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石奮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歷史上凡是能夠青史留名的人物,無一不是才華驚艷之輩,若是尋常人要想在史書上留下名字,難度實在不小。有意思的是,“萬石君”石奮就是這些人中最不為人知的一位,如果不細讀《史記》,幾乎沒人會發(fā)現(xiàn)這個西漢早期的官場清流。
楚漢爭霸之時,石奮不過只是一個剛滿十五歲的郡衙小吏,對于天下大勢毫無興趣,他與同齡人一樣,整日為市井瑣事奔波,并不曾有過什么雄心壯志,除性格沉穩(wěn)和待人恭謹外并無所長。假如不出意外,石奮也許就會這樣在衙役小吏的職位上度過一生。誰知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據(jù)《史記》所載,“高祖東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p>
那一天,石奮正在郡中驛舍中發(fā)呆神游,絲毫沒注意到屋外人聲鼎沸。劉邦進入驛舍之時,石奮甚至還沒反應過來。直到上級大聲呵斥,石奮才見屋內來了一個身著玄色華服、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在他人提醒下,石奮連忙下跪拜見。這時劉邦卻笑道:“你這小娃還挺有意思,我在河內居住的日子,就由你負責我的食宿好了?!笔瘖^聽后很是激動,要知道面前這人相傳乃是赤帝之子,自己能夠服侍他真是三生有幸。石奮沒有意識到的是,因為這一次會面,自己原本籍籍無名的人生發(fā)生劇變。
幾天接觸下來,劉邦發(fā)現(xiàn)石奮與其他小吏相比更為沉穩(wěn)恭謹,挺招自己喜歡,便在閑暇時和石奮閑聊,問他家中還有哪些人。石奮答道:“小子家貧,老母又不幸失明,家中還有一個擅長彈琴、長相美貌的阿姊。”劉邦又說:“嗯,看來你是良善人家,不知你可愿跟從我?”石奮知道這是自己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連忙回答:“大王是天下之君,小子乃是大王子民,自然愿意盡心竭力地跟從大王?!碑斖恚瘖^的姐姐就被劉邦傳召侍寢,之后加封美人,石奮也從小小郡吏被擢升為中涓(侍從官)。就這樣,年僅十五的石奮踏入了危機四伏的官場之中。
按理說,石奮少年得志,很容易心生輕狂,好在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從何而來,因此姿態(tài)擺得很正,仍像以往那樣恭謹老實,服侍劉邦時謹小慎微,對本職之外的瑣事充耳不聞,對他人的拉攏更是不屑一顧。在劉邦平定項羽與異姓王叛亂之后,石奮也愈加沉寂,只是專心己職,對工作之外的事情絲毫不感興趣,而這也是其平穩(wěn)渡過惠帝、呂后動蕩時期的獨家法門。等到漢文帝登基為帝后,石奮也累遷至太中大夫(比二千石),成為西漢王朝的中央高官。即使身居高位,石奮仍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恭謹,與之前并無任何區(qū)別。
由于石奮乃是歷經四朝的元老重臣,漢文帝對其也很是尊敬,朝中無人敢輕易忽視這個高祖寵臣,雖然都公認他是憑一時幸運而進入朝堂,就連太史公司馬遷也稱其“無文學,恭謹無與比”。然而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臣子有無文學并不重要,只要乖乖聽話就可以了,石奮就很聰明——不管誰掌權,他都保持恭謹,所以漢初歷任統(tǒng)治者對他都很信任,漢文帝甚至委任他為太子太傅。
漢景帝即位時,石奮位居九卿,地位也愈發(fā)超然。一日,景帝上朝時,突然發(fā)現(xiàn)距離自己最近的朝廷高官中,石家就有五個,不由得對石奮笑道:“石師傅,你看,你和你的四個兒子都是享有兩千石俸祿的高官,你又姓石,我看以后不如稱你為‘萬石君’好了。”石奮聽后很是激動,連忙帶著四個兒子一起向景帝謝恩,對于為人臣者來說,能夠被皇帝親口賞賜封號已是莫大榮譽。當然,石奮也聽懂了景帝話中的深意,知道自己得到的已經夠多了。次年,石奮主動上書景帝,要求告老還鄉(xiāng),景帝欣然答應,還保留了石奮上大夫的俸祿,允許其每年回京朝見時,可以上殿不趨、下朝不拜。知法懂禮的石奮從未行使過自己的特權,在他心中,禮儀與皇權永遠都排在第一位,就如當初侍奉高祖一樣,他對在位之君永遠保持恭謹謙遜,而歷史上像石奮這樣的老臣屈指可數(shù)。
石奮還鄉(xiāng)養(yǎng)老后,徹底輕松下來,因此致力于教育兒孫。每當石奮的子孫犯錯又不肯改正時,他并不會厲聲責罵,而是獨自一人默默坐著,通過絕食表達憤怒。家人見此只得全家跪拜認錯,犯錯的那位子孫則要負荊請罪,石奮這時才會耐心地給子孫們講為人處世的道理,石家孝謹恭實的家風也因此聞名于世,就連孔孟故里的儒士們也自愧不如。在任期間,石奮雖未做出多大政績,但就如同司馬遷所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石奮忠恕仁義的言行早已經默默影響了漢朝風氣,漢朝建國之時,就立下以孝治國的規(guī)矩,自石奮言傳身教后,漢朝儒家風尚越發(fā)濃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9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