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zhàn)時,項羽四面楚歌,被迫率領(lǐng)八百精兵連夜向南突圍。劉邦知道后,便派遣五千騎兵追擊項羽。又因項羽迷路耽誤了時間,所以楚軍很快就被漢軍追上。等到項羽突圍到東城時,手下僅剩二十八人。項羽指揮這二十八人,再次殺開一條血路突圍了出來。
被漢軍逼到烏江邊上后,項羽從馬上下來,以短兵器和漢軍搏殺,殺死漢軍數(shù)百人,眼見漢軍越來越多,無奈的項羽只好來到江邊自刎而死。至此,歷時4年半之久的楚漢戰(zhàn)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項羽為什么烏江自刎
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朝代的興起和覆滅都有很多的因素。但是這些因素中涉及到了民心。在冷兵器時代,也造就了很鐵骨錚錚的英雄。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的荒淫統(tǒng)治,激起了民憤。其中,劉邦和項羽的爭奪也引起了很多的關(guān)注。不過,最后項羽自刎烏江,也讓人覺得可惜。項羽自刎的原因,我認為首先他是因為失去虞姬后過于傷心,其次就是他對百姓的憐憫還有自己太強的自尊心。
一、項羽對于愛情的忠貞在遇到虞姬之前,項羽的生命中就只有恢復(fù)西楚,推翻暴秦著一件事。但是虞姬的出現(xiàn),讓他這樣一個腦子里只有打戰(zhàn)的人有了柔情。項羽對于虞姬的愛是忠貞的。他可以為了虞姬不顧自己的性命,同時也可以寧愿自己置身危險之中,也不讓自己喜歡的人受到一點傷害。在虞姬死去的那一刻,我想他的心已經(jīng)破碎了。因為虞姬是除了戰(zhàn)爭之外他生命中最后的光亮,光亮沒有了,他的生命也將結(jié)束了。
二、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憐憫百姓雖然項羽之前打過很多的勝戰(zhàn),但是沿途中他也見過流離失所的難民。戰(zhàn)爭的殘酷也讓他這樣一個大漢心中起了憐憫之心。當四面楚歌想起的時候,我想他的腦子里浮現(xiàn)的是曾經(jīng)的西楚,還有死去的虞姬,一擊百姓痛苦的神情。于是他選擇自刎,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不再回到江東。
項羽自刎固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是當時如果可以東山再起,忍受一時的痛苦,或許他會像重生一樣,多了一些打戰(zhàn)的考慮和思量。不過,既然已經(jīng)成為歷史,項羽高大的形象還有他的真性情也依然刻畫在歷史中,讓人十分佩服。
滅秦后自立“西楚霸王”的項羽,在垓下突圍后本有機會逃出包圍,但他為什么選擇烏江自刎?以至于死后被漢軍將士爭搶蹂躪,撕分五段未留全尸?
項羽自刎
他本是可以不死的。
項王垓下軍營別過虞姬,帶八百余人突圍而出,被灌嬰五千人馬圍困一路沖殺到烏江岸邊,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
烏江亭長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方圓有一千里,有幾十萬民眾,也足夠稱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xiàn)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p>
項王本想渡江,但回身顧望,隨從的士兵只余十幾人,凄然一笑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拒渡烏江
項羽斷然拒絕渡江逃生。
他將自己的坐騎送給了烏江亭長,和屬下下馬步行,與追兵短刃肉搏。一個人殺掉漢軍幾百人,身受重傷。
他回頭看見故交——漢軍的騎司馬呂馬童后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征求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你吧!”說畢,自刎而死。
項王的頭被王翳拿下,項王的軀體被其他騎兵互相踐踏爭搶,由于爭搶尸體互相殘殺,死幾十人。最后,郎中騎將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爭得一段肢體。
一代曠世英豪死無全尸。
魂碎烏江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驍勇善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如果渡得烏江,東山再起也不是沒有可能,為什么他沒有選擇渡江以圖后計而是因愧對江東父老選擇自刎?
這就是項羽的性格造成的。
驍勇項羽
1.項羽出生貴族,心高氣傲。他年少時以學(xué)“萬人敵”為理想,但又生性粗略,不求精進,兵書不肯“竟學(xué)”。項羽二十四歲起兵,只用了三年,就滅秦封王,前無古人,故持功自傲,當被困烏江不能正確面對失敗,還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上天”。
2、項羽是個個人英雄主義者。他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在軍隊中的統(tǒng)領(lǐng)的地位和作用。當被追兵追至大沼澤地時,他不是想著指揮將士脫險求生,而是”愿為諸君快戰(zhàn)“圖個痛快,殺百余人,逞匹夫之勇。
3、項羽目光短淺,兒女情長。當年西屠咸陽,有人勸說項羽留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明項羽缺少戰(zhàn)略眼光,只貪戀眼前的風(fēng)光氣派;在垓下被圍,還想著駿馬、虞姬,悲唱”虞兮虞兮奈若何“,兒女私情,悲悲切切。
反觀劉邦:
一統(tǒng)江山的劉邦
1.劉邦出生平民,年少時游走市井,精通事故懂得屈伸有度;
2.劉邦擅長用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奈之如何”,該怎么辦呢?他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決策者;
3.劉邦做為政治家的胸懷和決絕也是項羽無法企及的,劉邦”好酒及色“但打下關(guān)中卻還于霸上,對咸陽分毫未動,其志在天下;而同樣身處絕境時,項羽想的是戰(zhàn)馬和虞姬,兒女情長,而劉邦敗走沛縣時嫌馬車負重,竟三次將親生兒女推下馬車,其心之堅,堅不可摧。
項羽是個英雄卻不具備政治家的素質(zhì),這是他失敗的個人原因,也是他選擇自刎的性格根源??芍^成也英雄敗也英雄。
自古成敗論英雄,而項羽是個特例,李清照曾有詩作”生當作人杰,死亦作鬼雄“,項羽的勇猛和悲情注定了他的英雄本色,只可惜,英雄末路魂斷烏江……
楚漢相爭時期,經(jīng)過幾場大戰(zhàn),劉邦終于把項羽團團圍在一座山下。劉邦此時仍在擔(dān)心,雖然已經(jīng)圍住了項羽,但項羽要是突破重圍,奪渡烏江,重整旗鼓,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夜深了,劉邦還坐在帳中發(fā)愁,連侍從送來的夜餐都忘了吃。謀士蕭何進帳勸他早點休息。劉邦點了點頭,正準備端碗吃飯,一看碗邊上爬了一圈密密麻麻的螞蟻。他正想發(fā)怒,忽然心中一動,想出了一條妙計。
第二天夜里,項羽帶了八百多騎兵向南突圍,渡過淮河,來到烏江邊上,正準備上船時,忽然看到士兵正圍在江邊看著什么。項羽走過去,分開眾士兵,只見地上億萬只螞蟻排成粗粗的一行大字:項羽速死于此。
項羽以為這是天意要他死,再加上自己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便拔劍在江邊自刎了。其他兵士也一轟而散,紛紛向漢軍投降。
其實,這不過是劉邦的一計。他深知項羽迷信,就命令蕭何用糖稀在沙灘上寫下了那幾個字。螞蟻尋味而來,全被糖稀粘上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平時要善于動腦,即便是生活小常識也可能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瑜打黃蓋的由來是什么
下一篇: 望梅止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