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楚漢爭霸時期,劉邦的軍事集團大多都是社會底層人士,和身為楚國貴族的項羽集團相比,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區(qū)別。不過在劉邦的陣營中,有一個人的身份并不比項羽差,這個人就是張良。
張良乃韓國國相世家。在張氏家族的鼎盛時期,張良祖父歷任韓國三朝國相,父親也歷任兩朝,但就是這樣一個家族,卻在秦滅韓國的戰(zhàn)爭中毀于一旦。
面對如此毀滅性的巨變,張良內(nèi)心既憤恨也無奈,20歲的青年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滅秦復韓大計。但張良手中并無兵馬,只有家族的一點余財,于是便想出一個鋌而走險的辦法“刺殺”。
也許是秦始皇的陽壽未盡,張良精心策劃的刺殺計劃最終失敗,100余斤的鐵錘只擊中了無關(guān)緊要的副車,也正因如此張良被全國通緝。
在被通緝的這十余年間,張良不僅苦讀兵書,也一直尋找滅秦復韓的新途徑。在陳勝、吳廣起義后,張良知道轉(zhuǎn)機已經(jīng)到來。
在亂世中,張良機緣巧合下結(jié)識了劉邦,三十歲的張良已經(jīng)背負了十幾年的國仇家恨,兩人志趣相投,迅速成為知己同盟。張良、韓信、蕭何和劉邦的四人組合,開辟了漢朝的江山,張良屬于四人中的腦力擔當。
不過讀書人都有個毛病,對于自己的故國都比較忠誠,雖然劉邦一直青睞張良,但張良的心中也沒有放棄“仕韓”的念想。
然而讓張良沒想到的是,韓國最終還是被項羽所滅。斷去最后念想的張良從此跟隨劉邦仗劍天下,對抗楚軍。
在和楚軍對抗期間,身為劉邦的智囊的張良,能夠看清人和局勢,向劉邦推舉韓信、英布、彭越三人,此三人在手,項羽必敗無疑。劉邦取勝后,張良跟著昔日的知己,今日的皇帝重回關(guān)中,定都長安。
雖然張良最后沒有成為韓國國相,卻成了漢朝的留候,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功成名就之后,正常來說擺在張良面前的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就是繼續(xù)扶持劉邦繼續(xù)壯大漢朝,并享盡世間繁華。畢竟自己的功勛在哪里,這是誰都不可替代和抹除的。
第二就是防止“走狗烹”,及早的選擇告老還鄉(xiāng)。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白起,盡管功勛無雙,最后不還是落得個悲慘的結(jié)局。
但張良顯然選擇了第三條路,那就是辟谷修道。
所謂“辟谷”就是修煉的一種方式,最早始于先秦時期,而修煉方式就是不吃五谷雜糧,最終通過吸風飲露的方式來達到修煉飛仙的目的。
為此張良整整五年足不出戶,此后更是三年不吃五谷,也斷絕與朝廷官員交往?;蛟S這一舉動在當時人看來張良已經(jīng)瘋魔,然而后來的歷史演變卻無不顯示出張良的高深,張良換來了子孫后代兩千多年的平安。
原來雖然張良修煉成仙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到了著魔的地步,但這也變相的讓他遠離了世俗爭斗,也讓他成為了劉邦集團內(nèi)少有可以功成身退的人。
而張良最后一件參與的朝政事務(wù),是太子劉盈的廢立問題。呂后在張良的指示提點下,成功請來“商山四皓”,才保住劉盈太子之位。
身為劉盈繼位的功臣,張良卻還是延續(xù)自己修道無為的作風,婉拒呂后高官厚祿的邀約,跟隨赤松子游離四方,于山水之間修道無為。
或許張良自己也沒有想到,由于張良的修道,他的后世子孫也大多與修道結(jié)緣,他的第八世更是在龍虎山創(chuàng)立道教。與外來的佛教不同,道家作為本土教派,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今。可以這么說,張良的辟谷修道,避開了劉邦時期的朝局斗爭,也遠離了呂后專權(quán)。漢朝早已滅亡,道教卻流傳久遠,讓其子孫平平安安了2000多年。
當國仇家恨得報后,他急流勇退,放棄劉邦給予的繁華人生,辟谷修道,保得子孫后世平安。
張良歷經(jīng)了人世悲苦,享受了人世繁華,最終卻拋棄繁華,追求無為大道境界,令人可歌可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6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