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王季友,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號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陽,生于豫章東湖之濱。王季友的父親叫王儀,曾任丹陽太守,他的妻子是河東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讀書也讀得開開心心,就等著讀書有成,信心滿滿,一舉中第。但是世事變化太快,王季友的父親在任職期間出現(xiàn)了重大變故,具體是什么變故,史書并沒有記載,家道中落,全家人避居南昌,從青云跌落塵埃,人性啊,就是那么地殘忍,在你強的時候攀附,在你落魄的時候,反倒上來踩上兩腳,避居南昌之時,周遭的人對他們嘲笑加以歧視,小編認為,和諧的鄰里關系只不過是一場笑話,只有在不觸及利益的時候才能維持表面上的和睦。
家道中落的王季友,生計都成問題,但是作為一個讀書人,一不會農事,二不會理賬,只好做了最簡單的手工藝活——賣草鞋,以換取綿薄的收入,維持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柳家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并沒有對自己的女兒進行資助,反而是決定中斷婚姻,將女兒召回去,其實小編頗覺奇怪,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柳家很愛這個女兒么?為何相隔這么遠,知道自己女兒生活的近況?請讓小編加以惡意的猜測:柳氏修書回娘家訴苦了,所以使得這件事這么快被柳家得知!而且如果柳氏真的愛王季友,為何在家族的脅迫下直接留下封休書,不告而別,不能同感共苦的愛情算什么真情,大難臨頭各自飛,可以的是,老婆離自己而去之后,王季友還被誣陷,外界紛紛指責王季友,說他不善待自己的妻子,各種惡意評價橫生。
他的好友杜甫為其報不平,寫下了一首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東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引經,豐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之角,孝經一道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履,好事就之為攜酒。明月元暇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被自己妻子拋棄的王季友離開了東湖的破屋,帶著簡陋的行李,來到豐城株山腳下,在他仰慕的徐孺子隱居的地方,結茅而居,開墾荒地。勤勤懇懇耕種,認認真真讀書,終于于開元二十四年一舉中第,“初試第三,復試第一”,高中狀元,這也是江西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王季友出名了,柳家在騷動,嘗試想恢復王季友女婿的身份,但又怕遭到拒絕而被恥笑,又聽聞王季友在豐城有了一位患難之妻陳氏,于是不了了之。
王季友在當官之后,才發(fā)現(xiàn)官場的渾濁,與當時權傾一時的李林甫極為不合,直接棄官而去,之后安史之亂爆發(fā),王季友在相對安定的江西,到過著且歌且飲的生活,但是患難妻子陳氏的去世,讓他悲痛不已,思念故國,思念建功立業(yè),但正在這時,戰(zhàn)亂卻給他送回來了他的珍寶——發(fā)妻柳氏,隨著見面時的斑斑淚痕,王季友對發(fā)妻的怨恨也就煙消云散,如果不是那張壓箱底的休書長期給他的刺激,他或許會終生潦倒,王季友一直在為自己的妻子找借口,找理由,但是無論如何,在戰(zhàn)火紛飛,故國破爛的安史之亂期間,能見到自己的發(fā)妻,估計再大的怨恨也會煙消云散吧。
天寶十四年,經由好友杜甫的大力推薦,王季友再次入仕,他先后擔任陜西華陰縣郡,虢州錄事參軍,后來在江西觀察使李勉幕中任洪州司儀,最后入朝任太子司儀即御史中丞。卒于貞元十年,享年81歲,其妻柳氏附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8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