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建寧公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陳小春版《鹿鼎記》中建寧公主的形象相信早已經(jīng)深入人心,這個刁蠻任性、無法無天的公主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清朝公主形象的認識。
歷史上,康熙皇帝并沒有這樣一個妹妹。順治皇帝唯一的一個成年公主—和碩恭愨長公主也是溫順賢良、安靜甜美的所在,而且是康熙皇帝的姐姐。
但是,清朝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位像建寧公主一樣刁蠻任性、無法無天的公主,而且還是存在于冷酷帝王雍正在位時期,而且還非雍正帝親生女,只是養(yǎng)女。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公主—和碩端柔公主。
端柔公主生父為康熙帝十六子莊親王胤祿,生母系胤祿嫡福晉郭絡羅氏。自小生的俊俏伶俐、聰明大方的端柔公主深受雍正皇帝喜愛,便被帶入宮中,收為養(yǎng)女。
作為莊親王的嫡長女,又被雍正帝收為養(yǎng)女,出身高貴的端柔公主從小就養(yǎng)成了刁蠻任性的性格,無法無天、任意妄為?;实壑富椋环纯梗篝[三天三夜;勉強同意出嫁,竟提出多帶家奴、多占地盤的無理條件;出嫁后跑馬圈地、放縱家奴;這些在雍正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讓端柔公主全部做了。
那么殺伐果斷、剛毅冷酷的雍正皇帝為何能夠容忍端柔公主的任性跋扈呢?我們來看一下。
一、 出身高貴,有資本
上面已經(jīng)說了,端柔公主的生父為莊親王胤祿,胤祿的親王爵位可不是一般的爵位,而是奉康熙帝命繼嗣的皇太極孫子、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的親王爵位。對雍正帝來說,其實用價值和仰仗程度要遠遠強于近支親王。雍正一朝,胤祿歷任正藍旗、鑲白旗、正黃旗都統(tǒng),響當當?shù)膶嵙ε伞④姍嗯捎H王。
再說端柔公主的生母所在的郭絡羅氏家族,這個盛產(chǎn)皇帝后妃、皇子嫡福晉的家族在雍正朝絕對是牛氣的存在。
端柔公主作為莊親王胤祿的嫡長女,有這樣的爹娘做后臺,絕對有任性的資本。
二、 和親使命,雍正有愧疚
我們知道,生在清朝皇家的公主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為了皇帝鞏固皇權,籠絡部族、大臣而進行和親。但雍正帝本來子女就不多,唯一活到成年的和碩懷恪公主也于康熙五十六年崩逝,沒有等到雍正登基。沒有親生的公主怎么辦?雍正帝只得收養(yǎng)女兒完成這一目的。
除端柔公主以外,雍正皇帝還收養(yǎng)了廢太子胤礽第六女為和碩淑慎公主、怡親王胤祥第四女為和碩和惠公主。
公主和親,唯一具有選擇權的只有皇帝。只要皇帝下令,不管對方長相如何、年齡多大,不管婆家距離京城多遠,不管所嫁之地環(huán)境多么惡劣,公主都必須無條件服從。這樣的婚嫁對于公主而言無疑是悲涼、無奈、可憐的。雍正皇帝帶著這樣的目的收養(yǎng)公主,其心中的愧疚可想而知,所以對端柔公主的包容、放縱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 政治環(huán)境決定
經(jīng)歷了“九王奪嫡”事件的殘酷洗禮,雍正皇帝對于政敵的打擊絕對是不遺余力、殘酷無情的。雍正二年,青海平叛勝利以后,雍正帝的威望上升、政權力量加強,開始加緊懲治政敵。胤禩、胤禟被削爵囚禁,胤祉、胤俄被囚禁,胤禵被派去看守皇陵。
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另外,為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皇權,雍正皇帝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將隆科多永遠圈禁。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動作,雍正皇帝雖然達到了中央集權目的,但是由此帶來的緊張的政治環(huán)境,人人自危的官場生態(tài)并不利于雍正皇帝接下來要推行的改革政策。所以,雍正皇帝開始慢慢彌補自己冷血的形象,盡可能多的在外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溫情、仁孝的一面。
在這種急需改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雍正皇帝只會包容、放縱端柔公主的任性刁蠻,以期達到形象改變的目的。
建寧公主(1641年—1704年),全號是“和碩建寧公主(又名和碩恪純公主、金福格格)”,她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即康熙帝的姑姑。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后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后,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
在《鹿鼎記》一書將她安排成康熙的妹妹。
歷史上,吳三桂不愿意接受康熙帝的旨意回家種田,沒有遣散自己的軍隊,屢次在云南貴州等地制造事端,以此來抗拒朝廷。于是,康熙帝經(jīng)過再三考慮認為''三藩''長期以來手握重兵,朝廷實力不足,而藩地又遠離京城,不易控制,于是力排眾議,下令撤藩。
朝廷撤藩的命令打破了吳三桂世代鎮(zhèn)守云南的美夢,氣急敗壞的吳三桂在云南發(fā)動叛亂,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而一些平日里與''三藩''有聯(lián)系的漢族將領如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人也紛紛起兵響應叛亂。短短幾個月內(nèi),戰(zhàn)火從云南、貴州擴大到長江以南各省以及陜甘,就連京師也受到震動。大清帝國危在旦夕,朝廷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一些爭吵,當初反對撤藩的大學士索額圖、戶部侍郎魏象驅(qū)等人主張與''三藩''講和,提議處斬建議撤藩的大臣??滴醯蹐詻Q否定了他們的提議,下詔削去吳三桂的官職,并處死了他的兒子額附吳應熊。
由此可見,康熙帝為了籠絡吳三桂,確實真的把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只是,因為撤藩,吳三桂發(fā)動叛亂,導致大清帝國危在旦夕,康熙帝才堅決處死吳三桂和他的兒子吳應熊。吳應熊也不是因為公主的性虐狂而被虐待、被折磨、被害死,公主嫁給吳應熊也是接受康熙帝的命令,根本沒有像韋小寶這樣的人從中作梗!
在《鹿鼎記》里建寧公主并不愛自己的額駙吳應熊,因為她愛的人是韋小寶,所以當面對吳應熊想要和自己親熱,建寧公主十分著急,傷了吳應熊的下身,這樣的場景嚇壞了眾人。當侍衛(wèi)們都離開,房間只剩下建寧公主和韋小寶兩個人的時候,建寧公主微笑著朝韋小寶招手,呼喚他前來,還在他的耳邊輕輕地說“我閹割了他”。這句話令韋小寶吃驚,原來建寧公主為了一心一意地跟著韋小寶,用火槍指住了吳應熊,逼著他脫光衣服之后用槍敲暈他,隨后便割了他的下身。建寧公主覺得這么做了之后吳應熊只是一個太監(jiān),不能成為她的丈夫了,所以她為了不嫁給吳應熊,不給韋小寶帶綠帽,她閹割了吳應熊。
鹿鼎記中的建寧還是一個有虐待他人以及被人虐待癖好的公主,而且還為韋小寶生了女兒——韋雙雙。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一定都記得里面的主人公韋小寶。他有七個妻子,都如花似玉。他們性格迥異,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七任妻子,建寧公主建寧公主從小嬌生慣養(yǎng),刁蠻任性,總喜歡辱罵韋小寶,可以說是現(xiàn)代版的?野蠻女友?。當然《鹿鼎記》只是小說,大部分情節(jié)故事都是杜撰的。那么現(xiàn)實中,歷史上有建寧公主嗎?她是不是許配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我第一次認識建寧,公主肯定是從《鹿鼎記》在金庸,但是建寧公主不是康熙姐姐,而是康熙阿姨。她與吳應熊(吳三桂之子)的婚姻雖然是政治性的,但婚后兩人生活美滿,育有三子,而吳應熊也在朝廷步步高升,達到了大官的官位。但是由于吳三桂的叛亂,吳應熊被殺,建寧公主也因悲傷而死。很多人可能對建寧,王妃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他的另一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很清楚,那就是韋小寶七位妻子中的建寧王妃。
建寧公主的母親在皇太極是齊磊的多次妃子,最小的女兒更是寵愛有加,建寧公主也是如此雖然母親的出身相對卑微,但由于她父親皇太極和順治帝對她的寵愛,她并沒有受多少委屈。但是,清朝的公主,不管有多愛,最后都是嫁了人。明朝末年,農(nóng)民軍,攻破北京,其部下抄家,霸占寵妃,陳一怒之下,率清兵入關,在大敗大順軍后,在全國范圍內(nèi)討伐鎮(zhèn)壓反清叛軍,為清廷擴張疆域立下汗馬功勞。
為了表彰他,清政府封他為平西,親王,封他坐鎮(zhèn)為云南,并建立了附庸國。吳三桂的權力達到了頂峰。與此同時,順治皇帝將年僅12歲的建寧,公主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這是滿族歷史上第一位嫁給漢人的公主。先后被授予吳應熊,少保、太保親王、少府、太傅親王三等子爵。這樣,清朝自然就把吳應熊作為皇帝留在了首都。實際上,他被扣為人質(zhì),關押在北京。由此可見,即使吳三桂為清廷做了那么多,甚至擒殺了南明末代皇帝,清廷還是對他感到不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