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獨掌大唐宰相權(quán)位十九年的李林甫。
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是唐高祖李淵堂兄弟李叔良的曾孫。他從小不好學習,喜歡游樂玩耍,導致文化底子很差,當宰相時也鬧過不少笑話。有一次,他一個親戚生了兒子,李林甫寫了賀函,上書:“聞有弄獐之慶”。古時將生男孩稱為“弄璋”,意思是男孩長大以后執(zhí)璋(玉器)為王侯。李林甫卻把“弄璋”錯寫為“弄獐”,惹得滿堂賓客掩口竊笑,后人因此稱李林甫為“弄獐宰相”。
雖然學問功底不怎么樣,但李林甫的社會大學讀的很精,善于揣測人心,巧言善變,投人所好,總能把他想要巴結(jié)籠絡的人搞定。他初入官場時,就特別注意結(jié)交皇帝身邊的宦官宮女,從他們那打聽皇帝關注的事,提前準備好說辭,一旦皇帝有問,他總能回答得讓皇帝很滿意。他對皇帝寵信的妃子武惠妃、宦官高力士特別巴結(jié),靠著他們在皇帝面前不停地說好話,他也越來越得到玄宗李隆基的關注。
唐玄宗朝宰相李林甫
皇帝關注是第一步,關鍵還要讓皇帝喜歡自己、信任自己,這方面善于“揣測圣心”的李林甫技高一籌。有一次,李隆基想從東都洛陽返回長安,當時正值秋收季節(jié),有大臣擔心皇帝西行可能會耽誤農(nóng)時,就勸皇帝等到冬天再回京。李隆基嘴上答應,但心里不舒服。李林甫深諳圣意,私下對李隆基說:長安洛陽就像陛下的東西二宮,您在兩宮往來,還要選擇時間嗎?如果怕誤了農(nóng)時,免了沿途州縣的賦稅就好了。一席話把李隆基說的大喜,心想還是李林甫體諒自己,當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唐玄宗寵妃武惠妃
李林甫對皇帝、對有用的人極力巴結(jié),但對沒用的特別是對自己有威脅的人,那是表面和善,言語動聽,背地里卻經(jīng)常使絆子、下刀子,世人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他府中有一個名為月堂的屋子,每次要構(gòu)陷別人時,他都要在屋中苦思中傷之法。如果他高興地走出來,那就意味著有人要家破人亡。后來李隆基這樣評價李林甫:他妒賢嫉能,無人能比?!苯o事中裴士淹問:陛下既然知道,為什么還要讓他當這么久的宰相?李隆基默然不語。
李隆基的默然不語里,估計也包含著他在某些方面對李林甫的認可??陀^上講,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如果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草包,那說明英明睿智的李隆基眼睛瞎了?!杜f唐書》上評價李林甫“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恒度”。這可以看做是對李林甫政務能力的一種高度概括,他對皇帝布置的工作,那是雷厲風行,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包括在財稅改革、法制建設、兵制改革方面,李林甫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李林甫還有一手挺讓人佩服,就是讓那些桀驁不馴的胡人將領在他面前服服帖帖,不敢造次。一代梟雄安祿山平日里飛揚跋扈,對朝中大臣多有輕慢,但卻唯獨忌憚李林甫。他曾對身邊人說:“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李林甫對付安祿山的手段,就是揣測準他的心思,不等他說,就把他想的全說出來了,讓安祿山震驚不已,進而畏懼懾服。
當然,正是由于李林甫對胡人將領的放任使用,讓他們各鎮(zhèn)一方,逐漸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勢力集團,在他死后終至爆發(fā)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大唐由盛世轉(zhuǎn)向衰敗。
《長安十二時辰》中林九郎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
雖然劇中的李林甫高居相位,威風赫赫,但歷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文化水平并不高,正因如此,李林甫一開始不過是個千牛直長。這個職務在唐代就是個妥妥的基層官員,然而,這份不起眼的工作還是李林甫靠著他龐大的家族關系才能獲得呢。
李林甫的曾祖父,是李淵的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說起來,眼下當政的李隆基跟李林甫也算得上是親戚??恐@樣的人脈,李林甫沒參加科考就做了官。這樣的為官“捷徑”讓科舉出身的官員們深感不滿,李林甫由此再無加入文官集團的可能。
李林甫明白,若想官場中發(fā)展,他必須找到支持自己的勢力。好在李唐宗室的出身,讓李林甫從小耳聞目染了不少政治事件,從玄武門的血色夜空再到李武相爭,無數(shù)的刀光劍影培養(yǎng)出李林甫察言觀色的好本事??恐@門手藝,李林甫很快在官場嶄露頭角,并且在身邊聚集了一幫支持他的人馬,這股勢力被稱為干吏集團。
尹鑄勝首次回應了 “林九郎坐著演戲”的緣由: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林九郎是大唐右相,他位高權(quán)重,跟太子黨爭權(quán),將權(quán)謀欲望深埋心底,表面和善親切,實際擅弄權(quán)術。林九郎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原型是大唐宰相李林甫,也是使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鍵人物,任職宰相時大權(quán)獨攬,成語“口蜜腹劍”說的就是他本人。
基于這種人物設定,在尹鑄勝看來“場景單一”的原因可以理解為:“歷史上李林甫當時權(quán)傾朝野,為了避開一些危險,最后搬到府內(nèi)去辦公。
其實原作中的府邸有包括正廳在內(nèi)的很多開放式空間,但也許基于拍攝成本的考量,導演曹盾最終把林九郎的戲全部放在了花房之中,以至于現(xiàn)在網(wǎng)上很多人就開玩笑說尹鑄勝坐著把戲演了,看到類似評論,我覺得非常有趣?!?/p>
尹鑄勝坦言其實一直坐著的戲不好演:“以前出演很多角色可以到處走動,哪怕一個轉(zhuǎn)身,都是表演上的一種手段,就猶如我們經(jīng)常與人交流時,手勢跟語言是同步的。表演過程中演員都會需要尋求一個支點,坐著演戲其實并不輕松?!?/p>
尹鑄勝說自己看網(wǎng)友調(diào)侃的時候也覺得很有趣,比如有時候很隨意的一個抱腿式坐姿,就被網(wǎng)友調(diào)侃成“右相少女坐”:“我自己也覺得很好笑。其實過去我們夏天在地上鋪涼席,很多人坐累了都是這種姿勢。為了找到表演的支點,我也在不斷地改變方法?!?/p>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曾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但這個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朝廷重臣,在大權(quán)在握之后做了很多錯事,這也是他被別人記恨的原因。
在朝為官,結(jié)黨營私是重罪,在李林甫憑著唐玄宗的信任,在朝廷里一手遮天,勾結(jié)黨派,陷害他人。李林甫為了維護自己的宰相權(quán)力,做了不少陷害朝廷重臣的事情。當時他擁護皇子李瑁為太子,但最后唐玄宗將東宮之位給了李亨,李林甫小人之心,害怕最后太子會對自己不利,于是開始對李亨身邊的忠臣下手,并陷害了一個個欲勸阻、揭露他罪行的大臣。前太子在他的陰謀下被貶為庶子,楊慎矜在他的挑撥之下被滅族,有忠良之士想要揭發(fā)他,罪狀還未呈給皇上就被他杖斃。
除了在朝廷為非作歹、陷害忠良外,李林甫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催生了安史之亂。我們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這么一個盛世王朝覆滅,跟很多貪污腐敗的佞臣分不開,李林甫便是其中之一。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相權(quán),輕視朝廷其他有才的人,反而重用少數(shù)民族的將領。在他的有心栽培之下,很多蕃將的實力上升,成為安史之亂的隱患。
李林甫這個人,雖然晚年被唐玄宗疏遠,但他是當時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做了很多惡毒的事情。一直到他病死后,被人誣告謀反,唐玄宗開始審查他的案子。他的同謀后代被貶,自己棺材被破,最后落得個庶民之位。
李林甫為了守住自己的相位和自己的前途,故意向唐玄宗提起任用少數(shù)民族將領為節(jié)度使的建議,最終使大唐王朝由榮耀走向前途暗淡無光。
首先,李林甫開始接觸朝政是有征兆的。歷史記載可知,唐王朝最繁盛的時期就是唐玄宗在位的前期,當時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大。但隨著時間的消磨,唐玄宗對于朝中之事開始懶散,懈怠,而且越來越偏向于諂媚的話語,越來越偏離先前重賢遠佞的原則,這就給了李林甫上位的最好時機。李林甫心性充滿邪惡,沒有真才實干,位于宰相的高官,由于當時政策的原因,宰相要求設有十位,為了自己的利益,李林甫將自己的同伙推上位。而他這樣做的目的也很簡單,讓這些人聽命于他,便于控制。
之后,李林甫便使用相同的手段,提拔了多位自己的人身居要職,目的昭然若揭,一方面想要把握朝政,另一方面即使阻止有能力的人上任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后來,李林甫就開始向唐玄宗獻計獻策,也就是這個影響了后來唐王朝興衰的計策。李林甫獻策的原因依舊是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防止塞外駐守的將領回歸從而威脅到他,就花言巧語的說服玄宗,任用少數(shù)民族的將帥成為節(jié)度使,并讒言說這些人出身卑微,又沒有援軍,不會輕舉妄動的,而且為人忠厚老實。
再然后,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將領因為有官位加身,手中也有將士,而且有了自己的領地,就開始脫離王朝控制,慢慢的形成了割據(jù)藩鎮(zhèn)的局面。而且最不幸的是,當時的玄宗已經(jīng)被蒙蔽很深,相信了李林甫的以誠相待,和平共處的策略,對那些節(jié)度使不加管教,甚至還答應這些人的無理要求。之后隨著各個藩鎮(zhèn)的勢力凝聚,一場象征著大唐由繁盛走向衰弱的動亂開始了,也就是聞名歷史的安史之亂。
綜上所述,李林甫的這條計策讓唐王朝走向了衰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