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死兩皇后”的后宮博弈,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史上被譽為千古仁君。作為皇帝,趙禎身邊的女人很多,但他最寵愛的是貴妃張氏,為她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情。
張氏是吳越人,吳越王納土歸宋后,其先祖才遷到河南定居。張氏的父親早亡,母親是公主府中的一名歌舞女,張氏從小跟母親學(xué)得一身歌舞技藝, 8歲的時候被召入宮中作了一名樂女,在宮中慢慢地長大。17歲的時候,她與宋仁宗趙禎相遇相識,一見傾心,成為皇帝的女人。
宋仁宗的貴妃張氏
張氏的模樣算不上天姿國色,但有小家碧玉的嬌俏可人,性情溫婉靈動,把趙禎深深地吸引,對張氏的恩寵凌駕后宮。張氏先被封為才人,僅隔一年,又晉封為修媛。修媛是皇帝的九嬪之一,品級與后、妃相比還差了一截,但趙禎對張氏一族的封賞卻凌駕眾嬪妃之上,引起了不小的“地震”。張氏的曾祖父被追封為寧州刺史,祖父為光祿少卿,外祖父為秘書省著作佐郎,祖宗三代都得蔭封,可謂大宋朝開天辟地之事!
皇帝的女人可以榮光一時,但榮光一世的不多,張氏恰在這不多之中,她與趙禎琴瑟相和、恩愛一生,不曾因韶華漸逝而受冷遇。兩人生育了三個女兒,可不幸都夭折了,張氏悲痛難抑,趙禎對她更加疼惜。公元1048年十月,張氏被封為貴妃,距離皇后僅一步之遙。趙禎也想讓她當(dāng)皇后,但她的低微出身使這一步難以逾越。
張貴妃很勇敢,也很會博取趙禎的歡心。宮中親軍武官顏秀等人作亂,乘夜直逼皇帝寢宮,張貴妃勇敢救駕,護(hù)在趙禎前面;天下大旱,張貴妃為了替皇帝分憂,在宮中刺臂出血,書寫祈雨的禱辭,如此等等,都讓趙禎對她依戀日深。
公元1054年正月,31歲的張貴妃暴病身亡,趙禎悲痛欲絕,不顧群臣反對,堅持用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fā)喪,又在發(fā)喪的第四天追封張氏為皇后,此時趙禎的正宮皇后曹氏還活得好好的,于是“一生一死兩皇后”就在歷史上出現(xiàn)了!這嚴(yán)重違背了倫常禮教,大臣們激烈反對,平素文弱的趙禎此時卻表現(xiàn)得異常堅定,置之不理,而且還下令“禁樂一月”,為逝去的張皇后舉喪。張氏終其一生都在趙禎的心里,堪稱趙禎的最愛之人!
趙禎有最愛之人,也有最憾之事,就是老來無子,儲位空懸??赡苁沁z傳基因的事,趙禎的子嗣不旺,他先后有過三個兒子,可惜都不幸夭折,生有13個女兒,只有5個存活長大。當(dāng)然也有種說法,是講趙禎的孩子死于后宮爭斗。趙禎與第二任皇后曹氏在一起將近三十年,但曹氏始終沒有孩子,為了維護(hù)自己的地位,曹氏不愿讓宮中別的女人平安生(有)子。還有趙禎寵愛的張貴妃,她生過三個女兒,沒有兒子,三個女兒最后也都早亡,所以張貴妃特別討厭懷孕的女子,不是想陰招讓其流產(chǎn),就是把生下的男嬰弄死。當(dāng)然這只是一種推測的說法,不能完全當(dāng)真。
宋英宗趙曙
趙禎的長子、次子不幸夭折后,隔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兒子出生。迫于群臣壓力,他將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后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后撫養(yǎng)。但在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趙昕出生后,趙禎又將趙宗實送出了宮??上г旎?,趙昕也不幸早亡,沒有保住,而且從此后趙禎再沒有兒子出生,絕望遺憾之下,他只能于去世前一年重新將趙宗實接入宮中,立為皇子。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病逝,曹皇后發(fā)布遺詔,由趙曙繼位,史稱宋英宗。
《清平樂》中,宋仁宗很喜歡張貴妃,但心里還是有曹皇后。歷史上,宋仁宗有多寵愛張貴妃?集三千寵愛于一身,而曹皇后真的只剩下皇后這一職稱。
令人嘆為觀止的升妃史
張貴妃年幼便入宮,寄養(yǎng)在楊太妃處。后來,一次宴會上,因其美艷及舞姿出眾,被宋仁宗相中。從此,張貴妃的人生便開了掛。
初次寵幸便被封為清河郡君,當(dāng)年生下公主便被晉升為才人,一年后便進(jìn)封為九嬪之一修媛。之后,又生了一女,但是兩位公主都早夭,張貴妃自覺德不配位,請求降為美人。五年后,被進(jìn)封為貴妃。不過張氏命薄,31歲便過世,宋仁宗追封其為“溫成皇后”。
按照宋制,女子初入宮為侍御,再封君,接著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進(jìn)階為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再向上便是進(jìn)妃(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最終是皇后。
而張貴妃則直接封郡君,接著封嬪,不是連失兩位公主,心存疑慮,早就已經(jīng)晉妃了。
欲授貴妃,何患無辭?
張貴妃一生誕下三位公主,皆早夭,也無皇子,為什么能晉升到皇后一人之下的貴妃呢?就是因為宋仁宗的獨寵。
公元1048年,后宮衛(wèi)士作亂,直奔仁宗寢室而來。仁宗想親自前去查看情況,曹皇后將其攔下,并下令都知王守忠入宮平亂。太監(jiān)想要糊弄仁宗,被曹皇后一眼識破。曹皇后估計亂兵會縱火,又令人偷偷攜水跟隨,及時撲滅火源。
曹皇后為了收買人心,替侍衛(wèi)宦官剪下頭發(fā),改日以發(fā)領(lǐng)賞。侍衛(wèi)們因此爭相效力,很快平息禍亂。作亂者理當(dāng)誅殺,張貴妃卻替他們求情。后來,曹皇后堅持國法,宋仁宗才將他們誅殺。
后宮之亂結(jié)束,本是曹后之功,宋仁宗卻認(rèn)為是曹后才是幕后策劃者,想要廢掉其后位,該由時任張美人(張貴妃)為后。后遭到眾臣的一致反對,宋仁宗只能作罷,卻將此功記在張美人身上,將她從美人直接提拔到妃嬪之首貴妃。
一人得寵,外戚升天
自從張貴妃得到宋仁宗的寵幸后,其家族便從此仕途開掛。特別是其伯父張堯佐,一人身兼數(shù)職,并非是其才華出眾,而是張貴妃成日對宋仁宗吹枕邊風(fēng)。后來,因為包拯的強(qiáng)勢勸諫,宋仁宗被逼無奈,才只能放棄。
張貴妃的父母、伯父、堂兄弟,無論生死,皆因其得寵而被封官賜爵。
生前未能封后,死后追封皇后
張貴妃身為貴妃,生前卻一直向往著皇后之位。她甚至想打著皇后的儀仗出游,便去找曹皇后商量,曹后爽快地同意了,不過宋仁宗卻不想因為此事再招來群臣非議,最終未能如愿。
張貴妃生前夢想未能實現(xiàn),死后宋仁宗卻成全了她。張貴妃身著皇后殮服,受宗室大臣參拜告奠。此舉引來朝臣非議,曹皇后仍在世,貴妃怎能以皇后名義發(fā)喪?不過,宋仁宗仍然堅持以皇后之禮為其發(fā)喪,并在幾日后追封其為“溫成皇后”。
可伶曹皇后母儀天下,卻幾乎被廢,而張貴妃阿諛奉迎,卻得到仁宗的獨寵。宋仁宗一介仁君,何以至此?大概是將對生母李宸妃的虧欠都賜予張貴妃,而將對養(yǎng)母劉娥的怨恨轉(zhuǎn)加于曹皇后了吧?
宋仁宗趙禎總共有三個皇后,她們分別是郭皇后,曹皇后和張皇后。不過這其中張貴妃的皇后之位是在她死后宋仁宗追封的。宋仁宗第一個皇后郭皇后雖然出身高貴,卻因為沒有子嗣被廢掉后位,郭皇后被廢后,宋仁宗又冊立曹氏為皇后。
1、郭皇后(1012年-1035年),應(yīng)州金城縣(今山西省應(yīng)縣)人,本名不詳,宋仁宗賜名清悟。宋仁宗趙禎第一任皇后,平盧節(jié)度使郭崇孫女。天圣二年(1024年),選秀入宮,得到章獻(xiàn)皇后青睞。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冊立為皇后,不得圣寵,沒有生子。明道二年(1033年),廢除皇后名號,入道修行,冊封凈妃,出居瑤華宮。景佑二年,暴薨,時年二十四,追贈皇后,葬奉先寺。
2、曹皇后,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太師曹_的女兒,民間神話傳說"八仙過海"中八仙之一曹國舅的姐姐。景佑元年九月(1034年),冊為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谷、親蠶。善飛帛書。其治理后宮的能力深得宋仁宗信賴。曹皇后一生沒有子女,但輔佐三位君王,心系大宋百姓,獲得群臣擁護(hù)和百姓愛戴,堪稱一代賢后。
3、張皇后,洪武二十八年,張氏被封為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晉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明宣宗即位后,被尊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為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張氏便成為實際上的攝政,也是明代第一位太后。她信用閣臣"三楊"及禮部尚書胡_、英國公張輔等五大臣輔政,使正統(tǒng)初年的朝政相對清明,被稱為"女中人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