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謚平,習(xí)慣上多稱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春秋后期外交家、思想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據(jù)說晏嬰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頭腦機敏,能言善辯。靈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2余年。曾在景公時用計除掉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這三名居功自傲的將軍,亦即二桃殺三士。晏嬰平時生活節(jié)儉,謙恭下士。內(nèi)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使齊國名揚諸侯。
崔杼弒齊后莊公
齊后莊公六年(前548年),妻子與齊后莊公通奸的大夫崔杼,為了復(fù)仇,設(shè)了以妻為誘餌將莊公謀殺了。晏嬰得知之后,走到崔杼的家門外。左右問道:“您自殺以身殉君主嗎?”晏嬰說:“就我一個人的君主嗎?我為什么要死?”左右又問:“那逃走嗎?”晏嬰說:“是我的罪過嗎?我為什么要逃?”左右再問:“回去嗎?”晏嬰說:“君主都死了,要回去哪?統(tǒng)治人民的,難道是用以凌駕于人民嗎?社稷才是真正的君主。為人臣者豈為了祿米?是為了保護社稷啊。所以君主為社稷而死,我也為君主而死;君主為社稷而逃亡,我也為君主而逃亡。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錯誤而死或逃亡,我又不是他的親寵之臣,誰愿意這樣去作?而且有人都敢弒殺君主了,我何必自殺,何必逃亡,我又要回去哪?”門開后,晏嬰進去,伏在齊后莊公尸首上大哭,又起來跳了三次后,出去(古代喪俗“頓足”之禮),表示悲痛后就離開了。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他。”崔杼說:“他有民望,放了他,以爭取民心罷?!?/p>
出使楚國
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人因他身材矮小,看不起他,就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去。晏嬰不肯進去,說:“我若是出使狗國,那我便會走狗門進國,今天我是要出使楚國的,那我便不該走這個門。”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晏嬰見到楚靈王。楚王問:“齊國難道沒有賢明的人了嗎?為何讓你作為使臣來到我國?”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古代一閭為25戶),城民只要把袖子抬起足以遮蔽太陽,把身上的汗水灑下有如下雨,人們走動時肩得挨在一起,每移開一只腳便又有另一只腳踏上,怎么會沒有人?”楚王又問:“那為什么是選你做為使臣呢?” 晏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都是把一名使臣派到適合他去的國家。賢能的人會被派去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不夠賢能的人就被派去出使無品德君王的國家,嬰在齊國臣子之中,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出使楚國?!?/p>
屢勸景公
景公三十二年(前516年),東北方出現(xiàn)彗星。景公嘆息說:“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憂然淚下。晏嬰反而大笑,景公惱怒。晏嬰說:“臣笑群臣諛甚?!本肮f:“彗星出東北,當(dāng)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标虌胝f:“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景公說:“可禳否?”晏嬰說:“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shù),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當(dāng)時景公大造宮室,養(yǎng)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晏子借機諫止。
有一次,景公修建房舍,將要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風(fēng)下雨,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飲酒。喝得正暢快時,晏嬰起身唱歌,唱道:“穗乎不得獲,秋風(fēng)至兮殫零落,風(fēng)雨之拂殺也,太上之靡弊也?!背?,轉(zhuǎn)過頭流下了眼淚,跳起了舞。景公制止住他,說:“今日夫子為賜而誡于寡人,是寡人之罪”于是撤掉了酒席,罷徭役,停止修建房舍。
又有一次,連下三天的雪。景公披著用狐貍毛做的皮衣。晏嬰謁見,景公說:“奇怪啊!怎么大雪降了三天,我卻感覺不到天氣寒冷呢?”晏嬰回答:“真的是天氣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嬰說:“嬰聽說過,古代那些被稱為賢明的君主,雖然天天能吃飽卻能體會沒食物的人的饑餓,雖然穿著暖和卻能體會缺乏衣物的人的寒冷,雖然生活安逸穩(wěn)定卻能體會努力工作的人的辛勞,為何君王您會不知道呢?”景公說:“你說得對!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于是下令廣發(fā)糧食,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xiāng)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tǒng)計數(shù)字,不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就發(fā)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fā)給兩年的糧食??浊鹇牭胶笳f:“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p>
拔擢賢才
有一次,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被囚禁之中的越石父。把他贖出來,用車載回家。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屋內(nèi),過了很久沒出來,越石父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大吃一驚,道歉說:“嬰雖然不是個仁者,但好歹讓先生幸免于災(zāi)厄,為何先生這么快便要與嬰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過,君子對于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xiàn)得笨拙,而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xiàn)精明。剛才我尚在囚車之中時,先生不知道我這個人如何,卻選擇救了我,既然先生認為我值得相助而出手救了我,那我便將先生視為能理解我的人;一個能理解我的人卻不愿以用禮對待我,那我還不如繼續(xù)待在囚車之中?!庇谑钦埶M屋待為貴賓。
晏嬰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遮著大傘,趕著四匹馬,志氣揚揚,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里,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還不到六尺,但他作為齊國相國,在諸侯之間名聲響亮。今天妾看到他,志向宏達遠大,但態(tài)度仍是謙恭。而你身高有八尺,只作為人家的車夫,但態(tài)度卻相當(dāng)?shù)靡?,妾所以想求離婚?!睆拇?,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嬰感到奇怪,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嬰就推薦他為大夫。
去世
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重,在柱子上鑿了個洞,把一封信放在里面,對他的妻子說:“這柱子里的信,孩子長大了以后,拿給他看?!辈痪?,晏嬰病逝。
待兒子長大后打開信,見信上寫:“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的;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拉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官可以任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p>
現(xiàn)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zhèn)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評價
孔子:“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司馬遷:“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后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耶?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p>
1. 七年級:文言文宴子使楚 原文如下: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釋及說明如下: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后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短——長短,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賓。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臨淄——淄,音資。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xiàn)今山東省。
閭——音驢,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為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眾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種,就是人的腳后跟。
命——命令,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里是規(guī)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就是不賢,沒有德才的人。
評點
這個寓言故事,表現(xiàn)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干,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可貴品質(zhì)。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yīng)該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譯文如下: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dāng)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ㄔ伲﹩枺骸噶耸裁醋??’(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薄?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權(quán)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F(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2. 七年級< >的注解與譯文 晏子使楚①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②,今方來③,吾欲辱之④,何以也⑤?”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⑥。王曰,何為者也⑦?對曰⑧,齊人也。王曰,何坐⑨?曰,坐盜⑩?!?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⑾,酒酣⑿,吏二縛一人詣王⒀。王曰:“縛者曷為者也⒁?”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暍雨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⒃?”晏子避席⒄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⒅,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⒆。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⒇。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21?”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22,寡人反取病焉23?!?
注釋:
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這兩則故事的題目都是編者加的?!蛾套哟呵铩肥谴呵飼r期齊相晏嬰言行軼事的匯編。書中有許多結(jié)構(gòu)完整、描寫生動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賢良正直的忠臣形象。全書共八卷。
②〔齊之習(xí)辭者也〕齊國的很會說話的人。習(xí),熟練。辭,言詞。
③〔今方來〕現(xiàn)在正要來。
④〔辱之〕羞辱他。
⑤〔何以也〕用什么辦法呢?
⑥〔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當(dāng)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為,于、在。
⑦〔王曰,何為者也〕您就問,“干什么的?”
⑧〔對曰〕我回答說。
⑨〔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的意思。
⑩〔坐盜〕犯了偷竊的罪。盜,偷竊。
⑾〔賜晏子酒〕請晏子喝酒。賜,賞賜,古代君主拿東西給別人叫“賜”。
⑿〔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⒀〔吏二縛一人詣(yì)王〕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詣,到……去。
⒁〔縛者曷(hé)為者也〕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曷,同“何”。
⒂〔視〕看著。
⒃〔齊人固善盜乎〕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固,本來。善盜,擅長偷竊。
⒄〔避席〕離開座位。這是表示鄭重和嚴肅的意思。席,坐具。古時候把席子鋪在地上,人坐在席上,所以座位叫“席”。
⒅〔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zhǐ)〕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枳,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⒆〔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徒,只是。其,它的。
⒇〔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為什么會這樣呢?水土不一樣啊。然,這樣。
21〔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一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難道楚國的水土使他擅長偷東西嗎?得無,莫非、難道。
22〔圣人非所與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圣人,這里指晏子。熙,同“嬉”,開玩笑。
23〔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自找倒霉了。寡人,楚王自稱。古時候諸侯自稱“寡人”,表示謙虛。取病,自找倒霉。焉,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啦”。
翻譯: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dāng)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ㄔ伲﹩枺骸噶耸裁醋??’(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F(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p>
3. 文言文宴子使楚的翻譯 晏子使楚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dāng)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ㄔ伲﹩枺骸噶耸裁醋??’(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F(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p>
4. 古文《宴子使楚》的直譯是什么 (一)晏子出使到楚國。楚國人認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yīng)該從這個門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后跟,怎么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會派你當(dāng)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里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二)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正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讓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干什么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么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盜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dāng)酒喝到盡興的時候,兩個差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說:"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都愛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橘子樹長在淮河以南結(jié)出的果實就是甘橘,長在淮河以北結(jié)出的果實就是酸枳,(橘和枳)僅僅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F(xiàn)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莫不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楚王聽了苦笑著說:"不可跟圣人開玩笑啊,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5. 宴子的故事 原文+譯文 齊桓公稱霸后國家很強盛。
后來到了齊景公做國君的時候,齊國出現(xiàn)了一個很有才干的相國(大臣中權(quán)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嬰,又叫晏平仲。他既有豐富的知識,又聰明機敏。
他關(guān)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評國君的錯誤,是齊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有一本書《晏子春秋》,專門記錄了他的故事?,F(xiàn)在介紹其中的一則。
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zé)養(yǎng)這只鳥。
可是幾天后,那只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
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yīng)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yǎng)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
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xiàn)在要殺死你?!?/p>
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他干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苯又?,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dǎo),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6. 2014年中考宴子使楚文言文 2014年中考文言文試題匯編《晏子使楚》 【甲】晏子將使楚。
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巨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p>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733。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乙】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xué)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xué)甚勞。
是可謂善學(xué)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何坐 ②圣人非所與熙也 ③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 ④言和而色夷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①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譯文: ②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譯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楚王稱晏子為“圣人”,馬生求學(xué)過程中“流輩甚稱其賢”,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談?wù)勱套优c馬生獲得如此高評價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5分) 答: 5、(4分)①犯罪 ②同“嬉”,開玩笑 ③拜見 ④平和 (評分說明:若使用意思相同、相近的解釋也可,每詞1分。)6、(4分) ①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百姓善于偷東西嗎? (評分說明:抓住關(guān)鍵詞“得無”、“善”,得無:莫非,善:善于、擅長、長于、喜好等。
解釋有誤一個扣1分,2分扣完為止。) ②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見面禮物,言辭很流暢、通達。
(評分說明:抓住關(guān)鍵詞“書”、“以為”,書:信,以為:以之為,把它當(dāng)作,作為等。解釋有誤一個扣1分,2分扣完為止。)
7、楚王本想趁“酒酣”之時羞辱晏子,使之沒有時間作出反應(yīng)(“酒酣”之時是楚王認為羞辱晏子的最佳時機)(1分),這樣寫可以表現(xiàn)楚王的狡詐(1分),同時更加襯托出晏子的沉著機智,善于辭令(1分),如果去掉,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同時也不具體。(1分) (評分說明:如果學(xué)生從情節(jié)方面作答,如果為下文“楚王為自我下臺階、自我解嘲作鋪墊”也可得1分。)
8、①他們在與人交往時都能注意自己身份(他們的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特點)如晏子以“使臣”的身份見楚王,馬生以“鄉(xiāng)人子”的身份見宋濂。②他們都很有禮貌、態(tài)度恭敬。
如晏子“避席而對”,馬生“撰長書以為贄”“言和而色夷”。③他們都善于言辭如晏子以橘設(shè)喻,巧妙反擊,馬生“辭甚暢達”等。
④他們都專心學(xué)習(xí),善學(xué)善用。如晏子“習(xí)辭”以橘設(shè)喻,馬生“用心于學(xué)甚勞”等。
(評分說明: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二點得3分,答出三點得4分,答出四點得5分。)。
7. 七年級上 晏子使楚 文學(xué)常識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叫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yīng)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背酥缓酶牡勒堦套訌拇箝T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肩挨著肩,腳跟著腳,怎么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么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的國家,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p>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左右大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將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dāng)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來自哪?’我們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踉賳枺骸噶耸?么罪?’我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公差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 楚王問道:“被綁著的人來自哪?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生長在淮南就是橘,生長在淮河以北就叫枳,只有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F(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盜嗎?”
楚王苦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1、本文選自《晏子春秋》
2、《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齊國大夫晏嬰的言行編輯而成的。
3、晏嬰,春秋后期齊國著名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fēng)樸素聞名諸侯。
語音
詣(yi) 枳(zhǐ) 縛(fù)
通假字
1、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什么 2、人非所與熙也 熙通嬉,開玩笑
古今異義詞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其實:古義:它的果實 今義:實際上
一詞多義
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滿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盜)
重點詞語解釋
1、晏子將使楚 使:出使
2、謂左右曰 謂……曰:對……說 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3、習(xí)辭者 習(xí):熟練 辭:言辭
4、今方來 方:將要
5、何坐 坐:犯罪
6、坐盜 盜:偷竊
7、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里去)
8、齊人固善盜乎 固:本來
9、葉徒相似 徒:只
10、其實味不同 實:果實
1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得無:莫非
12、圣人非所與熙也 圣人:才德極高的人
13、寡人反取病焉 ?。喝?/p>
14、晏子避席對曰 避席:離開座位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賓語前置:以何也
2、何坐 賓語前置:坐何
3、吏二縛一人詣王 定語后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重點語句翻譯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莫非楚國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歡偷東西嗎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來源:
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3、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晏嬰,是齊國很擅長辭令的人。
4、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小官吏捆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
5、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橘樹在淮河以南就成長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兩者只是葉子相似,它(果實)味道是不同的。
6、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 *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長偷盜吧?
7、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當(dāng)他到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上一個人從你面前走過。
晏嬰,史書記載身高不足六尺,春秋戰(zhàn)國的一尺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23.1厘米,也就是說,六尺大約是138厘米,不足1.4米。
那我們舉幾個其他的例子來看一下,古代人是否普遍不高,孔子是九尺六寸,相當(dāng)于221厘米,孟子是158厘米。而在《呂氏春秋》一文中,將身高超過七尺作為男性的成年標志,大概就是現(xiàn)在的161厘米到162厘米之間,而現(xiàn)在的男子的平均身高大概是168厘米到170厘米左右(2012年是167厘米),和古時候相差不大。那么晏子的身高不足一米三八,也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一米四一左右。所以只能說是相對較矮,但沒有構(gòu)成侏儒的條件。(侏儒指的是身高在120厘米左右的成年人)。
在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出訪楚國,楚王為了侮辱他,于是給他在城墻上開了一個五尺的大洞,五尺相當(dāng)于115厘米,170厘米的人彎腰時大概是140厘米,那么晏子身高140厘米彎腰時大概是在110厘米左右,正好是楚王這個洞的大小,如果晏子想要進入,那他只能彎腰進入,我們聽過一個詞,叫做“卑躬屈膝”,這是恥辱的代表,所以如果晏子怎么從洞中走進去,代表的不僅是自己屈服于楚王的淫威,更表示了齊國臣服于楚國。作為一個代表齊王出使楚國的人,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所以即使晏子再矮,也應(yīng)該從大門進入,而不是從這個正好需要彎腰進入的洞中進入。
晏子雖身材矮小,但是卻有一顆不屈的心。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dāng)從此門入?!眱喺吒?,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xí)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
1,簡介: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fēng),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2,意義:
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于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3,譯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yīng)該從這個洞進去?!庇淤e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后跟,怎么能說沒有人才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會打發(fā)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里去。我晏子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p>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的善于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干什么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笸跤謫枺骸噶耸裁醋??’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的罪?!?/p>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dāng)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說:“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躅┲套诱f:“齊國人都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一件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jié)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是水土不同?,F(xiàn)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xí)谷嗣裆票I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p>
4,中心主旨:
這則故事通過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蔑齊人入楚為盜陰謀的故事,表現(xiàn)了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風(fēng)度。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于人。
也可以通過這則故事讓很多人明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提醒很多人,對人貿(mào)然無禮只能自討沒趣。
5,時代背景:
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于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此時楚國由楚靈王執(zhí)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齊國的使節(jié),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http://www.gushiwen.or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