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巖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明末時期,闖王李自成橫空出世,在明末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李自成的起義直接讓明朝變得雪上加霜。古代的時候,王朝末年通常會出現(xiàn)英雄人物,在亂世中更是如此。李自成的橫空出世,無疑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明末時期,黨爭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明朝的弱勢,但是加上李自成和后金的崛起,明朝內(nèi)憂外患。
內(nèi)憂外患的明朝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下,幾乎到了滅亡的邊緣。崇禎帝從哥哥的手中接過了皇位,此后崇禎帝想要力挽狂瀾,但是于事無補。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崇禎帝即位之后就將魏忠賢殺死,這一舉動實在是不妙的,其次就是崇禎帝沒有利用好與李自成合作的機會。假如崇禎帝與李自成合作,無論是對李自成還是對崇禎帝,都是有好處的。
歷史是不容假設(shè)的,李自成和崇禎帝沒有走向合作的可能。最后崇禎帝在煤山自盡身亡,崇禎帝死后,進入京城的不是清軍,而是李自成。李自成進入京城之后,大改以往的做法,這時候的李自成開始“自暴自棄”。李自成剛剛起義的時候,是治軍嚴明的,但是奪得了京城之后,李自成的做法發(fā)生了改變。
李自成開始放縱士兵,這些士兵開始打砸搶燒,這無疑是李自成失敗的根源。明末清初的反賊“闖王李自成”,在崇禎二年起義,此后的李自成不斷進攻明朝的各個地方,在占領(lǐng)明朝各地的過程中,李自成門下的人才是越來越多,李自成在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zhàn)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lǐng)的贊同。
李自成能夠從起義之后迅速的攻占明朝的大部分城池,主要得益于手中的武將和謀士。李自成陣營中,最為出色的謀士就是李巖。李巖原名李信,是明末河南杞縣人。自幼生活優(yōu)裕,勤學(xué)好讀,對史書和兵法尤其興趣濃厚。年輕時,便考中了舉人。李巖提出的口號,為襲起義部隊贏得了民心。
明朝末年,崇禎帝已經(jīng)是窮途末路了,此時的崇禎帝已經(jīng)無法挽回岌岌可危的明朝。明末時期,天災(zāi)頻發(fā),其次苛捐雜稅繁多,百姓生活極為困苦。然而地方官員卻只求自保,根本不顧百姓死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李自成的謀士李巖提出了“迎闖王,不納糧抄”的口號,由此李巖為李自成嬴得了人心。
這是李自成早年時期成功的第一步。李巖認為,既然這個王朝不能以民為本,那么就只有推翻了,再建造一個新的王朝,才能讓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當(dāng)時的李巖有這樣的想法,于是追隨了李自成,在李自成這里,李巖建功立業(yè),甚至可以說是李自成手中的第一謀士。李自成帶著實力強大的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歡天喜地。
最終李自成帶領(lǐng)自己的大順軍第一個沖進了京城。李自成為何殺死李巖呢?流寇就是流寇,李自成雖然叫闖王,實際上他就是一個流寇而已,自己沒有能力又嫉妒李巖,在面臨失敗的時候就想殺掉李巖以絕后患。換個角度想,李自成殺死李巖的時間太早了。像李自成這樣位子還不是很穩(wěn)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殺掉“造反篡位”影響自己帝位的,恐怕也是太急功近利了。
登基之后的李自成只顧得自己的享受,登基后,李自成整天沉迷于酒色,只顧享受勝利的果實。甚至縱容士兵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巖認為這樣做,勢必會失去民心,走向敗亡。于是他數(shù)次向李自成諫言,希望他能整頓軍紀。可是李自成仍然聽不進去李巖的勸諫,后來干脆把李巖給殺死了。眾所周知,最終的李自成是以失敗告終的。
沒有了李巖這樣的謀士輔佐,李自成的頭腦肯定是不行的,最終的大順政權(quán)走向滅亡。李自成認為,李巖素有威望,他這是想帶兵出走,自立為王。于是就命令牛金星便設(shè)計殺了李巖。忠心耿耿的李巖就這樣冤死了。李自成本著寧愿錯殺絕不放過的做法,讓金牛星把李巖給殺死了。在史書中也有過這樣一段記載牛金星“置酒餞之,伏壯士殺之席上,巖、牟俱死”。說的就是李巖被埋伏殺掉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0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夏桀有哪些暴行夏桀又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