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上面這句話是一句至理名言,把世界上所有“勢”的根本一語點破。
小到一個家庭,有蜜月期、平淡期、冷戰(zhàn)期、斗爭期,平和期。
大到一個國家,有開創(chuàng)時期、鼎盛時期、衰敗時期。
但如果我們細品之后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自從秦始皇大一統(tǒng)之后,我國的封建王朝都很難超過三百年這道坎兒呢?而且連史書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
翻開歷史可以看到上古三大朝:夏、商、周的生命周期差不多分別為五百多年、六百多年和八百年,然而自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以后,后世的朝代都沒有一個可以延續(xù)超過三百年的。
有人會說,漢朝不是超過300年了嗎?其實不然,因為漢朝分為西、東兩漢,所以要算成是兩朝。
而同理北、南兩宋也應算是二朝,靖康之恥,皇帝及賓妃、大臣皆被俘虜這其實就等于亡國。
道理也非常簡單,東漢和南宋的建立并非合法繼承,而是延續(xù)自立。
那么各朝代的滅亡原因無外乎外敵入侵、天災人禍、王朝內(nèi)部的謀朝篡位等,但有人認為這些都只是表象,這些王朝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缺錢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人說“我都揭不開鍋了”這句話,這說明此人家庭情況很糟糕,連吃飯都成問題。
其實國家也是一樣,國家缺錢不僅導致國力衰弱,連皇帝的權威也會受損。但這里所說的“缺錢”并非所指國家而說的是百姓。
縱觀歷史,有許多朝代的覆滅都和農(nóng)民起義有關,特別是明朝,是直接被農(nóng)民起義打到滅亡。而農(nóng)民起義無非是受到了嚴重的剝削,使得他們?nèi)卞X少糧無法生存。
土地
上面說到了百姓如果缺錢極易引發(fā)暴亂起義。那么朝廷缺錢也一樣非常危險,而朝廷的錢從何而來?
朝廷想要富裕當然是靠稅收了,這個至今都沒有變,然而在封建社會,稅收的主要提供者就是農(nóng)民,而農(nóng)民的工作是種地,說到底,土地才是根本。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土地在誰的手里,誰就是國家的主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朝的興衰,當年周朝消滅商朝之后,周天子開始分封諸侯,諸侯的土地慢慢變大,而屬于周天子的土地卻所剩無幾,最后沒了地的周天子只能坐視王朝滅亡。
“皇帝的新衣”
而所謂封建王朝難超300年,是因為這當中爆發(fā)周期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而皇帝變得“昏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所有朝代的末年,都有一個甚至多個昏庸皇帝,秦朝有胡亥,東漢有漢靈帝,晉朝不用說了,基本沒多少明君,以后的朝代也基本如此。
所以皇帝的昏庸也是這個怪圈的原因之一。
這真正的原因還是在這些昏庸的皇帝身上,為何這些皇帝會變的昏庸?特別是末代皇帝很容易出現(xiàn)昏庸的現(xiàn)象?
其實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現(xiàn)象,而且這個現(xiàn)象不僅是皇家,在民間也非常常見,人們還因此編出一句俗語“窮富都不過三代”。
其實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人才的供給出現(xiàn)斷層,沒能夠持續(xù)輸出。
“龍生九子各有所長”,但在古代的皇位繼承的過程中,有許多影響因素,其中就有生育、偏愛以及后宮干涉等等問題,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的輸出人才。
也正因如此,歷史上才會誕生出許多奇葩皇帝,比如書法皇帝宋徽宗,木匠皇帝朱由校等。
換句話來說,皇位繼承制度是朝代人才斷檔的罪魁禍首,是古代王朝無法突破300年背后真正的原因。但這是史書上不可能提出的觀點,畢竟古代史官所處的是封建社會,思想是無法突破這種社會的限制。
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之后。朝代的不斷更迭成為歷史的趨向,秦始皇在建國之初縱然有豪情萬丈,也抵不過一個敗家的秦二世。早就有史學家評論過天下的形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國眾多的朝代當中,漢,唐,宋,元,明,清是比較強盛的朝代。其中保持時間最長的是唐朝,也沒有超過300年。朝代為什么會滅亡和更替?
其中最為明顯的原因是便是封建君主制度的缺陷。在秦始皇之后的大部分國家都是以君主為中心建立的統(tǒng)治體系,雖然,看起來皇帝在掌控著國家的一切,堅不可摧。實際上,這種權利如果落在迂腐的君王身上對于百姓和這個朝代來說便是災難性的。絕對的權力下放可以給皇帝帶來太多的便利,如果皇帝不作為,把手中的權力下放給善于玩弄權術的小人手中,那必然會加快一個國家的滅亡。
各個朝代的權力關系實際上就像是人際關系交織的網(wǎng),皇帝處于最核心的位置,朝廷的中樞所在之處,各個地方的官員都是比較邊緣的地方,這張網(wǎng)不僅編織起來十分的困難,而且一旦斷裂修補也是需要大量時間的。正常的解決朝廷事物的流程是固定的,但是總有一些奸佞小人喜歡靠權術逾越規(guī)則,為自己獲得更大的便利。長此以往,一些監(jiān)督機構也會慢慢的失去效力,最終落得無法收拾的局面。這一點可以參考唐朝的安史之亂,除了軍政大權旁落以往,更多的便是有眾多小人在中間上下其手,貪污受賄,挪用國家的財產(chǎn)。
農(nóng)民問題始終是中國的皇帝不得不重視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君王都解決不好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農(nóng)桑大國,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農(nóng)民的數(shù)量都是很多的?;实墼倨胶飧鱾€方面的勢力的同時往往會忘記最重要的基層農(nóng)民,這些百姓就像是水,而封建統(tǒng)治者就像是扁舟,如古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strong>
所以歷朝歷代都少不了“農(nóng)民起義”,有些人失敗了,便化為塵土拋灑天際,一部分人成功,他們又變成了統(tǒng)治者,這樣的悲劇循回往復,似乎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大部分朝代都會有比較有想法的官員,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推行改革變法,內(nèi)容都大同小異。具體的內(nèi)容是整頓經(jīng)濟,調整稅法,不允許在戶口上弄虛作假,精簡官員。通過較為完善的監(jiān)督法制來約束官員的行為,讓行政效率變高。
雖然初見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規(guī)則又會一點點的復位。在以往的朝代最終的走向都是很相似的,天下的形式往往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剛開始的是發(fā)展比較快速,人民雖然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復出勞動,最終導致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資源的傾向性,最后的結果便是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這樣的階級矛盾在激化過后,也會對整個朝代造成很大的影響
提問:
自從秦朝第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朝代開始以來,就沒有大一統(tǒng)的朝代在持續(xù)時間上超過三百年,即使是像宋這樣的合起來400多年的,中間也經(jīng)歷的北宋和南宋的變動,強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這是有什么原因呢
回復:
中國歷史如此宏大,談起來不免有錯。我嘗試談一下,如果有錯,請大家指出。
中國王朝的覆滅基本上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可稱作“制度崩潰”,就是體制內(nèi)的人叛亂或者相互沖突導致國家滅亡。比如西漢的漢元帝聲色犬馬,整個統(tǒng)治系統(tǒng)失能,最后被王家篡權。分到這個類別的有,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唐。
第二種可稱作“壽終正寢”,王朝延續(xù)到一定時期,民亂四起,軍隊四處奔襲。雖然國家制度本身沒有致命缺陷,最后卻因為長期鎮(zhèn)壓而耗盡軍力,國家覆亡。與制度崩潰相比,壽終正寢模式的主要作亂者是體制外的人員。明朝基本就是這種模式(如果不是民亂四起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和軍隊,滿清也沒什么希望)。
第三種可稱作“外敵入侵”,時運不濟,被人滅掉了。這基本就是南宋和北宋。
元朝有點第一種和第二種綜合的意味,但我覺得基本可以歸咎于其制度實在太差。清朝滅亡的原因太特殊,不在此處講解。
所以,其實可以看出來,中國主要朝代滅亡的主要原因,壓倒性多數(shù)的,是制度本身的崩潰。體制內(nèi)人員站出來謀權篡位,或者由于體制人員的武力沖突而導致國力衰微,最終滅亡。
——————————————————————————
秦朝滅亡時,人口并未到達土地承載極限。正是由于胡亥、趙高自己胡整,把王朝早早斷送了。
西漢,皇帝聲色犬馬,不理朝政,被外戚把持,滅亡。
東漢,外戚與宦官相爭,最后軍頭趁機篡權,最后各地軍閥割據(jù),打來打去,漢朝滅亡。
西晉,八王之亂,國滅。
東晉,桓玄/劉裕篡位,國滅。
隋,隋煬帝翻下很多巨大政治錯誤,楊玄感與權貴子弟紛紛叛亂,宇文化及等兵變,國滅。
唐,節(jié)度使制度失去控制,自安祿山起,整個體制走向崩潰已不可避免。
——————————————————————————
大家可以看出來,這里面王朝滅亡主要可以細分為三種原因。
第一種是皇帝自己胡整,國家完蛋了。
第二種是權力制衡失敗,各方文斗變武斗,國家崩潰。
第三種是軍力制衡失敗,軍頭叛亂,國家崩潰。
實際上在古代,每個朝代在前一代的基礎上都進行了改良。兩漢以后,官員選拔從隨意性比較大的察舉制改為九品中正制,然后再進化到領先世界的科舉制度。政府結構,從秦朝脆弱的專權結構演化到后來分權制衡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時,文官政府對軍隊的控制能力已經(jīng)超過了唐朝。此后的明朝和清朝基本都沒有發(fā)生過過去那種體制內(nèi)重要將領帶兵叛亂的問題。
對皇帝權力的制約,也一直在向前發(fā)展。在西漢時期,皇帝不理朝政可以導致天下大亂。到明朝時,文官已經(jīng)開始不歡迎皇帝打理朝政了。皇帝自己玩自己的,玩一輩子,對朝政都沒有太大影響。皇帝的意志,已經(jīng)越來越難以對抗文官政府的意志了??梢哉f當時已經(jīng)逐步在向“虛君共和制”方向發(fā)展。
所以,從這一路看來,中國古代的政治也是在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尋求諸多政治問題的解決方案。
因此,兩漢都是200年就滅亡,兩晉和隋處在激變之中,幾十年就完蛋了。唐堅持了三百來年才完蛋。宋朝是被外敵干掉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tǒng)王朝中極度罕見。而明朝已經(jīng)明顯解決了唐代的制度問題,國防也做得不錯,只是運氣實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連年災荒,民亂四起,這才提前壽終正寢。如果不是小冰川期,明朝壽命超過唐朝實在不成問題。尤其是在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經(jīng)在中國開始種植,這兩種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如果沒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續(xù)一兩百年都不是問題,說不定直接推動中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了。
各個皇朝的終結原因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偟膩碚f,由于制度的演進,他們的生命力都是逐漸增長的。宋朝、明朝沒能比唐朝更長壽,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制度或者經(jīng)濟,而是一些難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创袊食膲勖荒芎唵螝w結到一兩個要素。
《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丕說: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朝代的興衰更替如生老病死一樣是亙古不變的鐵律。研究中國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秦朝以后,古代的封建王朝壽命很少有能夠超過三百年的。
西漢210年,東漢195年,唐朝289年,北宋167年,南宋153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什么即使是漢唐這樣的超級盛世也難以擺脫這個瓶頸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朝代的生命曲線。
雖然每個朝代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但生命曲線卻基本一致。每個朝代都要經(jīng)歷創(chuàng)業(yè)、建國、鼎盛、衰弱、滅亡五個階段??v觀歷史上的所有朝代,每一次的改朝換代都是因為前朝出現(xiàn)各種問題,新朝代則解決了前朝的問題,因此每個朝代前期的制度是最符合當時社會的。
每個朝代的初期,經(jīng)過重新洗牌,政府重新分配土地、改革制度、打擊豪強,反抗者獲得了相對的利益,因此社會重新變得穩(wěn)定。而在之后的時間里,一切又會重新上演:小農(nóng)破產(chǎn),土地兼并,地主壯大,門閥并起,天災人禍。這種局面會一直持續(xù),是統(tǒng)治者無法改變的。直到再次進入亂世,新的統(tǒng)治者將一切重新洗牌。
造成中國朝代跳不出?盛極而衰?這個生命曲線的原因,本質是因為中國古代始終處于農(nóng)業(yè)社會和階級社會。
農(nóng)業(yè)社會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若能風調雨順百姓還能勉強度日,一有天災人禍則無法維持生活。據(jù)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天災似乎也有著相對固定的周期。中國古代大概每300年便會發(fā)生一次暖期到冷期的過渡。氣溫降低使得雨水范圍縮小,糧食減產(chǎn),更多的人食不果腹。
階級社會則造成土地兼并,加劇了百姓的貧苦。達到臨界值后,往往就會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直到資源重新分配,開始下一個輪回。正是窮則變,變則通。
其實主要是土地對于人口的承載力決定的。
中國的主體是一個農(nóng)耕民族的王朝,雖然說有的時候像西域草魚擴張,但一般都不會持久,主要是那些地方無法種地。
那么作為一個農(nóng)耕民族的朝代,土地就是國家的關鍵命脈。
在一個朝代開始的時候,經(jīng)過戰(zhàn)亂瘟疫等等情況,國內(nèi)人口大量損失,民不聊生,人口少而土地多,大量土地荒廢,在這個時候,只要統(tǒng)治階層不亂來,給百姓自己發(fā)展的時間,有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國家就很容易走上正軌。
等到穩(wěn)定下來之后,人口會慢慢的恢復,土地會重新被開墾,當人口和土地達到最協(xié)調的比值時,朝代進入了盛世。
然而隨著接下來的發(fā)展,土地漸漸被少數(shù)人兼并,而人口仍然在不斷的增長,當土地的數(shù)量已經(jīng)無法養(yǎng)活土地上的人口的時候,大量無法吃飽飯的人,就成了國家的動亂根源。
于是國家走向末期,再次陷入亂局,直到土地徹底無法承載人口,于是整個局面崩潰,朝代更替,重新洗牌。但伴隨朝代更替的就是持續(xù)的戰(zhàn)爭與大量的人口減員,新的一個輪回開始了。
因為土地的數(shù)量大致是固定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也沒有太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那么能承載的人口大致就是一定的,而這個人口的量發(fā)展的時間差不多也是固定的。只要國家不弄得天怒人怨,提前自我作死終結這個流程,否則一般的200年左右的國運還是能有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8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代皇帝有哪些尊稱九五之尊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