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兵變稱帝,為何善待柴家后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最絕”的就有最“仁義”的,而能稱得上“最仁義的皇帝”就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大臣或者武將兵變篡位后,當了皇帝的人都會把原來的皇室趕盡殺絕。為的是斬草除根,以免日后他們家的子孫怨恨自己,不服氣造反,或者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打著前朝的旗號反對自己。所以通常情況下,被篡位的朝代,皇室成員最后的下場一般都比較慘,不死也是被流放或者抓起來坐牢什么,善中的不多。但是呢,凡事都有例外。
趙匡胤發(fā)動兵變后,自己當了皇帝,他卻并沒有殺戮當時柴家人。相反,他還非常的善待柴家人,給他們高官厚爵,還給柴家的小皇帝封了王,世代繼承爵位。不僅如此,他還定下了嚴格的祖訓:世代保全柴家的子孫,犯了罪都不能懲罰他們。不可以殺士大夫還有上奏章議論朝政的人。未來代代皇帝,不可以違反這三句話。之后,老趙還給他們家發(fā)了免死鐵券??梢娝麑Υ窦液蟠_實是仁至義盡的。
趙匡胤把這些話刻在了碑文上,一直到北宋滅亡,這塊碑才公之于眾。
那么,老趙為什么對柴家人那么優(yōu)厚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一點是因為自己帝位來得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什么抵抗,直接就當上了皇帝。而且,柴榮生前對自己也非常好,他不忍心傷害他的子孫。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想通過善待柴家子孫來給自己樹立一個仁君的形象,收獲民心。北宋剛建立時,周邊并不安定,急需要爭取到民心,才能坐穩(wěn)皇位。
而且當時擁立老趙當皇帝的這些將領都是柴榮生前提拔重用的,他們也很愛戴柴榮。如果老趙殺了柴家人,對這些擁護他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柴榮雖然當皇帝的時間不長,但卻是五代十國時期難得的一位好皇帝,干了不少好事,很得民心。只是因為他去世太早,兒子太小才被老趙奪得了皇位。此時殺他的后代,于情于理都不合適。
所以這個時候,老趙如果殺了柴家后代,對他自己,對國家,對手下的大臣將領來說,都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老趙他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也不能這么做。而且,從他對柴家如此優(yōu)待的做法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值得大家尊重的皇帝。
宋朝善待柴氏,其實恰恰就證明了宋朝沒有善待過柴氏。因為此“柴氏”非彼“柴氏”,從法統(tǒng)上來論,被宋朝假惺惺善待的“柴氏”與真正應該被善待的“柴氏”,其實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公元 950年,后漢隱帝劉承祐為了集權,下密詔誅殺郭威、王峻等托孤大臣。郭威因為不在京城,劉承祐便派出兩路人馬,一路將郭威留在京城作人質(zhì)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三個侄子,甚至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全部都殺掉;另一路則前往鄴城捉拿郭威。
無奈之下,郭威只得發(fā)動兵變,率其部眾向南攻破開封,報仇雪恨,推翻了后漢。次年郭威登基繼位,便建立了后周政權。
當時郭威47歲,從生理角度來說,他還可以廣納后宮,再生幾個兒子。但是郭威并沒有這么考慮,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中原自中唐藩鎮(zhèn)割據(jù)以后起近兩百年,殺伐不斷!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單靠血緣是根本無法保住地位的。
因此,當郭威繼位后,他完全沒有考慮再給自己生一個兒子,讓親兒子繼承皇位。而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找一個青年才俊來繼承自己的皇位。但代價就是,這個人必須要過繼到郭氏家族,給自己當養(yǎng)子,并與自己的本家斷絕承嗣關系。
那么,誰是郭威中意的人選呢?在當時,郭威選定了三個人:
第一個是他的女婿張永德;
第二個是他的外甥李重進;
第三個是他的內(nèi)侄子柴榮;
從血緣來看,李重進是郭威妹妹的兒子,身上有一半郭家的血緣,他的血緣最親;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與郭威的關系最近,他的孩子是郭威的直系子孫;最差的就是柴榮了,他只是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其實與郭威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
但是,郭威選擇了柴榮。一方面,這是郭威對柴皇后當年在他貧賤時,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的報恩;另一方面,柴榮的綜合素質(zhì)很高,比另外兩位都要強。因此,郭威從傳承政權的角度,選擇了柴榮。
柴榮被選定為繼承人后,依據(jù)法統(tǒng),他過繼在了郭家。從此之后,他就改名郭榮,并與自己的本家柴氏,不再有任何瓜葛。
因而在后周一朝,郭榮的本家柴氏,并不能享受皇族待遇。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柴氏并不是后周的皇族,郭榮本家并沒有后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并沒有任何的威脅。
公元 959年,周世宗郭榮駕崩。去世前,他留下了四個兒子:
分別是七歲的周恭帝郭宗訓,以及年紀比他還要小一點的三個弟弟,曹王郭熙讓、紀王郭熙謹、蘄王郭熙誨。
趙匡胤篡位后,這四個孩子的下場如下:
郭宗訓受封為鄭王。但是,郭宗訓的鄭王爵位并不是世襲爵位。他死了之后,鄭王爵位就取消了。他的后人并不能承襲鄭王爵。郭宗訓有一個兒子承襲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繼承是公爵。他兒子死后,鄭公爵位被廢黜,無人再繼承。
曹王郭熙讓在宋朝建立后便失蹤,沒有任何關于他的記載。他的結(jié)局,要么是死了,要么是流落到民間,隱姓埋名了。
紀王郭熙謹和蘄王郭熙誨在陳橋兵變中不知所蹤。根據(jù)宋人的傳說,宋太祖回朝后,原本想要殺掉他們,但被大將潘美勸阻。隨后潘美和盧琰分別收留了這兩個小孩,替他們改名為潘惟吉和盧璇。
至此,郭榮的四個孩子,老大郭宗訓死的莫名其妙、老二郭熙讓不知所蹤、老三郭熙謹和老四郭熙誨分別被過繼給了別人,當了別人的養(yǎng)子。郭氏一族也因此而絕嗣了。
趙匡胤死后,郭榮的直系子孫在官方史書上便沒有任何的記載了。隨后的宋太宗、宋真宗兩朝,也沒有相關記載。一直到大宋立國九十九年后,也就是傳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史書上才又有了記載。
當時,宋仁宗想起來被遺忘了將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孫。便下令尋找周世宗郭榮四個孩子的直系后裔。結(jié)果找不到。
然后,宋仁宗便下令找來柴氏族譜,從郭榮本家的柴氏子孫中挑選,并在柴氏的旁支諸房中找到了一個輩分最長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叫柴詠。
之后宋仁宗召見柴詠,封他為“崇義公”,給予其一定的待遇。讓他的后人承擔奉祀后周皇族之職。這便是所謂的宋朝“善待”柴氏子孫的真相。
對于宋朝皇帝的這種行為,我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鳩占鵲巢,殺人誅心。
首先,前面重點強調(diào)過了,柴氏沒有皇位繼承權,柴氏跟后周政權一點關系都沒有。趙匡胤沒有殺柴氏,并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因為柴氏對他沒有威脅。柴氏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已。
第二,柴榮過繼給了郭威,他叫郭榮。后周真正有繼位權的人,必須要姓郭。但宋朝皇帝卻讓柴氏承擔奉祀后周皇族之職,強迫郭榮一脈改姓回柴,這是什么道理?
第三,真正有繼承權的人讓趙宋殺沒了。建國九十九年后,趙宋又假惺惺的在與后周沒有任何關系的柴氏一族中找繼承人。并且還到處宣傳自己“善待柴氏”。簡直就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真的應該善待的“柴氏”被殺了,然后再找一個壓根跟后周帝系沒半毛錢關系的人,假模假樣的“善待”他,這叫啥?
并且,即便是獲封“崇義公”的柴氏子孫,也遠遠沒有民間傳言的那樣,有類似于“免死金牌”或者“丹書鐵券”之類的護身符。
因為宋仁宗從柴氏選繼承人,封為公爵,并不是他覺得趙家虧欠柴氏,主動想給柴氏一些補償。他只是想立柴氏為榜樣,粉飾太平罷了。而大部分沒有受封的柴氏,依然還是老百姓,享受不了任何特權。
所以說,別說郭氏了,即便是柴氏,也一樣在北宋沒有享受到任何“善待”。絕大多數(shù)的柴氏子孫都只是老百姓。而經(jīng)過史家文人之手的粉飾后,卻搞得好像郭榮的子孫和所有的柴氏子孫都被善待一樣。
論被文人洗白,趙宋皇帝絕對能排得上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6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