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齊桓公能成為春秋首霸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春秋時期,豪強林立,各個大人物們盤踞一方,形成自己的勢力。互相爭斗,互相算計,為了最終的成功,一直堅持著不斷的努力著??墒前桑蠹业念I地差不多,手下的人口也差不多,甚至謀士的數(shù)量都相差無幾。
于是乎,前前后后十幾年,打了不少仗,也沒沒出來個誰是老大誰是老二來。直到齊國的崛起后,齊桓公通過自己的一系列努力,終于力壓群雄,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齊桓公是如何當上老大。
長勺戰(zhàn)敗,給了齊桓公當頭一棒,心浮氣躁的齊桓公一下子清醒了不少,要報仇,沒錯;要稱霸,有志向,但都不能操之過急,還是要把國內(nèi)的事兒先踏實處理好。自此,齊桓公開始依靠管仲,革新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一心一意壯大齊國。
管仲治國確實有一套。先是把國內(nèi)人民都管理好,士農(nóng)工商不得混居,各安其所,各自把自己的事做好;他還實行了部隊和民眾合一的制度,全國分成三個軍,一個軍一萬人,分別由桓公和齊國的大貴族高氏和國氏統(tǒng)領。軍隊由百姓組成,平時生產(chǎn),閑時練兵,戰(zhàn)時作戰(zhàn),既節(jié)省軍費,又保證了戰(zhàn)斗力。這一套,已經(jīng)有了后代法家治國的,所以后代不少人將管仲視為法家之祖。
管仲商人出身,抓經(jīng)濟自然在行,他實行了鹽鐵官營的制度。鹽和鐵,在古時候是最重要的兩種商品,國家直接經(jīng)營,那錢是掙的嘩嘩的。當然,以現(xiàn)在的觀點看,這種壟斷,是不是對齊國的普通百姓有好處,是不是能讓經(jīng)濟更有效率,是很難說的,但看的見的一點是,國家因此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國家有錢了,養(yǎng)兵爭霸,也就有了資本。最具齊國特色的,是管仲實行了官妓制度。據(jù)說,當時齊國的都城臨淄設立了不少“女閭”,也就是官營的妓院。這里面,香風撲面,美女如云,笙歌夜夜,車馬盈門。這最早的合法風月場,吸引了各國的巨商大賈,才子佳人,齊國的經(jīng)濟因此而一派繁榮。行業(yè)火爆,國家從中收的稅自然也就多了,收來的錢都用在了齊國的軍隊建設上,這些溫婉妖媚的齊女,也算是為齊國的強大,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貢獻。
內(nèi)政搞的不錯,外交上,管仲也很有辦法。對于周邊國家,管仲主張先要和他們搞好關系,以前侵占鄰國的土地,該還給人家的就還給人家,還要舍得花錢,周邊的國家得了好處,自然對齊國親近,覺得這個大國不錯,靠得住。等到周邊環(huán)境安全了,諸侯歸附了,下一步,齊國再把矛頭對準那些不聽話的諸侯和夷狄。
管仲總是勸齊桓公,做事情不要太心急,先把齊國治理好,復仇也好,稱霸也好,才能有基礎。齊國不是不打仗,關鍵是什么時候打,怎么打。就這樣,在管仲的治理下,沒過幾年,齊國國富兵強,齊桓公做諸侯霸主的愿望,不再是個么夢想,而是越來越近了。齊國越來越強,齊桓公又等不及了,想要會盟諸侯,過回當霸主的癮。不過,管仲給桓公的建議是,霸主當然要當,但不能學當年的鄭莊公,對周王一點兒都不尊敬,甚至還給了周桓王一箭。周王,盡管現(xiàn)在是個空架子,但這塊招牌還是要好好利用的。
怎么利用周王的招牌,那就是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對周王要尊重,齊國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攘夷,就是討伐那些侵擾中原各國的夷狄,這樣的話,就能拉起一幫小兄弟,壯大聲勢,提升實力。既然扯起了尊王的大旗,齊桓公于是主動去朝見了周天子。當時的周天子周釐王聽說后,實在是有點受寵若驚,自打鄭莊公射了周桓王一箭,周王徹底是威風掃地了,誰還拿周王當回事兒啊??蛇@次,大國齊國來朝見,意外,實在是太意外。
周王很高興,齊桓公朝見完周王,提出了要求。宋國剛剛發(fā)生了內(nèi)亂,宋國公子御說剛剛繼位。按照過去的規(guī)矩,諸侯的國君繼位,要得到周王的認可,齊桓公請求周王任命他召開諸侯大會,代周王確立宋國國君的君位。由一個諸侯確立另一國諸侯的君位,還是頭一次,按說也不合規(guī)矩,可周王心里明白,自己想去確立,也沒人搭理啊,不如做個順水人情,讓齊國去辦吧,反正自己說了也不算。
公元前的681年的時候,齊桓公打著周王的旗號,約諸侯在北杏會盟。齊桓公興致勃勃,信心滿滿,可諸侯們不怎么買賬,只有宋、陳、邾、蔡四國來了,魯、衛(wèi)、鄭等國都沒來。齊桓公有點兒沒面子,不過,他也知道,諸侯們還沒看到齊國的強大,所以才對邀請置之不理,不急,以后它們慢慢會明白的。會后,齊桓公借口遂國違抗周王的命令,不來會盟,順手把遂國給滅了。
隨后,齊桓公征討魯國,既是報仇,也是立威。第二年,齊桓公又打著周王的旗號,聯(lián)合陳、蔡等國討伐宋國,宋國屈服。以周王的名義討伐諸侯,諸侯被打服了,自己還得了個尊重周王、替周王維持秩序的好名聲,齊桓公越發(fā)覺得,這辦法實在是不錯。齊桓公上位第七年的時候,齊桓公拉上周天子的代表,約集衛(wèi)、鄭、宋三國在會盟,各國共推齊桓公當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初步確立起來。
當時,中原的華夏各國經(jīng)常遭到周邊夷狄的侵擾,齊桓公在幫助各國抵抗夷狄入侵上也很積極,這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成了各國的大救星,成了各個諸侯都仰賴、信任的領袖。淺析一下齊桓公上位的過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合理用人、治國得當是每一個成功君主都不可缺少的,不僅是齊桓公,往后的霸主也都是如此,這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之道。
關于“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齊桓公都必須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們回轉目光,回到2700年前,會發(fā)現(xiàn)齊桓公差點與春秋五霸擦肩而過。
齊桓公是齊襄公的兒子,姓姜,名小白。連起來叫“姜小白”,當然,和現(xiàn)在那個頗有名氣的白酒品牌沒有一毛錢的關系。我們通常尊稱為公子小白。齊襄公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國君,經(jīng)常惹出一些麻煩來,將政局搞得一塌糊涂。在這種情況下,公子小白不得不在鮑叔牙的保護下,來到莒國躲難。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則在管仲、召忽的保護下,來到魯國避難。
想知道齊襄公有多荒唐嗎?點擊下面的搜索框,即可知道答案:
搜更多精彩內(nèi)容
齊襄公
果然,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齊國出了大事:大臣公孫無知殺掉齊襄公,自立為君。公孫無知的國君位置還沒有坐熱,第二年,雍林人又殺掉了公孫無知,準備在齊襄公的后代里重新立一名國君。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聽說到這個消息后,立即乘坐馬車星夜兼程,趕回齊國搶奪國君的位置。護送公子糾的管仲,帶兵前往攔截公子小白,并親自射了一箭——假如這一箭射死了公子小白,后面春秋爭霸,就沒有他的事兒了。
幸運的是,管仲這一箭敲好射到公子小白的帶鉤上。公子小白應聲而倒,作出死去的樣子。管仲和公子糾以為公子小白真的死了,便慢悠悠地往齊國趕,走了6天才回到齊國。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公子小白是裝死的。他騙過管仲后,快馬加鞭回到齊國,被立為國君,這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這時候,公子糾還在路上,慢悠悠地往齊國趕。齊桓公派兵打敗了護送公子糾的魯國軍隊。在齊桓公的威脅下,魯國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自殺,將管仲送到齊國。
管仲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畢竟,當初自己射了公子小白一箭。這一箭之仇,齊桓公怎能不報?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回到齊國后,齊桓公竟然好吃好喝地對待他,還向他請教怎樣才能稱王稱霸……
原來,齊桓公的確有殺掉管仲之意。只不過,鮑叔牙勸服了他。鮑叔牙說:“管仲的才能,遠遠在我之上。如果您想稱霸,就必須任用管仲為相國?!?/p>
齊桓公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采用了鮑叔牙的想法,將管仲接回來,任命為相國,同時任用鮑叔牙為大諫。
隨后,齊桓公在管仲、鮑叔牙的輔佐下,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國強民富,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家。
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充分發(fā)掘了管仲和鮑叔牙兩個人的力量。
我們放眼看春秋初期的局勢,周天子日益式微,對諸侯國的統(tǒng)轄越來越淪為形式。而在諸侯國里,齊國并非疆域最廣、國力最強的諸侯國,不管是鄭國,還是晉國,都有壓它一頭的實力。齊國能夠在春秋初期的混亂局勢里跑出來,固然有齊桓公雄才大略的原因,更有管仲和鮑叔牙的輔佐之功。
在管仲這方面,他為齊桓公提供了許多切合實際的建議。當齊桓公接受了這些建議時,國家治理就會變得很順利;當齊桓公反其道而行時,國家治理就會變得很艱難。
比如,有一次宋國得罪了齊桓公,齊桓公惱羞成怒,要發(fā)兵去進攻宋國。管仲深知宋國雖然弱小,但在諸侯國里人緣很好,沒必要去攻打它。齊桓公沒有接受管仲的意見,一意孤行地派兵攻打宋國。果然如管仲預料那樣,其余諸侯國紛紛前來救援宋國,打敗了齊國軍隊。
當國力變得比較強大后,管仲認為,需要收拾一兩個小國,來提高齊國的威望。齊桓公聽信了,按照管仲的意見先后滅掉了譚國和遂國。于是,齊國的威望空前上漲,魯國、宋國、陳國、蔡國、衛(wèi)國這些中、小諸侯國紛紛投靠齊國,成為齊桓公的小弟。齊桓公又利用鄭國發(fā)生內(nèi)亂的有利形勢,出面進行調(diào)解……就這樣,齊桓公七年(前679年),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鄄(今山東鄄城)會盟,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在鮑叔牙這方面,他雖然比管仲有所不及,但有自知之明,又知道進退,是管仲的得力助手。管仲的許多設想,正是在鮑叔牙的操作下,才得以落地、施行。
所以,我們提到春秋五霸首霸齊桓公時,一定不要忘了站在他身后的兩個男人:管仲和鮑叔牙。
齊桓公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次弟,其母為衛(wèi)國人。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于內(nèi)亂后,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腹谇?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于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7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