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又稱儀渠、戎,古代部族國家,活躍于今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qū),最初以游牧為生。在殷商末年形成國家,逐步定居。至戰(zhàn)國時代,占有今天的陜西省北部、甘肅省北部和寧夏等地,與秦國形成對抗關系,最后被秦國所滅。傳統(tǒng)上將他們列為西戎之一。
起源
義渠起源不詳。岑仲勉根據(jù)語言學及火葬習俗等,考證他們可能是吐火羅族的分支,起源于印度,移往新疆,在春秋時代移居到隴西居住。
按照《竹書紀年》記載,在商朝末年時,義渠已經(jīng)形成一個獨立國家,周公季歷在武乙三十年時奉命討伐義渠得勝,另周文王討伐過的密須也可能與義渠有關。傳說義渠亦是周宣王太原料民之時居住在當?shù)氐奈鍌€民族之一,后在秦穆公時一度臣服于秦國。
歷史
《史記》中記載“義渠”的出現(xiàn)時間是在戰(zhàn)國初年秦厲公時,當時義渠前來秦國進貢。其后義渠逐漸定居下來,吞并周邊部落,強大起來,與秦國發(fā)生沖突(“義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義渠入侵秦國,軍隊一度抵達渭河。
興衰
秦伯駟七年(前331年),義渠發(fā)生內亂,秦國以幫助平亂為名乘機出兵,義渠開始衰落。十一年(前327年),義渠向秦國稱臣,秦國建立義渠縣。但是義渠新王位定之后,并不甘心臣服秦國,前往中原訪問魏國,尋求共同反對秦國的機會(《戰(zhàn)國策·義渠君之魏》。秦伯駟后元七年(前318年),楚國、魏國、韓國、齊國、趙國、燕國六國合力攻秦,義渠乘機起兵,擊敗秦軍“于李帛之下”(《史記》、《戰(zhàn)國策》)。
滅亡
不久秦國擊敗六國聯(lián)軍,回師討伐義渠,后元十一年(前314年),奪取其二十五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義渠乘喪謀叛,被秦軍再次擊敗。武王死后,秦昭王年幼繼位,秦國一度內亂,義渠乘機重新崛起。義渠王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私通,生下二子。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秦國隨即出兵滅義渠,將義渠逐出黃河以南地區(qū),在其地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三郡,并在邊境開始修建長城。
另一種類似的說法:秦惠王時代,義渠國打敗了秦國。秦昭王為了報仇,用欺詐手段殺了義渠王,并且發(fā)動軍隊攻打義渠國,實際上義渠國已經(jīng)滅亡。(見《戰(zhàn)國策“范睢說秦王”》)范睢至秦,王庭迎,謂范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zhí)蟆=窳x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竊閔然不敏,敬執(zhí)賓主之禮。”秦王當時很想攻擊義渠。宣太后攻打義渠,只是消滅殘部。
文化
義渠最重要的民俗特征是火葬(《墨子·節(jié)葬下》),另外,亦盛行娶后母為妻(烝報制),即是妻其后母等習俗。
民族北遷
義渠在滅亡后,其民族北遷,后人多有亡入匈奴者,為匈奴大姓。有現(xiàn)代學者主張匈奴中的休屠、昆邪二部,即是義渠后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8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