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硖瞥谋N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士兵一直是歷代維護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重要角色,是保證國家安定、百姓安居的柱石。
唐朝初期,朝廷用府兵制來征集管理軍隊。當時的做法是,按資產多少把老百姓分成九個等級,資產在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要派一人充當府兵。府兵基本上是終身服役,只有到了五十八歲方可退休。
府兵的待遇
府兵制是南北朝以來實行的一種重要兵制。唐太宗貞觀時期,全國有有675個折沖府,這些折沖府分成上、中、下三個等級,上等掌1200人,中等掌1000人,下等掌800人,總兵力達60萬人。
府兵需要自己準備武器和物資,每位府兵在被應征時,按規(guī)定都要準備好一張弓、三十只箭、一把橫刀以氈帽、氈裝,還要準備九斗小麥。這些物資由折沖府代為保管,官府發(fā)給憑券,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時,憑券兌換。如果府兵防戍超過一年,官府則另外給予補助。
這種供軍方式,給國家節(jié)省了大量財政。唐代士卒一年的餉錢是絹布12匹、栗12石,60萬士兵如果全部要國家財政支撥,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而采取府兵制,國家只承擔府兵征行的口糧,其他大部費用由府兵自己負擔。
府兵中,也有全額財政撥款的兵種,那就是北衙禁軍。北衙禁軍是皇帝的親兵,總兵力約3萬人,是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北衙禁軍的基本生活所需由國家供給,享有廚食、身糧、衣賜等待遇。
募兵的待遇
唐玄宗開元年間,均田制崩壞,府兵制解體,募兵制走上了歷史舞臺。
唐朝的募兵,分為禁軍、藩鎮(zhèn)兵、防秋兵、團結兵等等。兵種不同,待遇相差也很大。
募兵制下的中央禁軍稱為神策軍,總數有十五萬,分別屯駐在長安及長武、興平等八鎮(zhèn),具有禁衛(wèi)軍和中央直屬作戰(zhàn)的雙重職能,因此待遇厚于其他各軍。神策兵的待遇是邊兵的三倍,每年的軍餉是粟米36石,布21匹。除日常供養(yǎng)外,還經常有額外賞賜。
唐朝在全國沿邊地區(qū)設置9個節(jié)度使和兩個經略史,安史之亂擁兵49萬。這些藩鎮(zhèn)兵根據任務的不同,可分為牙兵、牙外兵,外鎮(zhèn)兵、州兵等。
牙兵是守衛(wèi)節(jié)度使治所牙城的軍隊,多則上萬,少則數千。牙外兵亦稱外營兵,是駐扎在節(jié)度使治所牙城之外的守衛(wèi)部隊,約占各鎮(zhèn)兵的三分之一。外鎮(zhèn)兵是藩鎮(zhèn)之下州縣的軍隊,也稱“州兵”,少則數百,多則二千。唐后期,藩鎮(zhèn)兵基本上為募兵,而且隨著藩鎮(zhèn)割據加深而不斷增加,高峰時兵額達到八十萬有余,占全國總兵力的80%。
中唐時期,由于連年戰(zhàn)亂,兵員急劇減少,各個藩鎮(zhèn)為爭奪兵員,紛紛開出優(yōu)厚的條件來募兵。這時的募兵,待遇已經接近中央禁軍,成為藩鎮(zhèn)擴張勢力的有力工具。
防秋兵是在安史之亂之后,為遏止吐蕃東侵而駐防京西京北的軍隊。防秋兵糧食標準為每年給月糧14石,超過邊軍月糧的標準。他們不但自己有軍餉,家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助,補助標準一般為防秋兵士兵的三分之一。這也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募兵的賞賜與授官
在唐朝,軍人立功受獎已被寫入法律,有了十分詳細的規(guī)定。這種軍中的賞賜稱為“尚格”,軍人在戰(zhàn)斗時,矢石未交,先鋒挺入,陷堅突眾,賊徒因而破敗者,為首功,賞絹十匹。
和物質上的賞賜相比,“授勛”無疑更有吸引力。在唐代,立功大小是授勛的唯一依據。凡英勇戰(zhàn)斗者,都有機會立一等功,酬勛三轉。如果在攻城戰(zhàn)中能首先躍入對方城池者,其功稱為“跳蕩功”,可得到更高、更多的獎勵,從士兵一躍而成為軍官。
唐代這種因作戰(zhàn)有功而授官的戰(zhàn)士,稱之為“勛官”。勛官可以由政府授給勛田,其家人犯流罪以下,可以減一等,有免除征役的特權,可以娶妾。但是勛官同職事官相比,待遇還是有差距的。
戰(zhàn)亂時期,授勛成為朝廷或者軍閥收買軍心的一個重要手段。安史之亂期間,顏杲卿大破安祿山的部下李欽湊,玄宗賜給其部下數百人勛官。但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戰(zhàn)士授勛人數劇增,安史之亂后期,朝廷封賞的勛官多達萬余人,待遇也大不如從前。
士兵的醫(yī)療待遇
士兵的醫(yī)療待遇不僅關系到士兵本人的健康,也關系到軍隊士氣和軍隊戰(zhàn)斗力,關系到戰(zhàn)爭的成敗,所以統(tǒng)治者也比較重視這個問題。
唐代傷病士卒醫(yī)療待遇的內容包括:政府給軍隊配備隨軍醫(yī)生,“行軍及作役之處,五百人以上,太常給醫(yī)師一人”,用于救治傷病軍人。士兵如果患病,主司不為之請醫(yī)或醫(yī)官不給醫(yī)治,造成患病士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主司和醫(yī)官要受笞刑四十的懲罰;如果造成士卒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而死亡的,主司和醫(yī)官則要被判處徒刑一年。
士兵得病后,其所用的藥物由政府或者部隊無償提供。部隊內部有著自己的藥局,如果這種藥局里的藥物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則由官府出錢,在市場購買。軍隊在行軍途中,如果出現嚴重的傷病者,可以留在路過州縣養(yǎng)病,并由該州縣提供醫(yī)藥及食宿。
戰(zhàn)爭中,有許多士兵受傷成了殘疾人,不再適合從軍。這部份軍人會被“放歸”,讓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唐朝就有“在軍旅行陣,經敵傷害手足眼目,不能營生,亦各賜絹兩匹”的規(guī)定,這些放歸的士兵回家后,不再負擔國家的租庸調和謠役,還能分到一塊“身份地”供他們養(yǎng)老。
神策軍的待遇
以上說的,都是募兵制下普通藩鎮(zhèn)兵、防秋兵和邊兵的待遇,這些兵種是無法與中央神策軍相比的。
天寶十五年六月,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在逃亡途中,發(fā)生了兵變,唐玄宗不得不忍痛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安史之亂后,目睹過兵變的唐肅宗便決心著手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直屬中央朝廷的軍隊。
唐肅宗把忠于自己的西北戍邊軍隊調入京師,成為唐王朝的禁軍,負責保衛(wèi)京師和戍衛(wèi)宮廷以及行征伐事,成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
正因為神策軍所處地位特殊,所以它的待遇遠遠高于其他部隊。每名神策軍士兵,每年糧賜36石,春冬衣賜21匹;而邊軍的衣糧待遇為年粟12石,春冬衣7匹,神策軍的待遇是邊軍的三倍。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神策軍在穩(wěn)定政局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皇帝不惜用大量金錢來籠絡神策軍,以防他們發(fā)生兵變。唐德宗建中四年,徑原軍發(fā)生兵變,德宗倉皇出逃,朱泄帶領徑原軍占領長安。在這關鍵時刻,正是李晟的神策軍平定“徑原之變”并收復了長安。因此唐德宗對此次平叛中有功勞的將領賜名“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并大加賞賜。
神策軍對于穩(wěn)定晚唐政治局勢起著重大的作用,這與唐廷給予神策軍優(yōu)厚的待遇是分不開的。這也是神策軍對中央一直保持忠誠的原因。
募兵制下,唐朝不同的軍隊,士卒待遇也大不相同,中央禁軍的待遇最好,一些地區(qū)的邊軍生活最為艱辛。雖然,唐代在士卒衣糧、醫(yī)療等士卒待遇上做出了種種嘗試,但是在封建社會當兵仍然是一份很苦的事情。而朝廷對各個軍隊的厚薄不均又勢必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這種矛盾也在唐末得到了總爆發(fā)。
1.政府軍的性質與土地密不可分,于是一支專業(yè)的、長期服役的常備軍誕生了。士兵們不再是裝備有自己裝備的輪換民兵。它是一支長期服務于社會的職業(yè)軍隊。天寶元年,唐軍基本完成了職業(yè)化轉型。邊境沿線設立了10個邊境城鎮(zhèn),由專業(yè)士兵組成,總兵力49萬人,其中駐扎在首都的官兵約6萬人,地方民兵約2萬人,總兵力約57萬。在唐代,弩的戰(zhàn)術地位變得極其重要。唐朝時代的巨大發(fā)展是中國弩技術、七強弩、裝備,除“剎張弩”和“角”弩外,還有個人弩,另一種是“木弩”“大木弩”“竹弩”“大竹弩”“強弩”福源弩是重弩,雖然殘疾,發(fā)射時經常出現“雷鳴巨響”,而“中城基地”,則是為了摧毀彈坑。據《通典》記載,唐朝萬人軍共備有弩2700把,并采取“陣內開陣外射”的圓形射擊策略,對敵人實施攻擊。
2.唐朝初年,官兵半農半兵,全國官兵約60萬人。這些所謂的政府軍士兵在家里務農,每年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去首都分部執(zhí)行任務。其余時間,當戰(zhàn)爭爆發(fā)時,政府士兵需要自己提供食物和武器,集結并組建野戰(zhàn)軍去打仗。開元時期,由于管理不善,官兵嚴重短缺,加上邊境形勢的變化,需要長期維持邊境。
3.唐朝平定塔杜什20年的征戰(zhàn),在一個重甸宮的塔杜什民族中,在騎兵中,甚至塔杜什“矢”而慘遭重創(chuàng),騎兵騎士在險境之下,教練李驥毅然下令,將馬傷下騎兵的“馬步”或馬步,披上長征的外衣,反對塔杜什人民的箭雨“急奮奔向”。一口氣“斬首三千余級”,擊斃了此前狂妄自大的薛彥拓軍“其多而散”。簡單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就明白了,一些簡單的歷史數據記錄,但這是一個熱血的絕地反擊。
輕騎兵80萬左右,重騎兵35萬。(這是總數,不是每支軍隊的數量)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小說中出現的玄甲兵據說是唐太宗所創(chuàng),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馬匹的具裝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后”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后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于防護好,沖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zhàn)沖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zhàn)空間。唐軍的鎧甲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
盛唐時,即唐玄宗時,邊鎮(zhèn)兵60萬,內陸府兵較唐初有所減少,應該有20-30萬,加上禁衛(wèi)軍和邊疆團練兵,總兵力應該有110萬左右。晚唐憲宗元和二年,僅在籍軍丁就有八十三萬,而且還不包括各地藩鎮(zhèn)違制私募的兵員和地方豪強的家兵團練,總兵力也在百萬以上。
唐朝陸軍軍隊的兵種分為步兵,騎兵,騎射兵,長槍兵,長刀兵,工兵,弩兵,偵察兵等,種類齊全,各司其職。而阿拉伯陸軍軍隊包括騎兵、步兵、運輸兵等不同的軍兵種。
唐朝的步兵是當時世界上最具有戰(zhàn)斗力的步兵之一,不僅數量多,而且作戰(zhàn)英勇。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重騎兵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雖然不多,但是由于防護好,沖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zhàn)沖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zhàn)空間。但是由于唐朝的對手通常是輕騎游牧兵,便需要輕騎兵的靈活輕巧,行軍速度快,用于奇襲戰(zhàn)略突擊等等。唐朝雖然也有重騎兵,但是一般以輕騎兵為主。
揭秘唐朝軍隊的豪華武備
唐朝是中國古代軍事上一個值得驕傲的時代,其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層出不窮。軍事是個科學活、技術活,不僅要看將軍打得多威風,還得看單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及戰(zhàn)術的運用。許多人說中國古代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但事實如此嗎?看看唐朝軍隊的裝備和數量。
具體到每支部隊有幾匹馬、幾口鍋。關于軍隊的裝備,一些演義里的描述是極其粗線條的,或者說是不靠譜的。例如《三國演義》,只有大將們叱咤風云、橫掃戰(zhàn)場的大場面描寫,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帶多少裝備,那都是未知數。
《說唐演義全傳》則開始涉及到軍隊基層單位,諸如薛仁貴,傳說他當過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著上戰(zhàn)場廝殺,具體怎么做飯,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筆糊涂賬。歷史是瑣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對于唐朝軍隊的裝備,《新唐書》的“兵志”就有記錄。
唐朝初年實行府兵制,是民與兵合一的機制。這種兵制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裝備得自己掏錢購置,“皆自備”。具體自備哪些東西呢?《新唐書》交代得很清楚: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及一種叫胡祿的箭囊;橫刀一把——一種佩刀,日本現在有完整樣本。武器有了,還得有后勤裝備,即磨刀石、氈帽、氈裝、行李箱各一件。當然,還有吃的:人均攜麥飯九斗、米二斗。此外,還有著裝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鎧,騎兵還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鐵甲,背上有長槍。
以上裝備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不得而知,如果是這樣,那份量也不輕,不過根據記載來看,軍隊里有馱馬。這些裝備在平時都儲存在折沖府的軍庫里,當有軍事行動時,再看具體情況進行發(fā)放。隋煬帝時期遠征高麗,因為路途遙遠,糧食運輸艱難,所以每名野戰(zhàn)士兵身上要負重好多天的糧食,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和戰(zhàn)斗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著殺頭和餓肚子的危險,將糧食埋在地下。
如果是和平時期,這些府兵就配備橫刀和弓矢。個人裝備如此,那么單位的配備情況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個團,每五十個人組成一個隊,每十個人組成一個火。火是一個很小的軍事單位,但仍會配備六匹馱馬,如果弟兄們實在差錢,可以用驢子代替馱馬。同時還有布幕、鐵馬盂、鏟子、鑿子、籮筐、斧頭、鉗子、甲床等各兩件,鍋子、火鉆、鹽袋、碓等各一件,馬韁繩三件。馬盂是什么呢?據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陰經》記載,它是一種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鐵制的,容量為三升,能保溫,“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軍糧可能還是未脫皮的,上了前線,還得用舂米工具,這工具就是“碓”。
還有火鉆這玩意,別以為這是取火工作,實際上它是一種兵器,打仗的時候,在火鉆上澆上油,點上火,直接往敵人陣地上扔,大約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此外,每人還配備一把錘子,象牙做的。這錘子可管用了,可以用來開箱撬鎖,類似瑞士軍刀吧。
這樣看來,大唐王朝單兵的裝備確實杠杠的。而對于戰(zhàn)馬,政府是有補貼的,不是直接給戰(zhàn)馬,而是每個騎兵發(fā)二萬五千錢,自個兒買馬去。如果戰(zhàn)馬過了服役年齡,就賣到民用市場上,用所得資金再買新的戰(zhàn)馬。不過這戰(zhàn)馬會不會和機動車一樣折舊,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唐朝歷時將近三百年,其軍制也是在變化發(fā)展中,后來的情況如何呢?
唐朝募兵考試,射擊命中率要求在50%以上。
到唐玄宗的時候,由于拓邊戰(zhàn)爭增多,原來的兵力明顯不夠用,于是改為募兵制,關于這個制度如何,咱們沒必要做學術性的研究,還是看細節(jié)吧。
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歲入伍,身高應該在五尺七寸(大約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賦稅。對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夠自主使用伏遠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發(fā)中能命中兩發(fā),50%的命中率才算過關;對擘張弩的應用會有場考試,擘張弩是一種用雙臂拉開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發(fā)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兩種是重射擊武器,對于輕射擊武器的使用,則是這樣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發(fā)三中,對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單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發(fā)二中。
兵力戰(zhàn)術分配。戰(zhàn)斗人員占七成 弓弩手比例不低。別以為古代打仗場面,就像影視里面那樣,將軍大吼一聲,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兒一窩蜂上去群毆。實際的戰(zhàn)爭場面蠻復雜的,這里,咱們參考一下唐朝神一般的戰(zhàn)將李靖的《李衛(wèi)公兵法》吧。當然,這部兵法在宋朝散失得很厲害,幸虧杜佑的《通典》里還保存了一部分。
李靖可不是托塔天王。《封神榜》和《西游記》里的李靖是個傳說,唐朝的李靖卻是實實在在的名將,平定江南,滅東突厥,因此他的軍事著作也是有說服力的。
在《李衛(wèi)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時的軍隊數量是有規(guī)定的,大將出征,一般每次授兵兩萬。當然,這也不是死指標,會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增減,“臨時更定”。至于兵種的組成結構,李將軍說得很詳細:一支四千人的野戰(zhàn)部隊,稱為“中軍”,必須有2800名戰(zhàn)斗人員,比例為70%。
這2800戰(zhàn)斗人員當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細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這類士兵叫“跳蕩”。還剩下500人干什么?他們是“奇兵”,是用來機動作戰(zhàn)的。按照唐朝部隊編制,機動作戰(zhàn)人員必須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
唐代史料也記載了唐前期軍隊訓練情況?!缎绿茣け尽穼@個程序有詳細記載。
“每歲冬季”,是全國士兵集中訓練的時機。以一個折沖都尉府為單位,分左右兩個校尉統(tǒng)領,每個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隊,一支騎兵隊。還沒有正式集合的時候,士兵們都打開旗幟,分散站立。
第一通號角吹起,指揮官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騎兵都排成隊列,“諸校皆斂人騎為隊”。
第二通號角吹起,將軍旗和長矛都放下,有點偃旗息鼓的味道。
第三通號角吹起,軍旗和長矛都舉起來,似乎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
接下來,擂起戰(zhàn)鼓,兩支部隊鼓噪沖鋒。當然,絕對不是漫無紀律的群毆,還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這邊鳴金,隊伍稍稍退卻,左校尉分隊進入右校尉的位置;接著,相反操作。
兩支部隊退卻之后,又上前迎面對殺,進入演習狀態(tài)。最后,三通號角,演習結束。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獵,獵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縱獵,獲各入其人”。事實上,狩獵也是增強戰(zhàn)斗力的一種方式。
盛唐,中國軍隊強盛一時,唐軍的主要對手突厥、吐蕃、阿拉伯都為當時強大民族,但他們與唐軍的交鋒卻基本是敗多勝少。盛時唐軍開疆拓土,勢力遠達里海地區(qū),外蒙古和西域盡為中華版圖,輝煌的戰(zhàn)績?yōu)楸緡罡呓y(tǒng)帥贏得“天可汗”稱號(唐太宗李世民)。唐朝軍隊有什么“過人之處”?令世界不敢輕慢?
唐朝軍隊的強人之處。首先是充足的國力和繁榮的經濟,為這支軍隊提供了強大保證。
唐軍的裝備極好,武器精良,馬匹充足。安史之亂前,價格昂貴而又極易損壞的“唐樣大刀”(橫刀)是士兵的標配,制造工時為三年的強弓人手一把,就連步兵也會裝備馱馬以提高機動能力,而重騎兵們除了人馬皆著鐵甲外,更是裝備了耗時十五年才能完成一把的馬槊(護具)。盛唐時代安西都護府的唐軍從來沒有超過三萬人,但卻控制著西域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震懾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國家,并還有余力數次主動進攻阿拉伯帝國,唐軍的強悍可見一斑。
其次,唐軍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的巨變。唐一改漢人步兵防御為主的傳統(tǒng)作戰(zhàn)方式,而以騎兵為主要作戰(zhàn)方式,主動出擊,防御戰(zhàn)改為攻擊戰(zhàn);還有就是唐軍武器也比較先進,配置火器裝備。攻堅戰(zhàn)能力和野戰(zhàn)能力都為一流。
唐朝軍隊有什么過人之處?唐朝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最后,軍人素質。在士兵構成上,盛唐時代軍隊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士兵素質極高。盛唐時期的唐主力部隊士兵主要由關中良家子和歸化胡人年輕貴族組成,良家子即有田地家人、品行良好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接受過學堂教育,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榮譽感;而歸化胡人青年貴族們大多對強大的唐王朝有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們試圖通過拼死作戰(zhàn)來獲得唐對他們的肯定。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也使也使士兵們擁有良好的體能。如此的國力,如此的戰(zhàn)略,如此的軍士,必然造就一支如此強大的軍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7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曹操為什么要殺高順留下張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