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三國志》記載: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諸葛亮死后,唯一奔喪的人就是--譙周。
諸葛亮一直是中國古代歷史人物中多智若妖的存在,不管君王還是讀書人都對諸葛亮有著極高的評價。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占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余日,秋,諸葛亮逝世。按理說,諸葛亮在蜀漢掌權(quán)多年,身居要職,門生故吏多不勝數(shù),死后應(yīng)該有許多人去奔喪,然而劉禪發(fā)布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止奔喪。并且禁止成都內(nèi)私自為諸葛亮立廟祭拜。最終,在蜀漢的文臣武將中,唯有譙周前往奔喪。
有人說譙周違背劉禪旨意,前往軍陣前奔喪,而實際上并非如此。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時,譙周正在蜀漢都城成都,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譙周立即前往奔喪。而后,劉禪下達了禁止奔喪的命令,也就是說,譙周是在劉禪的詔書下達之前就出發(fā)了,所以得以成功前往奔喪。
對于譙周或許很多人不熟悉,但若說鄧艾大軍深入,立勸劉禪投降的那個人,便知曉了 。譙周本是益州牧劉璋手下,劉備圍成都,譙周論天命,力勸劉璋投降,投降后被劉備任用。在劉備白帝城托孤后,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開始執(zhí)掌大權(quán)。在此背景下,知人善用的諸葛亮,任命譙周為勸學(xué)從事,勸學(xué)從事為州之學(xué)官,地位略次于典學(xué)從事。諸葛先生與譙周配合為蜀國籠絡(luò)有才之人,并且?guī)椭駠€(wěn)定根基,這二人一向配合地不錯,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要出兵北伐。譙周分析了當(dāng)下的局勢,認為這個時候出兵并不是最好的時機,可是諸葛亮卻堅定地要求出兵北伐,最終在北伐中去世。也許是感念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得知諸葛亮病逝,譙周立即從蜀漢都城成都出發(fā),前往奔喪。
譙周的才華僅次于諸葛亮,延熙元年,蜀漢后主劉禪立劉璿為太子。在此基礎(chǔ)上,學(xué)富五車的譙周,被劉禪調(diào)去輔佐太子劉璿。除了教導(dǎo)太子劉璿之外,譙周還經(jīng)常給后主劉禪提意見。公元263年,魏軍五路伐蜀,攻入漢中,劉禪才派張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為時已晚。姜維將鐘會大軍阻擋在劍閣,卻沒想到鄧艾從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殺敗諸葛瞻。在此背景下,后主劉禪召集群臣商討對策,也即決定是繼續(xù)作戰(zhàn)還是歸降曹魏。群臣大多支持避難,唯獨譙周堅持投降魏國。譙周為了說服劉禪,寫下《仇國倫》,進行勸諫。他認為,蜀是小國,應(yīng)當(dāng)積蓄力量,如周文王和勾踐,逐漸壯大后,等魏國出現(xiàn)動亂,再趁機出兵,北伐中原,或許還有機會恢復(fù)漢朝氣象,最終成功說服劉禪投降。而蜀漢至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人說,是譙周慫恿劉禪投降的。但由此認為譙周間接滅蜀,也是有失公允,不合乎當(dāng)時的歷史形勢。
就譙周的一生來說,為諸葛亮奔喪、勸說后主劉禪投降,成為史料著重記載的兩個事件。如何評價譙周,關(guān)鍵看你站在什么立場上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9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