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許多功高蓋主的名將后來都被皇帝以掃除威脅而殺害,有意思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將領(lǐng)似乎都是后知后覺得,乖乖等著束手就擒,于是我們不禁就要問,以往謀略過人的他們?yōu)槭裁磿兊眠@么愚笨,就好比韓信,如果他選擇叛漢,能有多大的勝算,是否能打敗劉邦呢?其實他還是有兩次絕佳機會的。
第一次機會
韓信在項羽那里沒有得到大用,以韓信的性格感覺就是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改投劉邦的麾下后他打一次仗勝一次,然而劉邦呢,他自己的那條戰(zhàn)線是打一次敗一次,結(jié)果劉邦一打完仗就跑去韓信那里,把他的精銳部隊抽走補充到自己的部隊里,每回只留給韓信兩三萬老弱殘兵。
而韓信呢?他也沒有什么怨言,每次都是以剩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老弱殘兵為基礎(chǔ),然后進行招募、訓(xùn)練再先打幾個小仗,等一個大仗打下來劉邦發(fā)現(xiàn)韓信又有了十倍的兵馬。
等到韓信滅掉齊后,實際上各大諸侯有能力爭奪天下的就只剩下了擁兵十萬的項羽,擁兵二十萬的劉邦,還有就是擁兵三十萬的韓信,而此時劉邦跟項羽正在激戰(zhàn),還在相互損耗當中。
韓信畢竟是劉邦的大將,項羽怕他現(xiàn)在突然殺過來與劉邦合兵一處,那他就兇多吉少了,于是項羽便命人前去勸說韓信自立,從而三分天下。
這時韓信的智囊蒯通分析了當前的形式:
“項羽跟劉邦激戰(zhàn)正酣,你加入其中任一陣營,另一方必將大敗,然而不管獲勝的是哪一方你在他那里以后都不會得到足夠的信任,趁現(xiàn)在兵強馬壯正是自立的時候?!?/p>
這個時候劉邦也是怕韓信棄漢自立,他馬上便封了韓信一個諸侯王,韓信內(nèi)心本就偏向劉邦,如此一來毫不猶豫加入到圍攻項羽的陣營里去了。項羽最后也因此被十面埋伏,突圍后烏江自刎。項羽雖然死了,但是韓信也失去了一次自立為王的絕佳機會。
第二次機會
這第二次絕佳的機會在天下大定之后,當時韓信被劉邦封作楚王,可是不久后有人跑到劉邦處說韓信有謀反之心,劉邦后來便以出去游玩的名義,準備在陳州召見各諸侯趁機把韓信抓起來。
陳州跟韓信的屬地相鄰,此時的韓信只要帶上大隊人馬殺過去,捉住劉邦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但是韓信并沒有謀反之心,最后便被劉邦抓走軟禁了。
擒賊先擒王,這一次也是韓信極佳的自立機會,可惜沒有把握住。至此之后韓信再也沒有真正可以說得上是叛漢的好機會了,等待他的就是早死跟晚死的區(qū)別了。
可以說,韓信如果想要叛漢自立,基本是無人可以阻擋他前進的步伐,勝算自然是非常高,但是要說能否擊敗劉邦卻也是未知之數(shù)。
要知道,劉邦不是什么治世之能人,也不是勇猛無雙的戰(zhàn)將,更不是統(tǒng)領(lǐng)全軍的統(tǒng)帥,對于后勤補給等事情也是毫無頭緒,相比項羽的霸王豪氣,以及韓信的軍事能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但是他卻有一種凝聚力,一種可以凝聚八方英才的能力,這一點可以在西漢開國之后的功臣表就可以看出,能上榜的能人志士多達145位之多,所謂“一人計短”,更何況這里有張亮等頂級謀士的輔佐。
反觀韓信,此人傲慢且無禮,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卻恃才傲物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這種性格和項羽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他注定是孤家寡人。
沒有能人輔佐,就算是他是軍神也無法長久,因此韓信如果反漢,還真不一定可以擊敗劉邦。對此大家這么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1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