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代中期開始,武俠小說就動不動點穴、易容,個個都能輕功提縱,拿個秘訣不用苦練便能成高手,固然腦洞大開看著有勁,卻少了很多干貨,也脫離了真正的武學(xué)。相比之下,《水滸傳》的打斗描寫卻非常真實,不僅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對研究當(dāng)時的冷兵技擊也有很深的參考意義。
《水滸》里的好漢們,平日里練習(xí)、比試都喜歡用槍棒,行走江湖也會帶一個防身。但是要是真去攔路搶劫、殺人放火,棒子畢竟殺傷力有限,所以在棒子之外,好漢們還有一個必備的武器,那就是樸刀。
樸刀,絕對是水滸傳里用的最多的武器,簡直是國民兵器,誰都會耍一耍。比如說林沖原是槍棒教頭,但是上梁山納投名狀跑去搶劫的時候,用的卻是樸刀;史進主要玩槍棒、弓箭,但是殺李吉,剪徑赤松林,用的也是樸刀。此外,劉唐、楊志、雷橫、武松、宋江等等,只要咱們記得起名字的水滸好漢,幾乎都有過使用樸刀的記錄。
一提到槍棒,我們心中都大致有個形象,一個細細長長的棒子,這倒是和史實大差不差。但是一提到樸刀,我們心中都會涌現(xiàn)出這樣的形象:
沒錯,這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樸刀,刀身寬厚,長柄。一提到樸刀,我們就想象出這樣的形象,《水滸》電視劇里,樸刀的道具也長成這樣。
然而《水滸傳》里的樸刀并不長這樣。翻閱《漢語大詞典》等等詞典,都會告訴你,樸刀,古代武器,是一種刀身窄長、刀柄較短、雙手使用的長刀。
這個說法,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一些人估計要說這些“磚家”不懂,胡亂編纂詞典了。還有人查閱了宋代的《武經(jīng)總要》,卻發(fā)現(xiàn)書中沒有樸刀的記載,故而又有樸刀本是農(nóng)具,并非武器的說法。
這種研究方法,無異于按圖索驥,《水滸》成書于元明之際,作者必然會以當(dāng)時的武器作為原型,就好像三國時代并沒有青龍刀、方天戟一樣。再者,樸刀如果是農(nóng)具,為何書中很多差役官軍,用的也是樸刀?
窄,細,長,短柄,編纂詞典的專家們,完全沒錯。所以有時候面對一些刻板印象,我們本身也要判斷,不能見風(fēng)就是雨,太跟風(fēng)。按照《武備要略》的說法,樸刀的用法和招式與單刀相同,而且撩、劈性能遠勝單刀。這里的單刀說的也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單手武術(shù)刀,而是一種雙手大刀:
用法相同,那么長度等等參數(shù)應(yīng)當(dāng)也是類似的。按照《武備要略》記載,單刀有兩種,一種為普通單刀,刃長三尺五寸,刀柄長一尺四寸,總長四尺九寸,約合今天的157厘米;一種為弓弩手攜帶的單刀,稍短,刃長二尺六村,刀柄長一尺,總長三尺六寸,約合今天的115厘米。我們今天常說的苗刀,便是由明代單刀演化而來。明代單刀,有不少出土或者傳世的實物可以讓我們一睹英姿。
實際上,結(jié)合《水滸傳》的原文,樸刀也的確是細長的形象,比如書中常有:“將樸刀倚了”、“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樸刀”的描寫,可見樸刀很長,需要倚靠在墻邊或者桌邊,甚至放在槍架上。
而且書中提到樸刀,大多時候是用樸刀進行刺擊,而不是劈砍。
比如在瓦罐寺,魯智深打崔道成的時候,書中明確說崔道成“手中斜刺樸刀來”,他的隊友丘小乙也是“拿了條樸刀大踏步搠將來”,都是刺擊動作。后來史進助戰(zhàn),也是拿樸刀一刀“搠”死了丘小乙。武松大鬧飛云浦,也是拿樸刀“搠”死了蔣門神的兩個徒弟。之后李逵殺虎,楊雄大鬧翠屏山,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等等,都是用樸刀搠刺。
除此之外,還有押送生辰綱時候,楊志將樸刀插在地上,李逵給母親找水的時候,也是將樸刀插在一邊。
刺擊為主,可以插在地上,這些都可以作為樸刀的刃并不寬厚的佐證。而且從明代古籍記載的樸刀刀尖看,樸刀的刺擊殺傷效果絕對非常驚人,可以形成一個長三角形的超大創(chuàng)口,以古代的醫(yī)療條件來看,這種刺擊極易產(chǎn)生致命傷。
當(dāng)然,樸刀作為刀,自然是可以劈砍的,而且威力極大,書中史進殺李吉,便是一刀將其劈成了兩截,這也和《武備要略》記載的樸刀“撩劈之勢大于單刀”所契合。
另外書中的兩個細節(jié),可以證明樸刀的桿子并不是很長。
一個是武松在鴛鴦樓殺女仆的時候,原本是拿樸刀的,但是這時候卻把刀倚靠在一邊,從腰里掏出短刀,揪住女仆的發(fā)髻,將其殺害??梢姌愕兜娜刑L,在狹小空間殺人的話,極不順手,即使面對毫無能力的女仆也得換個兵器。如果僅僅是柄長,殺不能反擊的女
另一個,在“宋公明遇九天神女”,趙得抓捕宋江的時候,趙得“一只手將樸刀桿挑起神帳”。如果樸刀的桿子很長,也是難以做到單手挑帳的。
而且書中多次用“捻”,來形容好漢們拿樸刀的手部動作。這里的捻,是捏著的意思,這個動作也可以看出,樸刀是一種輕便的雙手刀,而非大刀之類。
樸刀亮相水滸
水滸江湖堪稱是兵器庫,比《三國演義》中的兵器更繁雜,比如誰聽聞過石子也是兵器的?偏偏水滸江湖中就出現(xiàn)了,且那作用不亞于弓箭——沒羽箭張清用石子連敗了梁山15員戰(zhàn)將。
若說石子成為武器,是水滸一大新鮮創(chuàng)意的話,那么還有一種武器,在水滸江湖中最尋常,這就是樸刀!哪怕宋江在逃亡時,也扛著樸刀,當(dāng)然他最多也就是壯壯膽,因為宋江是靠嘴皮子和銀子,混江湖的。
第一位使用樸刀的好漢,是九紋龍史進,但為救朱武、陳達和楊春時,史進在燒了自己的史家莊,四人一起殺出后,史進便提著樸刀直奔李吉,然后“手起一樸刀,把李吉斬做兩段。
兩個都頭正待走時,陳達、楊春趕上,一家一樸刀,結(jié)果了兩個性命”。那么史進為何不使用他的“三尖兩刃四竅八環(huán)刀”?
因為這種兵器在馬上才能發(fā)揮出巨大威力,而在步下卻難以施展。皆知林沖的主要兵器是“丈八蛇矛”,同樣也是騎在馬上作戰(zhàn)時,林沖才使用。那么林沖用過樸刀嗎?
當(dāng)然用過,這就是林沖和楊志的樸刀大戰(zhàn)。當(dāng)時林沖投奔梁山后,受到王倫的排擠,非要林沖三天內(nèi)交出“投名狀”,林沖空耗了兩頭,直到第三天才終于動手。
二、林沖、楊志雙對刀,盧俊義用它捉拿史文恭
哪料來人正是楊志,手里也提著樸刀,但見林沖“倒豎虎須,挺著樸刀,搶將來斗那個大漢。此時殘雪初晴,薄云方散,溪邊踏一片寒冰,岸畔涌兩條殺氣,一往一來,斗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p>
這場龍虎斗,是水滸中最精彩的“樸刀對決”,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一位楊家將的后人,引得王倫最后都跑來制止,想讓楊志上梁山以牽制林沖,但奈何人家楊志不同意。
若說樸刀在林沖和楊志手中,演義出了一段精彩絕倫的雙刀對決的話,那么則在盧俊義手中,則堪稱是發(fā)揮出了最大威力。
當(dāng)時盧俊義被吳用的藏頭詩騙出家后,本來是“提了棍棒,出到城外”,哪料聽聞要路過梁山后,竟然“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從這行文字中可以看出,樸刀也是蠻神奇的,居然還是可以進行組裝。由此可見,林沖和楊志雙刀對決時,所用的樸刀應(yīng)沒被組裝在桿棒上,史進那時則必是安裝在了桿棒上,因為面對的對手和情況不同。
林沖僅面對楊志一人,情況簡單,不需要組裝。而史進和盧俊義,面對的危險是不確定的,情況復(fù)雜,所以必然組裝好,以便使樸刀發(fā)揮出最大威力。
果然,盧俊義提著這桿樸刀,先后大戰(zhàn)了李逵、魯智深、武松等多人后,被騙進梁山跟宋江見了面。雖拒絕上梁山,但奈何被宋江“黑”上了,因為宋江讓盧俊義上山,就是想讓他完成晁蓋遺言,然后自己上位當(dāng)老大。
所以盧俊義經(jīng)過一番生死徘徊后,終于上了梁山,并正是用樸刀,一刀砍傷史文恭的腿,將史文恭捉住。所以盧俊義是將樸刀“玩出”最大威力的一位好漢。
三、武松用它跳墻逃生
正所謂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當(dāng)樸刀落入武松手中時,會發(fā)生什么?說來都讓人咋舌,武松竟然用樸刀跳墻逃生。
武松在風(fēng)云浦用樸刀,殺掉蔣門神派來追殺自己的人后,便回了孟州,隨后便血濺鴛鴦樓,活干完后,武松便要在逃出城,這時“奇跡”發(fā)生了,原文如下:
武松到城邊,尋思道:“若等開門,須吃拿了,不如連夜越城走?!北銖某沁吿ど铣莵怼_@孟州城是個小去處,那土城苦不甚高,就女墻邊望下,先把樸刀虛按一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托地只一跳,把棒一拄,立在濠塹邊。
首先解釋女墻,又叫女兒墻、箭垛,主要筑于城墻之上,呈凸凹的齒形連續(xù)排列。凸出的墻垛可作為掩體,有的墻垛上部有瞭望孔,用來瞭望敵情;凹處既可用于守城士兵瞭望,也作為射孔。
武松正是利用樸刀的高度,從容跳墻逃生而去了——不得不說,武松真聰明!從上面的介紹來看,樸刀,在水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何其之大,雖這種兵器,尋常的幾乎可以被忽略,但卻是越尋常越奧妙,竟演義出了如此之多的神奇!
樸刀——江湖好漢的標(biāo)配
中國的武術(shù),不僅有少林武當(dāng),東槍西棍,南拳北腿,亦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刀在武術(shù)的地位不可小覷,舉足輕重,亦是古代戰(zhàn)場上令人魂飛魄散的利刃。長刀在手,披荊斬棘,雷轉(zhuǎn)風(fēng)回,銳不可當(dāng)。行走江湖,豈能少了一把好刀?
刀的冷峻、凜然和肅殺,還有那幽幽的寒光,卻是英雄最忠實的伴侶。800年前的水泊梁山,一幫放浪天地間的好漢,向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風(fēng)風(fēng)火火闖九州,該出手時就出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
如此的好漢,必然有和其性格相配的一把好刀。有棱有角,灑脫不羈,豪放激越,粗獷蒼莽,即是樸刀的輪廓與線條。英雄惜刀,好漢如刀,要的就是那鐵匠鋪子里的氣息,那鍛打和淬火的烈性。
一碗烈酒,一把樸刀,說走咱就走。追著哥哥,拉著兄弟,一路不分離,為了兄弟出生入死,蕩氣回腸,感天動地。無須花哨,結(jié)實趁手,是一件可以信賴的家伙,一件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兵器。
在梁山好漢們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中,樸刀的出鏡率最高,可以說樸刀是宋代各路好漢們的標(biāo)配。真可謂是倚天俠膽,快意江湖。他們提著手中的樸刀,嘯聚山林,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因此,我們說宋代的樸刀是英雄刀,好漢刀,咱老百姓的刀。它可以砍柴伐木,可以開荒種地,還可以在瞬間成為一件殺機充盈的兵器,這是漢代的環(huán)首刀和唐代的陌刀做不到的。
這種長刀,長得簡單、樸素,甚至有些“丑”,也謂之樸刀,但絲毫不影響它的威力和所向披靡,大劈大砍,倏忽縱橫,氣勢懾人,走轉(zhuǎn)如風(fēng)。上了馬,一路劈搠,下了馬,照樣削砍,更有那旋風(fēng)般的縱身一躍,如猛虎下山,火花四濺,電閃雷鳴。刀的血脈與精神,刀的張揚與孤傲,刀的殺意與固執(zhí),皆在樸刀的一起一落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