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西漢第一次將匈奴人打得大敗的人是誰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大漢和匈奴一直戰(zhàn)爭不斷,這讓大漢在和匈奴作戰(zhàn)時,產(chǎn)生了無數(shù)光耀千古的名將,飛將軍李廣,七戰(zhàn)七捷的衛(wèi)青,天才將軍霍去病等等等等……
而在漢景帝時期,有一位雁門太守,他是文臣,可是卻也成為了一個讓匈奴人聽到他名字就害怕的能臣,這個能臣叫郅都,一位名氣不大但很了不起的人物。
郅都是西漢時期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他是古代酷吏之首,將他排酷吏首位并不是因為他手段殘酷排第一,而是他的功勞排第一。后世的張湯、來俊臣都是有名的酷吏,也要說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他們拍馬也不及郅都。
郅都一開始是漢文帝手下的郎官,他自身非常廉潔守法,不翻開私人求情的信,送禮,他不接受,私人的請托他不聽。他常常自己說:“已經(jīng)背離父母而來當官,我就應當在官位上奉公盡職,保持節(jié)操而死,終究不能顧念妻子兒女?!?/p>
郅都的所作所為完全可以用后世林則徐的那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來形容。
漢景帝時,郅都當了中郎將,一次他陪景帝去上林苑,景帝的宮人賈姬到廁所去,野豬突然闖進廁所。景帝示意郅都去搭救,可是郅都不去,他說賈姬死了還會有李姬、王姬……可要是他離開了皇帝,讓皇帝受到了傷害,那天下怎么辦?社稷怎么辦?
竇太后聽說了這件事,賞賜郅都黃金百斤,景帝從此重視郅都。
西漢初年,朝廷奉行無為而治,可是豪強貴族的勢力卻急速膨脹,有的居然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濟南郡的大姓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強橫奸滑,如氏家族,仗著宗族戶多人眾,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于是漢景帝任命了郅都為濟南郡太守。
郅都到了濟南郡后,就拿了不少作奸犯科的豪強開刀,把氏等幾個大姓家族的首惡分子全家都殺了,其余的大姓壞人都嚇得大腿發(fā)抖,不敢再與官府對抗。過了一年多,濟南郡路不拾遺。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郅都晉升為中尉(武官職位),掌管京師的治安警衛(wèi),親領北軍。當時漢景帝為恢復國家實力,實行“減輕徭役、降低賦稅”的政策,因而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極少有百姓犯法。犯法者多為皇親國戚、功臣列侯。郅都施行嚴酷的刑法,不畏避權(quán)貴和皇親,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和皇族之人見到他,都側(cè)目而視,稱呼他為“蒼鷹”。不過郅都非常喜歡這個稱號。
而且郅都執(zhí)法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仗著竇太后的寵信和剿滅七國叛亂的大功,生活奢靡,目無王法,這些也就算了,他以為自己功勞大,并得到了竇太后的支持,有資格做皇帝,可是朝廷里卻很多人反對他做儲君,他竟然派人到京城里刺殺了十數(shù)位反對立他為儲君的大臣。郅都很快就破獲了這十幾起刺殺案的元兇,竟敢親自到梁王那去要指使刺客殺害大臣的梁王最寵信的謀臣。
原太子劉榮被廢后,貶為了臨江王。他竟敢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這可是犯了死罪的大罪。而郅都竟敢將他收押審問。劉榮恐懼,請求郅都給他書寫工具,要直接給漢景帝寫信,表示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給他書寫工具。竇太后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暗中給劉榮送去書寫工具。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信被郅都發(fā)現(xiàn),被沒收了,劉榮恐懼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
竇太后覺得是郅都逼死了她孫子,對她很不滿,要求景帝嚴懲他。于是景帝將郅都貶為了庶人,可是在他回鄉(xiāng)的途中又下了圣旨,命他取做雁門太守。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是拱衛(wèi)京都、屏護中原的重地,也是匈奴南下的主要戰(zhàn)略方向。當時郅都把守的雁門和李廣把守的上郡,成犄角之勢,共同把守匈奴的南下之路。由此可見,郅都在漢景帝心目中的地位。
讓人驚訝的是,郅都的大名匈奴人也知道,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后撤,遠離雁門,“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
匈奴人還得了“制度恐懼癥”,他們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為箭靶,令匈奴騎兵奔跑射擊,匈奴騎兵因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為偶人象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
郅都除了被譽為“蒼鷹”外,他還有一個名號是“將臣”,他一介文臣竟在雁門將士兵訓練成了鐵血之師。
他還是第一個讓匈奴人在漢人(漢朝人,秦朝時中國人也不能稱之為漢人)面前吃癟的名將。
后元二年(前142年)正月,郅都就任雁門太守六年后,兵出雁門,史稱“郅將軍擊匈奴”。
這一戰(zhàn)打出了大漢帝國六十年的憋屈。戰(zhàn)果如何,《史記》里沒有詳述,但肯定戰(zhàn)果輝煌。因為當時朝廷得到戰(zhàn)報后,決定“五日”,也就是全國放假五天,聚會飲酒歡慶。這是西漢“臨時假期”的最高規(guī)格了。
自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圍后,漢軍一直是處于防守的劣勢,郅都的主動出擊,扭轉(zhuǎn)了雙方的攻防格局,極大地震動了匈奴,因此“匈奴患之”。
而郅都也成為了第一個被異族用離間計,借刀殺人害死的名將。
匈奴人被郅都打得大敗后,又無法用武力將他滅掉,于是逃去匈奴的漢奸也是太監(jiān)的中行說建議匈奴單于對郅都使出借刀殺人之計(中行說后來還曾在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命人丟棄許多動物尸體,此舉據(jù)說害死了霍去病)。
竇太后是十分憎恨郅都的,因為郅都曾讓她的愛子劉武難堪又逼死了她的孫子。于是匈奴單于聽從中行說的建議,讓遠嫁匈奴的南宮公主給竇太后和王皇后(漢武帝之母,南宮是漢武帝的同母姐姐)送上厚禮,然后還寫了封信,說在北方過得不好,一旦大漢和匈奴發(fā)生了矛盾,單于就要打她(也有人說南宮公主未嫁匈奴,大漢不會送真公主去和親)。
竇太后怒了,覺得是郅都主動招惹匈奴人,害得她那可憐的孫女被打,說郅都已經(jīng)害死了她孫子,不能讓他害死她孫女,于是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漢景帝替郅都辯解,說:“郅都是忠臣”。準備釋放郅都。竇太后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在她的干涉下,郅都終于被殺。
郅都死后不久,匈奴騎兵重新侵入雁門。雁門不再是堅不可摧的神話,很快受到匈奴的重創(chuàng),繼任雁門太守馮敬和兩千多將士力戰(zhàn)而死,全軍覆沒。此時與郅都主動出擊匈奴相隔不過兩個月。
臨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受審問,臨江王想得到書寫工具,給皇上寫信,表示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給他書寫工具。魏其侯派人暗中給臨江王送去書寫工具。臨江王給皇上寫了謝罪的信,于是就自殺了。竇太后聽到這個消息,發(fā)怒了,用嚴法中傷郅都,郅都被免官歸家。漢景帝就派使者拿著符節(jié)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并讓他乘便取道上路,直接去雁門上任,根據(jù)實際情況獨立處理政事。匈奴人一向聽說郅都有操節(jié),現(xiàn)在由他守衛(wèi)邊境,所以匈奴人便領兵離開漢朝邊境,直到郅都死去時,一直沒敢靠近雁門。匈奴甚至做了像郅都模樣的木偶人,讓騎兵們奔跑射擊,沒有人能射中,害怕郅都到了如此的程度。匈奴人以郅都為禍患。竇太后最后竟以漢朝法律中傷郅都,景帝說:“郅都是忠臣?!毕脶尫潘?。竇太后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于是就把郅都殺了。
郅都是自殺的!但是真正殺死郅都的是竇太后和郅都自己的情商!有時候,評價郅都的對錯不是他做的事情對不對,而是他有沒有得罪當時的領導,有沒有讓統(tǒng)治者舒服!如果統(tǒng)治者不舒服的話,你做的事情再對,你也是錯的!
郅都之所以被稱為蒼鷹,主要是因為郅都是一位執(zhí)法嚴明,不畏懼權(quán)貴的鐵面判官,所以才得到蒼鷹這樣一個稱號。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國家棟梁統(tǒng)治者應該好好的把他保護好、利用好,好好的讓他發(fā)揮才干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可是,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讓他徹底得罪了竇太后,成為了統(tǒng)治者竇太后泄憤的窗口!
這件事大致來說就是當時備受竇太后喜愛的皇長孫犯了事恰巧被郅都審訊了。而郅都在審訊時只是走個常規(guī)流程給這位皇親國戚上了刑,然后這位皇親國戚在郅都府內(nèi)自殺了!雖然并不是因為郅都用酷刑把皇長孫折磨死的,但是畢竟是死在了你郅都的地盤上,而且還是竇太后最喜歡的一個孫子!
就在竇太后聞訊想處死郅都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太愛惜郅都這樣的棟梁了,就想讓他去避避風頭,把郅都安排到了邊關(guān)去抵御匈奴。而郅都在邊關(guān)不僅沒有反思怎么討好竇太后,反而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打出了自己的身價,行市慢慢的還長高了!
皇帝本著賞罰分明的原則想再重用一下郅都,可竇太后卻這么也不愿意這個弄死自己皇長孫的仇人繼續(xù)風光下去,所以就在竇太后的無理干預下,郅都怕連累家人只能自殺了。
所以,郅都之死不僅是因為自己的時運不濟,還和當時的后宮干政有關(guān)!誰讓竇太后能夠左右皇帝的行為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0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