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冰箱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引言
三伏天,天氣炎熱,早上做的美食,中午不吃基本上就變味了,真是浪費。不過還好現(xiàn)代有冰箱,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就算到了冬天,冰庫里面也能拿出夏天的龍眼葡萄來品嘗。
冬天里的溫室大棚,能生長出夏天的新鮮蔬菜,現(xiàn)摘現(xiàn)吃。就算沒有溫室大棚,高鐵飛機也能在一天之內,將南方的瓜果蔬菜運送到北方,現(xiàn)代人的生活真好。
在古代沒有冰箱,沒有飛機沒有高鐵,也沒有溫室大棚和冷庫。但是他們一樣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新鮮的瓜果蔬菜,因為他們有冰窖,有冰鑒,有窖藏技術和埋藏技術。這是整個古代歷史都被用來儲藏食物,保鮮食物的很有用的方法。
一、食物儲藏從周朝到清朝,都是人們極其重視的,人們需要食物渡過寸草不生的冬天
北方氣候,寒冷干燥,尤其在冬天,瓜果蔬菜難以成活。為了能冬天,好幾個月的時間里,沒有蔬菜水果吃,是一件慘絕人寰的事情。為了能在冬天有水果吃,不得不想盡辦法冷藏瓜果蔬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茍子·王制》。 是古代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的基本寫照,“蓄菜”是古人對冬季被周家貯存起來的菜的總稱,“旨蓄”是冬天被貯存起來的美食的總稱。秦代《詩經》有言:儲存好蔬菜,來渡過嚴寒的冬天。
古代每年都會祭祀,這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動,而活動要用的美味佳肴,半點不能馬虎。周朝專門設置“場人”、“委人”兩個政府職位,負責種植瓜果蔬菜的種植和采集,將它們保存好,等待重大節(jié)日祭祀時用。
貯存的蔬菜有:竹筍、芋頭、韭菜、甜瓜等。這些政府人員還有另外一個職責,就是管理和督促老百姓,趕在秋收時,挖好地窖,貯存好蔬菜。
漢代,貯存技術得到提升和推廣,《四民月令》、《犯勝之書》里面詳細記載了,貯存瓜果蔬菜的各種技術。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素》將歷朝歷代的瓜果蔬菜的貯存方法,進行分類和總結。
隨著經濟和人口的不斷發(fā)展,對新鮮瓜果蔬菜的需求持續(xù)增加,原有的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唐宋時期,武則天命“宮苑總監(jiān)”負責管理貯存冬季,宮廷要用到的所有瓜果蔬菜?!皩m苑總領”辦事積極負責,他貯存的蔬菜不僅宮廷吃不完,還可以向民間百姓出售。
二、冰窖、窖藏、埋藏、堆藏等多種儲藏技術,對食物起到有效的保鮮和儲藏作用
說起瓜果蔬菜的貯藏技術,不得不提的是冷藏技術。
《詩經·序風·七月》曾這樣記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p>
說的就是西周時期,采冰的情況。貯存在冰窖之中。冰窖是一個巨大的長方體地下庫,一般有200立方厘米的容積。為了方便在里面行走,專門建有回廊供人行走。
冰窖里面放有冰鑒,冰鑒就相當于現(xiàn)代的小冰箱,這些冰鑒主要是將瓜果蔬菜,從冰窖中拿到室內保鮮用的,是一個移動運輸用的冰箱。
制作冰鑒用的原材料可以是陶瓷、青銅。春秋以前大多采用原材料制作冰鑒,春秋戰(zhàn)國之后,青銅器的興起,加之青銅金屬有更好的熱導功能,于是用來制作冰鑒。
冰鑒分為里外兩層,呈方形,中間留空放冰用,底部留有空間,專門承接冰融化下來的水。最里面的那層可以用來盛放各種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鮮。蓋子是鏤空的,工藝精美,還有散熱的功能。
相關記載,冰藏技術達到頂峰的朝代當數(shù)明朝,萬歷年間開發(fā)出了“銅幫鐵底”的“里冰窖”。一種永久冰藏的冰窖。清代給它起了一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做“雪池冰窖”。是清朝最聞名的冰窖,它深藏于地下,能阻礙熱氣的進入,也能將冰永久的保存在內。
瓜果蔬菜的貯藏,除了用冰藏技術,還會用到窖藏技術。像生姜、蘿卜、紅薯、山藥、大白菜、芋頭等這些食物,在冰藏技術還不夠完善時,窖藏技術是最主要的食物儲藏技術。這種技術早在春秋戰(zhàn)國前就開始被人們運用來儲藏失食物了。
地窖分很多種,像水井一樣,很深但是很窄的被稱之為井窖;很淺但是寬度較寬的被稱之為地窖。地窖普及的范圍跟當?shù)貧夂蛴泻艽蟮年P聯(lián),比如山西,天氣寒冷干燥,最適合保存食物,其地窖的數(shù)量遠多過天氣寒冷潮濕大地方。
尤其是南方地區(qū)多雨潮濕,挖地窖的時候切記防止地下水的滲透。最適合使用地窖的還是山西地區(qū),哪怕深挖丈余,也不擔心地下水的滲透,地勢高就是有優(yōu)勢,把水果藏在地窖里面,等到明年三四月的時候再拿出來,跟剛摘下來的新鮮程度差不了多少。
《汜勝之書》:“八月微霜下收取。掘地深一丈,薦以藁;四面各厚一尺,以實置孔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二尺?!?/p>
埋藏技術也是不錯的瓜果蔬菜的儲存方法。這種技術源于西漢,主要用來儲藏瓠瓜。跟窖藏不一樣的是,埋藏需要先挖一個丈余的深坑,在坑的底部和四周放上厚厚的秸稈,大概要一尺厚這樣。然后把瓠瓜放在正中央,讓U瓜的瓜蒂向上,一層瓠瓜一層土,就可以很好的將U瓜保存了。
埋藏技術還用于多種不同蔬菜的保存,一層蔬菜一層土,用秸稈搭配用于防潮,這樣保存的蔬菜,冬天拿出來食用,其新鮮程度不亞于夏天的蔬菜。對于百姓來說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得起的蔬菜保鮮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堆藏和其它方式來儲藏瓜果蔬菜,其中堆姜的方法就十分有用,九月是生姜收獲的季節(jié),把生姜挖出來,對方在家中干燥陰涼處,可以保持生姜的新鮮。
涂蠟封藏主要用來保持橘子的新鮮,它能隔絕橘子跟外界空氣的接觸,使得病毒不易入侵,還能不讓橘子的水分流失,是很好的保鮮方法,后世涂蠟封藏的方法大多用在蘋果的保存上,直到現(xiàn)代這種方法還被沿用,影響深遠。
茄子的儲存的具體做法:選擇大個的茄子,正午的時候摘下是最好的,把茄子蒂去掉,將融化的蠟少量的涂抹在茄子上。
準備好一個有蓋子的籃子鋪葉墊底,把茄子放進去,撒上一層灰,一層灰一層茄子,直到放滿籃子。然后把籃子掛在通風的地方,一個月之后把干灰換掉,放上新的干灰,這樣就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的茄子了。
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聞名古今中外,荔枝生長在南方,三天之內就腐敗變味,在當時沒有飛機和高鐵,哪怕千里馬再快也難在三天之內將荔枝從南方運到北方。保險技術就極為關鍵了,能為運輸員爭取更多的時間,那么古代的荔枝究竟是如何保存的呢?
方法就是,用廣西特產的毛竹,選擇年份久的最大大根的毛竹,然后打通中間的竹節(jié),再把荔枝放入其中,荔枝的葉子不能摘掉,可以提供給荔枝水分,最后密封。
再把截取的毛竹捆成一把一把的,捆在馬背兩側,便于保鮮,更便于包裝運輸。等荔枝到達都城后直接送入宮廷冰窖,這樣楊貴妃就能吃到新鮮的水果了。
翻閱《農政全書》,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有意思的混合儲存方法,利用水果成熟的時間差來保存水果,比如落葉跟金橘放在一起,落葉就有防腐功能,梨子跟蘿卜放在一起,蘿卜就能更好的延長梨子的保鮮期。
三、古代食物儲藏技術與自然相結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在沒有冷庫,冰箱的中國古代,發(fā)揮著屬于人類特有的智慧,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保鮮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與大自然結合,沒有產生氟利昂這種有害氣體破壞臭氧層,導致全球環(huán)境惡化。
古代的技術那是純天然的生態(tài)保護,無論是窖藏還是埋藏,又或者混搭儲藏,任何一種都是貧民老百姓可以用的,經濟實惠的存儲方法。
這些方法保護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得到的勞動成果,也讓他們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那個片草不生的冬天,能吃上掛起蔬菜。
很多這些技術都被記載在《齊民要術》中,這不僅給后世的農民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讓后世的農民在先輩的基礎上有經驗研發(fā)出更多的存藏技術。歷代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
結語
現(xiàn)代社會,冰箱是主要的食物儲藏保鮮工具,冰鑒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窖藏也被冷庫逐漸代替,混合儲藏更是鮮少有人知道。
然而,冰箱被廣泛的使用,工業(yè)化生產,冰箱大同小異,沒有像冰鑒一樣融入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文化藝術,沒有收藏價值,尤其是對臭氧層的破壞,雖然人類一時之間可以享受冰箱帶來的便捷,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倘若人民對生活的追求可以再慢一點,經濟領域更細化一點,將當代文化融入冰箱之中,致力于研發(fā)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的冰箱,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參考 文獻
《茍子·王制》
《汜勝之書》
《詩經·序風·七月》
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我們根本就無法想象沒有冰箱的日子,因為它為我們帶來了儲存食物的重要作用。在冰箱沒有出現(xiàn)之前,人們不得不采取其它的方式,來讓食物盡可能地不那么快壞掉。電冰箱一直到1913年才被我們發(fā)明出來。但人們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經開始通過收獲冰雪來進行儲存食物了。那么,古人們究竟是如何做的呢?接下來,我整理了,古人們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儲存食物的7種方式。
在19世紀流行著一種冰屋,據(jù)說里面可以儲存一整年的冰,冰塊往往是在冬季被提前放進去的。該建筑是由一個滿是冰的地下坑冷卻的。為了防止冰雪融化,冰坑用稻草或木屑隔熱。冰最常用來儲存易腐食品、冷飲和制作冷甜點。
地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儲存空間,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中的古人們都有建造地窖的行為。地下空間的濕度的確可以幫助儲存不少食物。
對于古人們來說,收獲肉可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肉類太多,他們必須想辦法儲存這些食物,畢竟它們很容易腐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將肉切成塊,然后再放入附近的湖水中。這么做的確有效果,肉類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除了湖水中的溫度更低,里面所包含的乳酸桿菌也有助于保存肉,當這些細菌到達肉類上,可能幫助保留肌肉質量。
其實早在中世紀,歐洲人就已經開始通過建造儲存室來儲存食物了。儲存室往往是一間帶有木架子的特殊房間,根據(jù)財富的不同,房間的大小也不同。該房間所處的位置也有講究,通常它會靠房子溫度比其他方向更低幾度的北側。
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古人們也有將食物儲存在沼澤地里的行為。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沼澤往往很是涼爽。該環(huán)境氧氣含量低,酸度也較高,的確可以起到很好的儲存效果。在古代北歐,人們甚至會將黃油放入沼澤進行儲存。
19世紀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種擁有良好儲存效果的“冰箱”,或者更貼切地說,它應該叫木制冰盒。因為它是用實木制作的,材料通常為橡木或胡桃木。里面帶有亞麻秸稈纖維、軟木、海藻、鋸末、礦物木材和木炭等絕緣材料,可以說設計相當科學。里面可以放入冰塊,而且還擁有一個幫助融化的冰水排出的孔洞。但考慮到它是木制材料,經常與水接觸會影響其壽命。
古人們還會利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巨大的儲存空間來幫助儲存食物。在公元前400年,當時的波斯人在沙漠中用一種獨特的,混合了沙子、蛋清、山羊毛、粘土和灰燼的特殊砂漿制成一種所謂的冰坑。這種特殊材料制成的建筑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絕溫度的效果。這個奇怪的建筑擁有一個圓頂,在地下空間可以儲存冰塊和食物。在冬季,冰塊被從其他的地方運送到里邊去,但儲存時更常使用的是從周圍或地下引入的水流。
除了這些儲存食物的方式,人們也有其他的方式,例如通過烘干、煙熏、鹽熏、酸洗、加糖等方式。這些方式主要是減少食物上的細菌滋生,從而達到儲存食物的效果。
古代沒有冰箱,當時夏天是通過風干食物來保存的,而且古代有冰塊,所以也會用冰塊來保存食物。
一、風干食物保存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是比較快速的,很多人都會在家里放一個冰箱,因為有一些東西可能不放在冰箱里就很容易壞掉。在古代是沒有冰箱的,可是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厲害的,可以通過風干食物來保存,而且能留存很長的時間?,F(xiàn)在很多人都會風干臘肉臘腸或者是臘鴨子,其實這些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方法,只能說明古人真的很聰明。而且古人會用一根繩子將這些食物串起來,然后放在屋頂上,這樣能避免一些動物咬走,還能夠快速風干,讓食物得以保存。此外還有一些古人會將食物放在陰涼的地方保存,比如夏天的時候會將食物放在井里,像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會將西瓜放在水井里,這樣會冰涼,而且保存的時間也會很久。
二、用冰塊保存食物
在古代也是有冰塊的,這些人會用冰塊來保存食物。古人會將冰塊放在一個容器里,然后再將食物放進去,這樣就可以保存食物,不過這種方式往往是大戶人家才會采取的,因為這種方式消耗人力還會消耗物理。像古代的皇宮,在保存這種食物的時候,往往會放在冰窖里,因為冰窖非常的潮濕陰涼,而且還會放一些冰塊使溫度急速下降,那么食物損壞的時間就會延長。在低溫環(huán)境下,食物往往會保存很長時間,因為低溫環(huán)境下的微生物存活率是比較低的。
最后,在夏天的時候,想必很多人都喜歡吃涼涼的東西,古人也是一樣的,這些古人就會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將一些水果冰凍,然后拿起來吃。其實古代也有涼粉或者是冰荔枝,都是非常不錯的。
首先,古代的食物,相對來說比較匱乏。能剩下的已經不多了。所以能用來儲存的也就更少。能儲存的一般也都是含水量低,不易腐爛的食物。
1、常見的五谷,一般是在收獲后,曬干后,放于陰涼,干燥處即可。
2、比較常見的雜糧類,比如紅薯、土豆類,則常常挖地窖進行儲存,同時使用干稻草等墊底,用來吸潮。
3、短期儲存的食物,一般是放到陰涼處。如果是夏天,可以使用深層井水作為冷卻液,然后多層保護,這個原理類似于現(xiàn)在的泡沫箱保溫。
4、富貴人家,一般會在冬天的時候,挖冰塊,放到地窖,然后在天熱的時候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2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