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覆滅,周朝的崛起!除了殷商王朝自家作死外,和周朝本身強(qiáng)大也脫不了關(guān)系!其中,可得好好感謝一下老爺子公亶(dǎn)父!
公亶父是西周開國君主姬發(fā)的太爺爺,先周部落的老大。他做了兩個重大決定,把先周部落搞得是紅紅火火!也為后來建立周朝做好了完備的基礎(chǔ)建設(shè)!
第一個決定就是和姜氏部落聯(lián)姻!拉了強(qiáng)大的外援,才敢蓄力爆發(fā),搞掉殷商王朝!
第二個決定就是把先周從豳 [bīn]遷到岐山那嘎達(dá)!這樣一來,避免了戎狄的騷擾,可以安心發(fā)育!到了新地盤,就要有新氣象,公亶父改變了游牧的風(fēng)俗,建筑城邑房屋,設(shè)立官吏,開墾荒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把游蕩的民眾都變成了固定居民,加強(qiáng)了群眾的聚合力,也為軍隊儲備做好了人力準(zhǔn)備!
于是,這支部落也就慢慢強(qiáng)大起來!在滅商建立周朝中,可少不了公亶父的一枚功勛章!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公亶父的一生
吳太伯是商代末年人士,可能很多朋友還不太了解吳太伯,實際上吳太伯是江南的開發(fā)者,也是幫助周文王姬昌建立周朝的功臣。吳太伯被認(rèn)為是東吳文化的開山之人,他的父親是周部落首領(lǐng)古公亶父,后來吳太伯父親將位置傳給姬昌,并沒有傳給太伯。吳太伯還是吳國的第一位君主,也是吳氏開氏始祖。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吳太伯的生平事跡,感興趣的就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有十多個朝代,每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長達(dá)數(shù)百年,有的僅有十多年,其中周朝最久,長達(dá)近八百年。
周朝是如何建立的?這個問題并不難,離不開兩大主因,一是周文王的勵精圖治,二是商紂王的荒淫征斂。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很重要,如果沒有他,就沒有周文王,更不會有周朝,此人便是吳太伯。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相比兩個哥哥,季歷賢能有才,深受周太王的信任。
更關(guān)鍵的是,季歷的長子姬昌非常出色,自幼聰明早慧,在同輩子弟中尤為明顯。
為了周部落的強(qiáng)大,周太王希望把首領(lǐng)之位傳給季歷,再由季歷傳給孫子姬昌。
《史記》有記載,“季歷賢,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
可是,首領(lǐng)之位是長子繼承制,非常忌諱廢長立幼,長兄往往不服而發(fā)生叛亂,引起部落騷亂,這種事情并不少見。
所以,周太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可是看到姬昌一天天長大,逐漸變得郁郁寡歡。
時間久了,細(xì)心的太伯也知道父親的心思,為了成全父親,他和二弟仲雍就以采藥的名義,逃跑到南方蠻夷之地。
隨后還剪斷頭發(fā),在身上刺紋青,以表示不再進(jìn)入廟堂主持政務(wù),徹底斷絕繼承部落首領(lǐng)的可能性。
甚至連周太王去世時,太伯和仲雍都沒有返回部落主持喪事。
《史記》有記載,“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fā),示不可用,以避季歷?!?/p>
就這樣,季歷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周的首領(lǐng)位置,季歷去世后又將位置傳給了姬昌,這便是后世的周文王。
太伯面對周的首領(lǐng)之位是有很大機(jī)會,但他卻做出了三次偉大的退讓。
一是趁著周太王生病,借著采藥的借口跑到蠻夷的南方,這完全是打算不再干涉政務(wù);
二是剪斷頭發(fā)刺上紋身,在現(xiàn)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古代卻是丑聞,不能進(jìn)入宗族祠廟,更不用執(zhí)掌政務(wù);
三是周太王去世時,作為長子的吳太伯也沒有回國主持喪事。
太伯的三次退讓,在爭權(quán)奪利、斗爭激烈的王侯之家顯得極為難得,為了父子兄弟之情舍棄小我,成就國家利益。
太伯到南方后居住在吳地,此時這個地區(qū)還是一片蠻荒,幾乎無人居住。
天下人欽佩吳太伯高尚的品德,紛紛南下歸附他,久而久之,就有一千多戶人家。
人口越來越多,為了便于管理,人們便擁立他為“吳太伯”,吳國就此成立。
周武王滅商之后,派人四處尋找太伯和仲雍的后代子孫,最后找到了周章,他已經(jīng)是吳國第五代首領(lǐng)。
于是,周武王順?biāo)浦郯褏堑胤饨o周章,至于周章的弟弟虞仲,則被封到周王室的北部,建立了虞國。
讓人奇怪的是,同樣是血緣至親,兩者地位相差卻極大,吳國君主只是封為子爵,而虞國君主則是公爵。
自吳太伯之后,吳國傳承二十五代,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擊敗吳軍,夫差自殺,吳國自此滅亡。
周文王的父親爺爺是公亶父。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查詢,古代周部落首領(lǐng),為后稷第十二代孫,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是使周部落興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武王有天下,追尊古公為周太王,太吳姓族譜中,尊古公為先祖。
關(guān)于周族的先祖,流傳著許多有趣的傳說。
踩巨人腳印而懷孕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有邰氏”的部落,有邰氏有個女人叫姜螈,有一天,她和同伴到野外游玩,看見一個巨人的足跡。姜螈正當(dāng)十八九歲青春萌動期,她想這樣巨大的足跡,其人一定高大英俊,心中萌生愛慕之情。出于好奇,她把自己的腳踩到這巨人足跡上面,想看看這足跡究竟比自己的腳大多少。不料這一踩,姜嫄身上仿佛受到一股魔力沖擊,腹中產(chǎn)生了懷孕的感覺,這奇異的感覺竟然是真的。經(jīng)過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男孩。
事情發(fā)生得如此蹊蹺,部落里的人都認(rèn)為這是一個不祥的孩子,應(yīng)該把他拋棄掉。起初,姜嫄把孩子拋棄在街道里巷之中。當(dāng)時街道里巷來往的大牲畜很多,姜嫄本想這個孩子會被牲口踩死。誰知成群而過的馬、牛見了這個襁褓中的孩子,都繞道而行,避而不踩。過了好長時間,那孩子還是安靜地在那里睡覺。姜嫄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中,想讓野獸來把他咬死或吃掉。然而,山林中有很多人來砍柴,他們看到這孩子十分可愛,有的來引逗他,有的怕他冷,還給他蓋了衣服。過了一段時間,孩子仍然安全無恙。后來,姜嫄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何不把孩子拋棄到河渠中的冰上?當(dāng)時正是寒冬臘月,北風(fēng)呼嘯,把孩子放到冰上,很快就會凍死。不料,孩子出現(xiàn)在冰上后,天空中許多大鳥一起飛下來用翅膀覆蓋著孩子,使他不致受凍。孩子仍然沒有受到絲毫損害。做母親的畢竟疼愛自己的孩子,在這三番五次的折騰中,孩子如有神助。姜嫄就抱回孩子,決定撫養(yǎng)他長大。因為最初要拋棄掉,就給他取名叫“棄”。他就是周族的始祖。周族從棄開始,代代相傳,不斷發(fā)展壯大。
“好色”的太王
周族傳到公亶父手里,在他的帶領(lǐng)下,周族在各方面都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周人認(rèn)為,周族的強(qiáng)大,以及最后可以推翻商朝而統(tǒng)治天下,就是公亶父奠定的基業(yè)。因此,后來周文王尊公亶父為“太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亶父娶了一位姓姜的女子作妃子。在公亶父被戎狄侵?jǐn)_、悄悄離豳去了周原,又在周原領(lǐng)導(dǎo)人民建設(shè)家園的那些日子里,姜女始終陪伴著他,而公亶父感情也很專一。孟子贊揚說“太王好色”,這里所謂的好色,不是拈花惹草,而是說太王愛他的妃子,不搞三妻四妾。正是由于“太王好色”,愛他的一個妃子,與姜女朝夕相處,他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領(lǐng)導(dǎo)民眾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生活和加強(qiáng)政權(quán)建設(shè)方面。太王為全族人樹立了榜樣。大家都一夫一妻,互相恩愛,白頭偕老,這樣,社會風(fēng)氣自然良好、和諧,不會出現(xiàn)貴族妻妾滿堂,窮人娶不到妻子的現(xiàn)象。據(jù)孟子闡述,由于太王專愛其妃,不娶其他的妻妾,因而使“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后宮內(nèi)沒有強(qiáng)招來的民間女子在發(fā)出怨言,宮廷外邊沒有找不到妻子的丈夫獨守空房。太王在男女問題上的這種高尚情操,受到百姓的衷心贊頌。
周王生于豬圈
文王的母親,是摯國國君的第二個女兒。摯國國君姓任,所以叫作“太任”。摯國是殷王朝東方的一個諸侯。太任嫁到西方的周國,路途遙遠(yuǎn),很不容易,故迎娶的禮節(jié)十分隆重。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情端莊,德行高尚。在懷孕期間,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食邪味,說話不出傲言,晚上睡眠不側(cè)身子,白天坐凳子不坐邊上,站立不用一腳支撐。
太任深知母親懷孕時的所思所感,對孩子一生十分重要:感于善則孩子性善,感于惡則孩子性惡。因此,太任白天聽人講道德高尚的人的故事,晚上請盲人樂師來誦讀詩歌,陶冶情操。由于太任恪守胎教,腹中的孩子也很安詳,一點不給母親帶來痛苦。當(dāng)時,為了積累肥料,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小便都在豬圈里,即使國君和夫人也不例外。一天晚上,太任夢見有一個高個子的男人對自己十分友善,第二天去豬圈小便時,就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取名昌的周文王。
文王長得一表人才。據(jù)說他有龍的容顏,虎的腰背,身高近兩米。最特別的是,他身上長有四個乳房。有人解釋,這是因為他生性仁愛的緣故:他在母親腹中,母親沒有憂慮;保傅管理他的飲食起居,用不到操心;教師對他進(jìn)行教育,不用反復(fù)叮嚀;他服侍父王,從不使父王發(fā)怒。在家中,他對弟弟虢仲、虢叔也特別友愛,對兩個兒子管叔和蔡叔更是慈惠。待到即位以后,文王任用四方的賢良,又與“二虢”即其弟虢仲、虢叔共商大計;他與賢士閎天分析天下形勢,又與賢士南宮設(shè)定謀略;他與太史蔡公、原公暢談古今,又到辛甲、尹佚處登門拜訪。還有周公、召公、畢公、榮公等有才德的親戚和大臣。因此,文王在位之時,百神安寧,萬民順和。
我們翻開史書,看到的全是 周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 。似乎不用兵戈, 以德服人 ,就能諸侯臣服,然后吊民伐罪就能一統(tǒng)天下了。 歷史 真的是這樣的嗎?
周部族的前世
周的始祖 后稷 ,小名叫棄。他的母親姜原在郊野踩了巨人的腳印,懷孕生下了他。
姜原認(rèn)為不吉利,就把他遺棄,但是馬、牛都繞著躲開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在樹林里,樹林里人多沒扔成;又把他扔在渠溝里,有鳥用翅膀蓋在他身上。姜原覺得神異,就抱回來把他養(yǎng)大,給他取名叫 棄 。
可見那時是母系氏族 社會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傳說在帝堯時期,后稷擔(dān)任農(nóng)師,掌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有記載在舜放逐丹朱時,“使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是放逐丹朱的執(zhí)行者。
從農(nóng)到牧,淪落方國
隨后,由于太康失國,天下大亂,周人的先祖失去了組織,只能隨波逐流。之后雖然短暫找到組織,但已經(jīng)“ 自竄于戎翟之間 ”,徹底衰弱了。
到了商朝,周國已經(jīng)淪落到商朝西部一個很不起眼的方國,放到大海里都找不到的那一種。只不過他們沒有被滅掉,他們還活著。
只要有點點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
只要還活著,便可以再次崛起!
邠國的火種
到了公劉時期,雖然他們身在戎狄,但是又重新從事農(nóng)業(yè),從漆水、沮水遷到了渭水,伐樹賣木,生活漸好,百姓投靠。公劉去世后,他的兒子慶節(jié)在豳(bīn)建立國都?!吨駮o(jì)年》記載:
祖乙十五年,命邠侯 高圉 (yǔ)。
盤庚十九年,命邠侯 亞圉 。
祖甲十三年,命邠侯 組紺 (gàn)。
武乙元年,邠遷于岐周。
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方國,叫做邠(bīn)國,也就是豳(bīn)國,這就是周朝的前身。前面幾個不認(rèn)識的字,是周王的祖先,他們都被分別冊封為邠侯。
這個 邠國 ,實力很差,老是被戎人欺負(fù)。打不過,那就跑,總比跑不了被砍掉或者被抓去當(dāng)奴隸強(qiáng)。
于是為了躲避戎狄的入侵,周朝的祖先們老是遷都。最終,邠國的首領(lǐng)古公亶(dǎn)父將周部族遷徙到了岐山腳下,這才安定下來。
與商朝聯(lián)姻,認(rèn)大哥
邠國很弱雞,如果想強(qiáng)大,第一個辦法就是 開掛 。但是開掛是在 游戲 中,現(xiàn)實中很難辦到。第一個辦法不行,那就第二個辦法, 找大哥,大樹底下好乘涼。
于是古公亶(dǎn)父帶了厚禮,進(jìn)貢給商朝,認(rèn)了商朝做大哥,并與商朝 聯(lián)姻 ,讓自己兒子季歷迎娶了商朝任姓方國的太任做了王后。
再看商朝,早已經(jīng)不是那個消滅無數(shù)戎狄的武丁盛世,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西邊那些戎狄,又開始鬧騰起來,老是不消停。
商朝的國王武乙也很煩,說打吧,那群戎狄太遠(yuǎn),還摸不著邊,老打游擊,打不著就跑了。說不打吧,他們又像蚊子一樣天天在頭頂上嗡嗡,說不定啥時候一打盹就叮上一口。
與其空耗國力去打蚊子,還不如找個西方的代理人去揍他們。
正好,老被欺負(fù)的古公亶父來了,那你就做我的代理人吧,雖然弱了一點,但是總比沒有強(qiáng)。
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
這相當(dāng)于是對周國遷岐的一種正式承認(rèn)。反正那是邊陲之地,也沒啥,就封給你吧。從此,邠國改稱周國, 周國成為商朝在西方的代言人。
武乙二十一年 ,出現(xiàn)了一件小事,古公亶父老死了。雖然在商朝算是一件小事,但在周國是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繼任者是誰?
繼位的是誰呢,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而是老小,他的名字叫做 季歷 。
為什么是季歷?
古公亶父的長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小兒子叫季歷,季歷娶商朝任姓方國之女太任為妻,這個太任應(yīng)該跟商朝王族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
太任生下了姬昌,據(jù)說有圣賢的祥兆。古公說:“我們家族有一代要興旺起來,恐怕就在昌身上應(yīng)驗吧?”
其實,那時候姬昌也是小孩子,哪能看出祥兆呢?
原因出在 顯貴 的兒媳婦太任身上。
古公的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讓季歷(夫以妻貴)繼位,以便傳給姬昌(子以母貴),如果自己不走,也沒好果子吃。兩人 被逼無奈 ,跑了,跑到了南方荒蠻之地(那時候是荒蠻之地,現(xiàn)在是蘇杭天堂)。他們隨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在身上刺上花紋,剪掉了頭發(fā),把王位讓給季歷。
太伯和虞仲的后代建立的國家,便是春秋時期威震華夏的吳國。
開掛的季歷
實踐證明,古公亶父的選擇是對的。古公去世后,季歷繼位,和商朝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
他不再像他那不中用的先祖一樣,天天被戎狄欺負(fù),而是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 對周圍戎狄部落大打出手 ,不斷擴(kuò)張軍事實力,俘獲戎王無數(shù)。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季歷開掛之后的表現(xiàn)。
武乙二十四年,周師伐程,戰(zhàn)于畢,克之。
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
三十四年,周公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皞,馬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
武乙很高興,沒想到季歷這小子這么能打,把那些蟊賊都收拾了,他要到西邊視察一下。
于是“ 王畋于河、渭 ”。畋就是田獵的意思,其作用不在于打獵,而是組織軍隊,召見諸侯王的作用,軍事作用很明顯。
不過,武乙很倒霉,“ 暴雷震死 ”,成了史上幾大神奇死法的帝王。
雖然商朝劈死了國王,但是不關(guān)周國的事情。季歷繼續(xù)征伐。
文丁(武乙之子)二年,周公季歷伐燕京之戎,敗績。 這回,都伐到商朝北邊去了,雖然失敗了,也是真有毅力和勇氣。
但是, 一切都阻止不了季歷攻伐的步伐。
文丁四年,周公季歷伐余無之戎,克之。(文?。┟練v)為牧師。
文丁五年,周作程邑。
文丁七年,周公季歷伐始呼之戎,克之。
文丁十一年,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
季歷實在 太能打 了,周邊戎狄都被胖揍了一遍,這些戎狄被干掉后,人口都充當(dāng)了奴隸,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商朝,周朝簡直就是商朝最好用的打手。
文丁剎季歷
雖然商朝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很多奴隸,但是 季歷攻伐下來的土地都留給了周國 ,周國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成為商朝西部一個強(qiáng)大的方國,對商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引起了商朝的不安。
文丁十一年,季歷來到商朝首都殷,來獻(xiàn)捷。 文丁“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重重地嘉獎了季歷,封為西伯。
但是,文丁突然做了一個反常舉動,“ 既而執(zhí)諸塞庫 ”,把季歷抓到了塞庫囚禁起來。
季歷立了這么大的功,反而被囚,很郁悶,竟然郁悶死了。這便是“ 文丁剎季歷 ”。
自古 戰(zhàn)神沙場無敵手,卻多被憋屈死,也是戰(zhàn)神們的宿命吧。
季歷時期還是一個小國,雖然正在開拓,但是與商朝的實力還差得很遠(yuǎn)。所以,從 實力對比 角度分析,季歷應(yīng)該是忠于商的。
但是,季歷被囚而死,留給季歷兒子的只有仇恨。
西伯姬昌的仁政
季歷的兒子是 姬昌 ,也就是 西伯姬昌 ,也就是后來的 周文王 。
西伯姬昌是帶著金鑰匙出生的,母親太任勤儉仁厚,因此姬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是一代賢明君主。姬昌智商很高,改進(jìn)了上古時代的《易》,發(fā)明了《周易》。
然而,世界都是不完美的,本來姬昌有完美的人生,但是卻被文丁給徹底打破了。
季歷被囚而死,剎父之仇,牢牢地印刻在姬昌心里,他要替父報仇。
文丁十三年,文丁掛掉 了,西伯姬昌沒有了報仇機(jī)會。
文丁的兒子帝乙即位,居殷。
文丁二年,周人伐商。
也就是說,在季歷憋屈死后的第3年,周文王開始伐商。但是,估計是實力對比懸殊,周國連商朝的西大門都沒摸到,便失敗了。亮了亮肌肉,發(fā)現(xiàn)自己太瘦,只能回去再練。
上甲微為父報仇的故事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四年不晚。
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故事告訴我們,君子報仇一百年也不晚。
姬昌,繼續(xù)等待吧!五十年后,成功將屬于你!
于是姬昌對內(nèi)韜光養(yǎng)晦、積累實力,對外擴(kuò)張實力、剪除商朝羽翼,等待時機(jī)報仇。他勵精圖治、施行仁義、禮賢下士、尊老愛幼,最終西岐大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歸順了西伯姬昌。
商紂王亮肌肉
我們再看商朝,帝乙在位九年掛掉了。帝乙的兒子帝 辛 登場,這便是 商紂王 。
《史記》記載帝辛(商紂)“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是一個十足的“ 能人 ”加“ 猛人 ”。
猛人自然有猛人的做法。商紂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
商紂元年,命九侯、周侯、邘侯。
四年,大 蒐 于 黎 。
“蒐”是田獵的意思。諸侯國借用田獵活動來組織軍隊、任命將帥、訓(xùn)練士卒的重要軍事活動,也是當(dāng)時推行政策、加強(qiáng)統(tǒng)治、準(zhǔn)備戰(zhàn)爭的重要手段。商紂在黎聚集軍隊,是一次閱兵,也是一次實力的展示。
黎 在哪呢,在今山西長治市西北四里。這是商朝與周國的交界處。商紂在這里集合,一是向周國展示武力,二是以拉攏為主要手段。
九年,王師 伐有蘇 ,獲妲己以歸。 這么看來,其實妲己是商紂的戰(zhàn)利品。
十年,王 畋于西郊 。
商紂這幾年也是英明神武,再這樣做下去,商朝幾代以來的頹勢將被徹底地扭轉(zhuǎn)。
商紂王的高壓手段
但是,商紂也有好大喜功和殘暴的一面。在強(qiáng)力治軍的同時,他也做出了大興土木的舉動。
四年,作 炮烙之刑 。
五年夏,筑 南單之臺 。雨土于亳。
九年, 作瓊室,立玉門 。
十年,征夷方。
十五年,征夷方。
這里有個詞“ 雨土于亳 ”,說明當(dāng)時的氣候異常,糧食估計也欠收。如果能與民生息,還是能渡過難關(guān)的。但是,商紂這哥們要學(xué)夏桀,筑南單之臺,作瓊室,立玉門。而且還要更上一層樓,作炮烙之刑。
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xiàn)給了商紂,她不喜淫蕩,商紂大怒,剎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剁成肉醬)。
鄂侯極力強(qiáng)諫,爭辯激烈,結(jié)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制成肉干。不認(rèn)識“脯”字嗎?果脯你是不是天天吃O(shè)( _ )O)。
商紂沒有施行仁政,而是要用高壓手段壓服方國。
西伯僭越,囚于羑里
再看周國,西伯姬昌也沒閑著。
六年,西伯初礿于畢。
十七年,西伯伐翟。
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伯夷、叔齊自孤竹歸于周。
西伯怎么搞都沒事,但是出格的事情不能搞,那就是“ 諸侯朝周 ”。這明顯的是挑戰(zhàn)中央權(quán)威。
崇國國君崇侯虎很急,因為周國不斷的征伐擴(kuò)張,說不定哪天刀尖就戳到崇國的屁股了。崇侯虎便在商紂面前說了西伯的壞話:“西伯積德行善,諸侯都?xì)w順于他,將會對您不利。”
商紂一聽,還反了你了,姬昌,我讓你看看 誰才是老大 !
于是,商紂出手了。
二十二年冬,(商紂) 大蒐于渭。
商紂下命令了:諸侯國們,我們到渭河集合,打獵。渭河在周國這里,這就決定了西伯姬昌一定會參加,參加的后果很嚴(yán)重。
二十三年, 囚西伯于羑(yǒu)里。
閎夭等人都為西伯姬昌擔(dān)心,就設(shè)法找來有莘氏的美女,驪戎地區(qū)出產(chǎn)的紅鬃白身、目如黃金的駿馬,有熊國出產(chǎn)的三十六匹好馬,還有其他一些珍奇寶物,通過商朝的寵臣費仲獻(xiàn)給商紂。
商紂見了進(jìn)貢的珍寶非常高興,說:“這些東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釋放西伯了,何況這么多呢!”
另外,如果商朝和周國撕破臉,西邊再鬧騰起來, 弊大于利 。周國也沒閑著,和周國的附庸諸侯國們 不時地亮一下肌肉, 擺出一副拉架子打仗的陣勢。雖然肌肉不太肥,但是也能拉出來練練。
另外,西伯姬昌也是個50多歲的老頭子了,心氣也不足了。如果留著這么個老頭子,總比毛頭小子強(qiáng)。教訓(xùn)也給了,西伯姬昌也改了,于是商紂權(quán)衡利弊,由 壓制改為拉攏 ,他赦免了西伯姬昌,還賜給他弓箭斧鉞,讓他有權(quán)征討鄰近的諸侯。
商紂說:“說西伯壞話的是崇侯虎啊!”
哎,商紂是個實在人?。〔贿^, 把責(zé)任推到下屬身上,真是不擔(dān)當(dāng) ?。?
有好處自己撈,有責(zé)任推給下級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不是好干部。
另外皇甫謐的《帝王世紀(jì)》記載:“文王長子曰伯邑考,質(zhì)于殷,為商紂御,商紂烹為羹,賜文王,曰:圣人當(dāng)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商紂曰:‘誰謂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边@個記載不見于漢朝以前,是真是假,不好說。
商紂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于程。
西伯姬昌被囚禁六年后,諸侯們把姬昌迎接回了周國。
低調(diào)做事,韜光養(yǎng)晦
西伯姬昌回國之后就獻(xiàn)出 洛水以西 的土地(此處應(yīng)該是釋放西伯姬昌的條件,周人隱去這個說法),請求商紂廢除炮烙酷刑(示天下以仁政,以施人望),商紂答應(yīng)了西伯姬昌的請求。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 姿勢夠低的了,態(tài)度夠好的了。
西伯姬昌對外 在表面上麻痹商紂,繼續(xù)給商紂送戰(zhàn)俘奴隸、美女珍玩討好商紂 (周人克商后隱去了這些討好商紂的措施),對內(nèi)修文政,周國日趨強(qiáng)盛,為滅商積蓄力量。
西伯姬昌要想滅商,還缺一個條件。
雖然西伯姬昌的大臣很多,但是沒有伊尹之類的大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要想滅商,必須要有經(jīng)天緯地的大才輔佐才行。 經(jīng)過西伯姬昌的努力尋找,大才終于找到了。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畢,得呂尚以為師。
夢見飛熊
傳說有一天西伯姬昌做夢,夢見自己的先祖,西伯姬昌感嘆于自己沒有治世賢才。
先祖說:“那不就是了嗎”。說完一只飛熊迎面闖來。
西伯姬昌大驚而驚醒,于是卜卦,占卜的結(jié)果說:“出獵所獲不是龍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夠輔佐你成就霸業(yè)的人才”。
西伯姬昌又回想起夢中先人說過的話“圣人出現(xiàn)之日,就是周興旺之時”,于是滿心歡喜地外出打獵,在渭水河邊遇到了垂釣的姜太公(號飛熊)。
破落貴族姜太公
姜太公 又稱 姜子牙 、 姜尚 、 呂尚 、 呂望 或 太公望 。他的祖先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東海邊的呂地,但是到他這一輩已經(jīng)是 破落得沒法再破落 了。
姜太公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懷濟(jì)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負(fù),可是一直懷才不遇,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
《戰(zhàn)國策》記載:“ 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他 曾經(jīng)入贅女家被趕出門;在朝歌宰牛賣肉,肉賣不出去都臭了;被子良驅(qū)逐過;在孟津賣過面,也沒賣出去。
歲月蹉跎,轉(zhuǎn)眼已到了垂老暮年,兩鬢白發(fā)蒼蒼,一事無成。但是 姜太公是我們勵志的典范,他并沒有因為垂垂老矣就坐吃等死,他有他的志向,他要成就大業(yè)。
渭水垂釣
姜太公聽說當(dāng)朝賢主周文王的圣名后,便來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賞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人們見他一直 垂釣 ,卻毫無收獲,都勸他放棄,他卻說:“你們不懂其中的奧妙!”依舊垂釣,直到遇見了明主西伯姬昌。
曾有傳說,西伯姬昌遇見姜太公后,請姜太公管理國家大事。姜太公要姬昌給他拉車。姬昌剛拉了301步,又拉了507步,終于體力不支,實在拉不動了。
姜太公說:“天數(shù)啊,西伯侯,你一共走了808步,我保你周朝808年?!?
西伯姬昌一聽只有800多年,很后悔,還想繼續(xù)拉車。姜子牙說:“天數(shù)如此!興衰存亡,自有定數(shù)!”所以“西周”有301年,而“東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 歷史 。
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
西伯姬昌暗中和姜太公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quán),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guī)模建設(shè)豐邑,從岐山遷都到豐。最終達(dá)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夸張了)我們來看一下。
三十二年,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師,遂遷于程。(商紂)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
也可能在這一年, 姬昌對內(nèi)稱王,對商朝仍然稱西伯。周文王在積蓄實力的同時也對商紂進(jìn)行了戰(zhàn)略欺騙。
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當(dāng)崇國被滅掉后,商朝的西大門已經(jīng)被打開,商朝在西部已經(jīng)無險可守。
商朝的祖伊非常害怕,把這些情況報告給紂王。紂王說:“ 我是天子,有天命相助,他能奈我何? ”
三十五年,周大饑。西伯(周文王)自程遷于豐。
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周文王)使世子發(fā)營鎬。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靈臺。王使膠鬲求玉于周。
周國實力一天天壯大,實力已經(jīng)逐漸接近于商朝。但是,周文王事商的政策麻痹了商紂。商紂仍然剛愎自用的把西伯姬昌當(dāng)作那個被自己囚禁的小國王,認(rèn)為周國不成氣候。他依舊享樂,向周國索要玉器。
四十一年,西伯昌薨。 周文王大約在位五十年,去世。
周文王臨死時拉著姜太公(此時也是姬發(fā)的老丈人)的手對太子姬發(fā)說“這就是你的太公,你要好好聽太公的”,又說到“你一定努力勤奮,繼續(xù)我們(秘密的)事業(yè),不要懈怠”。
姬發(fā)無比哀痛,他看著父親安詳?shù)仉x去。是的父親, 我不會忘記我的祖父被囚于塞庫而死,我不會忘記您被囚于羑里,我不會忘記我的大哥伯邑考的慘死。我一定會繼承您的遺志,奮勇前行,矢志不渝!
周文王去世后,姬發(fā)登基,繼位為武王,太公望(姜太公)任太師,周公旦做輔相,還有召公、畢公等人輔佐幫助,以周文王為榜樣,承繼文王的事業(yè)。
周文王是什么時候開始稱王的
周原遺址甲骨文寫到“ 衣王(殷王)田,至于帛,王(周文王)隹田 ”。商紂到帛地打獵(軍事會盟),周文王陪同。這說明周文王對內(nèi)已經(jīng)稱王。
清華簡中有“ 隹王五十年 ”,也可能周文王從即位起便是對內(nèi)稱王的。
歷史 的迷霧難以揭開,我們不需要去考證那個虛名,只需要看事實就行了。
商紂眾叛親離,鹿臺自焚
再看看商朝。在國內(nèi),商紂任用 費仲 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于阿諛,貪圖財利,商朝人討厭他。商紂又任用 惡來 ,惡來善于毀謗,喜進(jìn)讒言,諸侯因此越發(fā)疏遠(yuǎn)了。
商紂更加淫亂不息,王室紛紛勸諫。
商紂的庶兄 微子啟 曾多次勸諫,商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后逃離了商朝。
商紂的叔叔王子 比干 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本蜆O力勸諫。商紂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于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商紂的叔叔 箕子 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dāng)了奴隸,商紂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來。
商朝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
商紂東征西討開疆拓土,連年的征戰(zhàn),極大消耗了國力。周圍的邦國叛亂不止,捉襟見肘。
最壞的消息還在后面,這時 東夷叛亂 ,甲骨文記載:“ ( 商紂五十一年 ) 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來征夷方,在攸侯喜”。 商紂派遣20萬大軍向東討伐東夷,國內(nèi)空虛。
長期麻痹商紂的周國從內(nèi)應(yīng)那里得到了情報,趁商朝首都兵力空虛,帶4萬周軍偷襲商都。
我們再看時間:“( 商紂五十二年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也就是說 商朝大軍征伐東夷4個月后,武王就打到了牧野。 說明 武王和姜太公已經(jīng)算好了商朝大軍都在討伐東夷的路上,無法趕回商朝國都營救。
商紂倉促間組織了70萬奴隸抵御周軍,牧野一戰(zhàn)奴隸倒戈,“血流浮杵”,商紂逃到鹿臺自焚而死。
商朝立國496年,轟然倒塌,如此偶然的被周國滅亡了。
后記
歷史 又何其相似,商紂,一個像隋煬帝楊廣一樣的能人帝王,不顧五代世衰、國內(nèi)空虛的實情,過分?jǐn)U張,消耗掉了最后一滴血,反而 為周朝做了嫁衣 。
周文王、武王的做法也是似曾相識,春秋時期 勾踐麻痹夫差 、北朝時期鮮卑 慕容垂麻痹苻堅 、 拓跋珪麻痹慕容垂 、唐朝 安祿山討好楊貴妃 、元末 朱元璋麻痹元朝 、明末 努爾哈赤討好李成梁 。
在敵人強(qiáng)大時他們寄生其上,待到敵人脆弱時他們反戈一擊,反噬其主,最終成為新王朝的主人。
歷史 總是為勝利者而書寫的。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演變,周文王以仁義而王天下,而商紂成了一個殘暴昏庸的君主。 商紂“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商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鄙碳q簡直是無惡不作。
有誰能比商紂更殘暴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沐王府的由來
下一篇: 吳國鑄劍師干將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