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伯虎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的一代才子唐伯虎給人印象大致有兩個。一是才高八斗。他不但文章寫得棒,字畫畫得好,而且出口成章,才華橫溢。二是風流倜儻。他放蕩不羈,十足花花公子的形象,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真的是這樣的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的前世今生。
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他的家庭屬于“落迫”的官二代。唐伯虎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其后,唐伯虎的先輩頗為顯耀,多次見證歷史重大事件。隋末唐初,唐伯虎祖先唐儉最早追隨唐高宗李淵在太原起兵,后因為戰(zhàn)功官至光祿大夫、民部尚書,封莒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明朝時期,唐伯虎的曾祖父唐泰任職兵部車駕主事,為正六品?!巴聊颈ぶ儭睍r,唐泰隨軍出征,死于亂軍之中。到了他父親唐廣德時,家道敗落,他靠開小酒館營生。
唐伯虎從小聰明好學,希望將來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元 1485年,年僅15歲的唐伯虎開始嶄露頭角,他以府試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補為蘇州府府學附生。公元1498年,28歲的唐伯虎迎來人生大轉(zhuǎn)機,他參加應天府(今江蘇南京)鄉(xiāng)試,結果高居榜首。
公元1499年,唐伯虎躊躇滿志地與好友徐經(jīng)一同進京參加會試。如果唐伯虎在會試上再加勁,也能考得第一名,那么他將名震四海,成為中國科舉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連中三元”。當然,就算會試上沒有高中狀元,只要能考上進士從而赴入仕途,前途同樣可以期待。
然而,波折隨之來了。事情壞就壞在朋友徐經(jīng)身上。這個徐經(jīng)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家財萬貫。唐伯虎隨徐經(jīng)來到京城后,面對燈紅酒綠,徐經(jīng)開始放蕩不羈,唐伯虎也沒有能做到“獨善其身”,和他鬼混在一起,結果兩人的招搖過市引起了別人的嫉恨。
會試結束后,唐伯虎果然高中狀元。但榜單剛一出來,便有眾多學子聯(lián)名狀告“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金預得試題”。很快唐伯虎就卷入了這起科考舞弊案中。
明孝宗聽到消息后,很是震驚,下令大學士李東陽負責徹查此事。
徐經(jīng)當然沒有用金錢購買過試題,但他和唐伯虎卻向同為老鄉(xiāng)的主考官程敏政送過“見面禮”。面對突審,程敏政很快就招了這件事。結果唐伯虎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他們被定性為“賄賂”和“舞弊”,最終朝廷給出的處罰是,取消唐伯虎狀元資格,削除仕籍,罷黜為吏。
突遭橫禍,深感為恥的唐伯虎堅決不肯去就職,而是回到了家鄉(xiāng)種田。
“科科舞弊案”對唐伯虎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回到家鄉(xiāng)后,與續(xù)弦妻子的關系越搞越僵,最終一拍兩散,以一紙休書將妻子休了。當然,史書上說唐伯虎迎娶了八個妻妾,顯然是不真實的,就算他有賊心也沒有這份“賊力”,而唐伯虎點秋香的事更是子虛烏有的事。
就這樣,唐伯虎徹底沉淪下來,他再也沒有上進之心,每天只依靠售賣文畫為生,賣了錢就縱情于酒色之中,放蕩形駭,并以“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居。
對此,他的好友文徵明寫信勉勵他振作起來。唐伯虎回信《答文徵明書》,辯稱“仆幸同心于執(zhí)事者,于茲十五年矣!錦帶縣髦,迨于今日,瀝膽濯肝,明何嘗負朋友?幽何嘗畏鬼神?”自述“寒暑代遷,裘葛可繼,飽則夷猶,饑乃乞食,豈不偉哉?黃鵠舉矣,驊騮奮矣!吾卿豈憂戀棧豆嚇腐鼠邪?”哀求“幸捐狗馬余食,使不絕唐氏之祀。則區(qū)區(qū)之懷,安矣樂矣,尚復何哉!”
這封信飽含斑斑血淚,讓人看到唐伯虎放蕩不羈背后的苦衷和心酸。
公元1514年,44歲的唐伯虎迎來人生的轉(zhuǎn)機,他被寧王朱宸濠聘請到帳下任職。按理說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然而,唐伯虎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掉進了“狼窩”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朱宸濠暗中招兵買馬,有謀反之心。謀反不但是掉腦袋的事,而且還會牽連九族,對此,唐伯虎堅決不愿和朱宸濠走向這條不歸路。
為此,唐伯虎上演驚人之舉,他裝瘋賣傻,成功地騙過了朱宸濠,得已經(jīng)重回故里。
伴君如伴虎,看破紅塵的唐伯虎從此又過著靠字畫為生的貧苦生活。公元1523年,窮困潦倒大半輩子的唐伯虎病逝,時年53歲。
唐伯虎去世后,家人連安葬的費用也出不起,好在他生前好友祝枝山及時伸出了援手,才將他安葬于蘇州桃花塢。
然而,唐伯虎不會料到,他死后卻迎來了“第二春”——他的字畫的價格一路高漲,最后變得洛陽紙貴起來,后來,他的字畫成為世人爭相收藏的對象。到了近代,他的字畫也幅幅成了無價之寶。據(jù)悉,在2013年時,唐伯虎的《松崖別業(yè)圖卷》在保利秋季拍賣會上,起拍價是2400萬元,結果競拍的人爭破了頭,經(jīng)過40輪激烈競價,最終以7130萬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唐伯虎書畫作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這一切不知道唐伯虎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隨著點秋香、風流才子唐伯虎等電視劇的熱播,在很多人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唐伯虎留下的是一個才華出眾、風度翩翩、縱情山水的英俊紈绔子弟的形象。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世的人們似乎更加重視對唐伯虎的評價這是浪漫的天性。然而,真實的唐伯虎并不像影視劇中描繪的那樣,也不像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那樣,是一個有妻妾成群、腰纏萬貫、風流荒唐的有錢人。事實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扭曲了唐伯虎的真實面目,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捏造,或者說是為了給名人制造流言蜚語。真正的唐伯虎的確很有才華,但他不是浪漫的,而是一個可悲的才子。事業(yè)失意,落魄半輩子,妻子離他而去,紅顏知己早于他而去,最終孤獨而貧窮。追溯歷史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字可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人,吳縣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出身于商人他的父親是唐廣德,母親是邱他自幼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jīng),并廣泛閱讀歷史書籍。16歲時,他獲得了秀才第一名這件事轟動了整個蘇州市。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家里遭遇了變故。他的父母、妻子、姐姐相繼去世,他的家庭從此沒落。后來,在好友朱云明的勸說下,他刻苦鉆研詩詞書籍。29歲參加應天府公考,考了第一名。30歲去北京嘗試,卻因為考場舞弊案被革職為收藏家。從此心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對仕途心灰意冷。后期以賣畫為生。在時期,他受朱之邀到南昌為賣命,但后來發(fā)現(xiàn)有一顆邪惡的心,于是裝瘋賣傻,隨后離開。唐伯虎晚年生活貧困,有時甚至依靠朋友的資助。他在54歲時去世。那么,我們?yōu)槭裁凑f唐伯虎解釋了真相生活充滿了悲傷?1.考場作弊,仕途絕望。上面我們說唐伯虎29歲參加應天府公考,考了第一名解元??梢哉f,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他一生的驕傲。然而,在他得意的時候,生活中的挫折也隨之而來。唐伯虎參加省考時,文章非常出色,當時的考官梁楚非常欣賞。后來,梁楚帶走了唐伯虎的文章給了禮部侍郎兼學士程。程看了以后,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精彩。恰好,在科舉考試中擔任考官的官員是程。一個江陰富商的兒子赴京趕考,他們拜訪了程我們回家很多次了。不過,借此機會買通了程家子弟家,考前拿到了考卷。然而,巧合的是,當年的試題美國的考試很少使用,除了唐伯虎和許婧,學生很難回答問題。據(jù)說當程得到這兩個極好的答案時,他我忍不住說:一定是唐寅美國和許婧結果,這句話被平時討厭程的一些人聽到了,于是他們開始紛紛向皇帝告狀,說程收受賄賂以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如果不嚴格地追求它,那將有損于世界上所有學者的心。漢武帝聽了,大怒,把程、關進了監(jiān)獄。被關押后,徐拒絕被刑訊逼供,供認了向程他說他已經(jīng)把偷來的問題泄露給了唐伯虎。經(jīng)過刑部和吏部的聯(lián)合審判,許婧推翻了他的供詞,說這是在
2.經(jīng)過九年半條命的瘋狂,明朝宗室寧王朱以高薪聘請為他工作。王寧的舉動激起了唐伯虎的進取的政治理想,所以唐伯虎去為他工作。但是,他能怎么樣萬萬沒想到的是,王寧用優(yōu)厚的薪水聘請他,并不是因為他難得的才華,而是為他日后的謀反招賢納士。此時,唐伯虎意識到他不能無論如何不要卷入這場政治斗爭,否則他會成為烈士。所以,別無選擇,唐伯虎開始裝傻,展示他的丑陋。王寧沒能我受不了他招募的人才的粗俗,所以他被解雇了。最終,唐伯虎逃離了這場斗爭的漩渦。豐厚的薪水可以不被帶走,唐伯虎沒有其他謀生的方法。最終,他重操舊業(yè),靠賣字畫為生??恐牟抛又之嬕材苜u個好價錢。幾乎沒有積蓄的唐伯虎在一個美麗的地方建了一個簡陋的避難所——桃花源——號。3.唐伯虎不是后宮。唐伯虎一生只娶了兩個妻子。第一任妻子難產(chǎn)去世,第二任妻子離開了他。在他的生活中,他還有一個叫沈九娘的紅顏知己。在唐伯虎最困難的時候,沈九娘在精神上安慰他??上?,沈九娘早逝,這讓他很難過。然后,一些人發(fā)明唐伯虎娶了9個妻子,這純粹是虛構的。試想,一個連吃飯都有問題的人,怎么可能娶得起9個老婆?4.在孤獨和憂郁中死去。自從他的事業(yè)受挫后,唐伯虎曾經(jīng)追隨酒仙他以父親為榜樣,經(jīng)常酗酒,這使得他晚年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在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他很難工作,所以生活貧困,經(jīng)常借錢過日子。期間寫了一首歌七十詞:人生七十歲,而我我驚訝于70歲。前十年我年輕,后十年我衰老;中間只有50年,一夜過去了一半。我我只活了25年,我我遭受了許多麻煩。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伯虎他對自己生活的看法。然而,從這首略帶哀怨的詩中,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一直被后人稱為浪漫才子的唐伯虎,他的一生究竟是悲傷的,還是浪漫的。晚年,唐伯虎精神空虛,信佛尋找精神寄托。1532年,54歲的唐伯虎死于貧困和疾病。他身后的唐伯虎很沮喪,他的家人美國的經(jīng)濟非常困難。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他安葬在桃花寺附近。歷史上,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貧困。然而,在后人的印象中,他是一個迷人的男孩。然而,在他迷人的生活背后,卻是他令人心酸的生活更直接地觸及人們的心靈。
十六歲時,唐伯虎在秀才考試中獲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因才華出眾,他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十九歲時,唐伯虎娶當?shù)嘏有焓蠟槠蓿瑑扇烁星樯跚ⅰ?/p>
二十五歲那年,唐伯虎家中遭遇特大變故,父、母、妻、子、妹相繼去世。這使他深感禍福無端,生死無常,意志一度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等人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fā)奮讀書。
二十九歲時,他參加應天鄉(xiāng)試,名列榜首,一時之間,“解元公唐伯虎”之名,傳遍了南京城。
同行趕考的徐經(jīng),是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徐經(jīng)是江陰富商之子,而此時的唐寅已是偶像級的大明星,徐經(jīng)對其十分崇拜,明確表示愿意為唐寅報銷一路上所有的費用,只求能與偶像同行。對這樣的好事,風流才子唐伯虎自然是笑納了。
但是,唐伯虎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差點被這個粉絲給害死。原來,在這一年的考試中,有一道難倒天下才子的考題,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沒有找到題目的出處,只好交了白卷,只有兩份卷子寫出了完美的答案。主考官程敏政當即表示,他將在這兩份卷子中確定今科的會元。這兩份卷子的作者一個是唐伯虎,一個是徐經(jīng)。
跟偶像同場考試的徐經(jīng)興奮異常,慷慨解囊請了唐伯虎等一幫學子在酒樓上大吃大喝,努力猜測誰是這一科的會元。作為飯局明星,向來狂放不羈的唐伯虎喝大了之后再次口出狂言:“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
可是不久,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唐寅落榜了!還沒等唐寅從驚詫中反應過來,手持鐐銬的差役來到了他的面前,把他關進了大牢。
唐寅不知道的是,這次倒霉的不止他一個,還有他的鐵桿粉絲徐經(jīng)以及主考官程敏政。他們的入獄罪名是合謀作弊。
事實上,主考官程敏政跟徐經(jīng)一樣,也是唐伯虎的粉絲。早在應天府應試的時候,當時的主考官梁儲特意把唐伯虎的卷子留下,給了他的上司程敏政看。程敏政讀完之后十分欣賞,后來又找了許多唐寅的詩詞書畫來讀,逐漸成了唐寅的忠實擁躉。
讓我們回到埋下禍根的酒宴上。喝高的唐寅還在眉飛色舞地高談闊論時,無數(shù)沉默的人形成了一個共識:這個人的自信里,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很快就有人告了黑狀,明孝宗朱偌鏜當即下令核查試卷。事實果然如傳言那樣,唐寅確實是今科會元的不二人選,選定唐寅的人正是程敏政。
這是歷史上一起著名的無頭公案,但我們只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仔細分析案件細節(jié),抽絲剝繭逐步深入,其實問題只有兩個:一,徐經(jīng)是否買了考題作弊;二,唐寅是否參與了作弊,程敏政是否知情。
此案的起因是那道考題,這是一道超級難題,應該說,唐寅做出來是比較靠譜的,徐經(jīng)做出來是嚴重不靠譜的。徐經(jīng)不過是個土財主,指望他腦筋開竅,智商突然爆發(fā),那是不著調(diào)的。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徐經(jīng)很有可能買了考題。
那么唐寅是如何被牽扯進來的呢?這里面極有可能蘊含著一種特殊的官場規(guī)則――約定門生。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現(xiàn)象,因為在科舉前,可能會出現(xiàn)某位名震全國的天才,大家都認為這個人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考官就會私下與這位考生聯(lián)系,透露題目給他,互相約為師生。
以兩人偶像與粉絲的關系,這種關系極有可能。那么只能指向一個可能:程敏政事先與唐寅會面,并給了他考題。
就這樣,粉絲坑偶像的事件發(fā)生了。
徐經(jīng)家財萬貫,大灑銀兩,自然得到了牢頭獄霸的照應;無錢無勢的唐伯虎卻是吃了不少的苦頭。他在給好友文徵明的信中,淋漓盡致地傾訴了他的痛苦和屈辱:
……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而后昆山焚如,玉石皆毀;下流難處,眾惡所歸……海內(nèi)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審訊,因查無實據(jù),案情不了了之?!睹魇?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钡堂粽虼硕率耍ㄍ诵荩?,唐伯虎則被黜放到浙江偏遠之地為吏。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唐伯虎心灰意冷。他恥于為小吏,又沒臉面回家,便開始游山玩水,放浪形骸,遍歷浙、皖、湘、鄂、閩、贛等省,第二年才返回蘇州。因家境清貧,續(xù)弦何氏也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寫道: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p>
其寧靜淡泊之志躍然紙上。
弘治十八年,三十六歲的唐伯虎續(xù)娶沈九娘為妻,隨后在蘇州金閶門外桃花塢筑屋,命名為“桃花庵”(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過著清貧的生活。程敏政被這個黑鍋砸得七竅冒煙,革職回家不久就翹辮子了。徐經(jīng)自此對科舉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開始焚燒四書五經(jīng),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88年后,他的后人徐振之不愛讀書,只喜歡旅游,別號徐霞客。
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歲
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是“風流才子”的代名詞,那么必然要有一些風流韻事,供大家茶余飯后嬉笑一番。于是便有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但實際上,唐伯虎并未點過秋香。那么,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名女子呢?在《畫史》、《金陵瑣事》中均記載確有其人。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她和唐伯虎并無交集,據(jù)后人考證,秋香和唐伯虎雖生活在同一時代,但她生于1450年,比唐伯虎大二十歲。
秋香以笑傳情的故事最早見于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筆記小說《耳談》,記載的是一位江南才子陳元超和宦門婢女秋香的故事,其內(nèi)容和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一致。這是后人將故事移花接木,安在唐伯虎頭上的。
事實上,唐伯虎一生娶過三個老婆,第一個是宦官徐廷瑞的次女,于婚后不久就病死;第二個老婆在舞弊案受牽連后,便和唐伯虎分道揚鑣;后來又娶了第三個老婆,是個煙花女子,名叫沈九娘,也是先唐伯虎而死。后人傳說唐伯虎有九個老婆,或許正是和第三個老婆名叫“九娘”有關。
不肯造反曾經(jīng)裸奔
關于唐伯虎的故事,總是少不了“寧王”這個角色。實際上,唐伯虎也確實和“寧王”有過交集。
“寧王”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朱宸濠。武宗耽于玩樂,當時民怨很深,寧王也確曾造反,最后兵敗被誅。最開始,寧王未造反之時,便到處招賢納士,有人給寧王推薦唐伯虎,因此寧王到蘇州以厚祿請?zhí)撇⒊錾?,唐伯虎也去了?/p>
唐伯虎開始并不知道寧王想造反,去了之后,很快發(fā)現(xiàn)寧王圖謀不軌,便想法離開。《明史》中說的簡單,說唐伯虎“察其有異志,佯狂嗜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意思是說,唐伯虎為了離開寧王,整天醉酒裝瘋,并且脫了衣服裸奔,寧王實在受不了了,便讓他滾蛋。
唐伯虎的晚年非常凄涼,并不是影視劇中所展示的富家才子,到處風流。晚年的唐伯虎甚至常常陷入斷炊絕糧、“三日無煙”的窘?jīng)r。他在寫給友人孫思和的詩序中說道:“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弊罱K在貧困中去世,僅僅54歲。
如果要給明代知名歷史人物做個排名,唐伯虎肯定能排進前十。被譽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詩詞和繪畫方面有著極高造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才子卻在弘治十二年會試中被傳出考場舞弊的丑聞,以至于落得終身不得參加科舉的下場。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他和好友徐經(jīng)、都穆一起進京趕考。唐伯虎和徐經(jīng)一起拜訪了考官程敏政,這位考官非常賞識才華橫溢的唐伯虎,為他的詩集作序,但這也為后面的考場舞弊流言埋下了禍根。這次考試有一道非常生僻題目,全部考生中只有唐伯虎和徐經(jīng)答對,于是舞弊、漏題的說法甚囂塵上。
根據(jù)《明孝宗實錄》的記載,戶科給事中華昶上疏說:"
(會試)臣聞士大夫公議于朝,私議于巷: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舉人徐經(jīng)、舉人唐寅等狂童,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于眾,或先以此題問于人。
"
華昶在上疏中提出三點指控:一、主考官程敏政利用職務之便將考題賣給考生;二、三場考試的考題均被泄露;三、唐伯虎、徐經(jīng)兩人猖狂至極,不但花錢購買考題四處炫耀,還向別人請教考題的答案。華昶建議明孝宗重新對程敏政審閱的考卷進行審查。
明孝宗收到華昶的上疏后,立刻下令讓禮部徹查此事。禮部建議讓禮部尚書李東陽會同所有主考官進行審查。為了留出時間查明真相,明孝宗還將發(fā)榜時間推遲到三月初二。經(jīng)過李東陽等人復查,證明唐伯虎、徐經(jīng)二人均不在錄取之列,程敏政并沒有在考場作弊。
不過禮部雖然證明了程敏政沒有在考場作弊,但并不能證明程敏政沒有在考前泄題,因此還需要繼續(xù)審查。于是,明孝宗將案件移交給錦衣衛(wèi)審理,但錦衣衛(wèi)審查數(shù)日,也沒有實際證據(jù)。于是明孝宗命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聯(lián)合會審,會審時,徐經(jīng)供述稱程敏政"
嘗受其金幣
",承認自己曾向程敏政行賄。于是明孝宗拘捕程敏政到案,程敏政入獄后,堅決不承認自己泄題。都察院再審徐經(jīng),徐經(jīng)再次翻供,稱因為仰慕程敏政的學識,進京后去拜訪程敏政,并送了禮。在交談中,程敏政談及了即將舉行的科考,并猜測了可能的范圍,并沒有泄露題目。
到此,"科舉舞弊案"終于告破,也足以證明唐伯虎、徐經(jīng)并沒有在考場中作弊, 最后,明孝宗做出宣判:查無舞弊實據(jù),但徐經(jīng)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給其送過見面禮,唐寅也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具有勾連之嫌疑。遂將唐寅、徐經(jīng)貶為小吏,不得為官,會試主考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打敗結案。到底唐伯虎有沒有舞弊?是否被人陷害?一直為后人所爭議。
觀點一: 都穆因為嫉妒唐伯虎名氣而陷害他
華昶雖然只是"風聞奏事",但并非空穴來風。明人秦酉巖在《游石湖紀事》中記載是都穆嫉妒唐伯虎事先得到考題,即將考中會元,于是便向華昶告發(fā)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經(jīng)。不過這種說法很快被推翻,因為歷史事實證明唐伯虎與都穆并沒絕交,二人不但常有來往,還一同出游,在他的幾幅畫作中都有都穆的題詞。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在蘇州繡谷公墓出土的《故怡庵處士施公悅墓志銘》,此墓志銘是都穆撰文,唐伯虎書丹。這可是發(fā)生在會試案后不久的事,如果當時都穆出賣唐寅,唐寅在回鄉(xiāng)之后還會與都穆合作墓志銘嗎?這些事實足以說明唐伯虎與都穆是有來往的, 所以都穆告密的可能性不大。
觀點二:華昶借科舉舞弊案彈劾主考官程敏政
據(jù)《明孝宗實錄》記載,程敏政并沒有在考場作弊,但是有人想要取代程敏政的禮部右侍郎一職,所以才指使華昶彈劾程敏政?!睹魇?程敏政傳》上也記載說:"
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 傅瀚的確在考場舞弊案后取代了程敏政成為禮部右侍郎,成為這樁案子最大的受益者。結合明朝官場喜歡互相攻擊的風氣,這種說法可信度更高。
被貶為差役后,唐伯虎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不久,夫妻失和,兩人勞燕分飛。仕途的失意以及婚姻的破碎,讓唐伯虎頹廢不已。此后,唐伯虎開始以賣字畫為生,縱情于酒色之中。不過,這反而成就了唐伯虎,從此官場上少了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唐伯虎,民間多了個風流才子唐伯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9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