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韺O桓是什么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本期的三國戰(zhàn)爭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發(fā)生在夷陵之戰(zhàn)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謝旌、朱然和吳班。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與蜀漢大軍的首戰(zhàn)失利后,孫桓不甘心失敗,與第二天發(fā)動搦戰(zhàn)。關興一馬當先,與孫桓單挑。經過三十多個回合的較量,孫桓氣力不支,拍馬而逃。張苞率部追擊,斬殺吳軍將領謝旌。沒過一會兒,關興又將敵將生擒。
兩度敗給蜀軍,令孫桓再也不敢發(fā)動進攻,只得派人向孫權求援。此時,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對吳班表示,可以趁著吳軍士氣低落,向吳軍營寨發(fā)動偷襲。最終,吳班決定先派人到朱然軍中詐降,利用朱然出兵之際發(fā)動奇襲。
吳班的計策果然成功,朱然輕信了降卒的言語,派人前去通知孫桓,但使者卻在半路被蜀軍截殺。此時,部將崔禹提醒朱然,降卒之言未必可信,應該一邊繼續(xù)堅守營寨,一邊派人增援孫桓。朱然依言而行,命崔禹率一萬兵馬前去增援。
崔禹出發(fā)不久,馮習和張南按照原定計劃向孫桓營寨發(fā)動奇襲。孫桓猝不及防,傷亡慘重,只得奪路而逃。與此同時,前來增援的崔禹所部也中了蜀軍的埋伏。張苞一馬當先,與崔禹單挑。僅僅一個回合,張苞便將崔禹活捉。隨后,蜀軍發(fā)動總攻,重創(chuàng)朱然,吳軍只得倉皇逃往夷陵。
小說中提到的蜀軍先鋒吳班、馮習等人與吳軍將領孫桓及朱然的交鋒,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據《三國志?朱然傳》載,劉備派兵進攻宜都時,朱然奉命率領五千兵馬進行阻擊。不過,此時劉備大軍不但兵力兵力優(yōu)勢明顯,且士氣正盛,朱然這五千兵馬很快便遭遇失利,不得不轉入防御。
至于孫桓與蜀軍的較量,結果更慘。《三國志?陸遜傳》載,孫桓率部在夷道抵御劉備。結果陷入劉備大軍的重重圍困,只得向陸遜求援。《三國志?宗室傳》稱:“備軍眾甚盛,彌山盈谷?!笨梢娫谝牡乐畱?zhàn)中,劉備也占有兵力上的絕對優(yōu)勢。孫桓寡不敵眾,向陸遜求援亦在情理之中。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孫桓派人向陸遜求援,卻遭到了陸遜的拒絕。陸遜給出的理由是:“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币馑际钦f盡管孫桓兵力上不占優(yōu)勢,但城防堅固,城內糧草充足,足以抵擋劉備的攻勢。也正是因為陸遜的這一決策,令孫桓鎮(zhèn)守的夷道城遭到了劉備長達數月的圍攻。
提到孫桓這員東吳將領,可謂是漢末三國將領中的一員少年英雄。此人本是孫權的族子,二十歲時便因在荊zhou一役中殲滅關羽的五千兵馬而一戰(zhàn)成名,被晉升為安東中郎將一職。
夷陵之戰(zhàn)爆發(fā)時,年僅二十四歲的孫桓被委以重任,鎮(zhèn)守戰(zhàn)略要地夷道城,以數千之眾擋住了蜀漢數萬大軍的瘋狂進攻。在夷陵之戰(zhàn)后期,陸遜火燒連營,孫桓率部發(fā)動反擊,目標直指劉備,令劉備多次遇險,差一點就被孫桓活捉。劉備曾經哀嘆道:“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兒,而今迫孤乃至此也!”只可惜這位少年英雄在此戰(zhàn)結束后的第二年,在修建長江防線的橫江塢時,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五歲。
個人覺得兩人應該是五五開。
01、東吳小將孫桓。孫桓在歷史上并不出名,甚至他連?江東十二虎臣?都沒進去,可見此人當時真的沒啥名氣。雖然沒有名氣但是此人卻非常勇猛。孫桓算是東吳第二代將領,非常的年輕。他第一次在史書提到是在呂蒙偷襲荊州的時候,當時呂蒙奪得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最后被殺,孫桓就將關羽五千人馬變成自己的部下。
孫桓帶著關羽的兵馬也算是一名將軍了。后來夷陵之戰(zhàn)時,他隨著陸遜前去迎戰(zhàn)劉備。在雙方決戰(zhàn)時,當時滿山的蜀軍,孫桓絲毫不懼與陸遜一直抗敵,蜀軍都畏懼孫桓的勇猛。最后劉備不敵兵敗逃走,可孫桓早已在半路攔截劉備,差點就干掉了劉備。劉備死里逃生,對孫桓是恨之入骨。孫桓也因此受到孫權的重視,委以重任,可惜在第二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享年26歲。
02、張飛之子張苞。如果說孫桓是東吳第二代將領的代表,那么張苞就是蜀漢第二代將領代表。張苞是張飛的兒子,張飛去世后,劉備東征,在點先鋒時看到手下將領突然有些感慨,覺得蜀漢后繼無人啊,這個時候張苞站了出來,說自己愿意擔任先鋒,為父報仇,而關系也站了出來,說自己也愿意當先鋒。最后劉備讓張苞為主將,關興為副將。
當時東吳喜歡建造營寨,劉備有點煩,張苞帶人一夜拿下東吳十多座營寨,劉備大喜。張苞還和張郃交過手,打了個五五開。在北伐的時候,張苞也是屢建奇功,還擊敗了曹魏郭淮。郭淮敗走的時候,張苞急于立功,就追了上去,結果馬蹄不小心滑了跌入懸崖,張苞也跟著死了。諸葛亮聽到后,痛哭流涕。孫桓和張苞都是比較可惜的將領,兩人交手的話,我覺得真的是不相上下。
一、夷陵之戰(zhàn)(又稱彝陵之戰(zhàn)、猇亭之戰(zhàn))
背景-----
1.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國
2.劉備先后奪取了益州和漢中,孫權占據交州
3.關羽襄樊之戰(zhàn)中敗走麥城,被孫權殺,荊州歸吳
4.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
5.劉備拒絕與孫權和解
戰(zhàn)況-----
1.長驅直入
公元221年,劉備留諸葛亮守成都,馬超、魏延守漢中(關羽、張飛已死,趙云大概被留在諸葛亮身邊),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4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三峽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占領秭歸。為了防范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zhèn)北將軍黃權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zhàn)。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zhàn)略進攻的情況下任命右護軍、鎮(zhèn)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御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zhàn)。
陸遜上任后審時度勢,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zhàn)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zhàn)略撤退,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線。然后在那里轉入防御,遏制蜀軍的繼續(xù)進兵。并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zhàn)。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qū),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
2.扼守要地、堅不出戰(zhàn)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zhàn),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zhàn),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
為了調動陸遜出戰(zhàn),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權之侄)。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
后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zhàn),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逞。
陸遜堅守不戰(zhàn),破壞了劉備倚恃優(yōu)勢兵力企求速戰(zhàn)速決的戰(zhàn)略意圖。
3.天熱人怨,戰(zhàn)略失誤
蜀軍將士逐漸斗志渙散松懈,失去了主動優(yōu)勢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jié),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放棄了水陸并進、夾擊吳軍的作戰(zhàn)方針(陸遜最怕的就是水陸并進、夾擊吳軍),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后再發(fā)動進攻。
由于蜀軍是處于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后方,后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
4.營燒七百里
陸遜在進行大規(guī)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jié),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筑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zhàn)開始后,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fā)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后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于涿鄉(xiāng)(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fā)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zhàn)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余座,并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
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huán)山據險自衛(wèi)。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后衛(wèi)將軍傅彤等被殺。后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白帝城)中。
后奏------
此時蜀軍鎮(zhèn)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軍。劉備敗退后,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于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
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后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于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于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戰(zhàn)就這樣結束了。
引自:/view/60723.html?wtp=tt
稍有改動
二、曹阿瞞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官渡之戰(zhàn)中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既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君,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于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并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于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于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并。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5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