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皇帝”是一個謚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哥哥李成器死后給予他的追封,這封號有些罕見,估計歷史上僅此奇葩一朵,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景龍年間,中宗李顯懦弱,韋皇后專權(quán),為篡奪皇位竟然毒殺了丈夫李顯。太平公主與臨淄王李隆基為保李唐天下,聯(lián)手發(fā)動了一場政變,剿滅了韋后、安樂公主集團(tuán)勢力,武則天的四子李旦正式登基,就是唐睿宗?;实塾辛耍l當(dāng)太子就成為大唐王朝最緊要的事情。
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tǒng),李旦的長子宋王李成器是熱門人選,前去拜門子、表忠心的官員不少。但這位宋王生性閑逸,對來的人只談風(fēng)月,不談?wù)?,好像立太子一事跟自己無關(guān)一般。
一天,他正在府中悠閑地吹著笛子,姑姑太平公主忽然來訪??粗鴥x容華貴、端莊威嚴(yán)的姑姑,李成器不由自主想起了祖母武則天,兩人太像了,都有一股摂人的威壓氣勢。不過,姑姑今天似乎和藹了許多,寒暄過后,她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如今滿朝都在議論立太子的事,你是陛下的長子,按照立嫡立長的禮法,我會全力支持你的?!?/p>
李成器聽后趕忙推讓說:“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我是一個閑人,怎能當(dāng)此大任?何況這種大事,應(yīng)該由陛下決定,我們做臣子的不好隨意揣測?!边@幾句話說的合情合理,太平公主也不好再說什么,閑聊幾句就走了。
她前腳剛走,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后腳就到了。他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為穩(wěn)定政局立下大功,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爭奪者。李隆基一進(jìn)來就大喊:“好久未與大哥合奏,今日一定要玩?zhèn)€痛快!”于是兄弟兩人很默契地合奏了起來。這期間,哥倆除了切磋樂理,其他什么都沒談。臨走時,李隆基說:“真希望以后我們兄弟倆可以永遠(yuǎn)這樣合奏下去!”李成器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一定會的。”
一天之中,朝中最大兩股勢力的代表先后來訪,李成器自然知道個中情由。姑姑支持自己當(dāng)太子,是看中了自己的平和謙讓,便于以后掌控擺布,她當(dāng)然不會選擇強(qiáng)勢剛硬、難以駕馭的李隆基。三弟找自己,自然是想讓自己讓一步,支持他上位,這樣也避免了兄弟相爭、骨肉相殘。
“讓皇帝”李憲(為避玄宗生母之諱,成器改名為憲)
李成器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是個明白人,他在權(quán)衡之下,果斷作出了支持三弟李隆基上位的決定。因為他知道,即使他按照姑姑的意思,當(dāng)上了太子,也不過是姑姑的傀儡,需要仰人鼻息地過日子。最后的結(jié)局恐怕也只能和當(dāng)年的父親一樣,成為姑母問鼎天下的墊腳石。
拿定了主意,第二天李成器就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上奏父皇李旦,堅決要求立三弟李隆基為太子。李旦還有些猶豫,李成器跪下大聲說道:“太子是天下之本,三弟為大唐立下不朽功勛,他才是眾望所歸的太子人選?!闭f完,李成器便開始大力叩頭,泣不成聲 ,以表達(dá)自己的決心和誠意。
李成器如此表現(xiàn),睿宗李旦心里很高興,他擔(dān)心的兄弟爭儲、骨肉相殘的悲劇可以避免了。他隨后便頒下旨意,正式立李隆基為太子,不久又傳位給他,李隆基登基即后世聞名的唐玄宗。
李隆基對曾經(jīng)將太子位讓給自己的哥哥李成器始終十分感激,也給了他極大的回報。李成器的后半輩子過得逍遙快活、富貴閑適。在他死后,唐玄宗還將他追封為“讓皇帝”,給予了莫大的榮耀。
? ? ? ? ? 想了半天想出這個題目,感覺就像"不懂會計的律師不是好廚子"這句話一樣,有種莫名的喜感。
? ? ? ? ? ? 稱呼唐玄宗為唐明皇的不是活著的李隆基。為什么這么說呢?這里就要區(qū)分三個概念:廟號,謚號和年號。
? ? ? ? 先說年號。
? ? ? ? 我們的老祖先不搞個人崇拜,沒有把哪個偉人的生日作為紀(jì)年的開始。但是作為上天之子的皇帝陛下,崇拜一下是無可厚非的。用皇帝繼位的年份紀(jì)年,不僅上體天心,而且還順應(yīng)民意,順應(yīng)四時,實乃國泰民安之舉,年號紀(jì)年就由此而來。就說唐玄宗吧,他在位初期,年號開元,歷史上大大有名的“開元盛世”就說的是他的統(tǒng)治時期。
? ? ? ? ? ? 然而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土豪,不僅僅有權(quán),還有錢。有錢就會任性,有些皇帝就很任性。比如漢武帝,他在位期間,就改了11次年號。歷史上更改年號最多的還要數(shù)武則天了。這位女帝最是任性,不僅要做恒古未有的女皇帝,還給自己改了17個年號,記憶最深的是“萬歲通天”這個年號了(好像是因為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這個名字)。
? ? ? ? 清朝就很好,康熙皇帝在位61年,從來不換年號,省了好多同學(xué)的腦細(xì)胞。
? ? ? ? 總結(jié):年號就是皇帝用來紀(jì)年的名號。
? ? ? ? ? 再來說說廟號。
? ? ? ? ? 廟號是皇帝死后,后世子孫將其牌位供奉于太廟時所稱呼的名號。
? ? ? ? ? 所以區(qū)別就出來了,簡單點說,年號是皇帝活著的時候的稱呼,廟號是皇帝死后才會有的。還拿唐玄宗說事吧,"唐玄宗"這個稱呼就是李隆基死后,他的繼任者供奉的名號。假如說你有幸穿越回到唐朝,見到了李隆基皇帝陛下,你敢叫他唐玄宗,估計小命不保?!澳氵@刁民,竟敢咒我早死!來啊,給我拉出去彈小xx彈到死?。。 ?br>
? ? ? ? ? 說到廟號有一點不得不提。唐玄宗的祖先一個叫李淵,還有一個叫李世民。李淵是李世民他爹,他倆的廟號又有區(qū)別。李淵廟號“唐高祖”,而李世民廟號“唐太宗”。小時候沒文化,覺得真神奇,這個“唐高祖”跟以后的“宋高宗”應(yīng)該都是高字輩的,“唐太宗”和“宋太祖”應(yīng)該是太字輩的,好有意思啊~~~
? ? ? ? 其實不是這么回事。廟號是件很嚴(yán)肅的事情,不能論資排輩兒。它是評價皇帝功過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祖”,而有治理天下之功的稱“宗”。李淵起兵奪取了天下,開創(chuàng)了李氏王朝,才能稱“祖”;而李世民雖然治理天下有功,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也只能稱“宗”。
? ? ? ? 最后該說謚號了。
? ? ? ? 謚號也是死后才會有的。但是他跟廟號又有不同,廟號只能皇帝有,而謚號皇帝有了不算,諸侯、王公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也都是有的,不再是皇帝專屬了。
? ? ? ? ? 還說唐玄宗吧,唐玄宗是廟號,他的謚號挺長的,叫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感覺又死了一堆腦細(xì)胞…這個謚號很長,估計是為了稱呼方便,就叫做“唐明皇”了。
? ? ? ? ? 謚號是人死后其他人對他的評價,評價有好有壞,所以謚號也分為上謚和惡謚。比如文臣的最高評價“文正”,歷史上就有司馬光,范仲淹,曾國藩等人得到過,所以才有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的叫法。
? ? ? ? ? 武臣最好評價是“忠武”,好像沒有幾個人得到過。岳飛謚號“武穆”,已經(jīng)算是武臣中非常好的謚號了。
? ? ? ? ? 明朝有個王爺湘王,是朱元璋的兒子。建文帝削藩的時候,把他迫害致死,又為了讓自己名聲好聽一些,建文帝就給了這位湘王一個惡謚“厲”,稱他為“湘厲王”。
? ? ? ? ? ? 皇帝作為上天之子,謚號也是很與眾不同的,不同地方在于其他人只能得到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謚號,而皇帝謚號的字?jǐn)?shù)越來越多。唐玄宗9字謚號,明朝皇帝就有17字謚號了,到了清朝更過分,努爾哈赤竟然有29個字的謚號,實在不是讓人記的~
? ? ? ? ? 年號,廟號和謚號各有區(qū)別,含義不同,可千萬不要搞混了,就算沒機(jī)會穿越回去找死,也不要貽笑方家。
? ? ? ? ?
在真正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不少皇子為了能夠當(dāng)上皇帝自相殘殺。然而,在唐朝時期有一位皇子卻讓人感到十分費解,因為在當(dāng)時作為嫡長子的李成器,他把自己的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就讓人感到十分好奇了,難道李隆基不想自己當(dāng)皇帝嗎,為什么會甘心把太子職位讓給李隆基呢?主要是因為李成器在做皇帝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番風(fēng)腥血雨了,他內(nèi)心之中真的并不想當(dāng)皇帝。而且李成器深知自己的武則天也是很希望能夠當(dāng)皇帝的。武則天心狠手辣,從而導(dǎo)致他從來也不敢再對皇位有過多的非分之想。
一、李成器簡述李成器在真正歷史上他又叫做李憲,是李旦嫡長子。一開始李成器父親李旦當(dāng)上了皇帝,李成器作為李旦的長子被封為了皇太子。按道理來說,很多人都會認(rèn)為李成器最終會成為唐朝的一代皇帝,但是后來李旦皇帝不久就被武則天廢除了,然而這個時候李旦就莫名的成為了唐朝的皇子,李成器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當(dāng)時的皇孫。
二、李成器讓位給李隆基的原因李成器作為嫡長子之所以會讓位給李隆基是因為李成器自己確實是不想當(dāng)皇帝。而且在當(dāng)時,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手中的權(quán)利遠(yuǎn)遠(yuǎn)要比里李成器。他們不僅僅手中權(quán)利大,還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里李成器根本就不敢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兩個人爭。況且在當(dāng)時,李隆基完成了一個歷史政變,也叫做唐隆政變。唐隆政變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個人合作出來的杰作,這讓當(dāng)時的李隆基在百姓們心中地位大大提高。
三、綜述李成器把皇帝之位讓給李隆基是大勢所趨,加上他本身就不想當(dāng)皇帝。
關(guān)于唐睿宗李旦立太子的前因后果,里面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歷史佳話。李旦前后兩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權(quán)僅2年。雖然在為政上,李旦并沒有留下顯赫的功績,但李旦做到了有唐一代所有帝王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父子相親、兄弟和睦。北宋詞人宋祁評價李旦:
睿宗(李旦)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贈太子,天與之報,福流無窮,盛歟!
上述這段話說的是,李旦是一個好父親,他養(yǎng)育的5位德行高尚的兒子,1位繼承帝位是為唐玄宗、1位被玄宗追認(rèn)為皇帝、剩余3位兄弟皆被玄宗追認(rèn)為太子。在皇權(quán)的巨大誘惑下,李旦父子6人,依舊保持著父子兄弟相親相愛,避免了圍繞唐代其他帝王發(fā)生的或殺兄、或殺子、或逼父的立儲悲劇,這殊為不易。李旦的謚號為?睿?,大概是稱贊這位儒雅的帝王,教子有方吧。
以下,就一起來回顧一下,李旦父子之間那些感人至深的事情,以及李旦立儲的前因后果吧
一、李旦父子6人相依為命的歲月
天授元年(690年),絕代女皇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天下。當(dāng)時,已經(jīng)為皇帝的李旦、太子李成器(李旦嫡長子)被剝奪頭銜。李旦被降為皇嗣,太子李成器被降為皇孫,遷居?xùn)|宮。 自此,李旦父子開始了艱難的皇嗣和皇孫生涯。
李旦第一次登基為皇帝的時候,太子人選就是自己的嫡長子李成器。之后,在唐中宗李顯死后,李旦第二次登基為皇,那一次,他將庶出的第三子李隆基立為太子。
武周天下中,為了權(quán)力斗爭,武氏和其他酷吏都將李唐宗室作為打擊目標(biāo)。李唐子孫在武則天時期,過著異常艱難的日子。在這種境況下,連一個小小的宮婢都不將李唐宗室放在眼中。
長壽二年(693年),武則天的寵婢韋團(tuán)兒因引誘李旦被拒,懷恨報復(fù),誣告李旦的妃子劉氏、竇氏用巫蠱之術(shù)詛咒武則天。則天皇帝大怒,將劉妃、竇妃招入宮中秘密處死。這對于李旦來說不啻為一個沉重的打擊。自此之后,他的5個尚且年幼的孩子永遠(yuǎn)失去了母愛的關(guān)懷。
為了保全家族,李旦對于二妃被殺事件絲毫不敢提及,他忍著巨大的悲痛,用自己單薄的身體,庇佑著搖搖欲墜的家族。后來,韋團(tuán)兒誣告二妃事件被告發(fā),武則天處死了韋團(tuán)兒。但作為皇帝,武則天與平常人的思維不一樣,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補(bǔ)償自己的兒子,而是擔(dān)心兒子李旦會記恨自己。于是,她下令將李旦父子幽禁起來。
李旦父子被幽禁之時(693年),老三李隆基只有7歲、大哥李成器15歲、二哥李成義11歲、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業(yè)均為幼齡稚童。幽禁的歲月除了不見天日的苦悶之外,更令人窒息的是不知何時會到來的一道賜死詔書。
我們很難想象在那段幽禁歲月中,李旦父子是如何生活的。但不難猜測,李旦作為父親、李成器作為大哥,必定傾盡心力維護(hù)著自己的家庭。我們也可以想象到,7歲的李隆基,對于父親、大哥的依賴以及其他三位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據(jù)說,李旦擅長音律,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他們父子6人經(jīng)常合奏,用以度過漫長的黑暗時光。大哥李成器擅長長笛、老三李隆基擅長腰鼓、其余三兄弟各有所長。
在李隆基稱帝之后,他們兄弟亦經(jīng)常聚在一起,合奏聲樂,用以追憶那段相互溫暖、令人難忘的幽禁歲月。也正是這段幽禁歲月,讓李旦父子培養(yǎng)出了非同一般的情誼,使得日后帝國立儲和權(quán)力更迭沒有發(fā)生流血事件。
時光就這么慢慢向前流淌,一晃7年已過。晚年的武則天已經(jīng)決定歸政李唐。于是,圣歷二年(699年),李旦被復(fù)封為相王,結(jié)束了長達(dá)7年的幽禁歲月,一家人終于重見天日。
二、唐隆政變,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兄弟情深,李成器辭讓太子
武則天死后,唐中宗李顯復(fù)位,但帝國并沒有走上正規(guī)。李顯的妻子韋后想要效仿自己的婆婆,女主君臨天下。但此時,青年的李隆基早已展露了自己一代雄主的氣象,他在京師暗中招攬豪杰,與太平公主密謀匡扶社稷。唐隆元年(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帝都長安城發(fā)起政變,史稱?唐隆政變?。
政變以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并徹底剿滅韋氏集團(tuán)告終。之后,李旦復(fù)辟為唐睿宗。在這次政變中,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受封為平王。李旦復(fù)辟之后,擺在他眼前的就是立儲大事。
照理說,他第一次登基的時候,長子李成器便立為太子,按照嫡長繼承制,這一次被立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但這一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建立了匡扶社稷之功,勢力正盛。李旦自然想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他和李淵一樣,遇到了千古難題。而溫和的李旦,更加不愿意看到兄弟鬩墻的事情發(fā)生。
正在兩難境地之時,李成器站了出來,這位大哥以莫大的氣量,抵住了皇權(quán)的誘惑,說出了那番光耀千古的佳話,成全了父子兄弟之情。李成器在知道立儲難題之后,主動向父親提出辭讓太子之位,他說道:
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于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李成器的辭讓,化解了李旦立儲的難題。之后,李旦和群臣順?biāo)浦?,立了李隆基為太子。大哥李成器以其謙謙君子之風(fēng),戰(zhàn)勝了皇權(quán)的巨大誘惑,成就了父子兄弟之情。這種胸懷,令人感嘆。
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之后,立太子的前因后果。我們當(dāng)然可以說,沒有不愛皇權(quán)的人,或許李成器是看到了自己勢單力薄,無法與李隆基抗衡,才不得已主動辭讓。但我更相信,在那段艱難的幽禁歲月中,李旦父子之間建立了不為人知的深厚情誼。正是這份情誼,讓李成器選擇了放棄帝位,成全兄弟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