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周文王被稱作西伯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周”人原本興起于我國今天西北方的陜西、甘肅一帶,相對于已經(jīng)在黃河流域生存很久的商人部族來說,他們是一個后起的部族。周人尊奉堯帝時掌管農(nóng)業(yè)的“農(nóng)師”后稷(名為棄)為始祖,所以繼承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傳統(tǒng)。他們善于根據(jù)不同地域的土壤情況來安排農(nóng)業(yè)種植,因此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富足。
但由于地處偏遠,接近比較野蠻落后的游牧部族“戎人”,故而經(jīng)常會遭到侵襲騷擾和掠奪,人、財、物方面都受到不少損失。為了擺脫戎人,周人逐漸開始向南遷徙,先是到了“豳”地,接著又遷到了岐山之下(陜西渭河流域一帶)。這時,周人的領袖是一個叫做古公亶父的人。
古公亶父的德行非常好,受到國人的愛戴和擁護,當他率領族人躲避戎人時,連豳地的人都愿意追隨他而去。周邊的部族聽說他的事跡,也有很多人來投奔他。古公亶父領導大家同心協(xié)力,徹底改變了原來落后的習俗,開始建造城郭房屋,以防范敵人的侵擾,民眾由此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他還設置了管理各種事務的官職,把社會治理得井井有條,受到了百姓的頌揚。
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從長到幼依次是:太伯、虞仲、季歷。季歷的兒子叫做昌,古公亶父非??春眠@個孫子,認為周族的興盛,將來就要靠他了,于是就想立小兒子季歷為首領。季歷的兩個哥哥知道父親的心意之后,為了不讓父親和弟弟為難,便主動出走,把位置讓給弟弟,后來季歷順利繼位。季歷死后,昌成為周人的領袖,這就是后來的周文王(武王之父,生前沒有稱王,武王在伐紂之后追封自己的父親昌為“文王”)。
昌沒有辜負祖父和父親的期望,也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他繼承先人遺志,真的讓自己的部族日漸繁榮昌盛起來。他對國中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非常照顧,對有才能品德的人也非常尊重,白天接待各方賢士,常常忙得沒有時間吃飯。
連很遠地方的人都知道他尊老養(yǎng)老和禮賢下士的美名,不辭路途遙遠前來投奔他。昌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母呒壢瞬?,這也為后來周推翻商的統(tǒng)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始的時候,商紂王聽說西方出現(xiàn)了這樣一支生機勃勃的力量,采取的政策是籠絡利用。他封昌為“西伯”,也就是西方地區(qū)的最高首領,讓他負責打理西方的事務,忠心為商效力。這是商對周邊地區(qū)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手段,稱為方伯制度;“伯”與“霸”在上古是同一個發(fā)音,所以“方伯”等于“方霸”,也就是一方霸主的意思。
但隨著周的不斷強大,加上有人向紂王進讒言,所以紂王就把昌囚禁在了“羑里”這個地方,這是商對周從利用到關系惡化的一個轉(zhuǎn)折點。后來周人通過進獻寶物與土地等方法,把昌救了出來。昌回到西方以后,更加團結周邊部族,遇到糾紛秉公論斷,民望更高,并且成功打擊了周圍戎人的氣焰,徹底地安定了西方的地區(qū),成為名副其實的“西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