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檜,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岳飛之死是南宋歷史上的一大冤案,而宰相秦檜也因為全程參與了對岳飛的構陷,遭萬世所唾罵,直到今天,岳王廟前依然立有秦檜等人的跪像。
后世在解讀岳飛之死時,常常將原因歸結(jié)為:迎二圣(迎回徽欽二帝)口號以及抗金等行為威脅到了宋高宗和秦檜等投降派的共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迎二圣其實不是岳飛提出來的,而是宋高宗在繼位詔書中最先喊出“同徯兩宮之復”,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戰(zhàn)時,也曾喊出“還我兩宮,復我疆土”的口號。
事實上,秦檜最初想要誅殺的是正是韓世忠。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局勢趨于和緩,宋高宗趙構仿太祖趙匡胤先例,先后調(diào)張俊、韓世忠、岳飛入樞密院,授予閑職,褫奪了三人兵權。但韓世忠卻對秦檜的議和行為極為不滿,先后十余次上書力陳秦檜誤國,甚至想要設伏誅殺前來和談的金使,招致秦檜的忌恨。
為了除掉韓世忠,秦檜首先安排淮東總領胡紡誣告韓世忠的親校耿著,繼而以謀反牽出韓世忠。為防韓世忠舊部反叛,秦檜授意岳飛和張俊瓜分韓家軍,張俊欣然同意,但岳飛卻表示絕不愿“捃摭同列之私”,并書信告知了韓世忠誣告之事。
韓世忠收信大驚,親自面見宋高宗才躲過一劫。但岳飛的行為卻惹惱了秦檜。
回到臨安后,秦檜故技重施,買通岳飛部將王貴、王俊,又誣告岳飛愛將張憲謀反,繼而牽出岳飛。隨后,岳飛、岳云父子相繼入獄。
岳飛案的主審何鑄原本是秦檜的親信,曾數(shù)次參與對岳飛的彈劾,但在提審岳飛后,何鑄卻發(fā)現(xiàn),所謂岳飛指使張憲謀反的信件,完全是子虛烏有。而岳飛當庭袒背所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膚里,更是讓何鑄為之動容,轉(zhuǎn)而向秦檜陳情。
不得已,秦檜將主審換成萬俟卨,并給岳飛增加了兩條罪名:淮西之戰(zhàn)逗留不進;自言與太祖俱以三十歲為節(jié)度使。雖然同樣是口說無憑,但宋高宗卻還是下達旨意:“岳飛特賜死。張憲、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jiān)斬”。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向陰狠毒辣的秦檜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舉動:以刑部和大理寺的名義上奏宋高宗,請求保留岳飛之子岳云的性命。
斬草除根,秦檜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那為什么秦檜卻要作出“殺其父救其子”如此奇怪的舉動呢?
這還得從宋朝的一條特別規(guī)定說起。
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后,曾在太廟立下誓約,要求后世子孫不得擅殺大臣及上書言事者,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終北宋一朝,趙氏皇帝都嚴格遵照執(zhí)行,即便如盧多遜、丁謂這種牽涉皇位之爭的大案,最后也只是流放了事。
宋高宗繼位的第一年,昏聵的老皇帝宋徽宗還特意通過南歸的宋臣曹勛帶話給趙構:“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
所以,即便是身居相位的秦檜,也不敢擅自殺掉岳飛,而只能通過皇帝趙構下詔“賜死”。而對于岳云、張憲,秦檜則只是依照大宋慣例申請對其二人免死,并非因為良心發(fā)現(xiàn)。
當然,秦檜這一招可謂一箭雙雕,既借皇帝的猜忌之心除掉了岳飛,同時又將殺大臣的違誓行為完全推給了趙構。事實上,早在何鑄質(zhì)疑岳飛案為冤案時,秦檜就故意透露“此上意”(皇帝的命令),而韓世忠在得知岳飛下獄后,也跑來詰問,秦檜的回答是“莫須有”(言外之意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無需理由)。
那么,既然同樣是下三濫的誣告手段,為什么宋高宗放過了韓世忠,卻要將岳飛置于死地呢?
南宋大儒朱熹的分析可謂一針見血:“張與韓較與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所誅。”韓世忠曾在苗劉兵變時將趙構從叛軍手中救出,因而深得趙構信任。而岳飛卻在紹興七年(1137年)時因抱怨皇帝不給其劃撥兵力擅自辭職回到廬山,此后又上奏建議喪失生育能力的高宗立太子。這兩件事都引起了宋高宗的嚴重猜忌,為后來岳飛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每次讀這首《滿江紅》,我都會想到秦檜和宋高宗。秦檜、魏忠賢、和珅等人,都被后人謾罵不止。但這些人,那個不是皇帝面前忠實的奴才呢?我國古代很有意思,罵奸臣不罵皇帝,反王朝卻從不反帝制。盡管秦檜被罵了上千年,但知道他如何上位,又如何變得臭名昭著的人并不多。盡管他只是封建帝王之間的一條走狗,但作者還要說:活該!
·秦檜的上進之路
北宋王朝在經(jīng)歷過靖康之變之后,高宗親眼目睹了趙家江山被蠻人掠奪和瓜分。加上自己也被打到了大海里漂流了三天,他內(nèi)心的恐懼是深入骨髓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wǎng)查查宋高宗的求和國書,不知為什么,那些成了敏感詞,上篇文章寫了那些內(nèi)容沒通過。
自己哥哥和父親被敵人抓去遭受無盡羞辱,王室公主和皇室貴婦被放到軍中為奴。高宗做了什么?除了求和,還是求和!而此時,秦檜已經(jīng)看透了高宗的心思。這位皇帝不斷地更換宰相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給下面一個“膠帶”。
看,都是他們的錯,都是他們無能,我已經(jīng)解雇他們了。當秦檜抓住了高宗的這個心理特點之后,投其所好,給了高宗內(nèi)心所想要,又無法對任何人說出來的一切東西。
·秦檜的功勞
為了迎合高宗,秦檜一邊進行著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求和的外交活動,一邊幫高宗解決一件他最擔心的大事。父親和哥哥被俘不是他所擔心的,皇室女子受盡侮辱他也可以裝作不知道,但正在努力抗擊金兵的三位高級武將才是他的心病。
秦檜理解了這一切之后,就下令將三位大將召回京都升為為了樞密院長官,其中唯有岳飛表示反對。岳飛帶著他的岳家軍眼看著就要收復故土,迎回二圣,揚我大宋國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但等待他的卻是一道道金牌和一張莫須有的罪名。秦檜能當十幾年的宰相,在宋朝也是一個奇跡。
秦檜同和珅一樣,徹底變成了主子肚里的一根蛔蟲。就連結(jié)局,也很相似,只是和珅下場比秦檜更好一些。
·秦檜的結(jié)局
當高宗借著秦檜這只手清理干凈他所謂的敵人之后,他總算可以安穩(wěn)地享受他的榮華富貴了。而這時,他需要一個人出來承擔殺死愛國將領的責任。
于是,已經(jīng)進入了墳墓的秦檜,被高宗廢物再利用,成了任后人攻擊和謾罵的對象。對于秦檜和高宗,讀者您又有什么自己的理解呢?
因為秦檜想保全自己的利益。
秦檜深知岳飛的抗金志向不可能改變,就先將韓世忠等另外幾路大軍的統(tǒng)帥調(diào)回,然后說岳飛孤軍不可久留,必須趕快班師。高宗為此一天之內(nèi)竟向岳飛連續(xù)發(fā)出十二道金牌。岳飛悲憤地嘆息道:“十年努力,毀于一旦!”
大多數(shù)文官都是互通的,在政見上都是主張議和,包括當時的宋高宗在內(nèi),所以就有了后來連下十二道金牌的故事,可見當時的文臣對于武將搶了自己地位是多么的在意,他們并沒有過多的考慮過什么國仇家恨,外強我弱的局勢,一味的只是想到自己的權益,所以這就是秦檜為什么要害死岳飛,原因無他,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擴展資料:
紹興十年(1140年)六月,秦檜上奏,和議已變,支持討伐金國,但終沒實行。閏六月,秦檜指使王次翁散步謠言,趙鼎被貶到興化軍,不久,流放潮州。七月,宋軍諸路戰(zhàn)線捷報不斷:張俊攻克亳州,王勝攻克海州,岳飛敗兀術于郾城。八月,秦檜力主和議,罷黜反對和議的喻樗、陳剛中等七人。九月,高宗派起居舍人李易曉諭韓世忠罷兵,諸路將帥皆被召回,蔡州、鄭州、淮寧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兀術再次南下,宋將邵隆、王德等連戰(zhàn)皆捷,收復商州、廬州等地。三月,秦檜傳諭張俊、楊沂中、劉锜班師,濠州失陷,金兵北還。四月,秦檜密奏高宗“論功行賞”,收回諸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相繼回朝,分別被任命為樞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個宣撫司。
六月,秦檜進封為慶國公。七月,《徽宗實錄》修成,升為少保,加封冀國公。九月,兀術有求和之意,秦檜上奏宋廷,派劉光遠、曹勛出使金國,商議以淮水為界,宋割唐、鄧二州。隨后又派何鑄回訪,答應金的條件。
十月,秦檜讓諫官萬俟卨彈劾岳飛,張俊又誣告岳飛部將張憲謀反,岳飛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十一月,金帥兀術派蕭毅等到臨安,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十二月,因岳飛在議和、立嗣等問題上和自己沖突,秦檜便誣告岳飛曾說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歲任節(jié)度使,謾侮先皇、意圖謀反,又以受詔不救淮西等罪名,將岳飛賜死獄中。
參考資料:秦檜-百度百科
“二桃殺三士”是發(fā)生在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則故事,最早記載于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第二十四》。這則故事講的是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zhàn)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nèi)粌深w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xié)調(diào)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然而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后,也自覺不如,羞愧之余便將桃子讓出并自盡。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tài)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后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1500年后,這個故事又重新上演了。那就是到了南宋時期,我們的抗金英雄岳父與大奸臣秦檜就又上演了這則故事。
南宋初年有四員猛將: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四將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戰(zhàn)爭暫時停止宋高宗想解除四大將的兵權。其他三人都很聽話,唯獨岳飛堅持要打,不收復中原誓不罷休。于是解除岳飛的兵權就成了一項艱巨任務。
這項艱巨任務落到了秦檜頭上。他就聯(lián)合了朝廷的一位大臣張俊,用威逼利誘的辦法讓岳飛手下的將領王貴告岳飛謀反。還誣陷岳飛的兒子岳云和岳家軍的大將張憲,說他們都是同謀。
高宗一聽要謀反,下令把岳飛父子和張憲關進監(jiān)牢。秦檜派自己心腹萬俟卨審理此案,極力構陷他們謀反之罪。在秦檜的指使下,岳飛等人被判處死刑。紹興十二年(1142年)除夕前夜,岳飛等人在臨安的風波亭遇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