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鄭恩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他是趙匡胤親手斬殺的開國功臣,只因在他身上搜到皇后的貼身物品!歷代開國皇帝,說到宅心仁厚,以善治國的皇帝,就數(shù)宋太祖趙匡胤了。他的杯酒釋兵權(quán)一直流傳至今,家喻戶曉,宋太祖趙匡胤開創(chuàng)宋朝,他的心胸寬廣,讓周朝舊臣都慢慢對他信服,佩服,并忠心為他。最為典型的個例就是宰相魏仁浦,由原來的寧死不從趙匡胤再到誓死忠于趙匡胤,這從魏仁浦任宰相期間,為宋朝所做的事,便可證明了。按理說,宋太祖對前朝舊臣,還多次反對他黃袍加身,登上皇位,都可以如此宅心仁厚,一心只為宋朝的基業(y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那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有沒有斬殺過開國功臣呢?據(jù)歷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斬殺過開國功臣,這位開國功臣不只是為宋太祖趙匡胤開國立下奇功,在趙匡胤還沒登上皇位之前,還尊稱趙匡胤為二哥。但他也是趙匡胤親手斬殺的開國功臣,只因為趙匡胤在他他身上搜到皇后的貼身物品。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登上皇位之前,曾與柴榮、鄭恩結(jié)拜為兄弟,按年齡排行,柴榮為老大,趙匡胤為老二,鄭恩為老三。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這位被宋太祖趙匡胤親手斬殺的開國功臣——鄭恩,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讓一向以宅心仁厚、以善治國的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地憤怒,不聽解釋,手起刀落,就把他給殺了。
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二李之后,就一直擔(dān)憂及考慮如何治國的問題。經(jīng)多次與心腹趙普雪夜詳談之后,確定了揚文抑武的治國策略,確立了此策略后,那自然就是對武將的打壓了,但是跟隨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并擁立他登上皇位的大多都是武將,還是他的結(jié)拜兄弟。有許多文官上奏宋太祖,所有的武將都要參加殿試,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武將的文學(xué)水平。這詔書一頒布,所有的武將猶如油鍋里的螞蟻般,不知如何是好,紛紛上奏取消殿試。只是宋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確立了以文治國,既然已經(jīng)頒布了,所有的武將只能遵從。宋太祖也考慮到這幫跟他打拼開下的武將,個個都是大字不認識幾個,叫他們參加殿試,自然就是要他們的命,再加上詔書也表明,如果殿試不過,就得殺頭。所以那時宋太祖趙匡胤就想到自己也得參加這次殿試,自己殿試不過,總不至于被殺頭,這樣就可以保到跟他打拼天下的武將兄弟了。
經(jīng)過殿試,再到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quán),那幫跟他打拼天下的武將兄弟,個個都交出了兵權(quán),并發(fā)配到邊疆守護國土,宋太祖趙匡胤的結(jié)義兄弟也不例外,其中高懷德、張瓊、鄭恩等都被列入。鄭恩在邊疆守護了四年多,宋太祖便調(diào)回開封時,鄭恩準確地回答了宋太祖趙匡胤所問的問題,鄭恩當時就熱淚盈眶,感恩著趙匡胤還一直惦記著這幫異姓兄弟,并誓言要為宋太祖效忠。宋太祖趙匡胤也明顯感到鄭恩的忠心,按照正常的思維,這般信任,最多就是不立大官,也不至于被斬殺,而且還是宋太祖趙匡胤自己親手所殺。
鄭恩受到了這般的“待遇”,也可以說是權(quán)力斗爭的犧牲品了。鄭恩回到京城后,宋太祖趙匡胤實則就是想調(diào)他回來為國效力的,而趙匡胤的親生弟弟趙光義那時一心想著如何削薄趙匡胤的親信,為自己能登上皇位而設(shè)下圈套,讓這位剛從塞外回來的大臣深深地往圈里走,到死還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自己是什么原因被殺的。
趙光義明知宋太祖召回鄭恩,必重用,鄭恩對宋太祖趙匡胤的忠心是人人都知道的,鄭恩一旦被重用,以后自己想登上皇位,那就難上加難了。于是就想到可以一石二鳥的詭計,利用鄭恩曾救過皇后,而皇后對鄭恩也有謝意,便利用宋太祖的貼身太監(jiān)王繼恩和皇后的貼身丫鬟制造了一系列的假象。目的就是讓宋太祖趙匡胤誤認為,皇后與鄭恩因相救一事,雙方心生好感,而背叛了宋太祖。趙光義一邊慫恿鄭恩多次求見皇后,讓皇后在宋太祖面前多說好話,一邊則暗地里讓皇后的貼身丫鬟偷了皇后的貼身物品,并偷偷放在鄭恩身上。幾人串通好,便引導(dǎo)宋太祖親臨現(xiàn)場,讓宋太祖親眼目睹這一切。
宋太祖趙匡胤得知皇后的絲巾手帕落在鄭恩身上時,宋太祖趙匡胤就拿著手帕到皇后面前探問。只是這個時候皇后并沒有在意手帕之事,因為皇后也不知道手帕哪里去了,更不可能是她自己親手送給鄭恩的。所以不以為然,還不停地追問宋太祖趙匡胤什么時候可以對鄭恩委以重任。當皇后如此般為鄭恩,宋太祖趙匡胤則更加懷疑皇后與鄭恩之間不清白了。大聲責(zé)問后,直接扔下手帕就離開了。宋太祖始終還是一個宅心仁厚之人,他也不可能因為這一件事,就斷定了皇后與鄭恩背叛了他,所以也不再去追查。
趙光義知道這事還不能達到他目的后,便再生事端,意在瓦解宋太祖身邊的親信。趙光義命皇后的貼身丫鬟偷偷把皇后的貼身玉佩偷到手,這玉佩不是普通玉佩,這可是皇后與宋太祖的定婚信物,也是兩人一直都視為珍寶之物。趙光義讓丫鬟偷到手后,又偷偷把玉佩放于鄭恩身上。就在鄭恩跪求皇后,希望皇后再次出面,為鄭恩多說好話時,趙光義就借故請求趙匡胤帶自己求見皇后。當宋太祖帶著趙光義一行到了皇后的寢宮時,看到的是皇后與鄭恩同在,本有疑慮之心,看到此境,心中憤怒恨意一下子擊敗了他的理智。鄭恩見到宋太祖突然駕到,心中便焦慮了,因為作為臣子,是不能孤身一人到后宮與嬪妃相見的。宋太祖未曾說話,鄭恩就惶恐不安,不停叩頭認罪,就在他低頭認罪之時,被丫鬟偷偷放在他身上那皇后的玉佩掉了下來。本就火冒三丈的宋太祖看到玉佩那一刻,直接可以說是憤怒已經(jīng)蓋過一切了,直接從旁拔劍,大吼一聲,就把鄭恩給斬殺了。
其實鄭恩一直跪求皇后,希望皇后在宋太祖面前多說好話,只是為了可以效忠于宋太祖,并沒有非分之想,更不存在因為自己救過皇后,而會對皇后產(chǎn)生情愫。不想這事卻偏偏是趙光義的圈套,正是趙光義權(quán)力爭奪的手段,也可以說鄭恩只是一枚棋子,而且還是一枚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的棋子?,F(xiàn)實生活中,別認為某個人會對你很好,每次都會給你指出方向,如果自己不加以思索,自己不去平衡,那怎么知道這方向就是適合自己,人家沒有義務(wù)去對你好,沒有責(zé)任處處去為你著想,凡事都得靠自己。俗話說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高懷德、高懷亮和鄭子明三人依次挑戰(zhàn)陶三春的故事。
《三打陶三春》誕生于30年前,劇本出自著名劇作家吳祖光之手。這是一出喜劇,而且是一出“打”出來的喜劇,“三打陶三春”的分別是高懷德、高懷亮和鄭子明,由于技不如人,打人的變成被打的了。
柴榮命趙匡胤為媒,為鄭恩娶陶三春。鄭恩當年年賣油偷瓜時,曾被陶三春打敗,心里害怕她。趙匡胤于是派遣高懷德于途中攔劫三春,想要讓高懷德挫一挫三春的鋒芒。
使其以后不至目中無人,不料被三春識破,高竟為三春所敗,無奈之中,吐出了真情。陶三春聞訊后,怒火中燒闖入皇宮,欲找鄭恩算賬。
鄭恩見陶三春闖入金殿,悄悄躲藏起來。柴榮見三春目無朝綱,命御林軍將她拿下,御林軍又被三春打得落花流水,大將高懷亮也被打得一敗涂地。柴榮只得命趙匡胤連夜去找鄭恩,給他們成婚。
相關(guān)人物:
1、高懷德
高懷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后周天平節(jié)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名將、開國功臣。
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后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quán)。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ね?,謚號“武穆”。
2、高懷亮
宋朝開國名將,是高懷德的兄弟,高瓊(君寶)的親叔叔,武藝高強,忠肝義膽。
遼國進犯岐溝關(guān),高懷亮隨兄長高懷德一起出征,不料反而中了遼軍埋伏,兄弟二人身遭亂箭,高懷亮被遼將耶律沙所斬,高懷德自刎當場。兄弟二人都得到了厚葬,高懷亮死后被追謚為平東郡王。
3、鄭子明
鄭恩,字子明,漢族,宋朝開國大將,為宋朝鞠躬盡瘁,屢立戰(zhàn)功。但是鄭恩為人魯莽,做事不計后果,趙匡胤當了皇帝后他見了趙匡胤依舊和以前一樣叫二哥。
終于有一次沖撞了趙匡胤,讓趙匡胤這個皇帝很下不來臺,趙匡胤含淚忍痛斬了鄭恩。
趙匡胤率大軍親征北漢
在平定荊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強的方案,趙匡胤應(yīng)該繼續(xù)向南進軍,北方北漢雖然弱小,但有強大的契丹做后盾,不是那么容易啃的,而趙匡胤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先進攻北漢。趙匡胤的這一舉措之后有什么深意呢?
一、機會難得,趙匡胤改變計劃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后蜀基本平定,國內(nèi)的局勢沒有大的異常,趙匡胤一邊謀劃未來的進軍計劃,一邊密切觀察周邊的動向。正月十五日,北漢偏城寨將領(lǐng)任恩來降,七月,北漢穎州砦主胡遇等人來投降。
作為當時中原最強大的政權(quán),經(jīng)常會有人頭投靠宋朝,這沒有什么稀奇的。然而在七月的一天,趙匡胤收到消息,北漢皇帝劉鈞去世,其外甥兼養(yǎng)子劉繼恩即位。權(quán)力交接之際,是一個政權(quán)最脆弱的時候,趙匡胤決定抓住機會,打北漢一個措手不及,等平滅了北漢,再去收拾南方。
開寶元年八月,趙匡胤派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繼勛出征北漢,在李繼勛出征的同時,北漢內(nèi)部再次發(fā)生劇變,剛上位沒多久的北漢皇帝劉繼恩竟然被暗殺了。
劉繼恩即位之時,朝廷的大權(quán)掌握在宰相郭無為手中,劉繼恩不想一直被人架空,他要奪回本屬于他的皇權(quán)。在一次宴會中,劉繼恩企圖找機會殺掉郭無為,奈何郭無為老奸巨猾,竟然稱病沒去,而此時的劉繼恩才是那案板上的魚肉。
宴會結(jié)束,劉繼恩回去休息,供奉官侯霸榮帶了幾十名刀斧手瞬間沖了進來,亂刀將這位剛剛即位六十天的皇帝砍死。
史料記載“至是謀持繼恩首獻太祖,遂乘繼恩無備,白晝挺刃而入,反扃其門,繼恩繞屏環(huán)走,霸榮以刃揕胸弒之,年三十四,時立六十日矣。無為遣卒登梯入,殺霸榮,立其弟繼元。
侯霸榮曾經(jīng)投降宋朝,之后又回到了北漢,可以說侯霸榮就是趙匡胤留在北漢的“暗樁”。大致情況是這樣的,郭無為和侯霸榮商議,在宴會之后對劉繼恩下手,之后的分贓事宜,郭無為應(yīng)該也已經(jīng)分配清楚了。
等到事成之后,郭無為則露出了險惡的嘴臉,郭無為搞了一處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伎倆,等到侯霸榮殺掉劉繼恩,郭無為派人直接擊斃兇手,殺掉了侯霸榮。侯霸榮本想拿著北漢皇帝的腦袋,找趙匡胤邀功,反而自己落得個尸首兩分。此后,郭無為依舊掌控大權(quán),沒人知道他才是殺掉劉繼恩的幕后真兇,隨后郭無為擁立劉繼元為皇帝。一方面郭無為有投誠宋朝的想法,另一方面他還想奪得更多的利益。北漢亂成一團,給了趙匡胤充足的出兵理由,如果能抓住這次機會,覆滅北漢指日可待。
二、趙匡胤御駕親征
之前李繼勛已經(jīng)出兵征討過一次,宋軍在渦河大敗北漢部隊,但李繼勛無法攻克太原城。開寶二年,趙匡胤決定御駕親征,李繼勛為河?xùn)|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wèi)軍指揮使黨進為副手,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jiān),何繼筠為石嶺關(guān)部署,趙贊為汾州路部署。
趙匡胤武將的熱血再次沖入體內(nèi),他將率領(lǐng)他的雄兵踏平太原城。李繼勛等先頭部隊率先出兵,在太原城下大敗北漢軍。只不過天公不作美,趙匡胤的部隊剛剛開拔,就被一場大雨澆了個通透,由于雨下得太大,宋軍的精銳禁軍也不得不停下腳步,十幾天后趙匡胤才再次起兵。
三月二十八日,趙匡胤到達太原城下,馬上命令軍兵修橋梁、挖壕溝,此時的宋軍和之后的宋軍不同,趙匡胤手下的這幫大兵既保留了五代的兇悍,而且還有嚴明的紀律,可以說這已經(jīng)是北宋軍力的巔峰。
圍城和進攻一直在繼續(xù),太原城池堅固,這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戰(zhàn)爭,左神武軍陳承昭進言道:“陛下已經(jīng)有了千軍萬馬,為何不用?”趙匡胤有些疑惑,不知所謂何意,陳承昭指向了汾水,趙匡胤哈哈大笑,隨即定下了水灌太原城的計劃。
三、引水灌城
在古代戰(zhàn)爭中,水攻是常用戰(zhàn)術(shù),只要城池附近有大江大河,就可能被敵人利用,水火無情,排山倒海的洪水可以抵得上千軍萬馬,既然有此機會,趙匡胤當然要好好利用。
李繼勛在太原城南,趙贊在城西,曹彬在城北,黨進在城東,按常理來說,圍城需要講究個圍師必闕,也就是為了防止敵人狗急跳墻,總要留出個缺口,這是兵家常識。趙匡胤以汾水為后盾,精兵在左右,而且為防御契丹,也做了相應(yīng)安排,所以趙匡胤敢于不按常理出牌。
一方面攻城在繼續(xù),另一方面北方傳來捷報,何繼筠在陽曲擊敗契丹部隊,斬殺數(shù)千人,宋軍士氣為之一振。為了震懾城中的北漢軍民,趙匡胤命士兵將那些繳獲的契丹首級、盔甲陳列太原城下,別看北漢已經(jīng)大廈將傾,太原城仍是攻不下來。
趙匡胤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好的宋軍開閘放水,一股洪流沖向太原城下,東南城門被洪水沖倒,宋軍將士劃著小船就沖向缺口。太原已經(jīng)是彈丸之地,然而城上的弓弩仍沒有停息,宋軍愣是沖不進去。因為水已經(jīng)灌城,宋軍也只能坐著小船,機動力明顯下降,馬步軍軍頭王廷義中箭身亡,殿前都指揮使都虞侯石漢卿中箭身亡。
四、趙匡胤選擇撤軍
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兩個月,宋軍卻一直無法拿下太原城,看著戰(zhàn)死將領(lǐng)的尸體,趙匡胤猶豫了,他開始反思這場戰(zhàn)爭的意義。
原本這場戰(zhàn)爭就是意氣之舉,既然將士們已經(jīng)盡力了,既然犧牲如此巨大,趙匡胤決定班師回朝。
除此之外,契丹的援軍也相繼到來,宋軍在太原城下?lián)p失同樣不小,如果再與契丹開戰(zhàn),情況可能極其不利,五月十六日,趙匡胤下令班師。
史料記載“是月,北漢主決城下水,注之臺駘澤,水已落而城多摧圮。遼使者韓知范猶在太原,嘆曰:宋師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后涸,則并人無類矣?!?/p>
沒有預(yù)料到的是,宋軍撤走了,契丹大軍卻沒有走,大水下去之后,太原城墻卻直接塌了, 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城墻內(nèi)也沒有鋼筋,這就好比是泡了水的餅干,趙匡胤就差那么一點點運氣。
如果宋軍再晚撤一段時間,攻克太原城就如探囊取物,對于北漢皇帝劉繼元,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趙匡胤撤軍卻并不灰心,如果將北漢滅國,宋朝將直接和契丹接壤,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而南方的南唐、南漢還未收復(fù),作為緩沖地帶的北漢仍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此次戰(zhàn)爭,也極大消耗了北漢的國力,為了落井下石,趙匡胤撤軍的時候還捎帶了一萬北漢百姓,對于本就弱小的北漢更是雪上加霜。趙匡胤很清楚,即便此次戰(zhàn)事失利,北漢早晚也是宋朝的囊中之物,南方平定之日,就是北漢覆滅之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