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唐朝宰相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宰相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官職,自先秦時期開始到明朝朱元璋名義上廢除,其在百姓心中一直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設置了六個相,不過此時的相沒有成為具體的官職,等到真正形成是在戰(zhàn)國時期,從此開始各個朝代都有。
有時稱呼并非宰相,如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等等,不過行使的權利卻是一樣的。
等到了唐朝,在隋的制度上加以改進,就漸漸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宰相制度。其規(guī)模也甚至龐大,有教授考證過,整個唐朝共出現(xiàn)了381個宰相,命相498次。
這還只是那些確切被封為宰相并且能行使相權的,其他的有宰相實權無名分的或是有宰相名分無實權的都沒有計算在內。
這么說或許不覺得很多,但是對比一下其他朝代就很明顯了,西漢跟唐只差了60年左右,但宰相卻少了300多個。兩宋加起來比唐朝要多了30年左右,但宰相也不過132人,跟這兩個大一統(tǒng)王朝一比,唐的人數(shù)就有些可怕了。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的宰相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任期沒有固定,唐朝的官員考核較為嚴格,普通的官員任命期一般在3-5年,不過唐朝是覺得你不行,那么你就下臺,沒有具體時間期限。
有像長孫無忌、房玄齡這種一當就是十多年的,也有任職不到一年的,甚至還有個最短的宰相名叫王徽,不過這是特殊原因,王徽人還是很有才能,可惜生活在唐末,當了一天宰相就國破了。
《新唐書》:徽有雅望,拜宰相一日而京師亂,故其設施無可道者。
除了任期外,唐朝還有一項特殊的政治制度導致了宰相數(shù)目的量多,那就是"政事堂"。有了它的出現(xiàn),宰相就不再是獨相,而成了多相。
由"除了皇帝老子最大"變成"有事了大家一起商量",這樣一來宰相就變?yōu)榱艘蝗喝?,一個組織,甚至最多時達到了十多個人。
我們在歷史書上都學過,唐朝沿用的是三省六部制,這三省的首腦都是宰相,這樣一來最起碼就有了三個。而皇帝還是擔心他們的權勢過大,于是又創(chuàng)造出兩個新的官職,一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一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個同的意思就很靈性,就是說跟宰相是擁有相同權利的,這樣一來官職多了,人數(shù)也就多了。
還有皇帝的隨心所欲也讓宰相的人數(shù)暴增。皇上喜歡瞎整,有時候用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換人,比如說武則天,她在位22年卻足足換了66個宰相,平均下來一年換三個,四個月?lián)Q一個,這樣鬧騰人數(shù)自然也就多了。
還有后期時局朝政的動蕩,就如前面所說的王徽,很多宰相算是臨危受命,但是危機往往是沒辦法得到很好的解除,這樣一來宰相被抓的幾率很高,即便不被抓也會被當成辦事不利的典型而革職。
以上四個主要因素加起來,就造就了唐朝宰相人數(shù)過多的局面,很多人看到這些因素就以為這個職位的權利肯定不會很大,其實并非如此,宰相還是擁有著左右皇帝的實力與能力。比如唐德宗像廢太子,卻因宰相李沁的極力勸阻,最終未能成行。
且唐朝中后期有楊國忠、盧杞等人亂政導致時局混亂國力衰退,不也側面說明了宰相的權利很大么?
總而言之,唐朝統(tǒng)治者想了那么多辦法消弱宰相的權力,甚至創(chuàng)造了人數(shù)記錄,最終還是宰相的權力還是較為龐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7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