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永璘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乾隆皇帝的生育能力相當強,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僅次于康熙皇帝,一共生育了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
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叫永璘。
永璘生于1766年,母親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即《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瓔珞。乾隆皇帝非常寵幸魏佳氏,將她生育的長子颙琰立為皇位繼承人,這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墒?,乾隆皇帝卻不太喜歡永璘。
這是什么緣故呢?
根據(jù)《嘯亭雜錄》記載,永璘長得黝黑結(jié)實,五大三粗,不像皇族子弟,倒像種田的莊稼漢。同時,永璘自幼討厭讀書,只喜歡聽戲唱曲,還經(jīng)常溜出皇宮,混跡于市井狹巷之中??傊?,乾隆皇帝不喜歡的東西,永璘都沾邊了。
所以,乾隆皇帝不待見永璘。當其余皇子分封為親王、郡王時,23歲的永璘只得了一個貝勒爵位。這還是看在魏佳氏的面子上。
乾隆皇帝的兒子眾多,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夠選一個比較好一點的皇位繼承人。弊端則是,眾多皇子難免會因為皇位互相爭斗。好在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因此乾隆皇帝皇子們的爭斗并不激烈。
有一次,皇子們聚在一起,說到了皇位繼承的事情。大家都表示出對皇位的濃厚興趣,只有年紀最小的永璘淡然地說:“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唯求諸兄見憐,將和珅之府邸賜予,吾愿足矣?!?/p>
永璘的意思是,哪怕天上下起了皇帝雨,也不能掉到我頭上。如果哪位兄弟以后得了皇位能把和珅的豪宅賞賜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永璘話音剛落,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一是笑永璘的愿望如此低微,居然只要一座和珅的豪宅。二是和珅在朝廷里如日中天,呼風喚雨,你憑什么要他的豪宅?
只有皇十五子颙琰沒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颙琰是永璘的同母哥哥,很了解永璘的性格。
1795年,乾隆皇帝正式宣布35歲的颙琰為皇位繼承人。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舉行禪位大典,將皇位禪讓給颙琰。是為嘉慶皇帝。
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病逝,嘉慶皇帝得以親政,掌握朝政大權(quán)。就在嘉慶皇帝親政后沒多久,他就將颙琰晉封為惠郡王,后改為慶郡王。
兩個月后,嘉慶皇帝開始收拾和珅。很快,和珅就被以二十大罪狀革職入獄,賜死于家中。和珅死后,嘉慶皇帝果然將和珅豪宅的一半賞賜給弟弟永璘。
為什么嘉慶皇帝不將和珅豪宅全部送給永璘呢?這是因為,嘉慶皇帝的妹妹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和妹夫豐紳殷德還住在和珅豪宅里。嘉慶皇帝不愿對妹妹、妹夫趕盡殺絕,放了他們一馬。
永璘住進了和珅的豪宅,過著悠哉樂哉的生活。嘉慶皇帝有心重用他,讓他在朝廷里任職,可是永璘“爛泥扶不上墻”,做事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讓嘉慶皇帝很是頭疼。
1800年正月,永璘的養(yǎng)母穎貴太妃過七十大壽。永璘給她準備祝壽禮物,卻沒有在奏折里說清楚這一點,不符合禮制,被嘉慶皇帝責令退出乾清門,依然在內(nèi)廷行走。
1816年,永璘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將奏折交給大內(nèi)奏事太監(jiān),由他們轉(zhuǎn)交,這又不符合制度,被罰去俸祿。
1820年,永璘因為過于聲色犬馬,身體被拖垮了,一病不起。嘉慶皇帝親自前去探望他,將他晉封為親王。永璘很高興,卻無福消受,很快就病逝了,年僅54歲。
1823年,固倫和孝公主去世后,和珅的豪宅都成了永璘的家產(chǎn)。只不過,那時候永璘已經(jīng)去世3年了。
和珅死后,嘉慶帝把他的房子和半數(shù)財產(chǎn)都賜給了自己的同母弟弟慶郡王,也就是乾隆的十七阿哥。
和珅出身滿清正紅旗,父母早逝,憑借過人的才干和情商,深得乾隆的寵信。兩個人君臣相得數(shù)十載,和珅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侍衛(wèi),變成了富可敵國的大奸臣。其實乾隆與和珅心里都清楚,新皇上位之后,和珅很難有什么好下場。所以乾隆把自己最寵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也算是對和珅的最后一點保障。事實上,嘉慶果然看在十公主的哀求上,只抄家沒滅族,保全了和府其他人的性命。
和珅當權(quán)之時,非常張揚跋扈,滿朝文武只知和中堂,不知各位皇子。據(jù)說幾位皇子曾經(jīng)密謀合議過,無論將來是誰上位,都要先把和珅除掉。當時的十七阿哥立即表態(tài)?帝位我沒有興趣,我只喜歡和珅的房子,幾位哥哥誰繼位后把房子賜給我,我就支持誰?。當時可能只是一句戲言,不過沒想到,和珅的這所豪宅,最后果然到了十七阿哥的手里。
慶郡王是嘉慶帝的同母弟弟,他因為是乾隆最小的兒子,所以和許多被慣壞的紈绔子弟一樣,無心讀書無所事事,成日里只知道惹是生非,聽戲唱曲。乾隆作為父親,非常厭惡這樣不知上進的皇子。但是嘉慶作為哥哥,對一個廢材弟弟就很能包容了。
慶郡王一生都是過著逍遙的富貴王爺?shù)纳?,嘉慶對他頗多照顧,兄弟二人感情非常好。而慶郡王雖然貪圖享樂,游手好閑,卻也從來沒做過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后來嘉慶二十五年,慶郡王病重,嘉慶多次出宮看望他,還把他加封為親王,可見兩個人的感情深厚。
永璘,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也是最小的兒子,生于乾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永璘與乾隆帝第十五子嘉親王永琰、也即日后的清仁宗嘉慶帝(颙琰)同母,同為時為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嘉慶帝繼位后,追尊生母為孝儀純皇后。
永璘出生,乾隆帝已經(jīng)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年過半百得子,自然喜不自禁,對于這個小兒子是鐘愛異常,格外維護。所以永璘從小就養(yǎng)成了膽大妄為、不服管教、頑劣不堪的性格,使得皇父及皇兄十分頭疼。
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母令皇貴妃去世,九歲的永璘被交予乾隆帝穎貴妃巴林氏撫養(yǎng)。養(yǎng)母不同于生母,即不敢管得太多、太嚴,以免乾隆帝認為自己虐待養(yǎng)子,又不敢過分縱容溺愛,導致乾隆帝斥責教子無方。所以,少年的永璘,就在與養(yǎng)母客客氣氣、禮貌又疏遠的環(huán)境下長大。
永璘長大后,因皇父沒有時間過多關(guān)注,養(yǎng)母又拘泥于身份尷尬而不能時時管教,所以他既不能于讀書學識上有所成就,騎射弓馬方面也不出色。相反卻喜歡聽戲唱曲,出入市井場所,一副廢柴公子哥兒的做派,天天樂此不疲。
乾隆帝得知后,惱怒不已,也多次訓斥過永璘。但是永璘當面唯唯諾諾,過后照舊,天長日久,乾隆也有些灰心,自此也放棄了對這個不成器的小兒子管教,不再像以往那樣關(guān)愛有加。
乾隆帝一生雖然有十七個兒子,但是大多早亡,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時候,只剩六個兒子在世,最長的第四子永珹、第六子永瑢還過繼出去了。
這個時候的乾隆帝,已經(jīng)是六十三歲的老人,對于之前一直回避的立嗣問題,是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他只得在剩下的四個兒子里面思考選擇一番:
第八子永璇,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差,不行。第十一子永瑆,文學素養(yǎng)倒是很高,書法尤其出色,但是不重騎射,喜好儒學,文人氣息濃厚,乾隆帝生怕選出又一個宋徽宗,永瑆為人還十分吝嗇,所以也被排除。第十七子永璘,時年剛剛八歲,黃口稚子,什么都不懂,也不如意。只有第十五子,時年十三歲的永琰,雖然不是很出色,但是各方面都沒有較大缺點,中正平和。所以最終被秘密確立為皇儲。
之后,乾隆本人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對永琰的培養(yǎng)教導上,對于其他皇子平常對待而已。對其他諸皇兄來說,都是成年人,皇父關(guān)注與否,自己也能平和對待。
但是永璘不過是個不滿十歲的小孩,老父親的態(tài)度變化,自然是看在眼里,表現(xiàn)在行為上。尤其乾隆四十年生母去世后,更加沒有約束自己的人,所以永璘自小缺少管教,養(yǎng)成了行事顛三倒四、不守規(guī)矩、不務正業(yè)的性格。
“王……貌豐欣黛、不喜讀書,好聲樂、游嬉;時時嘗微服出游,間或為狹巷之樂,純皇深惡之……”------“嘯亭雜記”
這說明永璘從小就不喜歡學習,而是天天四處游竄,聽戲逛街,游手好閑。這些都為乾隆帝所厭惡,并屢次申飭。但是永璘我行我素,不該秉性,實在是散漫慣了。
但同時,他也有“天性直秉、敦于友誼;始終周旋與之交者。御下寬縱、于諸護衛(wèi)倨傲嬉笑者,不加責也”的記錄。這樣的不拘小節(jié),寬豪性格,其實就是大大咧咧、沒有心機,不自恃尊貴,與各色人等都可以交往。
普通人這樣性格,可能會被說是率直之人?;首由矸?,有這樣的舉動,要不就是故意掩飾,要不確實是個性使然,不會留意權(quán)力名祿。永璘這個性格倒是和他的五叔:和親王弘晝十分相似。
永璘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曾經(jīng)公開說過:“使皇位如雹似紛至、亦不得落吾頂之上”,明確表示了對于繼承乾隆本人皇位的“與己無關(guān)”態(tài)度,這也是為什么日后嘉慶帝繼位后,對這個同母弟一直縱容、厚愛的原因:弟弟如此識趣、會做人,自己當然要給予補償。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十四歲的永璘被封為貝勒,分府居住。乾隆帝對于這個稀里糊涂的小兒子,雖然心里有些恨其不成成材,但怎么說也是自己的兒子,還是老疙瘩,所以在皇子分府慣例之外,又多加了座當鋪給他,本利共值銀四萬八千四百十三兩。讓這個小兒子生活舒服愜意些。這是乾隆帝對于永璘明面厭惡,實際上還是關(guān)愛有加的體現(xiàn)。
永璘由于是小兒子,明面上又不為皇父所喜愛,所以乾隆帝在世時,一直都沒有晉封爵位,始終是個貝勒。其實原因是乾隆帝故意壓一壓他的爵位,等日后,由嗣皇帝(幾乎可以肯定是永璘同母十五兄永琰)再晉封,以示兄弟關(guān)愛,這樣比自己加封要好得多。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八十九歲的太上皇乾隆帝去世。正月二十七,嘉慶帝在雷厲風行地處理了乾隆寵臣和珅之后,立即下旨:晉封皇十七弟貝勒永璘為惠郡王、旋即改封慶郡王。
這樣,三十四歲的永璘,終于得封王爵。而嘉慶帝對于這個幼弟,也是十分寬縱、有求必應,處處維護,寵溺不已。
而且,嘉慶帝還把剛剛查抄收回的和珅府邸,轉(zhuǎn)賜給弟弟永璘,讓他享受這座富麗堂皇的精美宅院。但是因為乾隆帝第十女,也是永璘妹妹的固倫和孝公主是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妻子,嘉慶帝憐憫妹妹遭逢巨變,特許額駙豐紳殷德免罪,與和孝公主可以照常居住在和珅舊宅,不必另遷。所以永璘其實只是住了一半的和珅府邸,與妹妹和孝公主平分和珅舊宅,相鄰而居。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和孝公主去世,按制度,府邸歸還朝廷,道光帝又將其賜給慶王府。而這時候,永璘都已經(jīng)去世三年了,他到死也沒有完全得到和珅的全部府邸。
在嘉慶帝在位的日子里,永璘依仗皇兄的庇護,任性胡鬧,晃晃悠悠,悠然自得地過著逍遙日子。因為永璘態(tài)度鮮明地表示了對于權(quán)力的遠離,從不對朝政有任何熱心,對于嘉慶帝是毫無威脅。所以嘉慶帝可以盡情地彰顯兄弟之情,而不用擔心有什么后患。
整個嘉慶一朝,永璘基本上是遠離復雜的朝廷政治斗爭,住在豪華王府內(nèi),過著富貴閑人的快樂生活,逍遙自在。雖然也犯了一些小錯誤,比如:嘉慶五年(1800年),為了給養(yǎng)母穎貴妃過七十大壽,私自進入進宮,而沒有事先奏明嘉慶帝,被斥責退出乾清門,留內(nèi)廷行走。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因交奏折給內(nèi)奏事太監(jiān),與朝廷體制不符,被罰俸祿,等等。
這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因此被皇兄教訓一下,也是做給別人看看,無關(guān)疼癢。永璘在嘉慶帝眼里,還是那個不成器的愛弟,做事不著四六是常態(tài),意思意思說兩句,基本也就過去了。
永琰放肆玩樂、無憂無慮的過了二十多年快樂時光,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五十五歲的永璘患病,并很快病危。嘉慶帝十分憂慮,親自赴慶王府探視幼弟,并安排太醫(yī)院妥善診治?;实鄣年P(guān)愛,還是沒有挽回永璘的病情,眼看病勢逐漸加重,即將不久人世。
在永璘臨終前,嘉慶帝為了給弟弟延續(xù)王爵,將永璘的慶郡王晉封為慶親王(清制:宗室爵位除世襲外,均需降等承襲,永璘如果以郡王去世,則其子將被降為貝勒。晉封永璘為親王,則可以使其子以慶郡王襲封。這也是嘉慶帝愛護永璘的表現(xiàn)),最后一次對幼弟給予照顧。
晉封慶親王不過數(shù)日,永璘病逝,朝廷賜謚號“僖”,稱“慶僖親王”。
“僖”在謚號法里,是游樂無度、喜好聲色的意思,同時也有恭慎無過、畏忌小心的含義,總體來說,就是混吃等死、無所建樹,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僖”字,對于永璘來說,真的是名副其實,恰如起份了。
多年后,永璘的孫子奕劻,投孝欽太后(即慈禧太后)之所好,逐漸進入清廷權(quán)力中樞,成為舉足輕重的朝廷重臣,執(zhí)掌大權(quán)。而爵位也從輔國將軍一路晉為貝子、貝勒、加郡王銜。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在“甲申易樞”中,成為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并重獲祖父永璘一系的封爵“”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奕劻晉封慶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更進一步獲得“世襲罔替”地位,使得“慶親王”成為清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這些不是本題的涉及方面,不再敘述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7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