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光,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應(yīng)該是人人都知道的吧?歷史上的司馬光,不僅少年聰慧,還博學多知,年僅19歲就考上進士,進入北宋朝廷后更大放異彩。他的謚號是“文正”,這個謚號在古代是對文臣的最高贊美,宋朝319年的歷史上,也就9個人拿到。
北宋學者程頤感嘆:我這輩子見過很多人,能稱得上完美一詞的,也就司馬光、邵雍、張載這3個。司馬光生前歷任開封府推官、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副使、尚書左仆射兼職門下侍郎(副宰相),死后仍從祀孔廟、歷代帝王廟,堪稱文臣表率。
當然了,司馬光并不是完人,“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司馬光”,只不過司馬光性格溫良正直、忠君愛友、思想教育方面成就很高,這才備受推崇。但很少有人知道,司馬光還是個難得的忠于婚姻的男子,他拒絕納妾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古代的文人墨客多半愛流連秦樓楚館,家中紅旗不倒,外頭彩旗飄飄,連宋徽宗也在外頭養(yǎng)李師師,更別說宋朝還有“不殺士大夫”的習慣,士大夫們?nèi)匏逆艹R?。但司馬光不一樣,用南宋官吏趙逵的話來說,他“不近非色,不取非財”。
司馬光的夫人姓張,名字不詳(傳說名叫張儒秀)。兩人結(jié)婚30多年,張夫人竟然毫無懷孕動靜,她急得很,經(jīng)常在家求告老天爺,出門在外也注意做善事,就為了積點德,讓上天垂憐賜個孩子。
反而是身為丈夫的司馬光半點不急。在古代,聰明的正妻為了確保自己地位穩(wěn)固,會給丈夫安排妾室,而不是等著丈夫變心,主動將新人拉進門?!都t樓夢》里的王熙鳳潑辣大膽,是府中出了名的醋缸,卻也把自己貼身丫頭平兒給了丈夫賈璉。
《古今譚概》記載了張夫人給司馬光納妾的過程,張夫人將新人打扮好,悄悄送進司馬光的書房,沒想到司馬光連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八風不動,坐在那兒繼續(xù)看書——“乘間俾盛飾送入書房,公略不顧?!?/p>
這位美女可能覺得司馬光看書太認真,自己必須做點什么才能引起他的注意,于是她主動搭訕,從旁邊書架子上隨手拿了一本書翻看,半晌后羞澀地問道:“請問中丞大人,這是什么書呀?”司馬光站得遠遠的,板著臉正色回答:
“此是《尚書》?!泵琅謳追舳海抉R光不理不睬,她感到十分無趣,悻悻離開。司馬光面對誘惑毫不動心,這一點倒是跟他的死對頭王安石很像,王安石也是出了名的不納妾不沾惹風塵女子。
北宋學者邵伯溫(1055年~1134年)寫了一本《邵氏聞見錄》,里面有一些批評王安石的句子,但也提到了王安石(1021年~1086年)拒絕納妾的事,比較可信。邵伯溫說,王安石任知制誥時,夫人給他買了一個妾室。
結(jié)果王安石上來就問:“何物也?”女子回答:“夫人讓我來伺候您?!蓖醢彩屑殕柫讼逻@女子的來歷,得知她本來嫁給一個將官,將官負責押運物資,倒霉催地翻了船,家產(chǎn)散盡都不夠賠,就將她賣掉了。
王安石聽完不僅將女子完璧歸趙,讓他們夫婦團圓,還給了90萬錢,讓他們以后好好過日子。司馬光和王安石類似,他沒有親兒子,就過繼了大哥的兒子司馬康。
司馬康還幫司馬光做修《資治通鑒》的工作,《宋史》對他的評價很高,皇帝賞賜2000兩銀子他都不要,個性跟司馬光一樣。再說回司馬光,他的夫人張氏有一回想在元宵節(jié)出去看看燈,順便看看游人,沒想到司馬光居然酸溜溜地說了句:“難道我不是人嗎?”
司馬光與妻子琴瑟和諧,他也看不慣別人納妾、找歌妓。司馬光出任定武從事時,同僚們在外面風流都得偷偷摸摸地來,就怕被司馬光撞見。偏巧有個人就是被司馬光逮住了,只好說出實話,司馬光嘆氣,寫了一首《集句詩》:
“年去年來來去忙,蹔偷閑臥老僧床。驚回一覺游仙夢,又逐流鶯過短墻?!彪m然司馬光句中充滿調(diào)侃,但從字里行間來看,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其他人也嚴格要求是真的,這樣的覺悟?qū)嵲谧尙F(xiàn)代男子汗顏。
宋朝元祐元年(1086年),67歲的司馬光病逝,獲贈太師、溫國公,皇帝賜“忠清粹德”碑文,京城哭聲震天,人人自發(fā)送葬。他下葬之后,很多人家依然對著他的畫像,日夜祭祀。
1.柳宗元。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出生于長安。
孟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王安石。臨川人
韓愈 唐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
2.孟郊。字東野,唐代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
劉禹錫。字夢得
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溪生
3.杜牧。號樊川居士
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楊萬里。號誠齋
辛棄疾。稼軒居士
姜夔(kui2)。別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
文天祥。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
歸有光。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
方苞 晚年號望溪、
4.。王維 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
杜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高適。天寶八載(749),經(jīng)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yīng)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后,曾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等職,官至,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
宋濂。、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jīng)”師,為太子(朱標)講經(jīng)。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后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朱元璋本欲殺戮,經(jīng)皇后、太子力勸,改為全家流放茂州(現(xiàn)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于夔州(現(xiàn)在重慶奉節(jié)縣),后謚文憲。
5.賈島。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岑參、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6.蒲松齡。聊齋
張溥。七錄齋
姚鼐(nài),惜抱軒
梁啟超、飲冰室
7.白居易。貞元。元和
蘇洵、仁宗嘉佑
這只是他們當時活著的時候的年號……
8.王安石。謚號文,封荊國公
歐陽修。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司馬光。溫國公、謚文正
范仲淹。謚號“文正”。
謝靈運。襲封康樂公
劉基。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謚文成,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因為以前重男輕女,沒有謚號,
柳永,自詡“白衣卿相”,整就一個悲劇人物,沒謚號。
文正,按謚法:道德博聞曰文,靖共其位曰正。也就是說,能夠被賜予“文正”的官員,生前不僅德才兼?zhèn)?,而且要恪盡職守,忠君愛民。
因此,歷史上皇帝老兒特別吝惜這個謚號,不輕易賜給大臣,不僅是清朝如此的。北宋有名的清官包拯,身后也只得了“孝肅”的謚號。但百姓心中有桿秤,在《三俠五義》中,就有了“包文正”的說法。
而有清一代,只有在翰林院里為過官,才有資格得到文正這個謚號。
在真正的歷史上,謚號的高低是因為被謚人的功過評價而變化的,而不是被謚者的功過完全由謚號來決定。
謚號和被謚者的關(guān)系,某種意義上,就如同母校和畢業(yè)生的關(guān)系——大家當然都想擠進名校;如果不十分了解一個人,聽說他出身名校,多少都會高看一眼;同樣的,名校入學的選拔標準也會更為嚴格。
但名校為什么會成為名校呢?還是因為校友牛逼啊!
“文正”就是一所名校。很多答主都提到了,他在明清以前,并沒有那么超然的地位。大約徘徊在top10那個圈子左右——但自稱top10的學校實在是太多了,除了“文正”及其前身“文貞”,還有文字頭的文忠、文獻、文惠;武字頭的武惠、武穆;忠字頭的忠定、忠敏等;甚至雜牌軍元獻、貞惠、宣靖等。哪個就一定比哪個高嗎?誰也不服誰的。
以答主比較熟地北宋為例,配享太廟的頂級名臣里,石熙載謚元懿,曾公亮謚宣靖,就一定比文字頭差嗎?不一定。文字頭頂多就是“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扶持”,但你也攔不住人家地方高校也能出名人啊。
北宋的top1是誰呢?好多人提到過了,支持率最高的是“忠獻”。
優(yōu)秀校友開國元勛趙普同學、三朝首相擁立首功韓琦同學。
……問題是晚節(jié)不保。
因為該校的“著名校友”還包括秦儈(后來被開除校籍了)、史彌遠等。
這就很尷尬了。
盡管開除校籍了,但大家都知道秦儈曾經(jīng)是你家的學生啊。
于是南宋以后,“忠獻”一蹶不振,再也沒人愿意用這個謚號了(史彌遠謚忠獻,據(jù)說本來就有用秦儈的謚號惡心他的意思……)
頂級名校出缺,“文正”才慢慢抬頭,一步一步變成top1,top2的名校(武將部分這里不討論)。
這里面包括著名校友司馬光同學不遺余力的推崇——“謚之美者,極于文正”。名人效應(yīng),如同廣告一般一炮打響。
更重要的,當然還是歷代的學生爭氣??!
以答主自己的私心,其中最優(yōu)秀者,還是首推范文正。
1. 寫出文言文《司馬光》的現(xiàn)代文翻譯 原文: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蹦唆⒁恢?。
除奉禮郎,時池在杭,求簽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丁內(nèi)外艱,執(zhí)喪累年,毀瘠如禮。
服除,簽書武成軍判官事,改大理評事,補國子直講。樞密副使龐籍薦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
中官麥允言死,給鹵簿。光言:“繁纓以朝,孔子且猶不可。
允言近習之臣,非有元勛大勞而贈以三公官,給一品鹵簿,其視繁纓,不亦大乎?!毕鸟蒂n謚文正,光言:“此謚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當之?”改文莊。
加集賢校理。從龐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按視,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
籍從其策;而麟將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設(shè)備,沒于敵,籍得罪去。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
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秘閣、開封府推官。
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光言:“真?zhèn)尾豢芍蛊湔妫亲灾敛蛔銥槿?,愿還其獻。”又奏賦以風。
修起居注,判禮部。有司奏日當食,故事食不滿分,或京師不見,皆表賀。
光言:“四方見、京師不見,此人君為陰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zāi)當益甚,不當賀?!睆闹?。
同知諫院。蘇轍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將黜之,光言:“轍有愛君憂國之心,不宜黜?!?/p>
詔置末級。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諫官范鎮(zhèn)首發(fā)其議,光在并州聞而繼之,且貽書勸鎮(zhèn)以死爭。至是,復(fù)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斷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p>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fù)上疏曰:“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
小人無遠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ú邍稀ⅰT生天子’之禍,可勝言哉?”帝大感動曰:“送中書?!?/p>
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譯文:司馬光,字君實,是陜州夏縣人。
他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天章閣待制。宋仁宗寶元初年,司馬光考中進士,這年他剛二十歲。
他不喜歡華麗,在參加聞喜宴時,唯獨司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進士的人告訴他說:“君王賞賜的花,不戴不恭敬?!庇谑撬抉R光才戴上一枝。
朝廷授予他奉禮郎一職,因司馬池在杭州,司馬光便請求任蘇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親,朝廷答應(yīng)了。他與別人一同負責諫院工作的時候,宋仁宗用于贈送、賞賜的東西,價值竟達百余萬。
司馬光率領(lǐng)同僚三次上書,勸諫說:“國家還有大的憂患,內(nèi)外貧乏,不可專門效仿乾興的舊事。如果必須贈送、賞賜,應(yīng)準許大臣向上進獻所得賞賜金錢來幫助營建山陵?!?/p>
皇上沒有答應(yīng)。司馬光便把皇上賞賜的珠寶作為諫院的辦公費,黃金送給舅家,堅決不肯留在自己家里。
御史中丞王陶因為議論宰相不值日而被罷官,讓司馬光代替他。司馬光說:“王陶由于議論宰相被罷免了官職,那么御史中丞我現(xiàn)在不能擔任。
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后,再來就職?!被实鄞饝?yīng)了。
掌管政務(wù)的官吏,認為河朔一帶天旱歉收,國家用度不充足,請求在南郊祭祀時不要賞賜黃金絹帛之類?;噬舷略t讓學士們議論這件事。
司馬光和王珪、王安石同時被召見,司馬光說:“救災(zāi)和節(jié)約用度,應(yīng)該從貴戚和近臣開始,這件事可以這么辦?!?王安石說:“國用之所以不足,是因為沒有得到善于理財?shù)娜恕?/p>
善于理財?shù)娜耍辉黾淤x稅而國家的財用就能夠充足?!彼抉R光說:“天下哪里會有這樣的道理?天地所生財貨和各種物資,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公家,他們設(shè)法掠奪百姓,其危害比增加賦稅更厲害?!?/p>
對這個問題,群臣們爭論不休。皇帝說:“我的意思與司馬光一樣,然而暫時不能允許?!?/p>
王安石開始主持政務(wù),施行新法,司馬光堅決反對,上書陳述利害。王安石因為韓琦上疏,就呆在家里請求辭職。
皇帝于是任命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推辭說:“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為我狂妄直率,也許對國家有點好處。如果僅僅是用俸祿和職位使我榮耀,而不聽我的意見,是將官位當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
我只是憑俸祿和職位使自己榮耀,卻不能拯救百姓于災(zāi)難之中,這等于是盜竊國家的名位和車服儀制來為自己謀利。”王安石出來主持政事,司馬光于是獲得請求辭職的機會,于是離開了京城。
他居住在洛陽的十五年,天下人將他當作真正的宰相?;实凼湃ズ?,司馬光趕到宮殿。
他所到之處,老百姓攔在路上聚集圍觀,以至于。
2. 司馬光 字君實 一、譯文:司馬光,字君實,是峽州夏縣人。父親司馬池,擔任天章閣特制。司馬光七歲時,穩(wěn)重的樣子像一個成年人,聽到別人講《左氏春秋》,非常喜歡,回去給自己的家人講授,就了解它的主要意思。從此,司馬光舍不得放下書,到了不知饑渴寒暑的程度。
一天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個孩子登上水缸,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拋棄他,逃開了,只有司馬光搬起石頭砸破了缸,水流了出來,孩子得救了。司馬光砸缸之后,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寶元元年,司馬光年齡剛剛滿20歲,中了進士甲科,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參加朝廷賜給進士的宴席時只有他沒有戴花,同年考中進士的人對司馬光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圣意啊?!彼牛ㄔ诿遍苌希┎迳弦恢ā?/p>
二、原文:元末 脫脫、阿魯圖《宋史·列傳第九十五》
司馬光,字君實,陜西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蹦唆⒁恢?。
擴展資料
一、人物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二、啟示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傳為千古佳話。
3. 《司馬光》文言文里有哪兩個主人主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司馬光》文言文主人公有司馬光和王安石原文: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除奉禮郎,時池在杭,求簽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丁內(nèi)外艱,執(zhí)喪累年,毀瘠如禮。
服除,簽書武成軍判官事,改大理評事,補國子直講。樞密副使龐籍薦為館閣???,同知禮院。
中官麥允言死,給鹵簿。光言:“繁纓以朝,孔子且猶不可。
允言近習之臣,非有元勛大勞而贈以三公官,給一品鹵簿,其視繁纓,不亦大乎?!毕鸟蒂n謚文正,光言:“此謚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當之?”改文莊。
加集賢校理。從龐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按視,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p>
籍從其策;而麟將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設(shè)備,沒于敵,籍得罪去。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
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秘閣、開封府推官。
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光言:“真?zhèn)尾豢芍?,使其真,非自至不足為瑞,愿還其獻?!庇肿噘x以風。
修起居注,判禮部。有司奏日當食,故事食不滿分,或京師不見,皆表賀。
光言:“四方見、京師不見,此人君為陰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zāi)當益甚,不當賀?!睆闹?/p>
同知諫院。蘇轍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將黜之,光言:“轍有愛君憂國之心,不宜黜?!?/p>
詔置末級。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諫官范鎮(zhèn)首發(fā)其議,光在并州聞而繼之,且貽書勸鎮(zhèn)以死爭。至是,復(fù)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斷力行?!?/p>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惫庠唬骸俺佳源?,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p>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fù)上疏曰:“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
小人無遠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ú邍稀?、‘門生天子’之禍,可勝言哉?”帝大感動曰:“送中書?!?/p>
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
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譯文:司馬光,字君實,是陜州夏縣人。
他的父親司馬池,曾任天章閣待制。宋仁宗寶元初年,司馬光考中進士,這年他剛二十歲。
他不喜歡華麗,在參加聞喜宴時,唯獨司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進士的人告訴他說:“君王賞賜的花,不戴不恭敬。”于是司馬光才戴上一枝。
朝廷授予他奉禮郎一職,因司馬池在杭州,司馬光便請求任蘇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親,朝廷答應(yīng)了。他與別人一同負責諫院工作的時候,宋仁宗用于贈送、賞賜的東西,價值竟達百余萬。
司馬光率領(lǐng)同僚三次上書,勸諫說:“國家還有大的憂患,內(nèi)外貧乏,不可專門效仿乾興的舊事。如果必須贈送、賞賜,應(yīng)準許大臣向上進獻所得賞賜金錢來幫助營建山陵。”
皇上沒有答應(yīng)。司馬光便把皇上賞賜的珠寶作為諫院的辦公費,黃金送給舅家,堅決不肯留在自己家里。
御史中丞王陶因為議論宰相不值日而被罷官,讓司馬光代替他。司馬光說:“王陶由于議論宰相被罷免了官職,那么御史中丞我現(xiàn)在不能擔任。
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后,再來就職?!被实鄞饝?yīng)了。
掌管政務(wù)的官吏,認為河朔一帶天旱歉收,國家用度不充足,請求在南郊祭祀時不要賞賜黃金絹帛之類。皇上下詔讓學士們議論這件事。
司馬光和王珪、王安石同時被召見,司馬光說:“救災(zāi)和節(jié)約用度,應(yīng)該從貴戚和近臣開始,這件事可以這么辦。”王安石說:“國用之所以不足,是因為沒有得到善于理財?shù)娜恕?/p>
善于理財?shù)娜?,不增加賦稅而國家的財用就能夠充足?!彼抉R光說:“天下哪里會有這樣的道理?天地所生財貨和各種物資,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公家,他們設(shè)法掠奪百姓,其危害比增加賦稅更厲害?!?/p>
對這個問題,群臣們爭論不休。皇帝說:“我的意思與司馬光一樣,然而暫時不能允許。”
王安石開始主持政務(wù),施行新法,司馬光堅決反對,上書陳述利害。王安石因為韓琦上疏,就呆里請求辭職。
皇帝于是任命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推辭說:“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為我狂妄直率,也許對國家有點好處。如果僅僅是用俸祿和職位使我榮耀,而不聽我的意見,是將官位當作私恩,而不是真正。
我只是憑俸祿和職位使自己榮耀,卻不能拯救百姓于災(zāi)難之中,這等于是盜竊國家的名位和車服儀制來為自己謀利。”王安石出來主持政事,司馬光于是獲得請求辭職的機會,于是離開了京城。
他居住在洛陽的十五年,天下人將他當作真正的宰相?;实凼湃ズ?,司馬光趕到宮殿。
4. 司馬光救友文言文的解釋 1、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
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ぐⅣ攬D《宋史》
司馬光砸缸,著名歷史故事,發(fā)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擴展資料:
一、故事背景介紹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字君實,陜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二、字詞注釋
1、生:長,長到。
2、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
3、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歲。
4、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5、至:至于,到達,甚至。
6、登甕:站在大缸上。甕:大缸。
7、去:離開。
8、迸:流出來。
三、人物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3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