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沓h之爭項羽為何會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對于楚漢爭霸這段歷史,我相信各位親們都非常熟悉,哪怕不是歷史愛好者,也通過很多電視劇、電影了解過這段歷史。
但是,通過電視劇、電影來了解歷史,我們很容易陷入導演和編劇自我視角。
什么叫導演和編劇的自我視角呢?
也就是為了烘托更具戲劇化和反差性,很容易把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弄得極為不和諧。
也就是歷史圈常說的不夠客觀。
我們看電視劇和電影很容易造成一種觀感,就是這個歷史人物是壞的,這個歷史人物是好的,這就是不客觀。
人人常驚嘆于楚霸王的力拔山兮氣蓋世,而鄙視于劉邦反復無常小人之心。
可是我們看歷史并不是簡單的分對錯,換句話說,楚漢之爭爭的是什么?爭的是誰來掌管天下。
這個爭不是口舌之爭,而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爭,雙方都在為自己的遠大理想而搏斗,何來對錯之分?
你可以說劉邦不擇手段,但你不能說這種不擇手段就惡心,所謂兵者詭道也,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
之前就有朋友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說劉邦處處不如項羽,為什么最終能獲得勝利呢?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的確,在很多方面劉邦遜色于項羽。我們都知道,劉邦出生于市井,雖然是個公務員,但職位卻很小,只是一個亭長,并且爛賭好吃喝,經(jīng)常口袋空空,靠著吃家里的老本和與寡婦糾纏度日。
作為一個小小的亭長,自然也沒有什么武力值,更別提熟讀兵法帶兵打仗。
而項羽則不同,他本身就是楚國大族子弟,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作為世襲大族子弟,又是將門之后,項羽出生高貴,見識遠非劉邦可比的。
我們看兩人的差距在史記中的一段就描述的很清楚了,那年秦皇巡游天下,劉邦見了脫口而出,大丈夫該是如此,他對這樣的秦始皇充滿了崇拜,只敢幻想不敢奢望。而項羽見了卻說:彼可取而代之。
這就是出生決定著理想的差距,對于劉邦而言,吃飽飯喝飽酒有錢賭就是至高理想,而對于項羽來講卻要代替秦始皇成為天下之主才是最高的理想。
理想的遠大不同,自然決定了對于實現(xiàn)理想的路程不同。項羽想要實現(xiàn)理想,是主動性的,他不停招兵買馬,招攬各方義士,為理想打下基礎。而劉邦則是被動的,天下大亂朋友推波助瀾,他只能頭皮而上。
所以在起點上,項羽一開始就站得比劉邦高,所以抗秦前期也自然比劉邦強。
可是劉邦在缺陷之中也有著自己的本事,這個本事是項羽無法擁有的。
我們看劉邦手底下的人才為什么愿意跟著劉邦干,是因為劉邦懂得放權任用,自己不會干的事從來不摻和,直接放權給比他優(yōu)秀的人來做,讓這些有才華的人能在團隊中有參與感,有了參與感才能盡全力。
而項羽則是太能干了,什么都會,手底下的將領良才們得不到認可,什么都是項羽決定,沒有商討的空間。因為太厲害了,所以下面的人得不到發(fā)揮的空間,做起事來自然不能盡心盡力。
比如我們說韓信,韓信號稱兵仙,在沒有帶兵打仗之前就已經(jīng)展露了天賦,當然,只是口頭上的天賦。
最初韓信入項軍,但卻得不到項羽的信任,因為項羽認為靠自己的戰(zhàn)術也能取勝,不必采用韓信之法。作為了團隊中的一員,領隊的太厲害了,很容易使下面的人無法獲得機會,從而韓信出走也是遲早的事情。
韓信此后也很清楚,他在項羽的軍中根本無法施展抱負,因為項羽有能力,他不需要別人告訴他怎么打仗。
但劉邦卻不同,劉邦對于如何打仗根本就不通,所以韓信直接投奔了劉邦。當然,劉邦對于韓信一開始也不信任,但是他相信蕭何,蕭何認為韓信可用,劉邦也不管韓信有沒有證明過自己,直接將大軍交給韓信。
這里最能體現(xiàn)劉邦的厲害之處,韓信當時最高職位是項軍中的執(zhí)戟郎,他跑過去跟劉邦說自己能帶兵擊敗項羽,換做任何人是劉邦也不會信,劉邦自然也不信,但他信蕭何,他認為蕭何看人不會錯,這就夠了。
大家想想,把大軍交給一個曾經(jīng)只做過執(zhí)戟郎的人,這得多大的勇氣啊?但劉邦咬咬牙依舊下了這個決定。
而后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靠著韓信,劉邦這才有了和項羽爭鋒的資本。
很多人說劉邦打贏項羽就是靠韓信,打贏項羽的確是靠韓信,但韓信歷史留名也是靠劉邦,兩人只是互相成就,不是單方面的誰靠誰。
而回到問題的關鍵,項羽之所以敗,并不是他不能敵劉邦和韓信,而是大勢所趨。
這個大勢聽起來有些玄幻,所以要解釋一下,楚漢之爭的大勢是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掃平了諸侯,讓中華文明從諸侯天下歸一,讓天和下真在組合在了一起。
但項羽沒有想要成為秦始皇,而是想成為周天子,在滅秦之后,他大肆封王,自居楚霸王。春秋歷史上有五霸,也就是名義上的諸侯之王。
項羽的野心就在這兒,他沒有考慮到歷史進程的走向,天下到秦始皇這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但是他想開倒車,重新回到諸侯天下,這和大勢是所違背的。
而劉邦雖然起點低,但他此后奮斗的路線就是一統(tǒng)天下,這就是大勢所趨,這就是正確的歷史走向。
所以我們說,在大勢的面前,劉邦無疑是占優(yōu)的,這也是他贏更符合歷史走向,更容易贏取民心的原因。諸侯并立意味著戰(zhàn)爭會持續(xù)爆發(fā),但民眾已經(jīng)不希望戰(zhàn)爭了。
當然,在項羽身上還有別的缺點,比如韓信對他的評價說: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項羽有很多次機會能殺劉邦,但最終卻多次放掉了劉邦,讓劉邦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我們反觀劉邦,雖然嘴里說仁義,但骨子里脫離不了市井多年磨練出來的腹黑手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