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宋朝皇帝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要說歷史上哪個職業(yè)最牛,那無疑就是做皇帝了。登上皇帝寶座以后,富有四海,誘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歷史上有個朝代皇帝就不是“香餑餑”,而是成了燙手的山芋被人丟來丟去,這個朝代就是宋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一共經(jīng)歷了十八個皇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趙匡胤宋太祖
但是宋朝十八個皇帝中有四個是主動退位當太上皇的。雖然歷朝歷代也有皇帝主動退位,如清朝的乾隆。但是宋朝主動退位的皇帝卻是最多的,拋開趙匡胤、趙光義,跟南宋末期的幾個短命皇帝,這四個所占的比例是很高。歷朝歷代唯有宋朝不把皇位當成“香餑餑”,造成這一奇葩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以下幾點
宋太宗趙光義
一,高危職業(yè)。宋朝雖然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也涌現(xiàn)出了很多的賢臣名將,但奈何開國的時候沒打好底子。從建國到亡國,一直面對著已經(jīng)升級到封建社會的游牧民族,西夏、遼、金。宋朝是真打不過人家。他們就像是懸掛在宋朝頭上的一把刀,隨時都有可能砍下來。著名的“靖康之恥”就有兩個皇帝成了金人的俘虜,所以在宋朝做皇帝是很危險的。
宋微宗
二,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些文人不會起兵造反,也不會無條件的迎合皇帝,但他們把皇權(quán)約束的厲害,皇帝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都有一套制度。在宋朝做皇帝并不是隨心所欲的。宋朝的包拯跟皇帝吵架,噴了宋仁宗一臉,宋仁宗也只能回到后宮發(fā)火拿包拯沒辦法,在宋朝得罪皇帝最重的懲罰也就是去海南旅游幾年,沒有殺文人的先例。
宋神宗
三,以孝治國。宋朝可以說是太后權(quán)力最大的朝代了,出現(xiàn)過很多有名的太后,像劉太后、曹太后。這些太后也可以參與到國家大事中去,不存在后宮不得干政,所以在宋朝的皇帝不僅被大臣管著還要被老媽管著。
四,南宋對金稱臣。先是北宋跟遼以兄弟相稱,這還可以接受。到南宋時就降輩分了,要跟金以叔侄相稱了,這就有點恥辱了。每次金國使臣過來,皇帝都得問候叔叔,皇帝也要面子的,天下主宰多個叔叔算怎么回事,干脆點主動退位做太上皇得了,這樣一來跟金國皇帝就平輩了。
在宋朝做皇帝不僅有危險,還要被很多人管著,免費認個叔叔,這皇帝給你你當嗎?
我們在很多電視劇畫面上常常會看到文武百官和百姓們看到皇帝駕到都會跪地直呼?萬歲萬萬歲?,不過其實在歷史上很少會當面稱呼皇帝為萬歲?;噬线@樣的稱呼也是相當?shù)臅嬲Z的。在電影《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看到對皇帝的稱呼為圣人,其實唐朝時期把皇帝稱呼為圣人、大家等。而《知否知否》中也有太后稱呼皇帝為?官家?的說法,那么宋朝時期為何會把皇帝稱為?官家?呢?其實這其中煞費苦心,且隨野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的上位過程是比較特殊的,他原來是后周的一員大將,在軍中頗有聲望,在著名的陳橋兵變中被部下?lián)泶?,上演了一?黃袍加身?,成功登上了皇位。鑒于自己得到皇位的經(jīng)過,為防止事態(tài)重演,所以趙匡胤對于兵權(quán)還是頗為擔憂的,再加上當時趙匡胤即位不出半年,就有節(jié)度使起兵反叛,于是宋太祖就想出了杯酒釋兵權(quán)的法子。
趙匡胤并沒有直接要求石守信等重要將領(lǐng)們交出兵權(quán),而是通過舉辦一次宴會,表達了自己對于如果?黃袍加身?再次上演的擔憂,這番話可是把幾位參加宴會的將領(lǐng)給嚇出了冷汗,這個弄不好皇帝要是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那自己就性命不保了。于是這幾位將領(lǐng)當場就表示了自己的忠心。之后就紛紛上書表示要辭去軍職,所以趙匡胤這一招還是相當?shù)母呙鞯?,他都不用自己開口,而要你主動請辭。
在石守信等將領(lǐng)辭職以后,趙匡胤也沒有虧待他們,而是采取了和他們聯(lián)姻的方式來安撫他們。把女兒妹妹嫁給他們的兒子,這樣一來都成了親戚,關(guān)系就更加緊密了,這些將領(lǐng)雖然失去了軍中的職務(wù),但是依然還是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社會地位也比較高,自然也不會有別的異心了。
文人地位比較高
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可以看出宋太祖對于武將是非常的不放心,但是治理國家還是需要有人的,所以自然就需要倚重文人。因為趙匡胤打心里認為文人也就寫寫文章,手中沒有兵,就有有點牢騷也不足為懼,所以宋朝時期對于文人是極其的寬容的,甚至還有人說宋朝是文人的天堂。亂世終結(jié)的時候,抬高文人的地位也是穩(wěn)固統(tǒng)治的需要。
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但是也不是不殺士大夫,在宋太祖時期就有數(shù)十位文臣被趙匡胤處死,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太子中舍王治、光祿少卿郭玘等,都是犯了貪污罪。而宋太宗在打仗方面能力不如自己的哥哥,不過懲治貪官污吏也是一樣毫不留情。所以也有很多人覺得宋朝在歷史上相對來說是比較清廉的朝代。
君權(quán)并不薄弱
兩宋時期君權(quán)看似薄弱,實則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兩府三司都是皇帝一把抓,就跟皇帝的秘書一樣,都是對皇帝負責的。當時天下的軍權(quán)是由三大指揮使掌管,而這三大指揮使等同皇帝的家奴,所以宋朝的兵權(quán)如此集中也是各歷史朝代比較少見的。你看西漢的時候諸王分權(quán),唐朝有藩鎮(zhèn)節(jié)度使,而明朝的宗室皇親都有自己的分封領(lǐng)地,這哪一朝代的皇帝權(quán)力有宋朝那么牛呢?
官家的由來
從之前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知道趙匡胤對于自己得位的過程和正當性都是非常重視的,所以為了體現(xiàn)自己一國之主的威勢,自然也需要一個恰當?shù)姆Q呼。
曹魏時期蔣濟撰寫的《萬機論》中有這樣一個名句: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說起這個三皇五帝可是極負盛名的賢德君主,類似于古代皇帝中的偶像了,是皇帝們都向往成為的先賢,和秦始皇自稱皇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官家的官字可不是字面的意思,它包含著天下為公的意思,其實對應(yīng)的應(yīng)該是?公?的意思,所以官家其實是公家之意。
所以?官家?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表示自己是正統(tǒng)的心懷天下之主,不服氣的人可以早點閉嘴了。
另外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官家?這個稱呼是從唐朝時期延續(xù)下來的,并非宋朝專有。唐朝的時候很多太監(jiān)經(jīng)常會稱呼皇帝為大家, 趙匡胤為了統(tǒng)一全國,派兵攻下了后蜀政權(quán)。而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曾經(jīng)有一首《宮詞》中寫道: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nèi)人。由此可見,官家這個稱呼倒是很早就有的,不過真正得到推廣應(yīng)用應(yīng)該是宋朝時期。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有什么不一樣的見解呢?歡迎留言探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8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