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曾國藩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曾國藩從小平庸,經(jīng)歷4次奇恥大辱他知恥而后勇,終成一代半圣
中國有兩個半圣人的說法,其中兩圣是孔子、王陽明,還有半個圣人則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國藩在30歲之前還是平庸之人,卻在之后立功、立德、立言,成為半個圣人,這是怎么一回事?
這要從曾國藩經(jīng)歷的4次“奇恥大辱”上說起。
庸人曾國藩庸在哪里?自小背書不行,科舉也不行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在人生后期,創(chuàng)建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展洋務運動,干下一堆讓常人望塵莫及的功業(yè),位極人臣,善始善終,堪稱為官做人的楷模。
但是,他卻是有真實史料記載的‘庸人’,從小就讀書‘艱難’。
據(jù)說當年他在家中背書的時候,有小偷進入他家,結果怕被曾國藩發(fā)現(xiàn)就躲在房梁上,打算等這個小子背會去睡覺了就下來偷東西。但是,一篇短文,寥寥幾百字,少年曾國藩愣是背了兩三個時辰還背不通順,氣得小偷跳下房梁,指著曾國藩的鼻子罵他笨,還當著他面一字不差的背了一遍,并下了定論,說就他這種讀書天賦一輩子也別想考上秀才,說罷揚長而去。
另一方面,從遺傳基因上來講,曾國藩也絕對算得上是天資愚笨的人。
他的祖父曾玉屏雖然浪子回頭,以耕種發(fā)家,但是卻非讀書的料;他的父親曾麟書參加科舉,考了17次考到43歲,才考中秀才;他的四個叔叔們,無一考中;而曾國藩從十四歲開始參加縣試,一直考了六次都沒中,直到第七次才中秀才,堪稱“高考七次郎”。
就連曾國藩自己后來也多次在家書中自述說自己從小就比較笨,讀書慢,做事笨,只能謹小慎微,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走。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天資愚鈍的人,居然能成一代半圣,將數(shù)千年來無數(shù)儒家學子甩在身后,他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人生中4次“奇恥大辱”,讓曾國藩知恥而后勇
第一:懸牌受辱
曾國藩經(jīng)歷的人生第一次奇恥大辱是在他第六次參加科考的那年。這一年他二十一歲,經(jīng)過五次失敗、加倍努力后,又一次落榜,什么都沒考上,好比如今六次高考的學子又一次考了個鴨蛋,對他的打擊可想而知。然而,更大的打擊到來,當時湖南學政居然公開懸牌,把曾國藩的試卷當作反面典型,公開批評,當眾羞辱曾國藩學問太淺,連考六次,次次落榜,還有何顏面混跡讀書人隊伍,有何顏面上考場。
這對一個考了六次都沒考上的曾國藩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也正應了那句話,人若沒有經(jīng)歷痛徹心扉的打擊,可能一輩子都做不成事。曾國藩咬牙忍下恥辱,堅持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默默努力,終于在第七次考中秀才。
第二:權貴唾罵
曾國藩憑借自己不屈不撓的毅力,似乎也時來運轉(zhuǎn),從秀才一路考到了進士,進而留京為官。這對一個出身農(nóng)村的人來說無異一步登天,但是在權貴滿地走的京城,曾國藩只是一個鄉(xiāng)野村夫。他曾在家書中自述,自己雖然身居廟堂,但其實微不足道,甚至遭遇過不少嘲笑與出言唾罵。
好在從小歷經(jīng)挫折、七次科考的曾國藩已經(jīng)練就了越挫越勇的品質(zhì),面對這些輕視,他卻是斗志越發(fā)昂揚,最終創(chuàng)造了十年七遷的官場奇跡,驚呆了一眾權貴。
第三:險遭殺害
晚清黨派紛爭劇烈,滿漢之爭也是愈加頻繁,權力場爾虞我詐更甚前朝。經(jīng)歷十年七遷奇跡的曾國藩因政治靠山倒臺,被外放地方為官。就在他萌生歸隱之意時,恰逢母親病故,因此丁憂回到長沙。守孝次年,湖南遭遇太平天國侵擾,同時各地滋生匪患,咸豐皇帝命其興辦團練,保衛(wèi)地方。由此開始,曾國藩組建湘軍,大肆剿匪。
結果就在剿匪過程中,曾國藩調(diào)動綠營兵無果,還遭遇綠營兵變,與湘軍發(fā)生械斗,他本人差點被殺。后來事情鬧大,曾國藩被迫離開長沙,一場原本正確的事情非但沒有得到地方支持,反而差點丟了性命。
第四:落井下石
長沙事件以后,曾國藩決心將湘軍打造成一支能戰(zhàn)之軍,終于在咸豐四年練成一支一萬七千人的敢戰(zhàn)、能戰(zhàn)之師,并在湘潭之戰(zhàn)中十戰(zhàn)十捷,由此一雪長沙事件之恥。然而,此時曾國藩也犯了兵家大忌,被勝利迷昏了頭腦,想要再創(chuàng)輝煌,于是進軍江西,卻遭到官場排擠,心灰意冷之下他再次以守孝名義退出官場。而后,與咸豐皇帝洽談無果,被咸豐皇帝厭棄,前途頓時一片灰暗。
如果說前3次大辱從未真正擊垮曾國藩,那么第4次來自于王朝皇帝的大辱對其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這也是第一次,曾國藩在心中重新衡量忠君愛國到底值不值得。
他在家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常把自己關在屋里,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重讀圣賢經(jīng)典。當他讀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時候,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會有今天的結局了,那都是因為自己太浮躁了,太鋒芒畢露,太高傲了,想做出成績,就必須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跟現(xiàn)實同流合污有時候是更巧妙的征服,而忠君值得推敲,但愛國就是愛民。
頓悟以后,曾國藩成了一個真正圓通的人,他不再刻意要求他人如何,不再過多苛責,深知水至清則無魚,而是反向苦修自己,修身齊家,而后步步為營治國平天下,不斷的脫胎換骨,最終以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立功,以自身道德水平立德,以家書整理出自成一派的言論,立言,終于成為一代半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