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一硬漢王竑是什么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每個朝代都有很多故事,以及令人敬佩的人物,尤其是延續(xù)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寧可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也不屈膝投降的朱由檢,在他們身上有帝王的尊嚴,也有普通人的平凡經歷。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各有各的特點與傳奇,確實值得仔細琢磨。但是,咱們今天不談皇帝,聊一聊不太知名的大臣王竑,他在朝堂之上,帶頭打死錦衣衛(wèi)指揮使,為了救百姓于水火,連自己都彈劾,堪稱明代第一硬漢。
王竑出生于明永樂十一年,少年時期就表現(xiàn)出豪邁的性格,不主動惹事,但也不怕事。作為讀書人,王竑勤奮好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座右銘。正統(tǒng)四年,二十六歲的王竑考中進士,或許皇帝清楚王竑的性格,讓他到戶部擔任給事中。
給事中為正八品文官,官銜雖然不高,但權力卻不小,跟御史差不多,負責彈劾百官,監(jiān)督六部大臣,甚至連圣旨都可以駁回。這一職位,仿佛為王竑量身打造,他對此非常滿意,工作積極負責,只要抓住證據(jù),連皇帝都敢懟,更別提文武百官。
太監(jiān)王振,仗著明英宗的寵信,飛揚跋扈作威作福,后來升任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更加囂張,一些大臣稱王振為翁父,并且爭相討好。王竑對王振恨之入骨,多次上書彈劾,奈何明英宗不搭理王竑,依舊把王振視作心腹,對王竑的彈劾置之不理。
盡管王竑得罪了王振,但王振沒能把他怎么樣,畢竟王竑的工作就是勸諫皇帝,彈劾他認為有問題的大臣,包括宦官。正統(tǒng)十四年,明英宗在王振的一頓忽悠下,不顧群臣反對,御駕親征,敵人是侵擾邊關的瓦剌大軍。出征之前,按照流程,明英宗讓弟弟朱祁鈺監(jiān)國,以防不測。
既然勸不住皇帝,只能選擇服從,為保證明英宗的安全,隨行人員的陣容比較豪華,既有精通軍事的兵部尚書,也有負責后勤的戶部尚書,另外還有內閣學士。但是,明英宗竟然不許文武大臣參與重大決策,一切都由太監(jiān)王振說了算,群臣敢怒不敢言。
王振只是個太監(jiān),根本沒有指揮作戰(zhàn)的能力,何況幾十萬大軍。得知前線將士慘敗,王振嚇得不輕,打了退堂鼓,下令趁早撤退。但在撤退之前,決定帶著大軍從他的家鄉(xiāng)轉一圈,腦袋進水的明英宗,居然也同意如此荒唐的做法。
因為王振的愚蠢安排,錯過撤退的最佳機會,也先率領瓦剌軍隊追來,明軍倉促應戰(zhàn),戰(zhàn)死者不計其數(shù),只好躲到土木堡。在此之前,怒氣滔天的護衛(wèi)將軍,直接把王振砸死,一泄心頭之恨。王振雖然死了,但眼前的危機沒有解決,最終發(fā)生土木堡之變。
噩耗傳到京城,大臣們炸開了鍋,郕王朱祁鈺趕緊召集群臣開會,商議如何應對,王竑也眾多開會人員中的一位。右都御史率先發(fā)言,請求郕王下令誅殺王振全族,其余人員紛紛附和,表示贊成右都御史的建議,并說:“若不奉詔,臣等死不敢退?!?/p>
郕王朱祁鈺,哪見過如此陣勢,不知如何是好,打算暫停會議,改日再商量。郕王的猶豫不決,激起了大臣的憤怒,他們堵著大門不讓郕王離開,明代兩百多年最嚴重的一次朝堂斗毆就此開啟,主導者并非武功高強的武將,而是平日里文質彬彬的文官。
郕王驚呆了,看來不同意他們的建議,估計連午飯都吃不上,只好讓錦衣衛(wèi)指揮使馬順,前去王振家抓人并抄家。馬順呵斥群臣退下,性格暴躁的王竑再也忍不住了,他沖著郕王喊道:“馬順與王振是一伙的,陷害忠良的事沒少干。”而后開啟暴走模式,抓住馬順的頭發(fā),用盡全力扇他的臉。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簡直讓人目瞪口呆,只見硬漢王竑抱住馬順的臉,狠狠地咬下去,生生咬掉一塊肉。其余大臣看王竑出手了,沒有站著看熱鬧,而是加入毆打馬順的陣營,活活把馬順打死。馬順比較榮幸,成為明代唯一一位被文官在朝堂之上打死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如果當時有吉尼斯紀錄的話,馬順必然榜上有名。
社會我竑哥,人狠話不多,王竑沒有停手,紅著眼說:“宦官毛貴、王長隨,也是王振的心腹。”此時郕王朱祁鈺已經嚇傻了,二話不說讓侍衛(wèi)把毛貴、王長隨拉出來,王竑等人又掄起拳頭一頓猛打,直到把毛貴、王長隨打死才算完事。冷靜下來后,王竑感覺自己闖禍了,雖然馬順、毛貴等人該殺,但未經刑部審訊,他帶頭把人活活打死,違背朝廷律法,藐視郕王的存在。
新任兵部尚書于謙,眼看郕王要離開朝廷,死死拽住郕王的衣服,請他給群臣一個說法。話句話是,就是讓郕王宣布馬順等人罪有應得,毆打馬順的大臣無罪。朱祁鈺看于謙的架勢,不答應肯定不行,于是說:“誅亂臣,所以安眾志。廷臣忠義,朕已知之,卿等勿以德言介意?!?/p>
王竑因帶頭打死錦衣衛(wèi)指揮使之事,成為同僚心目中的硬漢,也被提拔為僉都御史,還奉命鎮(zhèn)守居庸關。后來,王竑擔任淮安、揚州、徐州巡撫,并兼理兩淮鹽稅。景泰四年,鳳陽、淮安等地發(fā)生水災,王竑開倉放糧賑災,但災民數(shù)量太多,向朝廷求援也來不及。于是,一心為民的王竑,讓徐州廣運倉的宦官開倉賑濟災民,宦官斷然拒絕。
既然如此,王竑再次展現(xiàn)出硬氣的一面,對那位宦官說:“要么你主動開倉,要么我把你打死,然后主動向朝廷請罪?!?若不吾從,脫有變,當先斬若,然后自請死耳)宦官不敢不從,只能打開廣運倉,災民對王竑感恩戴德。事后,王竑上書彈劾自己,畢竟越權辦事,不符合朝廷規(guī)定,但為了百姓,他一點都不后悔。
景泰帝并未責怪王竑,反而高興地說:“賢哉都御史!活我民矣。”不久后,王竑升任左副都御史。明英宗復辟后,因讒言罷免王竑,但后來幡然醒悟,再次啟用王竑,又讓他到淮安和揚州做巡撫,當?shù)匕傩樟嘘牃g迎王竑,可見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明憲宗時期,王竑官至兵部尚書,七十五歲去世。
王竑的一生,始終堅守一個信念:只要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龍?zhí)痘⒀ǘ几谊J,不在乎個人安危。清朝軍機大臣張廷玉,對王竑極為敬佩,張廷玉說他是“天順、成化間,六部最稱得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7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