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砉糯信奈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也大致知道它的意思,是說男女之間要保持距離。
但這個距離的度在哪?怎么把握?我們先看看這句話的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p>
其中,“授”指“給予”;“受”指“接受”。
直接的理解就是:男女之間不能親手遞送東西。
要相授的話,應(yīng)先用篚(fěi,盛物的竹器)端送,若沒有篚,就先把東西放在地上,相互作揖后才能取。
果然很有“禮”的儀式感。
延伸開來:“男女不雜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內(nèi)言不出于捆。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禮記》)
男女之間不能雜坐,不同用一個衣架,不同用手巾梳子篦子,不親自直接授予。
叔嫂之間不能隨便搭話,父之妾不能為父之子洗浣下衣,男女內(nèi)外有別,談話的內(nèi)容也要分開。
女子訂婚許配給人家后,就要佩戴五彩纓帶,沒有特別重大的事情,不要進(jìn)入她的閨門。
姑母、姐姐、妹妹、女兒,已經(jīng)出嫁后返回娘家,兄弟不能和她們同席而坐,也不能和她們共享器皿吃飯。
這個說法出來后,和孟子一樣善于辯論的淳于髡(kūn)發(fā)出疑問:
你說男女授受不親,那好,如果嫂子掉到水里,能用手去拉她嗎?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
孟子回:嫂子掉到水里而不伸手拉她,簡直就是豺狼……禮是禮,但也要懂得變通。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
淳于髡:現(xiàn)在天下人就像淹沒在水深火熱之中,先生卻不去救援,為什么呢?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孟子:天下人淹沒在水深火熱之中,得用“道”去救援;這和用手拉淹水的嫂子不同,難不成你想用手去援救全天下的人嗎?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淳于髡有點(diǎn)抬杠,但水平很高,孟子不慌不忙,答得也妙。
到了今天,怎么認(rèn)知這句話?
首先,如此嚴(yán)苛規(guī)范的背后,是女性淪為男性附庸,越來越受封建禮教束縛而致。
原始社會,自然沒那么多講究。哪怕到了西周,都還有遠(yuǎn)古社會遺留的開放風(fēng)俗,男女可在仲春之月自由相會。
但這種情況到了宋代以后變得夸張,記載有如下事例:
馬氏乳房生瘍,別人勸她求醫(yī)診治,否則有生命危險。馬氏卻說:吾楊氏寡婦也,寧死,此疾不可男子見。結(jié)果因不及時求醫(yī)而亡。
曾有書載:一個五歲的幼女,因吃了男僮遞給她的食物,而被認(rèn)為有傷男女授受不親之古訓(xùn),終被迫絕食自盡。
男女有別,保持一定距離是應(yīng)該的。禮教有它積極的一面,不一定就像老子說的“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p>
但過猶不及,終受害。而在男女不平等的古代,受害的多是女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