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民間也有一部分影響,很多人分不清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看,總之無論多少原因,劉備自身得給力,結果在民間劉備名聲比曹操好。
青梅煮酒,很多人在討論比較曹操和劉備的時候,都下意識忽略了二人這一次會面的意義,曹劉兩兄弟都是常年征戰(zhàn)有勝有敗的選手。只是兩人的起步不同,曹操指揮過的經典戰(zhàn)役確實比較多,規(guī)模比較大,但是他也并沒有達到歷史頂級水平。對于這兩人來說軍事只是他們的一小部分而已,你要說差距大我覺得也并沒有
劉備贏了赤壁和漢中就行,他倆敗仗都不少,不同的是劉備幾乎所有敗仗都是兵力不足,曹吉利則慣常在優(yōu)勢情況下戰(zhàn)敗
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shù)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 徐州之戰(zhàn)、劉備聯(lián)合昌霸一起造反,當時人眾數(shù)萬,而曹操官渡前線不滿萬,還得分兵進攻劉備,兵力上是完全處于劣勢的
曹操不管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尊天子以討不臣,先為漢相后為魏王稱呼的不同但實質都是漢朝的攝政,一生南征北討,滅諸侯無數(shù),終究對孫劉是無奈的,國中之國依舊存在,甚至孫劉勢力和中央無二!
很小的時候是覺得劉備應該有天下的,比如演義里劉備特別有君子之風?,F(xiàn)在的看法卻是苦情也好,矯情也罷!曹操尊天子也好,挾天子也好,從法理上來說曹操代表朝廷,劉備藩王。
劉備的人格魅力仁義啊,哪個君主假仁假義能裝一輩子的啊。曹操有他老驥伏櫪,孫權有他的心機謀算,劉備就是仁心仁德。
劉備畫像
首先,之所以會有劉備是偽君子的說法,是因為劉備愛哭的特點已經深入人心了。有一句歇后語便是劉備的江山——哭來的,而民間也有著劉備一哭占荊州,二哭出仁義,三哭當皇帝,四哭扼諸葛的說法。
其次,劉備是不是一個偽君子呢?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因為劉備的哭,就將其定義為是一個偽君子顯然是不全面的。在劉備投靠公孫瓚的時候,曾遇到了刺客的刺殺,但是他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這樣一個不忍心將刺客殺死的劉備如何會是一個偽君子?
再說了,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時候,陶謙病重,將偌大的徐州讓給了劉備,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可見在陶謙的心中,只有劉備才能夠保住徐州,這樣的劉備如何會是一個偽君子?誰會將自己的命運交付到一個偽君子的手上?
在曹操南征劉表的時候,劉表身死,劉備不忍占據(jù)荊州,而老百姓也不愿意遭受曹軍的蹂躪,便追隨劉備日行十余里。試問一個偽君子如何能讓老百信這樣心甘情愿地追隨呢?
能夠證明劉備不是偽君子的事例還有很多,他在48歲以前一直處在顛肺流離之中,卻能夠讓關羽、張飛等人一直甘心追隨于他,這還能說劉備是偽君子嗎?況且在歷代名人對于劉備的評價中,皆是弘毅、信義、雅量等詞,這樣的人怎么會是偽君子呢?
劉備
劉備在少時求學盧植之際,就有這樂善好施、仁義寬厚的特點。不愛好學習的他到是拿著僅有的少的可憐的家當豪贈他人,眾人也都喜歡跟著他。這么一個特點也一直持續(xù)到他后來參加諸侯逐鹿中原的時候,雖然自己窮的叮咚響,還不畏強敵領著一種幾千人嗎跑去徐州城救援面對曹操猛虎大軍的陶謙。陶謙也是被劉備這種舍身赴死的仁義之風折服了,臨死前將徐州城托付給了劉備。
再有就是劉備知人善用,用人不疑,這一點上無論曹操、孫權,甚至諸葛亮都不如 他劉備。他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在乎身份三顧茅廬,之后一生都信任重用諸葛亮,這也結束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成大業(yè)。面對被諸葛亮認為天生反骨的魏延,劉備也是用人不疑,魏延在劉備手上就是屢立戰(zhàn)功,成功鎮(zhèn)守了重鎮(zhèn)漢中。不過劉備卻也是寡言少語,是個喜怒不露于形色的人。最早的就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回,因為郵督不待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卻并沒有立馬表露出來,而是伺機抓住郵督,狠狠地教訓了一番,甚至還想殺了他??梢?,在不損害個人利益的情況下,劉備還是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來。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總覺得劉備是個仁義之君,心系漢室,一身報國,桃園三結義,不僅兄弟情深,而且同心報國,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最為關鍵的是,劉備雖然弱小,還非常樂于助人,比如孔融被黃巾軍圍了,想的卻是劉備,陶謙被曹操圍攻,劉備只帶著數(shù)千雜牌軍就敢來救援,劉備圖啥?不就是因為劉備仁義。
三國演義
說到劉備仁義,最好的證明應該就是曹操南下攻打荊州時,劉琮投降,卻沒有通知劉備,劉備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后,匆忙南逃,路過襄陽時,劉備還想見一見劉琮,向他說明曹操可不是什么善燈,但劉琮因為羞愧而不敢見劉備,同時劉琮身邊的人大多跟隨劉備而走,之后跟隨劉備一起南下江陵的百姓居然有十幾萬人。
古人非常重視籍貫和鄉(xiāng)土,是什么讓十幾萬老百姓放棄祖籍地,寧愿拖家?guī)Э谒奶幜骼艘惨鴦湟黄鹛?,因為劉備仁義,可以給這些老百姓一個安居的未來,沒有人比當時的老百姓更能了解劉備的仁義,古代老百姓已經用腳投票來選擇劉備的仁義,這可不是演戲,也不是演義,而是事實。
劉備
當然,小時候三國演義看多了,也會覺得劉備太過軟弱,又沒啥能力,早期靠關羽、張飛兩個萬人敵打天下,晚期靠諸葛亮這個千古奇人穩(wěn)定內政,時不時劉備還大哭一次,用淚水打動人心,以仁義化解仇恨,所以,小時候,劉備仁義的形象深入人心。
長大后,對人和事的了解開始逐漸深入,也懂得通過一些現(xiàn)象去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懂得了人都有虛偽的一面,也有真實的一面,知道了人性就是一個復雜體,明白了好人也會做壞事,壞人同時會做好事,對這個世界的認可也多了一層復雜的原因,終于理解了,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不過是人為劃定的理想標準,而灰色才是真實的世界。
陶謙讓徐州給劉備
長大后,看三國演義,開始覺得劉備虛偽,明明很想要徐州,卻一直推脫,明明到荊州投靠劉表,就是想奪取荊州,卻總裝作一個仁義之君,不會去搶本不屬于自己的地盤,明明到益州就是打益州的主意,卻道貌岸然、義正嚴辭地告訴龐統(tǒng),我們不能不仁義,但最后的結果卻是:劉備三讓徐州,最終還是占據(jù)了徐州,劉備推讓荊州,最終還是占據(jù)了荊南四郡,劉備假意幫助劉璋抵擋張魯,卻以犧牲龐統(tǒng)生命為代價,發(fā)動了對益州劉璋看起義正嚴辭的戰(zhàn)爭。
總以為自己看透了人家的虛偽、人性的復雜、善惡的交替,其實,很多東西的認知,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有時候當你親身經歷了一些事,也許就能明白劉備的心境。
很多人說劉備虛偽的,無非就是認為劉備道貌岸然之下掩藏著一顆自私自利的功名之心,明明很想得到徐州,卻假意推脫,明明很想占據(jù)荊州,卻假意無視,明明很想攻占益州,卻要為自己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這是虛偽嗎?
劉備善待百姓
這不是虛偽。因為你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古人的道德,你是否知道古人的謙讓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人人敬重的美德,甚至在某些方面成為了一種必要的程序,比如禪讓帝位,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明明心里高興得要命,卻假模假樣的推辭了三次,恐怕今天的我們會說:真虛偽??!明明很想得到,卻裝著一幅不想要的樣子,騙誰呢?但如果我說這就是禪讓程序的流程,你信不信?
劉備也是如此,他確實想要徐州,可是按照程度他必須推辭三次,如果劉備不推辭三次,恐怕天下人又會罵劉備自私自利了,都不知道辭讓,但是,為什么陶謙會把徐州讓給劉備,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兒子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劉備仁義,得到大家的愛戴,如果劉備是像董卓一樣的暴君,陶謙會讓徐州嗎?不會,如果劉備像曹操一樣的奸雄,陶謙會讓徐州嗎?還是不會,這就是劉備的仁義,當然了,劉備能得到徐州還有劉備的戰(zhàn)斗力強,陶謙想讓劉備抵擋曹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等原因。
也不到偽君子,我想那是三國演義描述的過份仁義,才會有這種虛偽聲浪的反彈,歷史上的劉備不是這樣的,以下描述是歷史上的劉備。
劉備得官後,不滿督郵,督郵是當時太守派來監(jiān)督各縣的官員,想向劉備索取好處,劉備馬上鞭打他,也不理事後後果,是個真性情的人。
在劉備事後多次仕官,都只是當一下子就不當,這證明他不適合當官,他也大鳴大放,一知不適合自己,馬上就趕去打仗,不會虛與委蛇的去應付那些貪官,這樣還叫虛偽嗎?
劉備多次在各個軍閥手下辦事,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手下做事,但都很快就不做了,歷史上有記載,陶謙把位置讓給劉備,曹操和劉表都對劉備猜忌過,這證明什麼,劉備得人心,人是哪些人?當然是那些軍人們,軍人們喜歡擁戴他,等同說是想把命交給他,命能隨便交給一個虛偽卑鄙的人嗎?如果他虛偽,假仁假義,那麼多次在別人手下做事,怎麼當時沒人傳言,如說他第一做卑鄙的事,就該有人揭穿他了,那麼多次,都沒人揭穿,反倒給這些後世、完全沒接觸過他的人去說他虛偽,唉~
劉備想當皇帝,所以以漢之名,用漢獻帝死的謠言讓自己成功稱帝,有多少皇帝這麼做過了,趙匡胤稱帝,在陳橋讓眾人擁戴他,楊堅更把北周皇室全都殺光,康熙殺死朱三太子。
劉備托孤,很多人說虛偽,一個要死的人,用軟語嚇你,有用嗎?要死的人,全身無力,說話還能這麼藝術,你相信嗎?我想諸葛亮往比較實際面去想,應該是抓住權力,才是重點吧。莫非劉備死前暗埋後招?但歷史上,諸葛亮的確把握著軍政大權,有什麼後招能馬上把他的軍政大權搶過來呢?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