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斬殺宋義奪回兵權(quán)后,只因做一件事,楚懷王不治罪反封主將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楚軍北線作戰(zhàn)部隊在宋義的率領(lǐng)下來到了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到了這里后,宋義突然停下來不走了,下令安營扎寨,大有在此長期駐扎之意。
這下可急壞了項羽和范增二人?,F(xiàn)在秦軍正在圍攻巨鹿,如果此時迅速渡河去支援,楚軍攻其后,趙軍應(yīng)其內(nèi),內(nèi)外接應(yīng),便可以一舉擊敗秦軍。這是打敗秦軍的最好機會,不能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啊。
項羽是火暴脾氣,他氣沖沖地闖進宋義的營帳,質(zhì)問其為何按兵不動。不問倒好,這一問,宋義便抓住機會給項羽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彼瘟x娓娓道來,“秦軍和趙軍之戰(zhàn),馬上就會出結(jié)果了。如果秦軍勝,他們也是疲憊之師,到時候我軍以逸待勞,正好可以趁機將之攻破;如果秦軍敗了,我軍更可順利西行,直搗秦都咸陽?!?/p>
宋義的意思,就是讓秦、趙兩家再斗一陣子,待兩敗俱傷時,再去坐收漁翁之利。
應(yīng)當說宋義這套隔山觀虎斗,坐享其成的理論很高明。但是,在現(xiàn)實中,這只是他一廂情愿的想法。沒有真正和章邯交過手的他,并不知道章邯大軍的強大。如果他們此時不助力攻打,章邯根本就不可能敗。如此延誤戰(zhàn)機,等到趙國真的被秦軍滅了,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他們楚國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宋義的書生氣來,而且他對形勢的分析,也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
項羽可不吃這一套,大罵宋義貪生怕死后憤憤而去。宋義身為主將,至高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釁,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當即下了一道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史記·項羽本紀》)項羽自然知道這就是針對自己說的。就這樣,兩人的矛盾迅速升級。
宋義停軍不前的一個半月后,機會終于來了。
別看宋義整天逗留在這無比荒涼的山野地區(qū),卻也辦了一件值得炫耀的私事,那就是成功地把他的兒子宋襄推銷到齊國做丞相了。
據(jù)說,齊國丞相一職是公開招聘的。很多才華橫溢之人都去報了名,但齊王最終選中了并未參加應(yīng)聘的弱冠少年宋襄。
然而,就是這件喜事,直接把宋義推入了萬劫不復(fù)的萬丈深淵。
他大擺酒宴,為兒子去齊國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送別宴。舉行送別宴原本也沒什么,只是宋義可能忘了當時義軍的情況。宋義飲酒高會,與眾官員吃香喝辣的時候,士兵們的待遇卻完全相反。他們已多日來食不果腹,連吃冷喝涼的都沒有。
這時,項羽抓住機會在軍中大造輿論,無非是說宋義只關(guān)心他兒子的前途,哪里關(guān)心士兵的饑寒。這輿論一造,原本就對宋義不滿的士兵自然更加火冒三丈了。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做好輿論鋪墊后,項羽不再沉默。第二天一大早,項羽借機沖進了宋義帳房里,二話沒說就把他給干掉了。隨后,項羽當眾宣布,宋義在搞陰謀詭計,企圖與齊國合謀反楚,自己是奉了楚懷王的密令才誅殺了他。
眾將士本來就對宋義不滿,一聽他死了,大家反而很歡喜。在這個時候,項羽還派出一隊人馬追上了就快到齊國的宋襄,來了個斬草除根。最后,他才派出心腹桓楚向楚懷王報告,說宋義遲遲按兵不動,想謀反。
項羽這招先斬后奏真是高明至極,反正死無對證,自己又領(lǐng)兵在外,就算你楚懷王怪罪,也沒轍。
楚懷王接到報告后,雖然心存疑惑,但礙于當時的形勢,只得任命項羽為主將,繼續(xù)北上抗秦。就這樣,項羽重新奪回了整個楚軍的兵權(quán)。
項羽:?懷王都是我立的,你憑啥領(lǐng)導(dǎo)我?還敢諷刺我頭腦簡單!?
對于如此人事安排,項羽相當不滿意,因為連楚懷王都是項家立的,項羽本以為楚懷王會讓自己為主將前去救援,沒想到因為別人一句話就把兵權(quán)交給了人家。幾個月之后,宋義率軍抵達安陽,然而在安陽,宋義竟然停滯不前,一直逗留了46天,看著宋義整天慢慢悠悠的樣子,項羽就氣不打一處來,在他看來宋義應(yīng)該趕緊帶兵進攻,他氣沖沖的找到宋義,要求宋義與趙軍里應(yīng)外合,打敗秦軍,這時宋義也說出了他的想法:
宋義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秦趙互斗,猶如二虎相爭,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滅秦,而非救趙,秦國即使滅掉趙國,也必然元氣大傷,到時我們可以一勞永逸,滅掉秦軍,之所以逗留46天,主要是為了養(yǎng)精蓄銳,如果能打敗秦軍固然更好,如果打不贏那就趁秦趙開戰(zhàn)之際,向西挺進,直取咸陽。
為項羽詳細講了自己的戰(zhàn)爭思路之后,千不該萬不該,宋義對項羽說了這樣一句話: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身披鎧甲、手持銳利的武器在戰(zhàn)場上拼殺,我不如你,但是運籌帷幄、謀略策略,你卻不如我,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項羽的神經(jīng),宋義這番話就差笑話自己打仗沒腦子了,本來就對你沒什么好印象,現(xiàn)在還敢出言嘲笑,項羽對宋義的怨恨越來越多。結(jié)果,項羽認為宋義畏戰(zhàn)不前,便沖進大帳,斬掉宋義,率領(lǐng)楚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最終取得了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鴻儒君:項羽私心致使宋義冤死,被后人誤解2000年!
那么宋義的軍事觀點是否正確呢?這其實是非常正確的一種思路,項羽的最大愿望是恢復(fù)楚國,但是宋義的眼光卻更加長遠,在他看來,這場戰(zhàn)爭收拾的不僅僅是虎狼般的秦軍還有如蒼蠅般的趙國,他的目標也很明確:統(tǒng)統(tǒng)滅掉!統(tǒng)一各國!
不得不說宋義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天才,還是一個城府很深的政治家,在這場戰(zhàn)爭中,其實宋義暗中謀劃了很多,他派出兒子宋襄到齊國擔任宰相,希望在關(guān)鍵時刻,齊國能出兵助一臂之力。然而此舉卻被項羽污蔑為私通齊國,陰謀反楚。
鴻門宴前后發(fā)生的事情
一、宴前,沛公情知危難,為何執(zhí)意赴宴?
沛公破秦入關(guān),是為讓懷王的允諾變成現(xiàn)實,實現(xiàn)自己關(guān)中王的夢想,無奈項羽成為最大阻礙,就先從懷王說起吧。當時的楚懷王熊氏,名心,是戰(zhàn)國時楚懷王之孫,秦滅楚后,在民間為人牧羊。
項梁起事,聽從范增計謀,立其為王,為的是眾心歸服。項梁戰(zhàn)死,懷王因宋義預(yù)見項梁驕兵必敗而認為他有雄才大略,任其為上將軍,而任項羽為中將軍共同救趙。宋義46天止兵不前,欲以此舉坐收漁翁之利,項羽盛怒之下殺死宋義奪回兵權(quán)。
此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尊懷王為義帝,卻因懷王兩次關(guān)鍵時刻傾心劉邦而心揣怨恨,讓他徙居長沙,在眾人神不知鬼不覺中派英布追殺于彬縣(湖南)。
懷王與諸將約,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沛公先請命,項羽亦請命,無奈當時章邯的20萬役囚編為秦軍后,兇狠異常,所向披靡,無人可敵。當此危難,懷王首先想到用項羽敵章邯救趙。項羽雖有一百個不愿意,礙于在眾人前的臉面也只得從命,對懷王極為不滿。
想到章邯偷襲楚營,殺死叔父項梁,對其恨之入骨,章邯本有戰(zhàn)勝項羽之資本,無奈二世受趙高蠱惑,欲將兵敗的一切過錯轉(zhuǎn)移給章邯,讓他當替罪羊。章邯被形勢所逼,萬般無奈之下,雖歷經(jīng)坎坷最終率20萬大軍降楚。項羽雖因此耽擱了入關(guān)的時間,但此時卻擁有雄兵40萬。謀士張良、酈食其用財寶買通函谷關(guān)守將,沛公輕而易舉破秦入關(guān),占領(lǐng)秦王宮,珠寶盡有之。
子嬰乘白馬所拉素車,白綾系頸,手捧玉璽請降。此時的張良異常清醒,權(quán)衡利弊后,極力規(guī)勸沛公封存府庫,還軍霸上。因為此時沛公僅有10萬人馬,論軍隊,不敵項羽,若交戰(zhàn),必失敗。而秦王宮的珍寶多數(shù)已為沛公所有。張良欲用假象蒙蔽項羽,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不至于以卵擊石,所以才有了鴻門宴。
二、宴后,項羽分封天下,沛公曲意接受,張良智燒棧道
宴后,項羽兵進咸陽城,可能是出于對暴秦的痛恨,也可能是想通過此舉為叔父項梁復(fù)仇,他洗劫了全城,殺了降王子嬰及家眷,盡收秦王宮中珍寶,擄走宮女千余人,放了一把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之久,可惜,無數(shù)民脂民膏凝成的這座繁華富麗的宮殿最終化為烏有。
項羽在志得意滿后,大肆分封天下諸侯。劉邦為漢王,統(tǒng)轄巴蜀兩地,這里道路艱險,原為流放者居住地,而自封為西楚霸王,管轄原魏國和楚國的大部分地區(qū)。在項、劉封地中間又安插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意在提防劉邦。
兩個月后,諸侯相繼赴國就位,劉邦雖很無奈,卻只能起程前往封國,一路上仰慕追隨者甚多,軍隊一下子多出幾萬人。行至褒中,張良以韓人身份,意欲回到韓王身邊為由辭別漢王,燒毀棧道,一是告訴項羽,漢王自絕回路,并無東歸之心,讓其放心。
二是告訴諸侯,漢王之地道路已絕,若想進犯是難上加難。其實,張良的離開完全是項羽的逼迫,他要求韓王召回張良,去掉漢王的一只手臂,而項羽在得知張良送別漢王,一怒之下竟殺了韓王,這無疑也為后來張良死心塌地投靠劉邦創(chuàng)造了條件。
項羽殺卿了冠軍宋義主要是奪回本來屬于項家的權(quán)力。楚國的一片大好形勢是項梁和項羽叔侄打下的。陳勝吳廣起義后,項梁和項羽便率八千子弟兵在江東響應(yīng)。后來范增勸項梁為擴大影響,立楚王后裔為王,于是他們找到楚懷王孫子熊心。熊心被立為楚懷王定都盱眙。項梁封為武信君,德高望重功勛卓著掌握著楚國軍政大權(quán)。項梁指揮楚軍北上在定陶被秦將章邯殺死。楚懷王遷都彭城親自主持大局,把項羽和呂臣的軍隊控制到手中。秦將章邯見楚軍退退南方認為己不足為患便揮師北上討伐趙國。攻克趙都邯鄲。趙王歇,陳余,張耳軍臣逃到巨鹿。秦將王離,涉間進攻巨鹿。趙王歇向楚國求援。楚懷王兵分兩路,劉邦率一支軍隊西進咸陽。卿子冠軍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并相約先進關(guān)中者王。宋義率楚軍走到安陽的時候就按兵不動了,盤桓四十六天。他的兒子宋襄要去齊國為相成天大宴賓客,楚軍糧草不濟士卒怨聲載道。項羽問宋義為什么不出兵,宋義說:"坐山觀虎斗,秦敗趙師必疲,楚甚其情歸。秦不勝楚西向滅秦。項羽同宋義產(chǎn)生戰(zhàn)略分歧,宋義主張先坐山觀虎斗,項羽認為為楚軍糧草不濟先,應(yīng)一鼓作氣絕其糧道再同秦軍決戰(zhàn)。內(nèi)心上,項羽急著為叔父項梁報仇,趕緊西進稱王關(guān)中,宋義實在是個障礙。兩個人的矛盾不可調(diào)合,最后項羽殺死宋義又派追兵殺死到齊國的宋義兒子宋襄。楚懷王聽到項羽的報告只得封項羽為上將軍,同時英布和蒲將軍的兩支軍隊也歸項羽指揮。項羽指揮五萬楚軍破釜沉舟絕秦軍糧道,殺死王離打敗秦軍主力,秦將章邯進退兩難,不得不率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率四十萬大軍走到新安(澠池東)的時候,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把秦國二十萬秦軍給坑殺了。原來楚人和秦人是世仇,老楚懷王就死在秦國。所以,天下人認為六國滅亡楚國最無辜。當時楚國隱士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秦軍和楚軍之間磨擦不斷,矛盾激化。項羽在巡營時聽降兵議論:"章將軍誘吾等投降項羽,進攻關(guān)中勝了還好說,如果失敗了,秦二世一定會殺了我們的父母和妻兒。項羽于是把英布和蒲將軍商量:秦軍心懷怨恨,如果進攻關(guān)中時降兵和秦軍前后夾攻我們就會進入危險的境地。三個人決定把二十萬秦軍就地坑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7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