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周朝國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三個王朝,時間是: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兩段歷史,西周由周武王姬發(fā)創(chuàng)建,定都鎬京。平王東遷,定都雒邑這就是東周,而在東周時期開始了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分封制,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zhàn)國,以韓、趙、魏聯(lián)手打敗執(zhí)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晉為分水嶺,分為“春秋”及“戰(zhàn)國”兩部分。
周朝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這也是后世稱為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使得周朝可以延續(xù)800年的原因之一,西周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因為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國領(lǐng)土被分封制聯(lián)系在一起,諸侯國家與周天子有著一系列復(fù)雜的義務(wù)-權(quán)力關(guān)系。
然而因為分封各個諸侯,諸侯之間互相牽制,敵對征戰(zhàn),使得自身國力消耗。各個諸侯國的實力削弱也使得宗主國可以將這些諸侯國掌握在手中,處于權(quán)力中心位置的周王朝都穩(wěn)于泰山,不受威脅。這種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穩(wěn)定。在周天子強大時,他對諸侯國有很大的約束能力。
那么周朝到底分封了多少諸侯,而周朝的國土到底有多大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wèi)、宋、晉等;魯,燕,晉 是周王姬姓封國??饡耍R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志著分封制極致滅亡。
當時的周朝的國土相比清朝時期是不能比的,但是國土面積相比較同時期的國家已經(jīng)是非常強大的國家,周朝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東面的封國齊魯?shù)搅松綎|半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
隨著時代的變遷諸侯爭霸后期也是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周朝雖然有800年的王朝時間,但是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的權(quán)力已經(jīng)被極大的削弱了,名存實亡。這也是秦朝可以統(tǒng)一天下,為漢朝盛世創(chuàng)造了基礎(chǔ)。
跟著我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周朝。
實際上,周王室是把自己的土地弄到最大最好的,諸侯的土地一開始并不大,之所以給人周王室比諸侯小是因為分封制長期實行顯露出的弊端。
西周的大規(guī)模分封有兩次,一是武王伐紂之后,二是周公攝政時期。兩次分封各有原因,但站在當時周王室的立場上,可能找不到比分封更加有效的措施了。
武王伐紂雖然消滅了商朝的核心力量,但朝歌以東仍有不少殷人勢力,周人無法將之完全鏟除,于是就實行分封。
帝辛(即商紂王)之子武庚受封于殷都,以安撫殷人。但周武王顯然不能信任武庚,不僅設(shè)立三監(jiān)(即周武王之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管轄殷商王畿,監(jiān)視武庚,同時還將宗室功臣中能力出眾者分封到邊遠地帶,穩(wěn)固周王室的統(tǒng)治,如太公望(即姜子牙)封于齊,周公封于魯,召公封于燕。
武王分封的背景是商朝雖亡,但仍有實力,周朝并未能徹底統(tǒng)治殷商核心之地,天下未寧,周武王卻在克殷兩年后去世,繼位的周成王年幼,周公輔政,周王室內(nèi)部的爭權(quán)奪利也浮上水面。
管叔不滿周公輔政,加上武庚煽動,原本負責監(jiān)視武庚的三監(jiān)卻和武庚一起反抗周公了,逼得周公親自東征,殺管叔,平定動亂,并進行第二次分封。
由于殷商故地的反叛實力受到巨大打擊,周公分封將邊界向東推進,他的魯國(實際上是他的兒子伯禽受封)和太公望的齊國都向東邊移動,進入山東。
如果將當時的周朝領(lǐng)地類比成一個橢圓,齊魯與鎬京形就是橢圓的兩端,而周公營造的成周和分封殷商遺民的宋國,則處在橢圓的中心,整個橢圓的西半部都處在王室的直接影響下,東半部則交由宗室和親信,王室施加間接影響。
兩次分封,其實就是周王室從關(guān)中老巢出發(fā),自西向東發(fā)展勢力的過程,最終由周王直接統(tǒng)治關(guān)中之地和河洛之地作為王畿,各諸侯則是周王在地方的翻版,周王通過諸侯來實現(xiàn)對王畿的統(tǒng)治,當然,周王實際上是將這些領(lǐng)土的行政管理權(quán)等諸多權(quán)力交給了諸侯。
權(quán)力交出去是很難拿回來的,周初王室有西六師和成周八師,武力相當可觀,對于不服的諸侯,要么是武力威懾,要么直接剿滅,周王可以直接滅掉諸侯。
隨著時代發(fā)展,周王室的實力呈現(xiàn)下降趨勢,周昭王南征不復(fù),也就是全軍覆沒了,周穆王四處征戰(zhàn)巡游,對王室實力的消耗可以想見。周宣王雖號稱中興,但晚期卻屢戰(zhàn)屢敗。到周幽王身死、平王東遷,宗周的廣大土地和軍隊都丟失了,周朝的實力下降得厲害。
再回到橢圓說,周王室被諸侯環(huán)繞在橢圓內(nèi)部,盡管遠離了大多數(shù)外界威脅,卻也鎖死了周人向外拓展的通道,堂堂王室是不可能大肆吞并諸侯的,那樣反而可能激起諸侯群起而攻之。
周王室唯一的發(fā)展通道是西方,但西戎的強勁卻使得周王室沒有太大收貨,西周最終也是亡于犬戎。
反觀諸侯們,這個憂慮并不是普適性的,對于處在邊緣的諸侯來說,風(fēng)險與機遇并存,之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叱咤風(fēng)云的諸侯國,如齊國、楚國、秦國、晉國等,無一不是處在邊緣,他們沒有像衛(wèi)國和邢國那樣被戎狄所滅,而是滅了戎狄,壯大了自己。
總的來說,分封之初,周王室的土地是遠遠大于諸侯的,但周王室的土地不斷縮小,有些諸侯卻在激烈爭奪中不斷壯大,最后逆襲碾壓周王室。
由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記載比西周更為清晰,知名度也更高,所以往往人們看到關(guān)于周朝的消息,十條有九條里周王室是比諸侯小的,這也難怪會形成周王室小的錯覺。
周代比較大的諸侯國有:
魯——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勛勞于天下。后成王命為大宰,食邑扶風(fēng)雍縣東北之周城,號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陜以東之諸侯。乃封其長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寶玉、大弓,而俾侯于魯,以輔周室。
齊——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孫伯益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曰姜氏,謂之呂侯。其國在南陽宛縣之西南。自太公呂望起自渭水,為周文、武師,號為師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營丘,為齊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東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太保,食邑于召,謂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陜以西之諸侯。乃封其子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薊縣是也。
畢——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畢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畢。即今今陜西咸陽北是也。
邢-------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勛勞于天下。后成王封周公四子于邢,聯(lián)絡(luò)齊燕,屏藩周室。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jiān)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陽縣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jiān)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濟陽定陶縣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陽府是也。
衛(wèi)——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為大司寇,食采于康,謂之康叔,封于衛(wèi)。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東滕州是也。
晉——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為晉。即今山西平陽府降縣東翼城是也。
吳——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為吳。即今之吳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在河?xùn)|太陽縣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農(nóng)。陜縣東南之虢城。
楚——羋姓,子爵。系顓帝之裔,曰鬻熊。為周文、武師,有勤勞于王家,封之于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陽南郡枝江縣是也。
許——姜姓,男爵。系堯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許。即今之許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顓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陜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茲與期于莒城。即今之莒縣是也。
紀——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紀。即今東莞劇縣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挾于邾。即今之山東鄒城是也。
薛——任姓,侯爵。黃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東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因紂王不道,微子抱祭器歸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陽縣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開封府雍丘縣是也。
陳——媯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孫閼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實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陳縣是也。媯姓源于姬姓,系顓頊后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農(nóng)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農(nóng)陜縣是也。
薊——姬姓,侯爵。系帝堯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薊,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順天府是也。
楊——姬姓,侯爵。系黃帝后裔。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
朝鮮——子姓,乃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請見,乃陳《洪范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會稽,向封于譙國,凡封于汲郡,伯封于東平,郜封于濟陰,鄧封于賴川,戎封于陳留,芮封于馮翊,極封為附庸,谷封于南陽,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國,?阝封為附庸,譚封于平陵,遂封于濟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東平,邢封于襄國(今邢臺市),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縣,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廬江,弦封于弋陽,鄶封于瑯玡,厲封于義陽,項封于汝陰,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陽,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陽等國,不悉詳記。
西周主要諸侯國 周武王姬發(fā)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其中姬姓子孫的封國最多,有53個,這就是中國封諸侯建同姓的“封建”的由來。 分封的列國諸侯中著名的有: 陳國---媯姓,公爵。媯姓,系顓頊后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為周的陶正,其子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國地為今陳縣。 杞國---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東部、江蘇西 平遙古城墻北部、安徽北部,中心為河南商丘。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經(jīng)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xùn)|太陽縣。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陜縣東南之虢城。 齊國---姜姓呂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呂尚,死后謚號為太公(俗稱姜太公)。封國地為今山東淄博 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壽光市。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輔周室。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后與蔡叔度,武庚作亂,無后,其國遂廢。)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后與管叔鮮,武庚作亂,留后以祭祀。) 衛(wèi)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滕州市。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楊國---楊姓,侯爵。系黃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姓。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后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西周大鼎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93;。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陜西西安。(西周初期,歸周附庸。平王東遷,封為諸侯。)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封國地為今吳郡。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國地為今莒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鄒城。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7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