,因此不能推翻清太祖努爾哈赤首定的鐵案。
但是努爾哈赤對待自己弟弟的子孫后代還是不錯的,舒爾哈齊之子濟爾哈朗就被冊封為鄭親王,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非皇帝直系子孫,后來還成為攝政鄭親王。
這一系后來一直傳承到民國,舒爾哈齊子孫世代襲爵。這一點也可以說是清朝皇室對舒爾哈齊開創(chuàng)清朝建國基業(yè)大功勛的酬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