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三國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不管是曹操、關(guān)羽、諸葛亮等等都很令人佩服,而三國時期留下的后代一直有延續(xù)到明朝的,有位三國的猛將后代在明朝犯了死罪而皇帝卻猶豫再三,卻沒敢動他,可能有人會問了,是誰這么囂張,連皇帝都懼怕他,那么我們接著來往下看。
首先這件事情發(fā)生在明朝明憲宗時期,這位明憲宗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明憲忠在后代人們心中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提到他的老爸朱祁鎮(zhèn),也就是明英宗,曾經(jīng)被瓦剌人作為人質(zhì),最后又逃回了明宮奪回王位這段歷史,大家應(yīng)該會比較熟悉吧,他的兒子就是明憲宗,可以說明憲宗是一個有一些昏庸無能的人,雖然說在朝堂上也重用一些賢臣,不過同時也縱容萬貴妃等奸詐小人作惡,并且這個時候建立了西廠,作為皇帝的特務(wù)機構(gòu),這就是明朝最后慢慢走向衰敗的源頭吧。
而這位三國猛將的后代又是誰呢?在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張魯?shù)拇髮⒈徊懿俜鉃檎髂洗髮④?,這位將軍在當時是第三代天師,張?zhí)鞄熯@樣的名號,相信在現(xiàn)代人們心中也是非常響亮的吧,張?zhí)鞄熋恳淮挤浅5挠杏绊懥?,并且,自從張道陵?chuàng)建道教開始,他的后代都會把道教發(fā)揚光大作為己任,而到達明憲宗這一時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1300多年了,今天我們說的這位三國猛將的后代就是繼承了張?zhí)鞄煹拿?,他是?6代張?zhí)鞄焸魅?,名字叫做張元吉,張元吉他為何犯了死罪?
張元吉這個人不像以往45代張?zhí)鞄熞话愣际欠浅G逍墓延牡玫栏呷?,反而這個張元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還做出了滅門的慘案,張元吉借著他家張?zhí)鞄煹拿枺~肉百姓,但是幾乎也沒有人敢招惹張元吉,即使曾經(jīng)有一位秀才,出于憤怒,一直告到了御史那里,但是也被御史一手壓下來,如果不是張元吉同族的一位兄弟,因為和他有矛盾,告了他的御狀,這個事估計也傳不到明憲宗那里了。
明憲宗聽聞張元吉的所作所為,真的是怒不可遏,讓人把張元吉抓到朝堂之上,張元吉這回也軟了,把自己所有的罪行都招供了,不過畢竟張元吉是第46代張?zhí)鞄?,如果斬殺掉,那么這一千多年的傳承就斷送了,所以這個時候明憲宗開始犯了難,一向非常中庸無能的皇帝,該如何處置這位46代張?zhí)鞄熌?
明憲宗做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決定,并沒有要了張元吉的性命,而是只是剝奪了張元吉真人的身份,并且命令他的家族選一名賢明的人繼承這個封號,而對于他本人的處罰只做了杖100,并且充軍發(fā)配,貶為了庶民,張元吉僅此一次,打擊十分大,30多歲就去世了,也算是惡人得到了應(yīng)有的惡報吧。
第
1
代
天
師 張道陵 唐玄宗
唐僖宗
宋神宗
宋徽宗
宋理宗
元成宗
明思宗 天寶七年
中和四年
熙寧元年
大觀二年
嘉熙三年
元貞元年
崇禎年間 封太師
封三天扶教大法師
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
封正一靖應(yīng)真君
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靖應(yīng)真君
加封正一沖元神化靜應(yīng)顯佑真君
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時中舉,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時來龍虎山煉丹,順帝赴四川創(chuàng)建道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
2 張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長子,156年襲教在陽平山飛升,世稱嗣天師
3 張魯 漢獻帝
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魯為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
贈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衡長子,以政教合一,雄據(jù)巴蜀三十余年葬鄴城,世稱系師
4 張盛 漢獻帝
元順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車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
贈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魯三子,漢末遷居龍虎山創(chuàng)龍虎正一道
5 張昭成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盛長子,居龍虎山,年119歲
6 張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昭長子,居龍虎山,年百余歲
7 張回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輔教弘濟真君 椒長子,居龍虎山,年百余歲
8 張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應(yīng)化沖靜真君 回之子,居龍虎山,年90歲
9 張符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贊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龍虎山,年93歲
10 張子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上清玄妙大虛真君 符之子,居龍虎山,年120歲
11 張通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沖和真君 子實之子,居龍虎山,年97歲
12 張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龍虎山,年98歲
13 張光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至德廣妙真君 恒之子,居龍虎山,年104歲
14 張慈正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上德紫虛真君 光長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歲
15 張高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茲正長子,居龍虎山,年90歲
16 張應(yīng)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高長子,居龍虎山,年99歲
17 張頤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應(yīng)昭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18 張士元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明道贊運真君 頤之子,居龍虎山,年92歲
19 張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沖玄翊化昭慶真君 士元長子,居龍虎山,年95歲
20 張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沖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長子,居龍虎山,唐武宗賜建真仙觀
21 張秉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守玄紫極昭化真君 諶長子,居龍虎山,建天師廟,年92歲
22 張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崇應(yīng)孚惠真君 秉一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3 張季文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妙道輔國真君 善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4 張正隨 宋真宗
元順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真靜先生
敕贈清虛文教妙濟真君 季文之子,居龍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觀,年87歲
25 張干曜 宋仁宗
元順帝 天圣八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澄素先生
敕贈崇普濟湛寂真君 正隨長子,居龍虎山,年85歲,葬耳口鄉(xiāng)曹家源
26 張嗣宗 宋仁宗
元順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虛白先生
贈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長子,續(xù)建上清觀,善吐納
27 張象中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長子,居圣井山,年81歲,其孫張憲為武狀元
28 張敦復 宋神宗
元順帝 熙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贈太極無為演道真君 象中長子,年53歲,無嗣,弟敦厚之子景端過繼
29 張景瑞 宋徽宗
元順帝 大觀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贈太極清虛慈濟真君 敦復侄子,年52歲,無嗣,叔敦信嫡張繼先過繼
30 張繼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順帝 崇寧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虛靖先生
敕封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贈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長侄,9歲嗣教,13歲應(yīng)詔赴闕敕建上清正一宮、天師府、演法觀,年36歲,葬安徽天慶觀,終生不娶,無子,著《虛靖語錄》七卷
31 張時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長子,繼先叔父
32 張守真 宋孝宗
元順帝 干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賜號正應(yīng)先生
敕贈崇虛光妙正應(yīng)真君 時修長子
33 張景淵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長子,葬上清呂家源
34 張慶先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虛真妙光化真君 景淵長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張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賜號觀妙先生,提舉三山符篆
敕贈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領(lǐng)龍虎宮,葬瑞訂觀,丞相江萬里撰碑文
36 張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貞元年 賜封嗣漢天師
敕授沖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贈演道靈應(yīng)沖和玄靜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書頌而化
37 張與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體玄弘道廣教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事 宗演長子
38 張與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廣道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領(lǐng)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祿大夫留國公,賜金印、視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書畫,遺頌而化,葬金溪鳴陽山
39 張嗣成 元仁宗
泰定帝
元順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輔化應(yīng)道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賢院道教事
特制加封知集賢院事,追贈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與材長子,化為舟中,工書畫,尤善畫龍,畫作有《廬山圖》傳世
40 張嗣德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與材次子,能書畫,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鑄“上清宮銅鐘”傳世
41 張正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廣教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長子,微疾而化
42 張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護國闡祖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給銀印,視二品加賜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長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師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張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樂四年 授正一嗣教闡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編修《道藏》 正常長子,人稱列仙之儒,撰《龍虎山志》10卷,《峴泉集》12卷,歷代天師的佼佼者
44 張宇清 明成祖
明宣宗 永樂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靜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書畫,敕管武當山,中秋集歡,雷擊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 張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統(tǒng)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應(yīng)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劉基侄女為妻
46 張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
明憲宗 正統(tǒng)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譯音大真人,賜尚方寶劍
授正一嗣教妙應(yīng)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孫,善畫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灣
47 張原慶 明憲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國公朱儀之女為妻,葬金溪長生觀
48 張彥頨 明孝宗
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點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慶長子,娶王侯柳文之女為妻,建上清宮、真人府和正一觀,善詩文,葬弋陽迭山書院
49 張永緒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賜伯爵祭服 彥羽頁長子,10歲襲教,善劍術(shù)
50 張國祥 明神宗
明神宗 萬歷五年
萬歷三十五年 襲教賜玉印金冠帶及“真人府”、“宗傳”匾額
奉旨撰《續(xù)道藏》,授正一嗣教闡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緒堂侄,娶駙馬謝公之女為妻,補寫《天師世家》,輯《龍虎山志》三卷,編《續(xù)道藏》等書,葬金溪明陽橋
51 張顯庸 明熹宗
明思宗
清圣祖 天啟六年
崇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贈太子少保
追贈光祿大夫 國祥長子,著《三教同涂論》、《金丹辯惑論》、《浴梧詩集》等書
52 張應(yīng)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圣祖 順治六年
順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襲職掌理道篆,給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贈光祿大夫 顯庸長子,郡主朱氏封為一品夫人
53 張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贈光祿大夫,到顏氏封一品夫人 應(yīng)京長子,葬金溪朱坊
54 張繼宗 清圣祖
清圣祖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賜書上清宮匾
賜乾坤玉劍
授光祿大夫 葬洪任長子,筱嶺背南山
55 張錫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元年
雍正五年 授光祿大夫,妻韓氏封為一品夫人,奉詔入覲,病故于杭州,婁近恒請旨由慶麟署理大真人事 繼宗長子,年29歲
署理真人 張慶麟
張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協(xié)修上清宮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祿大夫 錫麟二弟
錫麟三弟
56 張遇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隨叔父昭麟入覲,襲爵賜書“演教宗傳”牌匾
左都御史梅轂成劾降為五品
追通議大夫 錫麟之子,1740年,婁近恒撰《龍虎山志》16卷
57 張存義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襲爵由五品晉三品,賜老子繡像,授通議大夫 遇隆之子,年28歲,無嗣,以堂未能起隆襲教
58 張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慶~同治 任河南開封布政使(縣丞級)
奉旨襲教、授通議大夫
重修宗譜
贈通議大夫 錫麟繼子,葬正一觀
59 張鈺 清仁宗
清德宗 嘉慶年間
光緒三十年 整修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追贈光祿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極觀
60 張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緒三十年 鈺長子,曾在鄉(xiāng)里督辦團練,葬于南極觀
61 張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緒十六年
光緒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緒年間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張元旭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民國三年
民國八年 仁政長子,中國民國道教總會發(fā)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楊家山
63 張恩溥 民國十三年
民國三十七年 元旭長子,善畫符,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去臺灣,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臺北,因其子張允賢在民國四十三年因病去世,由堂侄張源先承襲.
64 張源先
恩溥堂侄 1971年起執(zhí)掌天師教職。于2008年10月17日(農(nóng)歷九月十九日)在南投縣草屯鎮(zhèn)羽化,享年78歲。
“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出自《史記 淮陰侯傳》記載的一句韓信所說的話。
這句話是韓信在被漢高祖劉邦改封為淮陰侯后,對自己遭遇的感嘆。然而,滾滾歷史長河之中,像韓信這番遭遇的比比皆是。
從漢朝開始,凡是大一統(tǒng)的漢族開國皇帝,手下的開國功臣幾乎都難逃屠刀。
漢高祖劉邦,封王封侯的開國功臣除了張良全部殺盡。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杯酒釋兵權(quán),即使沒有揮舞屠刀,也用了最低成本,讓手下的將領(lǐng)都變成了“光桿司令”。
明太祖朱元璋,借助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藍玉案)把朝中地方的各階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
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開國皇帝都會害怕自己手下的功臣能臣權(quán)勢過大,影響自己乃至自己后代的皇權(quán),往往都會通過一系列的方式降低他們的威脅。而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殺之而后快。
但是有“唐宗”之稱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沒有殺功臣,也沒有打壓功臣,反而給他們兵,給他們權(quán),讓他們建功立業(yè)。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朝邊境,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向唐太祖李淵建議,希望讓李元吉帶兵討伐突厥,實際上是想要李元吉取得當時為秦王的李世民手上的兵權(quán),從而削弱李世民的地位。
不巧的是,這個計劃被李世民的“線人”王晊得知,通風報信給李世民。迫不得已之下,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震驚,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后,李淵退位,禪位于李世民。
每次朝代變更,亂世統(tǒng)一,都會涌現(xiàn)出大批英雄,唐初時期也不例外。像家喻戶曉的尉遲敬德,李靖,秦瓊,李勣(小說,電視劇里的徐茂公),還有長孫無忌,魏征等等名臣武將。
上圖_ 玄武門政變
那么為什么李世民就一點不擔憂?一點不害怕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所謂的“兄弟情誼”嗎?
1. 沒有人的功勞能震這位“主”
像劉邦殺韓信,英布,漢景帝劉啟殺周亞夫,宋高宗趙構(gòu)殺岳飛,朱元璋藍玉案殺藍玉,明英宗朱祁鎮(zhèn)冤殺于謙。無外乎都是因為臣子功勞過大,聲望過大,功高震主,可以說是讓皇帝“一激靈”。這時,唯有“殺”之,“滅”之。
但是李世民不一樣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動李淵起兵反隋。起兵以來,更是帶頭出征,親自沖鋒陷陣。公元618年,楊侑被廢,李淵稱帝,唐朝就此開始。同年起,李世民西破薛舉,薛仁杲(薛舉之子);北滅宋金剛,劉武周;殺華北王世充,竇建德;收華北;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可能看戰(zhàn)績并不是那么的明顯,那么他身上的官職可以說是赤裸裸的證明。起兵初時,被李淵封為敦煌郡公、右領(lǐng)軍大都督、光祿大夫、唐國內(nèi)史,徙封秦國公。唐朝建立之后,進封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秦王。大破四方,擴張領(lǐng)土凱旋而回之后,威望更加鼎盛,官拜天策上將,領(lǐng)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俸祿和權(quán)利更是驚人,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萬戶,還被允許自置官署,可以說是唐朝第一武將文臣都是李世民這個秦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 李世民的家世不一樣
李氏家族,在隋朝的時候就是大家族,李淵是隋朝官員,母親竇氏是北周的皇族。隋煬帝大業(yè)九年(613年)十五歲的李世民娶了齊國公長孫晟之女長孫氏,大業(yè)十一年,隨軍前去雁門關(guān)救隋煬帝,大業(yè)十二年時任唐國公的李淵還出任了太原留守。
所以說李家可以說是名門望族,起兵反隋完全是“市場競爭”,大家熟悉的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敬德,李靖這些人都是李世民“聘請”來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只不過是為唐朝這個大企業(yè)“上市”立下汗馬功勞而已。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上圖_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即尉遲恭
但是像劉邦,朱元璋他們,是平民造反,真的屬于“創(chuàng)業(yè)”型老板,前期一窮二白,啥也沒有,所以跟隨他們的這些兄弟大多數(shù)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的,再加上創(chuàng)業(yè)初期,前途渺茫,難免得拿出“打下天下大家一起分”“各取一半”這種大餅來忽悠“合伙人”。
所以等自己的“企業(yè)上市”了,唐朝就是李家的,不管是兵還是威望,都是他們李家一手帶起來的,給你們這些“職業(yè)經(jīng)理人”再大的權(quán)利也都是隨時可以收回的。而“合伙人”就不一樣,有些兵是“合伙人”帶來的,前期糧,軍餉可能也都是“合伙人”贊助的。所以這些合伙人都是要兵有兵,要威望有威望,擱誰誰不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上圖_ 唐朝版圖
3. 能臣武將沒有兵
唐朝初期的兵制是府兵制,該制度的核心就是兵農(nóng)合一,太平時期是耕種的農(nóng)民,時不時訓練訓練,鍛煉身體(練兵),戰(zhàn)時集結(jié),從軍打仗。
這個制度的最大好處就是便于管理。中華民族其實從古至今都不喜歡戰(zhàn)爭,但是不害怕戰(zhàn)爭。尤其是普通的底層人民,其實并不喜歡戰(zhàn)爭,沒到山窮水盡活不下去的地步?jīng)]人樂意造反打仗,但是一旦涉及到外敵入侵或者觸犯到自身的利益了,人民內(nèi)心的戰(zhàn)斗潛質(zhì)還是會被激發(fā)出來的。
所以,這些有能力的功臣武將即使有造反的心和能力,也沒有大量兵會跟隨。天策上將李世民造反發(fā)動政變的時候,也只有八百衛(wèi)兵相助,還算是“投機取巧”直取的李建成等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4. 李世民的個人魅力
李世民的年紀比較小,“繼承”皇位的時候才二十八九歲,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多數(shù)都比他大很多,甚至還有大一輪的。李世民年輕的時候沒人敢反,等到李世民年老了,這些功臣們可以說是有反心也垂垂老矣反不動了。
綜上所述,其實“殺功臣”這種事,劉邦朱元璋等人是不得已為之,而李世民并不需要,也正是李世民的“不需要”和李世民的才華能力才造就了“貞觀之治”。
1 張道陵 唐玄宗 天寶七年 封太師
唐僖宗 中和四年 封三天扶教大法師
宋神宗 熙寧元年 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
宋徽宗 大觀二年 封正一靖應(yīng)真君
宋理宗 嘉熙三年 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靖應(yīng)真君
元成宗 元貞元年 加封正一沖元神化靜應(yīng)顯佑真君
明思宗 崇禎年間 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
(祖籍江蘇沛豐,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時中舉,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時來龍虎山煉丹,順帝赴四川創(chuàng)建道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
2 張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贈正一嗣師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觊L子,156年襲教在陽平山飛升,世稱嗣天師)
3 張魯 漢獻帝 建安廿年 曹操拜魯為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候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贈正一系師太清昭化廣德真君
?。ê忾L子,以政教合一,雄據(jù)巴蜀三十余年葬鄴城,世稱系師)
4 張盛 漢獻帝 建安廿年 曹操封奉車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顯教弘德真君
?。斎?,漢末遷居龍虎山創(chuàng)龍虎正一道)
5 張昭成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盛長子,居龍虎山,年119歲)
6 張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清微廣教弘德真君
(昭長子,居龍虎山,年百余歲)
7 張回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輔教弘濟真君
?。ń烽L子,居龍虎山,年百余歲)
8 張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應(yīng)化沖靜真君
?。ɑ刂樱育埢⑸?,年90歲)
9 張符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玉清贊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龍虎山,年93歲)
10 張子祥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上清玄妙大虛真君
?。ǚ樱育埢⑸?,年120歲)
11 張通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沖和真君
(子實之子,居龍虎山,年97歲)
12 張恒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龍虎山,年98歲)
13 張光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至德廣妙真君
?。ê阒?,居龍虎山,年104歲)
14 張慈正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上德紫虛真君
(光長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歲)
15 張高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ㄆ澱L子,居龍虎山,年90歲)
16 張應(yīng)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高長子,居龍虎山,年99歲)
17 張頤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闡教孚佑真君
?。☉?yīng)昭長子,居龍虎山,年87歲)
18 張士元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洞虛明道贊運真君
?。U之子,居龍虎山,年92歲)
19 張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沖玄翊化昭慶真君
?。ㄊ吭L子,居龍虎山,年95歲)
20 張諶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沖玄洞真孚德真君
?。ㄐ揲L子,居龍虎山,唐武宗賜建真仙觀)
21 張秉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守玄紫極昭化真君
?。ㄖR長子,居龍虎山,建天師 廟,年92歲)
22 張善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崇應(yīng)孚惠真君
?。ū婚L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3 張季文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妙道輔國真君
?。ㄉ崎L子,居龍虎山,年87歲)
24 張正隨 宋真宗 大中祥符五年 賜號真靜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清虛文教妙濟真君
?。疚闹樱育埢⑸?,宋真宗敕建上清觀,年87歲)
25 張乾曜 宋仁宗 天圣八年 賜號澄素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普濟湛寂真君
?。ㄕS長子,居龍虎山,年85歲,葬耳口鄉(xiāng)曹家源)
26 張嗣宗 宋仁宗 至和二年 賜號虛白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贈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ㄇ组L子,續(xù)建上清觀,善吐納)
27 張象中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ㄋ米陂L子,居圣井山,年81歲,其孫張憲為武狀元)
28 張敦復 宋神宗 熙寧元年 追封葆光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極無為演道真君
?。ㄏ笾虚L子,年53歲,無嗣,弟敦厚之子景端過繼)
29 張景瑞 宋徽宗 大觀二年 追封葆真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太極清虛慈濟真君
?。ǘ貜椭蹲樱?2歲,無嗣,叔敦信嫡孫繼先過繼)
30 張繼先 宋徽宗 崇寧四年 賜號虛靖先生
元武帝 至大元年 敕封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虛靖玄通弘悟真君
?。ň岸碎L侄,9歲嗣教,13歲應(yīng)詔赴闕敕建上清正一宮、天師府、演法觀,年36歲,葬安徽天慶觀,終生不娶,無子,著《虛靖語錄》七卷)
31 張時修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ǘ刂遍L子,繼先叔父)
32 張守真 宋孝宗 乾道六年 賜號正應(yīng)先生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虛光妙正應(yīng)真君
(時修長子)
33 張景淵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真太道真君
?。ㄊ卣骈L子,葬上清呂家源)
34 張慶先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敕贈崇虛真妙光化真君
?。ň皽Y長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張可大 宋理宗 嘉熙三年 賜號觀妙先生,提舉三山符篆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敕贈通玄應(yīng)化觀妙真君
?。ㄊ卣娲巫?,主領(lǐng)龍虎宮,葬瑞訂觀,丞相江萬里撰碑文)
36 張宗演 元世祖 至元十三年 賜封嗣漢天師
元世祖 至元十四年 敕授沖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元成宗 元貞元年 贈演道靈應(yīng)沖和玄靜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書頌而化)
37 張與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體玄弘道廣教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事
?。ㄗ谘蓍L子)
38 張與材 元成宗 元貞二年 授凝神廣道真人,領(lǐng)江南道教事
元成宗 大德八年 加授正一教主,兼領(lǐng)三山符篆
元武宗 至大元年 授金紫光祿大夫留國公,賜金印、視一品
?。ㄗ谘荽巫樱倬右黄?,善書畫,遺頌而化,葬金溪鳴陽山)
39 張嗣成 元仁宗 延佑四年 授太玄輔化應(yīng)道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泰定帝 泰定二年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賢院道教事
元順帝 至元三年
明太祖 洪武三年 特制加封知集賢院事,追贈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ㄅc材長子,化為舟中,工書畫,尤善畫龍,畫作有《廬山圖》傳世)
40 張嗣德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ㄅc材次子,能書畫,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鑄“上清宮銅鐘”傳世)
41 張正言 元順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廣教大真人,主領(lǐng)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ㄋ玫麻L子,微疾而化)
42 張正常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明太祖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護國闡祖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給銀印,視二品加賜永掌天下道教事
?。ㄋ贸砷L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師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張宇初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明成祖 永樂四年 授正一嗣教闡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編修《道藏》
(正常長子,人稱列仙之儒,撰《龍虎山志》10卷,《峴泉集》12卷,歷代天師的佼佼者)
44 張宇清 明成祖 永樂八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明宣宗 宣德元年 加封正一嗣教靜洞元大真人
?。ㄕ4巫?,善書畫,敕管武當山,中秋集歡,雷擊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 張懋丞 明宣宗 宣德四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明英宗 正統(tǒng)六年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應(yīng)大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ㄕH?,娶王候劉基侄女為妻)
46 張元吉 明英宗 正統(tǒng)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領(lǐng)道教事
明太宗 景泰六年 授正一嗣教洞譯音大真人,賜尚方寶劍
明憲宗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妙應(yīng)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畬O,善畫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灣)
47 張原慶 明憲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ㄔ樱靸x之女為妻,葬金溪長生觀)
48 張彥羽頁 明孝宗 弘治十四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點人
明世宗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ㄔ瓚c長子,娶王候柳文之女為妻,建上清宮、真人府和正一觀,善詩文,葬弋陽疊山書院)
49 張永緒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明世宗 嘉靖三十年 賜伯爵祭服
?。◤┯痦撻L子,10歲襲教,善劍術(shù))
50 張國祥 明神宗 萬歷五年 襲教賜玉印金冠帶及“真人府”、“宗傳”匾額
明神宗 萬歷三十五年 奉旨撰《續(xù)道藏》,授正一嗣教闡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ㄓ谰w堂侄,娶駙馬謝公之女為妻,補寫《天師世家》,輯《龍虎山志》三卷,編《續(xù)道藏》等書,葬金溪明陽橋)
51 張顯庸 明熹宗 天啟六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明思宗 崇貞元年 加贈太子少保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贈光祿大夫
?。▏殚L子,著《三教同涂論》、《金丹辯惑論《浴梧詩集》等書)
52 張應(yīng)京 清世祖 順治六年 命襲職掌理道篆,給一品印
清世祖 順治八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贈光祿大夫
?。@庸長子,郡主朱氏封為一品夫人)
53 張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贈光祿大夫,到顏氏封一品夫人
?。☉?yīng)京長子,葬金溪朱坊)
54 張繼宗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賜書上清宮匾
清圣祖 康熙三十五年 賜乾坤玉劍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授光祿大夫
(洪任長子,葬筱嶺背南山)
55 張錫麟 清世宗 雍正殛年
清世宗 雍正五年
?。ㄊ诠獾摯蠓?,妻韓氏封為一品夫人,奉詔入覲,病故于杭州,婁近恒請旨由慶麟署理大真人事 繼宗長子,年29歲)
署理真人 張慶麟 清世宗 雍正九年 命署理大真人,協(xié)修上清宮(錫麟二弟)
張昭麟 清世宗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祿大夫(錫麟三弟)
56 張遇隆 清高宗 乾隆七年 奉旨隨叔父昭麟入覲,襲爵賜書“演教宗傳”牌匾
清高宗 乾隆十七年 左都御史梅轂成劾降為五品
清高宗 乾隆三十六年 追通議大夫
?。ㄥa麟之子,1740年,婁近恒撰《龍虎山志》16卷)
57 張存義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襲爵由五品晉三品,賜老子繡像,授通議大夫
?。ㄓ雎≈樱?8歲,無嗣,以堂未能起隆襲教)
58 張起隆 清高宗 乾隆三十九年 任河南開封布政使(縣丞級)
清高宗 乾隆四十五年 奉旨襲教、授通議大夫
清高宗 乾隆五十年 重修宗譜
清仁宗
清穆宗 嘉慶~同治 贈通議大夫
?。ㄥa麟繼子,葬正一觀)
59 張鈺 清仁宗 嘉慶年間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整修上清宮、天師府、正一觀,追贈光祿大夫
?。ㄆ鹇≈?,葬南極觀)
60 張培源 清穆宗 同治十一年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ㄢ曢L子,曾在鄉(xiāng)里督辦團練,葬于南極觀)
61 張仁政 清穆宗 同治元年
清德宗 光緒十六年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緒年間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張元旭 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
民國三年
民國八年
?。ㄈ收L子,中國民國道教總會發(fā)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楊家山)
63 張恩溥 民國十三年
民國三十七年
?。ㄔ耖L子,善畫符,1949年2月去臺灣,1969年12月底病故于臺北,由堂侄張源先在臺灣繼承64代天師)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片 (請從第二個視頻看起)
/playlist_show/id_1398899.html
正信的佛教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寧是誰甘寧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